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55|回复: 0

【禅宗的开悟与传承】第八章结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5 08: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现真相,才能解脱烦恼

【禅宗的开悟与传承】第八章结论
实证佛教研究中心

pexels-photo-1179225.jpg


      禅宗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灿烂的时代,悟道的禅师和在家居士留下来的语录、史传,多到汗牛充栋的地步。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禅宗仍然传承不绝,甚至传播到欧美地区。禅门的宗旨尽管深奥难懂,却始终强烈地吸引着人们,一直有人企图解读它。除了文字解说之外,更有许多艺术家以绘画、音乐、雕塑等等的素材,来诠释「禅」的境界。禅,给人一种出尘绝世的美感印像,以致许多与禅不相干的商业活动,也刻意的经营禅味,仿佛只要与禅沾上一点边,意境便天地悬隔。在中华文化领域中,禅宗是极令人神往的一个区块,它是中华文化最耀眼的特色之一。

       禅散发的神秘魅力,跟它所标榜的开悟有莫大的关系。每一个人都有避苦趋乐的本能,这个本能引导着我们追求永恒的解脱境界,这应该是人们受禅宗吸引的主要原因。禅宗不只在理论上提出了一条令人神往的古仙人道。在宗教实践上,也一直有悟道者展现出令人激赏的解脱风范。禅师的机锋转语,固然莫测高深,却又深邃隽永,时时触发我们心灵的活水,洗尽市侩庸俗。悟道者所展现的解脱德和般若慧,使许多人因此深信:禅宗的开悟有转凡成圣的决定作用。

       虽然如此,禅法却已经衰微很久了。唐朝是禅宗最灿烂的黄金时代。宋朝有许多错悟的禅师,但也有名重一时的大禅师,如法演、克勤、宗杲等人相继住世,气象不亚于唐代。元、明、清以下,则一路衰败下来,悟道者越来越少。直到如今,自称悟道的人已无法得到普遍的承认,甚至还要受到众人的共同质疑。台湾近年发生好几次大规模的宗教敛财事件,其主事者皆自称悟道者。另外,现代禅创始人李元松居士临终忏悔事件,更震撼了佛教界许多与李居士「悟境」相仿的人。悲观的人已经不愿再相信,这个时代能有真实的悟道者。

       由于禅法的衰微,坊间充斥了许多有关开悟的无稽之谈,包括:开悟的人有六种神通、开悟的人没有妄念和忆念、开悟的人没有贪嗔、开悟了便是圣种性菩萨、开悟了便是究竟佛、开悟了便不用再修行等等。这些说法在唐、宋大禅师的语录中,完全找不到具体的根据。当我们进一步检视宗杲与悟道士大夫的生平事迹,更发现许多反证。例如:张浚打败仗,证明他没有天眼通;刘子羽德行比不上未悟的弟弟刘子翚,证明他不是圣种性菩萨。所以说,那些无稽之谈是高推圣境,把开悟看得太难。禅宗开悟者在解脱道上所证的最低果位,应该只有初果须陀洹而已。

       学术界通常把开悟视为一种思想、一种境界。这又把开悟等同主观的哲学与不可验证的玄学。从禅宗史和禅宗的根本经典《楞伽经》两方面加以观察,发现禅宗的开悟是有具体内容的。用一句话来概括:禅宗所谓的开悟,就是《成唯识论》所说的「证解阿赖耶识」。而所谓的「证解」,是一种客观事实的发现。「证解阿赖耶识」,便是发现阿赖耶识具体的性用,由于这一种客观事实的发现,使一个人可以解脱生死。此一客观事实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从以前到现在,一直都是一个谜──它是参禅的人所要破解的疑情。学术研究方法有其极限,在这方面宁可阙而不论,以免因为过度的揣测而落入不符合真相的假说。

