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4|回复: 1

[影乐之声] 9.2分禁片,哭着卸任的好市长,和中国最伤心的一座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6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2分禁片,哭着卸任的好市长,和中国最伤心的一座城

 宅少 宅总有理 2023-03-13 06:30 

0.jpeg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人·陆游

逝于1210年1月26日

出自作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01.

2015年,金马奖把最佳纪录片,颁给了周浩的《大同》。周浩就不细说了,他拍的《高三》《差馆》,这都是名作。《大同》当初挂在豆瓣上,也有9.2的高分。想必不少读者看过。不过它的豆瓣条目,如今已经消失。

《大同》影像记录的故事,并不复杂。市长耿彦波要改造大同,大拆大建,把这座破败城市的文化古韵挖掘出来,搞文化产业、旅游经济,以让大同脱胎换骨。面对市长的规划,有人支持,有人反对。片中,耿彦波殚精竭虑,每天只睡五个小时,跑工地、现场办公,亲自为老百姓解决困难,骂黑心建筑商和没能力的干部。可最后,耿彦波心愿未了,落泪离开了大同…

1-ezgif.com-optimize.gif

早几年,我就听闻了这部片子的口碑。但看第一遍时,触动并不深。究其原因,是影像并没讲述太多前因后果。当了解故事的全貌,再看一遍,看到片尾耿彦波的眼泪,滋味就不同了。那眼泪所关切的,是一座城市沉重的命运。其背后的五味杂陈,难以用任何直白的文字来表述。

首先,我们把镜头调转,回头看看大同的历史。

80年代的大同,曾经荣耀一时。718亿吨的储煤量,位居全国煤城之首。拿固定工资的年代,大同作为重化工城市,居民收入相当高。1984年,国务院公布的13个全国较大城市,它和重庆、无锡排在一起。那时,大同省内经济总量排第二,源源不断地将煤炭输向全国。大同还有冰棍、水果糖等本土食品厂,伊利、蒙牛起步时,还跑到大同蛋厂学过技术。

大同还是座文化古城。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24座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排在北京、承德后面。它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见证了无数朝代兴亡。历史上,曾有29位皇帝来大同巡边。它是北魏古都,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古城墙叠加了历代风采。还有云冈石窟等文化瑰宝。

无论资源,还是文化,大同都捏着一把好牌。然而谁也没想到,大同兴于煤,也败于煤。到了90年代,它一口气滑到了全省倒数。

2-ezgif.com-optimize.gif

「早年的大同,没什么高楼」

作为煤炭重要基地,大同有责任向全国供煤。但它当年是以计划经济价格输出煤炭,以市场价格输入轻工业品,并未从中尝到多少甜头。长期开采下,最优质的侏罗纪煤已近枯竭,剩下的次优煤,开采难度很大。更要命的是,时代转折中,大同除了煤炭,并没找到第二条发展道路。市场起来了,大同逐渐耗尽了老天爷的馈赠,却没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煤,还把大同变得灰头土脸。

运煤通道,将城区切割成无数网格。市区里面,绿化稀少,水资源匮乏。冬天采暖期,烟尘聚集在城市上空,变成一个大罩子,空气中弥漫着硫磺味。同时期,对于古城文化的保护,众人早已倏忽。一车车煤炭从云冈石窟前面过,给佛像脸都吹黑了。城里违章建筑遍地,人们靠着古城墙乱修乱建。

直到2008年,大同“还像个农村”。古墙下,是低矮、破旧的小平房。地上污水横流,垃圾随处倒。每天早上,家家户户排着队去公厕倒夜尿。走在路上,尘土飞扬,被调侃为“来到大同府,一天四两土”。

当地人编的顺口溜是:

污水基本靠蒸发,垃圾基本靠风刮,游商基本没人抓,市容基本无人夸。

法国一位专家去云冈石窟时评价:

“大同是世界上最丑陋的城市。”

甚至连父母也会告诉孩,考个好大学,远离你的家乡:

“因为这里没有希望。”


02.


