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9|回复: 0

[史地人物] 《繁花》里激情、捞金的90年代,原来仅仅过去了30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0 09: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繁花》里激情、捞金的90年代,原来仅仅过去了30年

 搜索下载一条 一条 2024-01-10 17:55 

《繁花》是开年最热的话题之一,
“时代”其实是这部剧的隐形主角,
“ 《繁花》这本书表面是饮食男女,

里面是山河岁月,时代变迁,”导演王家卫说。

在1993年的上海,
阿宝们和一个剧烈变化、充满激情的时代

迎面相撞。

马格南摄影师斯图尔特·富兰克林,
曾在1993年来到上海。
拍下上海最早一批股票交易员、
蓬勃新生的民营商业、

中国第一批模特……

IMG_3442.JPG

《繁花》剧照

IMG_3443.JPG

1993年,上海街头拿着大哥大的年轻人

IMG_3444.JPG

民营商业兴起,上海新开的美容院

斯图尔特1956年生于伦敦,

曾任马格南图片社主席,

他拍摄的上海系列,

成为当时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IMG_3445.JPG

《繁花》剧照,汪小姐乘着上海民营经济的风潮,创业成功

IMG_3446.JPG

90年代斯图尔特在北京潭柘寺

一条视频连线了居住在挪威的斯图尔特,

请他回忆了1993年的上海之旅,

以及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几位照片中的相关人物,

比如第一代股票交易员、上海早期模特,

对他们进行了回访。

撰文:倪蒹葭

IMG_3447.JPG

IMG_3448.JPG

1993年的南京路

IMG_3449.JPG

淮海路上购物的女人

1993年,摄影师斯图尔特·富兰克林接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委托,来到上海记录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的剧变。

“我在上海拍摄了3个多月。对不了解中国变化的美国人来说,他们对中国最后的印象还停留在每个人都穿着一模一样的中山装,满街都是自行车。所以去拍摄新的上海,是一个大的报道,封面故事。”

IMG_3450.JPG

浦东新区文登路(后改名东方路)

IMG_3451.JPG

浦东新区

IMG_3452.JPG

杨浦大桥正在建设

就在他来的一年前,1992年邓小平1月31日-2月20日在上海期间,要求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中国也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普通人的生活以意想不到的飞速被改变着。

出发之前,斯图尔特知道浦东新区正在建设,黄浦江上正在新修一座大桥,连接起浦西和浦东。他拍摄的第一个对象就是这座杨浦大桥。

IMG_3453.JPG

IMG_3454.JPG

上海花园酒店时装秀
斯图尔特去了花园酒店拍摄时装秀。“时隔快30年,我记不清了。但很有趣,时装是关于个人主义的表达、个性化的美丽,中国那样的一代正刚刚开始。因为距离所有人穿着一模一样中山装的年代并不远。”

IMG_3455.JPG

1993年,斯图尔特在上海还拍到一张照片,上百人在等红灯,每个人都穿着款式一样的雨衣,他相信这样的照片,今天是绝对不可能拍摄到了。

IMG_3456.JPG

富丽华餐馆

IMG_3457.JPG

IMG_3458.JPG

他拍摄了上海的私营美容店、餐馆。“90年代初,中国的民营商业兴起,西方记者的很多文章在报道中国新的私人餐馆、私人精品店、合资企业,上海是中国经济结构最先发生变化的地方”。
IMG_3459.JPG
成人去上商学课程,是一种新流行。

IMG_3460.JPG

IMG_3461.JPG
IMG_3462.JPG

海鸥相机工厂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外合资企业兴起。斯图尔特拍摄了和日本美能达相机公司合作的海鸥相机厂。

IMG_3463.JPG

IMG_3464.JPG

德国大众与上海合资合作经营轿车厂,是当年的合资先锋。

“工厂里的人让我印象很深,他们很勤奋,早上在进工厂之前会锻炼身体。和西方的工厂相比,我在这里感受到更多统一性,人们更团结在一起。”
IMG_3465.JPG

IMG_3466.JPG

可口可乐工厂

改革开放后,可口可乐在第一时间重返中国内地。1988年,在上海建设了全国浓缩液厂,自此,全中国的可口可乐浓缩液都在这里诞生,源源不断为各地顾客带去“快乐水”。

IMG_3467.JPG
1993年上海一家西部主题的酒吧,服务员全部打扮成牛仔模样。

当年上海的部分基础设施是由德国公司建造,比如西门子公司正在建上海地铁1号线,所以很多欧洲的技术人员、工程师在上海生活,这个酒吧显然是为在上海生活的外国人设计的,想让他们感到宾至如归。