       对多数人来说,以上的发现是很大的意外──标榜不立文字的禅宗,竟然和专门讲解名相的法相唯识宗拉上关联。但是,如果从它们皆属大乘佛教、所宗奉的经典又相同这二点来看,就一点都不意外了。事实上,也有若干禅师(包括寒山子、宗杲、无尽祖灯等人)明讲,他们所修证的是阿赖耶识。北宋永明延寿禅师主编的《宗镜录》,更大量的阐述唯识学理。如果能够将禅宗和法相唯识宗合起来研究,应该会发现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禅宗的传承,重要性不亚于开悟。透过正确的传授,将开悟的内容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即是传承。这其中有二种机制,以确保所悟的内容不会因为辗转传授而发生偏差。一者,是师父对弟子的勘验。二者,是已悟禅师的交互勘验。由于开悟是客观事实的发现,因此勘验也是有客观标准的。由于禅宗重视传承,有理由相信:唐、宋禅师所悟的内容,和佛陀以及印度的二十八位祖师证悟的内容,应该是一样的。如果再以经教来印证,就更不用担心法义流变的问题。

       宗杲的禅法可分为二个部分。一者,是不变的法性,也就是「唯一实相、不二法门」,这个部分是证悟的内容。不会有一个证悟的禅师主张:他所悟的内容和佛陀不同、和印度的二十八位祖师不同。这和思想家必须不断追求创新与突破,有很大的不同。

       二者,是证悟的方法,在这方面宗杲特别提倡「看话禅」。看话禅并不是宗杲所创的,他最常用的「狗子无佛性话」和「竹篦子话」也是前人施设的。宗杲最重要的贡献是提示看话禅的重要性,并且灵活的运用公案与机锋,使学人能够悟入。因为有人企图套招过关,宗杲把「竹篦子话」变化为四个公案,其中的典故在本书第三章第二节有深入的探索──以前研究宗杲的学者,似乎没有在这个部分有所阐述。

       本书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是在考证宗杲与其十位士大夫得法弟子的生平事迹。张九成是在证悟之后,以禅法来训解儒家典籍,朱熹因此对张九成极力的破斥。但养育朱熹长大的刘子羽、刘子翚兄弟,前者为宗杲得法弟子,后者亦曾向宗杲求法有书信往来;朱熹自己亦曾向宗杲得法弟子道谦禅师求法。从各方面看来,理学家朱熹深受禅法的熏陶与刺激,是不容置疑的。

       第六章讨论秦国太夫人计法真和门司(宦官)黄彦节,他们的身分很特殊,按照严格定义,应该不算是士大夫。但是,因为〈祭文〉已经把他们列入「士大夫恪诚扣道,亲有契证」的名单中,所以本书也把他们纳入研究范围。由这二个人的得法事例,可以证明禅宗并不歧视女性和身障者──这是禅宗份属大乘佛教,主张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反应在宗教实践上面的案例。

       第七章讨论的四位士大夫:蔡枢、黄元绶、郭仲堪、陈惇,是被大多数的史传所遗漏的得法弟子,这本书希望能还给他们一个历史的公道。

       从这些士大夫得法的事例,可以证明菩萨道不只是一种理论,在宗教实践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典范。

       还有一些零星项目的考证,包括:东司头筹子[1]、金明池[2]、首山令[3]、神臂弓[4]、拖个死尸路上行[5]、郭郎线断[6]、隔江横趋[7]等。在研究宗杲的专书或论文中,并没有清楚的交待。这些名词大多是宋朝的学禅者所熟知的事物或典故,由于年代久远,现代人已无法了解其意义。笔者把它们的典故考证出来,应该会对学者理解宗杲的《语录》与《年谱》有一些帮助。黄杨木禅、眉间挂剑和血溅梵天三个名词[8]的解释,则是笔者所提出的看法,是否正确,仍有待高明指教。

       与宗杲往来的士大夫人数很多,比较重要的也有数十位之多,笔者搜集到许多相关的资料,限于篇幅,大多必须割爱,将来若有机缘,希望可以继续整理出来供学界参考。


e7a6aae5ae97e5b081e99da21.jpg


  [1] 见第三章第一节〈大慧宗杲禅师的生平〉。

  [2] 见第三章第一节〈大慧宗杲禅师的生平〉。

  [3] 见第三章第二节〈大慧宗杲禅师的禅法〉。

  [4] 见第四章〈宗杲与士大夫的交游〉。

  [5] 见第六章第一节〈计法真〉。

  [6] 见第七章第一节〈蔡枢〉。

  [7] 见第七章第三节〈郭仲堪〉。

  [8] 三者均见第三章第一节〈大慧宗杲禅师的生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3:36 AM , Processed in 0.0313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