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3|回复: 0

[哲史艺丛] 古代这些“娘娘们”的宫廷服饰,配色上有什么讲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9 0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这些“娘娘们”的宫廷服饰,配色上有什么讲究?

国家人文历史 2024-01-23 04:47 

本 文 约 3500 字 
阅 读 需 要 9 分钟

在色彩领域,时尚的美感离不开流行色、影视剧、畅销书等色彩话题,这些话题的背后是话语权,谁的色彩话题影响了大批人,谁就成为时尚色彩的代言人。中国传统色源自传统,“传统”两个字担负着“文化传承”,这本身是够大、有分量的话语权。如何将宏大的“文化传承”赋能给“时尚美感”的色彩话题?只有建立和巩固话语权,中国传统色才能“活下去”,正如《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序言里强调的:

“千百年来,我们不但传承建筑、器物、服饰、绘画等这些物质的颜色载体,我们也传承语言和意识的颜色载体。无论物质,还是语言和意识,都是中国文化的沉淀和精髓,让它们活下去是文化传承的要义。”


宫廷服饰配色的历史脉络

《舆服志》是服饰和车舆的国家礼仪文献,其中有宫廷服饰色彩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史书《后汉书》中。

《后汉书·舆服志》里讲到了宫廷服饰色彩的源头:“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未有制度。后世圣人易之以丝麻,观翚翟之文,荣华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采,成以为服。”黄帝、尧、舜等圣人“垂衣裳而天下”,他们观察雉的五彩羽毛,视之为“荣华之色”,染丝帛来效仿山鸡五色。这是宫廷服饰色彩的源起。

这种效仿山鸡羽毛的宫廷服饰色彩,我们可以找到工艺的书面记录,让我们回溯到记述周代礼制的经书《周礼》。《周礼·天官冢宰下》里说:“染人,掌染丝帛。凡染,春暴练,夏𫄸玄,秋染夏,冬献功。”秋染夏,夏是夏狄,狄和翚一样,都是雉的不同品种。周代宫廷的染人,掌管丝帛的染色,以山鸡羽毛的色彩作为色谱来染宫廷服饰的五色。

1.png

皇后礼服之一,在冬季重大典礼时穿,属于皇后所穿等级最高的朝服。来源/郭浩 李文儒编著《故宫服饰色彩图典》 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10月

在文献、工艺之外,我们甚至还可以找到文物的图像记录。《周礼·天官冢宰》里还说:“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内司服,掌管王后的六种礼服,其中袆衣、揄狄、阙狄是王后出席不同场合的高级别礼服,都有雉的图案。周代的王后礼服早已湮没在历史的灰烬里,后来的很多皇后礼服也没有确切的文物,但皇后们穿着袆衣的画像却保留了下来。从图像上,我们可以清楚地辨识袆衣的山鸡五色。《后汉书·舆服志》记载的宫廷服饰色彩有两大特征。

其一是明确地出现“禁色”这个概念。“公主、贵人、妃以上,嫁娶得服锦绮罗縠缯,采十二色,重缘袍。特进、列侯以上锦缯,采十二色。六百石以上重练,采九色,禁丹紫绀。三百石以上五采,青绛黄红绿。二百石以上四采,青黄红绿。贾人,缃缥而已。”这段话信息量很大,我先把“禁丹紫绀”画个重点,这就是禁色,禁止侯爵以下、六百石以上的贵族使用丹、紫、绀三种颜色。接着我把“采十二色”画个重点,这是东汉宫廷服饰的十二种核心颜色:丹(赤)、青、黄、皂(黑)、白、紫、绀(深青扬赤)、绛(大赤)、红(浅赤)、绿、缃(浅黄)、缥(浅青)。这段话揭示了东汉宫廷的服饰色彩等级和禁色。下面这张表格列举得比较清楚,越是等级高,越是占有更多的色彩。而到了掌管政府物资采购的贾人这一级,禁止使用的颜色已经多达十种。

2.png
东汉宫廷的等级身份与服饰色彩。来源/郭浩 李文儒编著《故宫服饰色彩图典》 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10月

其二是明确地应用“配色”这个概念。东汉宫廷服饰色彩的等级还有一大体现,那就是印绶的色彩。汉代的官印要随身携带,腰侧有专门放置官印的囊,官印上面系的长绶带要垂于腹前。别人一看绶带色彩,便知其身份地位。关于绶带的色彩等级,《后汉书·舆服志》讲了一段长长的话:

“乘舆黄赤绶,四采,黄赤缥绀,淳黄圭,长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诸侯王赤绶,四采,赤黄缥绀,淳赤圭,长二丈一尺,三百首。太皇太后、皇太后,其绶皆与乘舆同,皇后亦如之。长公主、天子贵人与诸侯王同绶者,加特也。诸国贵人、相国皆绿绶,三采,绿紫绀,淳绿圭,长二丈一尺,二百四十首。公、侯、将军紫绶,二采,紫白,淳紫圭,长丈七尺,百八十首。公主封君服紫绶。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绶,三采,青白红,淳青圭,长丈七尺,百二十首。……千石、六百石黑绶,三采,青赤绀,淳青圭,长丈六尺,八十首。四百石、三百石长同。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黄绶,一采,淳黄圭,长丈五尺,六十首。自黑绶以下,縌绶皆长三尺,与绶同采而首半之。百石青绀绶,一采,宛转缪织圭,长丈二尺。”