大同的排名一路下滑时,耿彦波正迎来人生的上升阶段。

1993年,耿彦波从晋中地委办公室副主任调任灵石县委,担任副书记。两年后当当上了县长。灵石也有丰富的地下资源,但境内土地贫乏,农林牧副业并无优势可言。上任后,耿彦波考虑资源总会耗尽,必须调整产业。

县东部有一个文化古镇,静升王氏家族在那儿留有大型民居群落。上世纪90年代末,耿彦波就看中了“文化产业”。他是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熟读古代经典,对传统文化情结很深,本想当记者,最终进入仕途。看准文化开发后,他花一年时间,投入大量精力,修复了王家大院。

当时,广大群众以及很多官员,脑子里根本没有文化产业的概念。看到耿彦波东拆西建,很不开心,不是讥讽挖苦,就是上访告状。还有给他寄凶器的,咒他早点去见阎王。耿彦波对此,统统视而不见。工作再忙,他也要去工地视察。老城里说让拆的地方,没有商量的余地。

1997年,王家大院以“中国民居艺术馆”名义开放,引来无数游人。2年后,大院被评为“山西十大著名景区”,后来直接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五岳归来不看山,王家归来不看院”。

3.png

「耿彦波主修的王家大院

2000年,耿彦波主政榆次,做市委书记,继续他的“文化”战略,花了500天,打造了一个占地100万平米,集传统建筑精华和儒释道文化为一体的老城。造城过程中,他拓路、修路,改造老区,建文化广场,一年一个大手笔。

很多人不理解,社会上都说他大修大建,无非是为了敛财。

当时,榆次机关单位穷得都承接婚宴了,耿彦波没有动摇,坚持引资改造。后来的效果是,榆太路投了8000万,路变宽了,商铺多了,光靠3万平米的商铺,回笼资金1.2亿。政府垫资100万开发的常家庄园,与王家大院并称“晋中双宝”,修成后,每年上千万的营收。

想当初,恶名从灵石传到榆次,耿彦波上任时,有人在城里放了三个花圈。几年后,耿彦波调任省城,榆次老百姓自发挽留,表达谢意。还有一次,他回榆次办点事,当地人听说了,打着横幅欢迎。

2006年,耿彦波到太原,继续“经营城市”,修路架桥,开发文化。太原主干道之一龙城大街,修路前每亩地价50万,路通后,增长了3倍。

2年后,耿彦波调到大同,做大同市长。

一座颓败无望的城,和一个想做事的人,迎来了命运的碰撞。


03.


刚到大同时,耿彦波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车牌号以“B”开头的城市,却像个巨大的棚户区。生活垃圾堆在路上,冬天结的冰都是黄色的。60万常驻人口,有16万居民住在潮湿破旧的平房杂院里。

对于他的到来,大同人一开始并没抱任何希望。听说他要修路、改造城区,都觉得是雷声大雨点小,新官上任三把火,做做样子罢了。一条路修它个三五年,人调走的时候还是个泥巴路,这是大同人见惯不怪的。

很快,人们发现自己错了。

2008年2月,上任第二天,耿彦波就去规划局视察。视察中,毫不留情地指出问题,说城市布局松散、路网设计不合理、产业布局混乱,条条击中要害。

十天后,耿彦波首次提出“一轴双城”的思路,古城整体保护,东边建造新区,以御河为轴,西边传统,东边现代。在这之前的春节,他做了一周调研,发现古城里70%的古迹遗址都在,这是大同的希望。

4.jpeg

「大同像个巨大的棚户区

搞了十多年城建的耿彦波深知,城市规划,乃万事之首。可大同此前,修的都是教训。电厂建在城边,发展空间受阻。一条高速公路压过新区黄金地段,要花5个亿改线,才能释放那7000亩黄金土地……