IMG_3468.JPG

虹桥开发区,新建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

IMG_3469.JPG

IMG_3470.JPG

IMG_3471.JPG

体操队
当年外交部门安排了导游和翻译陪着斯图尔特,如果跟他们一起出行,就开一辆车。如果是斯图尔特一个人,他喜欢骑着自行车到处逛。

“我现在还记得我在上海的导游,有时候我们整天都待在一起东聊西聊,他非常聪明有趣,是很好的路上伙伴”。

IMG_3472.JPG

IMG_3473.JPG
上海的学校,在做课前眼保健操。

IMG_3474.JPG

IMG_3475.JPG

IMG_3476.JPG

上海市场。1992年1月28日上海市政府决定,即日起取消食糖、鲜蛋和食盐票证,敞开供应。

IMG_3477.JPG

IMG_3478.JPG
IMG_3479.JPG

德兴坊

斯图尔特骑自行车逛了很多弄堂。“上海有两面性,时髦的同时也有古老的区域”。

IMG_3480.JPG
IMG_3481.JPG

IMG_3482.JPG

苏州河上的居民

他惊讶地发现人们仍生活在苏州河上,全家人一起住在船上,运输煤炭、重金属,还有肥皂、蔬菜等上海人需要的日用品,感觉像是60、70年代的场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苏州河,两边是机器隆隆的工厂,沿线是热闹的码头,河面上是穿梭繁忙的小货船。这样的场面在2000年之后逐渐消失,2003年河上的最后一批船民上岸了,河面干干净净,沿线也没有了工厂和码头,变成高楼和住宅。

IMG_3483.JPG

IMG_3484.JPG

斯图尔特和张姓家庭一起度过除夕

IMG_3485.JPG

春节玉佛寺的香客

斯图尔特和一个张姓家庭一起度过了除夕。“整个家庭都绕着桌子聚在一起,对年长的人会特别尊敬,人们为了团聚大老远地回来,这感觉很好,像是我们的圣诞节。我很惊讶地看到人们会一边吃饭一边抽烟,一手拿筷子,一手拿烟。”

IMG_3486.JPG
上海街头,人们戴着口罩。“因为很多家庭都还在用煤球、煤饼炉子,所以空气污染严重,我原本习惯每天出门跑步,但在上海,离开旅馆跑了50米,就感觉空气质量在下降,这让我印象很深。相信现在上海人已经不再用煤球了吧。”

IMG_3487.JPG

IMG_3488.JPG
斯图尔特离开上海后,杨浦大桥1993年10月23日建成通车,建成之际是世界第一斜拉桥,浦东开发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IMG_3489.JPG

近30年过去,斯图尔特照片中的这些人物和场景,如今怎么样了?在搜寻的过程中,我们重新采访到其中的第一代股票交易员、上海早期的模特队员,回访了上海曾经的乍浦路美食一条街。

IMG_3490.JPG


1993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代交易员
中国第一代股票交易员

在许多老上海的记忆里,浦江饭店内500平方米的孔雀厅,是洋派、华丽和摩登的代名词。1990年12月19日,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孔雀厅正式挂牌成立。1992年1月19日至2月1日,上海在全国首次发行股票认购证,采用凭“股票认购证”摇号中签认股的方式,共售出207.6万份认购证。

斯图尔特1993年来这里拍摄了第一代股票交易员。“当时东京、伦敦的证券交易所要大得多,我记得上海交易所非常小,但它代表了经济演变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回访了第一代交易员胡升阳,他看到这张照片,立刻回复:没错,就是我们当年工作的环境。1993年,他23岁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找到人生中第一份工作。

“这份工作,对学历和工作经历都没有要求,类似于售货员。我学统计,有同事学畜牧兽医专业。在金融行业中,这个领域很新,我们很羡慕在银行工作的人,因为觉得自己的工作看不太清、不正统。”

