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3|回复: 0

[哲史艺丛] 清朝最敢否定先祖、挑战祖制的帝王是谁?他做过哪些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2 04: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朝最敢否定先祖、挑战祖制的帝王是谁?他做过哪些事?

 王金百 历史学堂君 2023-11-11 02:34 

作者:王金百
编辑:莉莉丝

自大禹将首领之位传于自己儿子启建立夏朝之后,中国王朝君主继承制度就由禅让制改成了世袭制,也就是开启了“家天下”之模式。当然,这种世袭制不仅仅只是中国封建社会如此,外国也一样,毕竟私心还是要有的。然而中国封建王朝国情较之欧洲有很大不同,最起码我国封建王朝更迭是“推翻制”,欧洲国家大部分王朝更迭也还是依照血脉相传,所以在外国王侯将相真的“有种”。
 
外国的事咱们暂且不扯,还是聊咱们的历史。

0.jpeg
上图_ 夏朝版图
 
“世袭制”顾名思义子承父(祖)业,这种制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王朝的礼仪制度、统治方针等基本国策,是由王朝创始那几代君主(庙号高祖、太祖、太宗之君主)制定好了的,后面的子孙后代沿袭之即可,也就是“守成”。

“祖宗宗法不容随意更改”,这种固有思想影响之惯性至今仍在,在工作中,相信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前面的专家或某某人就是这么做的啊,言外之意,这是制定和安排好的,照着干就行了。那么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发展之大趋势都是逐渐固步自封,期间再出现几位好吃懒做的昏庸无能之辈,最终结局必然灭亡。
 
当然,并非所有的守成之君都甘心于遵守和沿袭,封建历史上不乏勇于突破祖制之“守成”之君,例如汉武帝刘彻,其统治先是雄才大略,后是穷兵黩武,可谓是毁誉参半。又如,宋神宗赵顼,上位不久就大胆启用王安石大搞变法(熙宁变法),可惜变法半途而废,最后郁郁而终。

1.jpeg
上图_ 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即汉武帝

而在大清王朝,更是不乏敢于否定先祖、挑战祖制之帝王,正是因为康熙、雍正和乾隆连续三代帝王积极主动求变,才最终将中国封建王朝各项大数据指标推向顶峰。而这三代帝王之中,最有胆量否定祖制之君就是乾隆皇帝,我们通过乾隆皇帝刚刚继位不久的三件事情,了解一下乾隆皇帝之作为。

事情一:为雍正朝被削除宗籍之宗室皇亲恢复宗籍。
 
“九子夺嫡”事件可谓是众所周知,笔者本人也曾多次论述这一大事件,整个过程真是云谲波诡且血雨腥风。然而这个事件并没有因为雍正皇帝的上位而告终,相反,雍正皇帝上位之后,争夺皇权各方势力之间依旧争斗不断。作为败方的“八爷党”等人并不甘心,伺机而动,散布谣言等坏事儿没少干,而作为胜利者的雍正皇帝,对于这些政见异己的兄弟们更是不遗余力地穷追猛打,致亲情而不顾,甚至将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迫害至死。

虽说,雍正皇帝是为了维护皇权,甚至可以拔高到为了朝廷,但是其手段之残酷还是在整个宗室之内形成了极不好的影响,甚至一些雍正皇帝的子侄辈(“弘”字辈)都纷纷为叔伯们鸣不平。相信乾隆皇帝看待这一历史事件也会受其影响。

2.jpeg
上图_ 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
 
事实上也是如此,乾隆皇帝上位不久就积极为因为夺嫡而被迫害之宗室“平反”。当然,乾隆皇帝之“平反”并非对自己阿玛雍正皇帝全盘否定,而是基于认定胤禩等人“有罪”,但考虑到这些人毕竟是圣祖康熙皇帝之子孙,才网开一面,恢复他们的宗籍。尽管乾隆皇帝在赦免这些人罪过之时话说得很漂亮,也极力为雍正皇帝之无情极力开脱,但是欲盖弥彰之词谁都明白。不管怎么说,乾隆皇帝积极地为历史翻案还是很得人心,为维护皇族宗室之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得不承认,上位伊始的乾隆皇帝就敢于在这么敏感的问题上,否定自己父皇之做法,确实是勇气可嘉,同时也反映出,乾隆皇帝对于保持个人皇权之独立性和唯一性之决心。