一个月后,耿彦波下发通知,直接叫停3.28平方公里的在建工程。涉及古城的地产项目,必须择地重建。其他乱修乱造以前规划不合理的,都拆。一数,市内在建的50多个项目,无一例外都有违规。不少项目背后,有官员撑腰。耿彦波的策略是,我不找你们算账,你们也别给我制造麻烦。

“一轴双城”的规划公布后,大同市一夜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拆迁工地。

古城需要复建,新区需要开发,轰隆隆的机器声响,开始昼夜转动。工程是巨大的,涉及到数以万计的老城住户拆迁,无数人的住宿、生活、收入问题,都牵扯其中。要安置、要说服,要平衡利益,非常困难。此外,东城墙、华严寺、善化寺、文庙等十大工程和南、北城墙复建,逐一上马。

耿彦波想花三四年把四面城墙恢复,总计7.2公里,城墙上能跑车,还要给城外修一条10米宽的护城河,再现大同古城风采。

2008年,大同市内一个核心区,拆了2352户,第二年拆了6163户。这边拆,那边建。3年间,规划了800万平米16万套保障住房。

改造过程中,还得恢复市貌。2008年,耿下令减少用煤,改造供暖结构,拆了3000台燃煤锅炉,年减24万吨耗煤,烟尘、二氧化硫排放急速下降。同时期,绿化大面积增加,花大价钱,引进七八十个树种,要做到4月到7月,整个市容都是“色彩缤纷”。还有改善排污、拓宽马路,减少堵车……

5.jpeg

「变成一个大工地大同

御东新区的楼,美术馆请设计首都机场的福斯特来做,大剧院请矶崎新,图书馆请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科恩,让每个大师都给大同留个作品。耿彦波的观念是,一个城市不要平庸的规划,花好了钱,就是省钱。

这么巨大的改造工程,算下来的花费实在惊人。大同2010年财政收入才121亿元,他的规划是5年500亿。其中贷款100亿,政府自筹100亿,省里支持50亿,剩下的靠“经营城市”来解决。他要让规划后新区的三万亩地来填补这个空缺。在他的计划中,一旦北京、大同通高铁,他谈的重汽、北车、中海油一系列巨头落户,古城就能瞄准300万的游客量。

如此大拆大建,几乎推倒重来一样的造城手笔,给大同人看呆了。他们这才知道耿彦波不是来搞政绩敛财,是来干实事儿的。

起初,他们看政府四处动工、拆迁,给他安了个名号,叫“耿指倒”。

结果,2008年一年,耿彦波给大同增加的绿化面积,是以前一年的三倍。曾经三四年修不好的路,他一年给你修20条。堵车、排污问题,都给你解决了。2012年,大同的天也不脏了,市内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这时,大家改口,叫起了“好市长”。


04.


大同一年一个变化,效率极高,全在于耿彦波的办事风格。

早在灵石和榆次任职时,耿彦波手下的人就说:

“跟着老耿做事,不脱一层皮是不行的。”

耿彦波到了大同,大同人民发现这个市长真不一样。早上五六点,他就出门了,一个人到工地检查工程质量。卖早点的摊主,总是第一个见到他。夜里,他又是最后一个走,饿了,买方便面充饥。一年四季,他身上西装都扑了灰,脚上的皮鞋脏兮兮。周末也不休息,骑个自行车,去云冈石窟抓工程。

他每天睡不足5个小时。5年里,在施工现场晕倒过3次。

《大同》里,耿的妻子跑去找他,气哭道:

“你还要不要命啦?死了算了。”

百分之九十的时间,耿彦波都在一线。《大同》里面,他不是去看安置房,就是收文物、抓进度,亲自解决拆迁问题。每天,大同军分区门口都有人在等他。孩子上学、安置困难,直接找他。他当场批示。

