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4|回复: 0

[哲史艺丛] 杨氏将灭,李氏将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3 06: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氏将灭,李氏将兴

 我是艾公子 最爱历史 2023-11-28 22:35 

都城内,灯火通明的街巷之中,隐隐约约传来一阵唱念之声:


“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这声音,盘旋在繁华都市的上空。似乎这儿在唱,那儿在唱,似乎人人都在唱。


几百里开外,一个名叫李玄英的人从东都洛阳出发,风尘仆仆地拜访一个又一个寨子,一路来到了瓦岗寨(今河南滑县东南)。他逢人便问李密在哪里,还边找边叨叨:“斯人当代隋家!”


众人好奇,问他何出此言。


李玄英忽然俯首,压低声音,目光如炬:“民间传唱着一首名为《桃李章》(即《桃李子》)的歌谣。”只见大家眉头紧皱,满脸问号。李玄英便把这首歌谣念了一遍。


现场依旧鸦雀无声。


于是,李玄英给在座的各位做起了阅读理解:“这‘桃李子’,讲的就是逃亡的李氏之子;‘皇’和‘后’都是指当今圣上;‘宛转花园里’,讲的是天子目前在江都扬州花天酒地,玩得不知时日,不知归期,即将要落入沟壑之中;‘勿浪语,谁道许’,就是密的意思。”


这一番解读,就差拿着个喇叭广而告之:“李密是下一个皇帝。”


此时,作为瓦岗军将领之一的李密,还在筹谋着攻下兴洛仓之事。


李玄英凭借着优秀的宣传才能,成功加入李密战队,跟着李密“打天下”。


当时的天下英杰本就赏识李密雄才,经过李玄英这一套又一套的洗脑,更加相信李密是“天命所归”,于是纷纷前来投靠。李密的队伍愈发壮大。不久,他攻下兴洛仓,开仓赈民,数十万百姓,感恩戴德,跋山涉水也要前来归附。


瓦岗军扩充数十万人,成为当时势力最大的农民起义军。而瓦岗军首领李密,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但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取代杨隋的并非“皇帝101”大热人选李密,而是在晋阳起事的李渊。


后来,唐朝官方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对《桃李子》有另一番解读:“李为国姓,桃当作陶,若言陶唐也。配李而言,故云桃花园,宛转属旌幡。”这得天下的“桃李子”,一下子变成了专为李渊“量身定制”的。


世事翻转,童谣无错,怎么解释都行。



1.png

李穆家族之死


隋炀帝杨广继位以来,大兴土木。修运河、建拱桥、筑行宫,步子太大,一不留神把自己给扯垮了。当时,杨广为各种修建工程所调用的民力及金钱,已远远超出国家所能承受的水平。


建成了工程,失去了人心。


在黎民百姓看来,这些劳役不过都是隋炀帝为了满足自己的游乐兴致所作罢了。下层民众对杨广苛政的不满情绪日益浓重。民间逐渐流传着一句谶语——“杨氏将灭,李氏将兴”


这谶语出自谁之口?不得而知。但是否空穴来风?当然不是。


只是,在这一个阶段,“李氏”指的并非李密,也并非李渊,而是李穆家族。


北周末年,为反抗大丞相杨坚专政,宇文泰的外甥尉迟迥发起叛乱。申国公李穆素来名望甚高,尉迟迥于是派人将密信交到李穆手上,希望能够拉拢李穆。然而,使者进门后,李穆便命属下将其扣押,并且把尉迟迥的来信快马加鞭上交到朝廷。


但另一边,李穆之子李士荣心里却打着别的算盘:武力值,谁没有?父亲驻防之地不正养着一批国家精锐部队?与其跟着别人反,倒不如把握主动权自己给反了。他悄咪咪地给父亲李穆提出建议。话毕,只见李穆脸色阴沉。


李穆深知北周气数已尽,但自立为王并不可取,不如顺势而为,归顺一个“天选之子”。最佳人选便是当时的北周丞相杨坚。


1a.jpeg
▲隋文帝杨坚画像。图源:网络


李穆把天子才能穿着的服饰——镶有十三道玉环的金带进奉到杨坚手上,并且以天命为依据,秘密上表给杨坚,“劝”他受禅,接管天下。杨坚欣然接受。隋朝就是在这种天命下“合法”建立的。没有李穆,杨坚的即位不会如此顺利。