3.jpeg
上图_ 岳钟琪(1686年11月8日—1754年),字东美,号容斋,四川成都人
 
事情二:诛杀反动蛊惑之人曾静
 
曾静这个人在雍正朝干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大事,他竟然以一个乡间落魄秀才的身份,主动写了一封劝反信给时任川陕总督的岳钟琪,劝其起兵造反,推翻清王朝。尽管岳钟琪绝不可能干造反之事,但当收到蛊惑之书时,岳钟琪也是相当紧张,毕竟事关“造反”,容易给一些人留下口实,不能含糊。他经过软硬兼施几轮审讯,终于得知,这曾静的反动思想是来源于一位名叫吕留良的已故知识分子,而有关污蔑皇帝品行之消息,多来自于被贬黜宗室之亲信,在发配途中散播之谣言。如此恶劣事件,雍正皇帝十分重视,命令将曾静及其帮凶弟子张熙一起送到京城。
 
雍正皇帝对待曾静师徒之做法真的是别出心裁。雍正皇帝通过自己一系列教化,将曾静师徒改造为皇帝和大清绝对拥护者,师徒二人对于自己过去的无知行为懊悔不已,对皇帝的勤政爱民佩服地五体投地,对皇帝的不杀之恩更是感激涕零。更让人惊讶的是,师徒二人竟然得以重见天日,在全国各地游行宣传当朝之好。雍正皇帝为了保护曾静师徒,还特地留下命令,后世子孙不得针对曾静师徒及其家人。

4.jpeg
上图_ 乾隆皇帝(1736-1796在位)

但是乾隆皇帝并不认可老爹之做法。乾隆皇帝认为,帝王之事岂是平头百姓可以描绘清楚?而且,老百姓感兴趣的往往是朝廷的各类八卦花边新闻,对于政治宣传往往不屑一顾。让曾静师徒在民间宣传宫廷帝王之事,只能起到欲盖弥彰,越描越黑的反作用。所以上位伊始的乾隆皇帝,当机立断,置雍正皇帝遗命而不顾,以“诽谤先帝”之大罪,将曾静师徒凌迟处死。
 
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乾隆皇帝与其父统治思想的巨大反差。平心而论,两位父子帝王处理曾静事件各有道理。更重要的是,从中可以看出,乾隆皇帝急于展现新君新朝新面貌之政治目的。

5.jpeg
上图_ 清朝版图
 
事情三:罢黜宗室权力,将专制统治推向高峰
 
大清王朝是典型的“家天下”王朝,创业之初就是蓄积家族力量而最终完成大业,因此宗室皇亲在清初也成为朝廷中流砥柱握有实权,如此势必会造成皇权分裂。所以,康熙朝开始对宗室进行打压,雍正朝继而为之,但是都没有彻底将摒除核心权力圈。说白了,这两位帝王还是抱有“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家族式管理者心态。
 
乾隆皇帝不这么想。在乾隆皇帝的潜意识里,皇权不容旁落,一丁点儿都不行,而且必要时刻的乾纲独断正是决策者英明之体现。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乾隆皇帝继根除了历史上一切可能分裂皇权的组织,如外戚、官宦、权臣等之后,开始对宗室之权力进行釜底抽薪式打击。乾隆皇帝的做法简言之就是“一刀切”,管你是近枝远枝,无论有能力与否,是否姓爱新觉罗,除了皇帝本人,其他人就与权力无缘了。乾隆皇帝为了防微杜渐,特地将“亲王不得入军机处”写进祖制,这一规定使得乾嘉道三朝朝堂将宗室拒之门外。这也是清中期,宗室人员整体素质迅速滑落的原因之一。

6.jpeg
上图_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满汉文写本五彩绢质诰命一轴 (圣旨)
 
通过乾隆朝初期的三件事,可以了解乾隆皇帝是一个极有能力和颇有理想一位帝王。伴随着乾隆皇帝统治之深入,大清王朝彻彻底底地进入到“乾隆模式”。乾隆皇帝之后,后世子孙再未出现敢于主动挑战先祖之君王,大清王朝的君主们彻底进入“守成”。

因而“乾隆模式”不仅仅只限于乾隆本朝,更奠定了之后大清王朝的统治模式。换言之,大清王朝也不可幸免地走上了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封建帝国的老路。只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打破中国封建社会固有模式的竟然是外国侵略者,不但乾隆皇帝没想到,而且那个时代的所有国人都没有想到。
 
参考资料:
1.《乾隆帝及其时代》  戴逸(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饥饿的盛世》  张宏杰(著)  重庆出版集团
3.《乾隆:政治、爱情与性格》  张宏杰(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4.《雍正大传》  关河五十州(著) 现代出版社
5.《清高宗实录》、《清史稿》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8:31 PM , Processed in 0.0359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