6-ezgif.com-optimize.gif

6a-ezgif.com-optimize (1).gif

「群众在路上找他解决问题

在一线办公的过程中,耿彦波对身边人,用的都是“铁腕”手段。

老耿向来严厉。他去工地看工程,质量不过关,往施工人员身上砸矿泉水瓶。他经验老道,摸一下就知道沙子水泥比例对不对。一摸出问题,立马火冒三丈。有一次安置房质量不行,他抓起一把水泥,强塞到工头领口里。水管爆裂,井盖不平,只要碰到,当场返工并罚款。老耿的态度是:

“谁偷工减料,我就罚到你血本无归。”

从规划到施工,他全国公开招标,很少用本地人,以此阻断官商勾结。别说在这里面捞油水,为了搞工程,眼看政府财务吃紧,各部门扯皮效率又低,耿彦波的对策,是把规划、土地、房管、城建都抓在自己手上,独揽可用财力。他一上来就宣布,每年财政拨给各单位经费缩减五分之一,5年内公务员不涨工资,各单位的小金库,必须上交,一分不留。

Image

Image

「老耿训人的名场面

面对懒政干部、不作为干部,《大同》里,耿彦波当场发火,说不行你就辞职,让能干事的人上来,大同要的是能干事的人,不是官儿。

城市改造,动了不少人利益。当然有人对他恨之入骨,但也因为他厌恶潜规则从不输送利益,由此笼络了一帮真心想把大同命运抬上去的人。

“跟着他干确实是受罪吃苦,可你又觉得心甘情愿。”

他们铁了心跟着耿彦波,也是对其能力深感钦佩。

工程做起来时,耿彦波那边已经着手引进资源。为此,他可以推掉次要事务。有次市委开会,听说郭台铭来了,会开到一半就走。大同要买400辆公交车,厂家最优惠五十万一辆,他直接跟经理谈,砍到了三十五万。央视一个栏目的宣传片要80万,他亲自砍到60万。一个企业负责人说:

“想在耿市长手上挣点钱,太难了。”

为了安置拆迁户,大同要修廉租房。耿彦波一开始就着手修,当时很多官员不理解。结果一年后,国家出台政策补贴地方廉租房建设。政策讨论下来,说要以已建廉租房数额来补。大同一口气,拿了山西七成补贴。

还有大同古城的修复,找全国最好的队伍。壁画要价,最高一万一平米,谈到最后,耿彦波谈到了五千。这些事干下来,很多官员说:

“我们真是拿崇拜的眼光在看他。”

Image

Image
「老耿训官员的名场面

为了提高办事效率,耿彦波也是屡屡冲破规则。他把国土局下属的土地储备中心从一个正科级单位,提到了正处级,要求所有破产国企土地归拢。事业编制上,两年里全市就批一个,引进一名研究生。

很多事情,耿彦波说一不二,给了意见,必须照他的意思去办。一旦工程进度拖延,办事效率放缓,他会大发雷霆。《大同》里面,周浩问他,办事归办事,你怎么就不能怀柔一点呢?耿彦波对着镜头说:

“我还有多少时间呢?还能在这里干多久?大同这一次冲上去就冲上去了,冲不上去的话,历史不会再给大同机会了。”

耿彦波鼓励身边人抢时间,甚至说,可以“犯一些可爱的错误”。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那场风波。


05.


耿彦波的严苛,带来了效率,同时也引起了不满和争议。

首先是拆迁问题。古城里很多人户,并不愿意放弃居住多年的房子。哪怕是违建、产权不明,也不想搬走。拆迁过程中,难免发生摩擦。

拆迁队伍要完成任务,会一边把人往出拖,一边拆楼。有的企业赖着不走,在里面办公。不等人出来,也给拆了。《大同》里面,有人坚守阵地,有人为此上告,把耿彦波修古城,跟秦始皇修长城联系到一起,说劳民伤财。