在李穆前来朝见之时,隋文帝杨坚快步走下廷阶,郑重地向李穆行礼,并拜其为太师,特许他上朝时不需要自报姓名,附带赏赐了成安县三千户食邑。《隋书》记载,“李穆子孙虽在襁褓,悉拜仪同,其一门执象笏者百余人。穆之贵盛,当时无比”。可见,李穆家族极其显贵。


当王朝动荡不安,社会上的质疑之声便会增强,“怨镑之气发于歌谣”。谣谶与其说是天命,不如说是人们借天命为自己发声的操作。它们可能是下层民众由于对社会现实不满所发出的“换届”之声,也有可能是某些精英阶层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编造的政治歌谣。因此,“李氏将兴”的谣谶不一定是李穆家族所为,极有可能是下层民众对于政治局面的预测或期待。但这一谶言,却给显赫一时的李穆家族带来了灭顶之灾。


大业十年(614),隋炀帝杨广讨伐辽东之际,一位名为安伽陀的方士找到隋炀帝,称自己精通图谶,张口就说“当有李氏应为天子”,劝杨广把所有姓李的都杀尽。杨广不至于脑残到这个地步,但心中对“李氏”的猜忌不免越来越深,并趁机对繁盛已久的李穆家族砍下了重重的一刀。


当时,李穆已去世20多年,整个家族以李穆第十子李浑及侄孙李敏在朝堂活动较多。


安伽陀这番话被另一派势力代表宇文述给听了过去。据《隋书》记载,早年宇文述与李浑曾经因为钱权交易结下梁子,于是宇文述趁机插刀李浑:“伽陀之言,信有征矣。臣与金才(李浑)夙亲,闻其情趣大异。常日数共李敏、善衡等,日夜屏语,或终夕不寐。浑大臣也,家代隆盛,身捉禁兵,不宜如此。愿陛下察之。”


与此同时,童谣《桃李子》也在大街小巷中传唱着:“桃李子,洪水绕杨山。”据说,隋文帝曾梦见洪水淹没了都城,他醒来后惶恐不安,认为洪水就是灭隋的征兆。到了隋炀帝,《桃李子》直接唱出“洪水”绕杨山,杨广感觉有被冒犯到。李浑这名字带“水”,李敏小名为“洪儿”,很难让人不多想。


隋炀帝下令追究。宇文述连夜办事,上表告谋反,遣兵抄李家,一气呵成。于是,李浑、李敏氏族32人被杀,余下男女老少,通通迁往岭南。


但隋炀帝诛杀李浑、李敏家族,可能只是借应谶之兆动手罢了,根本原因还是怀疑李家有谋反之心。因为,当时李敏正在黎阳督运粮草,而其前任恰好在这个位子上造反了。


大业九年(613),隋炀帝第二次东征,开国功臣杨素之子杨玄感被派到黎阳督运粮草,随即造反,吓得炀帝急忙班师回朝,出兵镇压。时隔一年,这次由李敏负责督运之事,而且李敏家族势力更盛,从征子弟更多,隋炀帝从内心惧怕李敏成为“杨玄感2.0”,所以选择了先下手为强。


“汝应图谶,当为天子。今主上好兵,劳扰百姓,此亦天亡隋时也,正当共汝取之。”这是李敏的妻子在宇文述“指导”下写出的“绝密信件”,是坐实李氏谋反的“关键证据”。


应谶,你说是就是吧。


1b.jpeg
▲隋炀帝影视形象。图源:影视剧照



2.png

李密的崛起


李密,自小志趣高远,谋略出众,由于祖先功勋卓著而出任左亲卫府大都督。


李密相貌不凡,隋炀帝某次留意到他后,心里震惊,回宫后问宇文述:“刚才在左边警卫队里那个黑脸的人是谁?”宇文述答:“他是已故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叫李密。”隋炀帝说:“这个小孩顾盼的神态很不寻常。别让他在宫里担任宿卫。”


后来,宇文述对李密说:“您家世显贵,应当靠才学显名,何必当一名宫廷警卫?”