IMG_3491.JPG

2019年胡升阳回到的孔雀厅,这里已成为证券博物馆

胡升阳记得入职培训之后,拿到了上岗证件,交易所主任说,恭喜你们!这个可以抵得上硕士、博士文凭。当时交易员每个月收入两三千,还能拿好几万的年终奖,而百货大楼的售货员工资只有300、400块。
孔雀厅有将近400个交易员,每人一台IBM的电脑,一部电话,每天闹哄哄的。当时是人工报单,交易员可以偷偷挪公司的钱,去买股票,赚了可能一夜暴富,亏了就惨了。胡升阳回忆说:“几乎40%的交易员都做过这个事,有些人因为损失金额巨大进了监狱,我们开玩笑说提篮桥监狱可以再开一个营业部了。那几年下来,对于利益、诱惑、人性就比较明白了。”
交易员也是第一批被互联网替代的工种。1997年10月,证券交易所搬到浦东的证券大厦,胡升阳离职,因为有了网络,几乎不需要交易员了,也不会再因为人工报单出现挪用公款的情况。
证券交易的工作经历,让胡升阳对形势的判断比一般人要敏感。他目前在上海开了一家企业咨询公司,专注酒店行业的分析。

2018年,浦江饭店成为中国证券博物馆。

IMG_3492.JPG

1993年,斯图尔特拍摄时装秀后台的模特

上海开风气之先的模特队

上海时装公司在1980年9月组成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服装表演队”。我们回访了在1988年加入上海模特队的顾瑛,她当年只有16岁,身高1米72。“有2800个女孩去考,都是身高1米7以上,身材一级棒的,经过三轮考试收100个人,然后训练3个月,最后只留下我们8个人”。

训练的老师,是上海时装公司的模特表演队长姚佩芳,上海第一批红模特,老师让内向的顾瑛对着镜子练直视,并对自己大声说“我很美,我是最漂亮的”一百遍。

当时很多人的认知中,仍觉得模特是“搔首弄姿”,老师向她们解释,“模特不是你们想象中那么卑微,是一种表演性的职业,就是演员。”

IMG_3493.JPG

顾瑛现在是上海的一名社工和心理咨询师

顾瑛第一个月挣了3800块,当时她父母加起来一个月只有500块,而且父亲还是干部。

随着商演越来越多,她每个月有一万多收入。但是因为家人朋友的意见,以及不喜欢应酬场合,她在18岁的时候退出了模特队。“当时我们8个人的模特队,年龄最大的是23、24岁,超过这个年龄一般就会退出了。”

顾瑛离开模特队后,被男友带上吸毒之路,但成功戒断,现在是上海帮助戒毒的社工和心理咨询师。
IMG_3494.JPG

1993年,乍浦路私人餐馆老板

曾经的乍浦路美食一条街

“这位先生92年在乍浦路开了自己的餐馆。乍浦路,是上海新兴的一条美食街,很多私人餐馆开张,是经济格局最早发生变化的一个地方。”斯图尔特说。

80年代初,在内蒙古插队的丁宝根回到上海,将分得的一套新工房换得了一家乍浦路上的街面房,开起了当时乍浦路上唯一一家个体饮食店,拥有虹口区“个体营业执照001号”,由于生意红火,几年后改造成“丁香饭店”。

1988年下半年,24岁的待业青年钱进,率先在乍浦路开设蒙利酒楼。这两家餐馆的红火引起了效。

邓小平南巡谈话后,乍浦路美食店铺的发展如雨后春笋,由1992年的76家发展至1993年的108家,成为上海最早崛起的美食街。不少饭店装潢豪华,有沿街观光电梯和迎宾女郎。

由于各个美食街兴起,如今再去乍浦路,这里已经没落,当年的大饭店只有金米箩还在,曾独占鳌头的王朝酒店2019年也已经停业,多数剩下街边小吃店。

IMG_3495.JPG

1993年,上海外滩

一个万物生长的时代,仅仅过去了30年。斯图尔特拍下的这些照片,时代下一个个普通人的生活,现在看来尤为珍贵。

最初,我们给斯图尔特的个人网站留言,希望能够采访他。出乎意料,他很快就接受了,采访过程中他会询问我们当初的场景现在怎么样了,对中国依然充满兴趣。斯图尔特说,他有20年没来北京和上海了,身在挪威的他,希望有一天能回到中国再看看。

图片由斯图尔特·富兰克林提供©Stuart Franklin/Magnum Photo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5 06:23 PM , Processed in 0.03851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