拆完了,有的人家又因为安置问题扯皮。安置政策是按平米数置换,想要增加面积,不同的平米数,要按保障价格和市场价格另算。有人闹着要地段补偿,有人闹着要装修补偿,有人觉得楼层、朝向不好。尤其是商户,从城内搬到城外,生计大受影响,会去拆迁现场堵路。

9.jpeg

9a.jpeg

「对拆迁不满的群众

耿彦波的态度是,做足说服工作,好言相劝,实在要走到最后一步,怎么沟通都无效,只能采取“强拆”。不过拆完了,他又会跑去找拆迁户解释,询问对方有什么困难,能补偿一定补偿。“铁腕”之下,官员和政府部门的房子都被拆。先从规划局和国土局的拆起。连某副市长的房子也拆。

对于大家的抵触情绪,那些人怎么骂自己,耿彦波心知肚明。但他说,城建就是春天挨骂,夏天好一点,等到秋天,差不多可以结果。

其次,改造一来,花费巨大,耿彦波缩减了公家太多油水,也令许多人不满。上任不久,他把许多单位合并共用办公场地。政府消费,他要求一切从简。连饭桌上出现太好的菜,他都会批评。因为资金紧张,不少国企都利益受损,迟迟拿不到拆迁补偿,员工的工资也成了问题。

而最大的争议,是对他“文物造假”的指责。

有专家认为,耿彦波的规划,并没有起到所谓“保护文物”的作用,是在旧城墙基础上,造了一个“新的古城”,他所规划的历史文化街区里,不乏仿古形式的商店、民宿,新建筑不是大同雁北地区的房屋,仿照的是晋南榆次样式,而大同历史悠久,上可追溯至北魏,耿彦波建造、恢复的,都是明清风格,完全是矮化了大同的历史价值。专家们觉得,保护文物,是圈起来,阻止其继续受损,不是像耿彦波那样,把烂掉的城墙复修完整,再做旧。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说得更直白,说他那就是建个风景区。为此,阮仪三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直指耿“急功冒进”。

可对于这种声音,支持城市改造的大同人说,所谓的古城墙遗址,无非是我们从小见惯了两三米高的土垛子,你不修补、新建:

“谁会大老远跑来大同看这个东西?”

Image

「耿彦波的强硬


06.


那些盼望大同能得到彻底改变的市民,从心底里支持老耿。

耿彦波的办事风格和造城策略,也终于为他带来了麻烦。

云冈景区的工程开动不久,就引来了国家文物局的调查。调查组认为,云冈景区的人工湖、仿古商业街,都在云冈石窟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带内,未依法履行审批程序,违反了文物保护法,属于违建。人工湖成为调查重点,因为石窟岩体脆弱,害怕干湿交替,容易引起剥落。

工程很快被叫停了。耿彦波直奔北京做沟通解释,协商整改。

就在这期间,有传言说,云冈石窟可能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组织除名,在建工程也将被拆。很快,大同市民自发聚集、签名,在红旗广场拉横幅,写上“百年一遇好市长”。其中的声援者,甚至有从大同调走的老干部骑车回来签名。省上一位老干部也给北京写信,说必须保住耿彦波。

参与者都说,以前煤车从石窟那里过,熏得漫天烟尘,环境一点都不美,要不是耿彦波,哪儿来这些变化,大同怎么改变?

当时一条横幅上写着一句话:

“为大同发展而劳苦奔走的人必将受到世人的敬仰与爱戴!有碍于大同发展的一些行径必将受到世人的唾弃与谴责!”