李密听到这话很高兴,便称病辞去官务,发奋读书。于是有了历史上李密与杨素相遇的经典一幕:乡野路上,器宇不凡的李密骑着黄牛前行,牛角上挂有《汉书》,时不时拿起来看看。杨素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火速策马跟上:“何书生勤如此?”两人交谈过后,杨素知道这李密非等闲之辈,回家后兴冲冲地告知儿子杨玄感,从而促成了杨玄感与李密后来的起事之交。


大业九年(613),天下大乱,杨玄感趁机在黎阳起兵,李密加入后立马为其献上造反三策。虽然杨玄感事事都喜欢询问李密,但他总是脑回路清奇,并不一定听李密的话。起义之初,获胜连连,但还不到三年,便兵败如山倒。


李密作为杨玄感起事的重要谋士,自然成为了朝廷的重要通缉对象。一路逃亡,改名换业,向不同的英雄豪杰讲述他的“取天下之策”,但总是被拒。最终是瓦岗的翟让留下了他,在大业十二年(616)开启了他的事业第二春。


2a.jpeg

▲李密画像。图源:网络


王当仁、王伯当和周文举等人,拥聚为盗,在当时这样谈论李密:“斯人公卿子弟,志气若是。今人人皆云杨氏将灭,李氏将兴。吾闻王者不死,斯人再三获济,岂非其人乎!”由于李密在杨玄感起事中大放异彩,杨玄感失败后,他由多次死里逃生,因此“李氏将兴”这一谶言,逐渐被安到了他身上。天下豪杰都愿意接近李密,与其交好。


起初,翟让与李密十分合拍,两人合作把瓦岗军支棱起来,从一支普通的农民起义军打造成隋朝末年强大的军事集团。这一过程,光靠他们的个人才智是不够的,“群众”才是关键。能在短时间招揽众多追随者,死心塌地一起搞革命,那首广为流传的《桃李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李玄英从东都一路走来,为李密大肆宣传,李密也乐在其中,顺势而为,尤其攻下洛口仓后,开仓赈济饥荒灾民更是直取人心。他自己也认为自己的名字应了这桃李之歌:“姓符图纬,名协歌谣,六合所以归心,三灵所以改卜。”


此时此刻,传遍大街小巷的《桃李子》还有这个版本:“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有人认为,李密率军自阳城山起就是应了这歌谣。


只可惜,曾经的中国合伙人李密与翟让还是出现了分歧。李密主张奋起直追,取代隋氏,但翟让却说“吾侪群盗,旦夕偷生草间,君之言者,非吾所及也。”在一些人的挑拨之下,两人也逐渐心生嫌隙。


大业十三年(617),李密安排了一场鸿门宴,砍杀翟让,并将其势力一一铲除。


2b.jpeg
▲李密砍杀翟让。图源:网络


这时,瓦岗军集权于李密,但人心已不再凝聚。


李密发了疯似的想要攻下洛阳。正当李密跟宇文化及、王世充在中原混战,山西晋阳有一股新势力正在崛起。



3.png

走到最后的李渊


当杨玄感在黎阳起事的时候,李渊恰好在怀远镇督运军粮。他一下子便发现杨玄感行动异常,遂将情况上奏朝廷。隋炀帝命令李渊留守弘化(今甘肃庆阳),防御、镇压杨玄感叛军,关右各军队的兵力都受其调度。李渊在这场平叛中立下大功。


尽管如此,隋炀帝的猜忌之心仍然很重。


某次,隋炀帝召见李渊,但由于李渊抱病在身,并没有及时前往拜见。隋炀帝便问后宫佳人、李渊外甥女王氏,王氏如实作答。隋炀帝却突然板起个脸,怒斥:“可得死否?”意思是,他怎么没病死呢?