这段话信息量也很大,先剔除里面与色彩无关的等级规定——丝线粗细、绪头数量、绶带长度,这些不是我谈论的重点。重点是色彩,绶带的色彩分了八个等级,大多数等级的绶带不是单一颜色,而是讲究配色的颜色组合。人们可以根据这八个等级的绶带配色识别身份。比起文字的琐细,还是下页这张表格看得比较清楚。

3.png

绶带的色彩分为八个等级。来源/郭浩 李文儒编著《故宫服饰色彩图典》 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10月


《舆服志》的文字信息量大,如果来个《舆服志》历代服饰色彩全讲,恐怕得出一本专著。在这个序言里,我们抓几个节点,看清楚历史脉络就好了。皇后的袆衣,除了山鸡五色,《旧唐书·舆服志》还讲到了其他配色细节:

“袆衣,首饰花十二树,并两博鬓,其衣以深青织成为之,文为翚翟之形。素质,五色,十二等。素纱中单,黼领,罗縠褾、襈,褾、襈皆用朱色也。蔽膝,随裳色,以緅为领,用翟为章,三等。大带,随衣色,朱里,纰其外,上以朱锦,下以绿锦,纽约用青组。以青衣,革带,青袜、舄,舄加金饰。”

唐代皇后的袆衣,固然还是山鸡的五色,这里特别说明是白腹锦鸡;礼服的织物底子是深青色;礼服里面内衣是白色,领口是黑白间纹,袖口和边缘是朱色;礼服外面的蔽膝是深青色,蔽膝的饰边是红棕色;衣带是深青色的表面,朱色的里子,上端以朱色的锦为饰边,朱在上,因正色为贵,下端以绿色的锦为饰边,绿在下,因间色为贱,青色丝绳系衣带挂的玉佩;袜子和鞋子是青色,鞋子加金饰。唐代皇后的礼服配色,繁文缛礼也好,丰姿缛彩也罢,无非是对上古礼制和传统审美的守护。

不但礼服的配色如此,常服的配色也是有历史脉络的。《明史·舆服志》里讲到阁臣张璁向嘉靖皇帝提出天子常服制式的复古:

“璁言:‘古者冕服之外,玄端深衣,其用最广。玄端自天子达于士,国家之命服也。深衣自天子达于庶人,圣贤之法服也。今以玄端加文饰,不易旧制,深衣易黄色,不离中衣,诚得帝王损益时中之道。’帝因谕礼部曰:‘古玄端上下通用,今非古人比,虽燕居,宜辨等威。’因酌古制,更名曰‘燕弁’,寓深宫独处、以燕安为戒之意。”

明代嘉靖皇帝的燕弁,虽是帝王的休闲常服,却有君子慎独而不溺逸乐的礼制寓意。相比而言,更正式的一种是玄端,上衣下裳是分开裁剪的,在腰间缝合成上衣和下裳的连体式,通体玄色,镶青色边缘。另一种是深衣,深衣不如玄端正式,本来也可以单独穿着,这里用作玄端里面的内衣,通体黄色;衣带饰边,上端青色、下端绿色,还是遵循正色为贵、间色为贱的礼制规矩。

4.png
明代嘉靖皇帝画像。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明代嘉靖皇帝还颁布过皇室王族的常服制式, 同样是《明史·舆服志》的记载:

“保和冠制,以燕弁为准,用九,去簪与五玉,后山一扇,分画为四。服,青质青缘,前后方龙补,身用素地,边用云。衬用深衣,玉色。带青表绿里绿缘。履用皂,绿结,白袜。”

明代皇室的这种常服可以称作保和冠服,通体青色,边缘也是青色,并无二色;保和冠服里面的内衣是玉色,玉色在明代的定义是淡青色;衣带是青色的表面,绿色的里子,饰边也是绿色的;袜子是白色,鞋子是皂色,皂色近乎黑色,而鞋所系的绳结是绿色。

隋、唐、宋、明所复兴的上古礼制,实际上是周礼和汉制。我跳着讲了周代的山鸡五色、汉代的色彩等级、唐代的袆衣、明代的燕弁和保和冠服,希望大家对于宫廷服饰配色的历史脉络有个大致的了解。

中国传统色既有物质和真实的一面,也有观念和虚构的一面,这恰恰是我们这个民族对于色彩的独特认识。文学的意象和想象,今天更多地被以影视剧、短视频等为代表的影像代替。无论是物质,还是观念,都离不开中国人怎么去看待世界、改造生活。中国传统色的再现,始于色谱的挖掘,今天走到配色的梳理,未来的路还很长。色谱和图典背后,与色彩相关的是生生不息的中国人物和中国故事,这才是中国传统色的精髓,这才是复兴中国传统色的努力方向。

本文摘编自《故宫服饰色彩图典》——


5.png


《故宫服饰色彩图典》 

作者:郭浩 李文儒

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10月



a.png
END
作者 | 浩 李文儒
编辑 | 胡心雅 郝芮(实习)
校对 | 火炬 李栋 古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3:49 PM , Processed in 0.03605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