可见耿彦波没来之前,这座城市的人心里,太憋屈了。

Image

「看到国外游客,老耿很开心

远在北京,耿彦波并没有做多少退让。他说人工湖不是问题,湖在东南,石窟在西北,中间相隔100多米,一年到头的西北风,怎么都吹不到石窟上。

另外,市区华严寺的大雄宝殿,是辽金最大的佛殿,是一大片建筑,如今只剩个殿,耿彦波要重修全貌,文物局的人要求他把新建的拆掉。

耿彦波说,拆了可以,有两个条件:

“要么免了我,要么我跳楼。”

最后,工程方案调整,耿彦波回到了大同。

有意思的,2011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评选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把奖颁给了耿彦波。也是第一次颁给一个官员。

对于大同人而言,文物保护的争议,他们并不那么关心。他们关心的,是这座城市还能不能崛起,市貌可不可以变好,产业能不能顺利转型。工程进度期间,无数大同人,每天没事儿就去“自发监工”,看修成什么样了。有人觉得城市变漂亮了,心里也自豪,以前连亲戚、朋友都不敢邀请来。

古城墙复建好后,举办了一次灯展,许多人顶着冷风,都不愿回家。

因为在这之前,在这座城市里,连个像样的散步的地方都没有。

Image

「他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做宣传

但在看到城市变化、心里充满希望的同时,大同人还有一层担心。耿彦波的规划是投资500亿,花大力气彻底改造这座城,摊子铺得实在是太大了。如果有一天他走了,工程还没完,谁能接班,会不会烂尾?

当初城区区长就说,耿彦波在大同所作所为,无异于一场豪赌,但对大同来说,啥都不干,迟早是死,不下猛药好不了,赌一把还能赢。

可怕就怕,牌局还没结束,会打牌的人走了。


07.


偏偏事情还是发生了。

起初,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耿彦波会走。2013年2月3日,《大同日报》刊登干部考察公示,确定他为市委书记候选人。大同人还以为老耿要做大同的书记。直到2月6日,耿彦波才知道省委是调他去太原。

而不久前,他妻子才从太原挂职大同国税局。

一切来得非常突然。跟着耿彦波干事的人也吓了一跳。关于这段,我就不展开描述了,感兴趣的去看纪录片即可。很快,政府班子给老耿办起了欢送宴,恭喜他到省城就职,做太原市委副书记。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同市民慌了。随后,大家在大同的贴吧里,酝酿约定了一场签名活动。

《大同》里面,吃罢欢送宴,拍完散伙照,老耿憋了很久,憋到车上,终于还是忍不住落了泪。他似乎想说什么,却没能说出口。

镜头下,疲倦的他终于可以在车中睡去,暂时休息会儿。

Image

透过车窗,外面是一个拆到一半的大同,新建的古城墙,在灰色的天空下伫立。

Image

而后,正月初三起,连续6天,大同许多市民仍顶着严寒,坚持签名。他们喊着“好市长,回来!”,希望能唤回耿彦波。参与活动的人,抱着各自不同的目的。有些参与了建设工程的人,害怕耿彦波走了,收不到工程款。而令大多数普通市民感到惴惴不安的,是怕大同的发展,前功尽弃。

居民的安置、工程的尾款、后续资金压力、是否能引进更多产业落地,一个又一个大的疑问,笼罩在大同人心头。为此,新上任的市长,宣布“五个凡是”,保证工程继续推行,被征房的住户得到安置。

可许多人还是不放心,担心新的市长,有新的发展策略,而像耿彦波那样起早贪黑、现场办公、注重效率的作风,可能再也不会重现…

然而,事实已不容改变。

《大同》的最后,耿彦波无奈道:

“哎,大同已经过去了…人生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老耿的大同成为了过去,大同的未来却变得迷茫。老耿走后,许多工程停工,拆迁搁浅,对古城改造烂尾的担心,逐渐变成了现实。

直到2014年底,规划中的西城墙,都还没有合龙。城墙内,拆掉的和没拆的民居,纵横交错。御东新区,有的楼盘灯火稠密,有的却无比黯淡。之前规划的体育场、歌剧院、博物馆,本该2013年底竣工,当时却还是空壳。