李渊听说这件事后,深知隋炀帝性情暴虐,于是过上醉生梦死的生活,纵酒行贿,想以此降低隋炀帝对自己的猜忌和提防。这种猜忌,当然也跟那句盘旋在隋炀帝心头的“李氏将兴”的谣谶有关。


大业十三年(617),李渊任太原留守,这时候隋炀帝南游江都,瓦岗军的战场仍未熄火,豪杰、盗贼雄踞一地。


根据后来的记载,年轻有为的李渊次子李世民此时已看出隋朝穷途末路的气象,暗地里结交各路豪杰,招收逃亡的人,壮大人才队伍,跟晋阳县令刘文静一起谋划起兵大事。但父亲李渊对这一切全然不知。李世民胆子很大,决定先斩后奏,非常时间用非常手段。他联系上晋阳宫监的二把手裴寂,很快便有了计策。


裴寂先是邀请李渊来自家痛饮,还请了几位美人儿在身边服侍。很快,李渊喝得飘飘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但马上他就笑不出来了。


裴寂把与李世民谋划的一切全盘托出。然后,还告诉李渊,侍奉你的这几位美女都不是普通人,而是晋阳宫女,刚刚你的行为已经逾矩,如果暴露出去,那就是死罪。你要是不同意我们起事,我们就……


李渊无话可说,开始寻找合适的起兵时机。


3a.jpeg

▲太原晋祠唐太宗君臣群像。图源:图虫创意


这一天很快就到了。同年六月,李渊发布檄文,称自己为义兵。


《桃李子》又一次派上了用场。这一次唱的是“桃李子,莫浪语,黄鹄绕山飞,宛转花园里。”这歌在汾晋之地,男女老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认为陶唐立军,实属灵验,民众为即将到来的光明雀跃不已。


每当李渊凝视旗幡,也忍不住笑出声:“花园可耳,不知黄鹄如何。吾当一举千里,以符冥谶。”这谣谶不仅民众信,他自己也“信”。歌谣给了广大民众积极的暗示和莫大的信心,使得义兵能一日聚集千余人,两月之间便增长至数万,士气高昂。李渊起兵建唐的信心也大增。


七月,李渊手持白旗,在郊外的高地上,面对三万士兵,高声誓师,正式起兵,直趋关中。十一月,李渊立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帝,尊称遥在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


公元618年,是极其关键的一年,武德开始取代大业。


三月,宇文化及是个狠人,护军翻脸就成了叛军,直接在江都发起兵变,勒死隋炀帝,立杨浩为帝。王世充则拱立杨侗为帝,是为皇泰主。


五月,隋恭帝杨侑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位,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李唐政权正式开启。


九月,李密与王世充大战于邙山脚下,王世充大破李密,李密的称王事业正式宣告破产。经过一番审时度势,最终决定归顺李渊。


经过数年纠缠,李唐朝廷一一击破了李轨、刘武周、窦建德和王世充等各个集团的势力,终于在武德四年(621)一统天下。


这天下,终归是李唐家的。那桃李子,最后只能是李渊。


最初的大热人选李密呢?被击杀后成为谣谶中一则预测失误的小插曲。


李渊即位前后,大街小巷还传唱着这样一些歌谣:


“东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手持双白雀,头上戴紫云。”


“丁丑语甲子,深藏入堂里。何意坐堂里,中央有天子。”


“兴伍伍,仁义行,武德九九得声名。童子木底百丈水,东家井里五色星。我语不可信,问取卫先生。”


……


这翻来覆去,唱的都是李渊。


歌谣从何而来?李渊的近臣裴寂说,隐隐约约是从神人慧化尼姑那里听来的啦。


写歌的,到底是“”,还是人?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喜欢,记得随手点赞、点在看以示鼓励呀~



参考文献:
[唐]魏徵:《隋书》,中华书局,1997年
[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宋]欧阳修等:《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76年
丁鼎,杨洪权:《神秘的预言:中国古代谶言研究》,1993年
栾保群:《中国古代的谣言与谶语》,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
邝相雄:《唐代谶谣初探》,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李锦绣:《论“李氏将兴”——隋末唐初山东豪杰研究之一》,《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舒大清:《中国古代政治童谣与谶纬、谶语、诗谶的对比》,《求索》2008年第11期


- END -

作者丨软瘪瘪的喵
编辑丨艾公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2:21 PM , Processed in 0.0612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