Image

虽然有“五个凡是”的承诺,2013年底,政府用建筑垃圾填护城河,引起了一堆市民的反弹。政府的苦衷是,护城河不是自然水源,要引流往里灌,一潭死水常换,成本太高。大同人不干,最终,政府退让,保证清理垃圾。

工程停工,很多人的钱拿不到。一个叫李如东的开发商,工程交付后,有400万没拿到。2013年底,只拿到10万块“安抚情绪”。新市长曾召集三百个施工队开会,说了许多宽心的话。时隔一年,还有人没拿到钱。

耿彦波力推的125项工程,一度被叫停。

直到2015年,张吉福调任大同市委书记。张延续了耿彦波“把文化旅游作为产业转型龙头”的思路,表示要坚定不移搞发展,古城修复不能停。

2016年11月18号,大同西城墙上最后三块纪念砖砌成,长达7.24公里的古城墙成功合龙,修复工作终于完工。

那天,不少大同老人,流下了热泪。


08.


距离耿彦波离开大同,过去整整十年了。如今的耿彦波,按理已退休。前不久抖音上还出现了他的身影,拍到他在小区遛弯儿,逗孩子。

而那个一度很憋屈的大同,还在发展之中,努力产业转型。古城墙修好第二年,大同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累计5383.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累计483.13亿元,同比增长33.02%。不过那年前三季度,它增速还是全省倒数第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耿的故事结束了,大同的故事还要努力。

如今的“我爱大同吧”里,大同的市民还像当初一样,随时跟进着很多工程的进度。时常有人会去看哪栋楼修得怎么样了,讨论还会有哪些大型商业落地。当然时至今日,还有人发帖,说要感谢耿彦波,以及张吉福。

网上随便翻翻帖子、视频,会发现古城修好后,大同人的自豪感,上升了很多。有人自发拍着视频,替大同古迹做宣传,介绍它的历史沧桑。有人把每年的传统文化表演节目的美图,上传到了网上。

2010年,老耿还在任上时,找了大同两个实业家当导演,自己做监制,拍了一部反映大同风土人情以及古城重建的电影《塞外有家》。电影当然没太多技术含量可言,但许多在外读书的大同学生,自发宣传了它。

影片在豆瓣上,超过8分。

短评里,有人留言道:

“因为是家乡,5星。在家乡面前,生活高于艺术。”

在很多人看来,耿彦波做事最大的效益,不是立竿见影地改变了城市的容貌,而是让一度无望的大同人看到希望,重生了对故土的自豪。

16.jpeg

透过这样一部电影,你也可以想象,当初耿彦波在大同,倾注了多少心力。当初在灵石、榆次,他始终觉得自己的各项规划没能落实到最后。所以上任大同前,他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把这件事干到底,干好它,完成它。耿彦波熟读经典,怀有很深的士大夫情怀。每次面对采访,他总是说:

“我一生的价值在于事功。”

一个有抱负的人,一座伤过心的城,就这么奇妙地在历史中相遇。至于说故事的结局,如何评价、看待,这里就不多做展开了。因为很多看过片子的人的感受,估计跟片子里的那些人的感受,差不多。

千言万语到最后,只能汇成一首歌:

有过多少往事
仿佛就在昨天
有过多少朋友
仿佛还在身边
也许心意沉沉
相逢是苦是甜
如今举杯祝愿
好人都一生平安


「全文完,下次再会」



部分参考资料:

[1]《造城市长耿彦波》,瞭望东方周刊

[2]《耿彦波:强势造城的争议与荣光》,小康

[3]《耿彦波:超级工程师》,人物

[4]《大同古城复兴记》,三联

[5]《没有耿市长的大同》,南周

[6]《明星市长耿彦波卸任之后》,东西南北

[7]《耿彦波:一个市长的双城记》,决策



-

END

-

 楼主| 发表于 2024-3-6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市长 2015 大同 纪录片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5 07:31 AM , Processed in 0.0309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