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2|回复: 0

[哲史艺丛] 夏代专门负责养龙御龙的家族,后来去哪儿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30 03: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夏代专门负责养龙御龙的家族,后来去哪儿了?

 张斯扬 李文畅 国家人文历史 2023-09-30 00:15 


0.png

本 文 约 6000 字
阅 读 需 要 15 分 钟


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一种神秘而灵秀的传奇生物——龙。这种生物深受中华民族的崇拜,承载着古代人民的美好想象。然而,龙真的存在过吗?世界上真的有龙吗?《史记》《左传》《九州要纪》等传世文献不但记录了龙的存在,还记录了虞夏之际,出现了擅长养龙的家族“豢(huàn)龙氏”和“御龙氏”。他们真的存在吗?他们又去了哪里?


1.png

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形象之一。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龙真的存在吗?


千百年来,人们对龙是否存在,或者龙的原型是什么,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争议。龙的形象千变万化,不同的龙有不同的形象,比如“应龙”背生双翅,“虬龙”角尖身小,“青龙”浑身苍青,“蟠龙”身伴祥云……然而基本不变的是“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李时珍《本草纲目》引罗愿《尔雅翼》)


2.png

《墨龙图》(局部)。作者/(明)陶佾,现藏大英博物馆


在多种关于龙外形的说法中,最有影响的是龙为蛇论。闻一多在20世纪40年代考证龙图腾的最初原型是蛇图腾。闻一多之后,不少学者也都认为龙就是蛇。但是反驳的论据也很充足,十二生肖中同时存在着龙和蛇,如果龙就是蛇,为何要画蛇添足,再加上一个龙呢?且龙图腾崇拜多源于中原,而崇拜蛇的一般是百越人。


中国古史专家卫聚贤在1934年出版的著作中提出“龙即鳄鱼”的说法,一些外国学者也认为龙是鳄鱼。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恐怕要从上古文字中找答案。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龙”字的甲骨文字形,其实就是龙这种动物的外观和形态。甲骨文中的“龙”,描绘这种动物的头上有一对角,有两只前爪,长长的身体。到金文里则对龙进行了更详细的描绘:一对大角下,是两只大眼睛,嘴部有獠牙,身体弯曲且长,还有一条大尾巴。再来看看鳄鱼,金文中有“鳄”这个字,与“龙”完全不同,其左侧是一条鱼的形状,右侧可以理解为头部是张开的大嘴,下面是一个人,表明这种动物可以让人非常惊愕、恐惧;也可以理解为是失去双手的人,代表这种动物可以吃人、伤人。


3.png

龙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来源/ 郑春兰编著《精彩汉字》,四川辞书出版社2018年版


4.png

鳄的金文字形


由此可知,龙也不是鳄鱼。又有人指出,龙根本不存在,只是一种精神图腾,但这种说法立刻遭到反驳。晋王嘉《拾遗记》有记载:(舜之时南浔之国毛龙,一雌一雄,放置豢龙之官;至夏代养龙不绝,因以命族。”《礼记·礼运》上有:“故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疏》云:“鱼鲔从龙者,龙既为人之畜,故其属见人不淰然惊走也。”也就是说,夏代时龙是被人豢养的宠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些“豢龙之官”究竟又是些什么人?


豢龙氏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上记载:“蔡墨对魏献子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zōng)川,鬷夷氏其后也。’”


虞舜时期,飂(liù)叔安有个儿子叫董父,很喜欢龙,学过驯服龙的本领,深知龙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能够唤龙去他的身边,是个养龙好手。帝舜十分钟爱龙,有人给他贡献了一条龙,他不知道怎么喂养。高阳氏后裔告诉帝舜有个人是养龙好手。帝舜听后大喜,便招来董父,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龙还学会了表演动作,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侯(今山东定陶),赐给他“董”姓,家族为“豢龙”氏,从此便世代在此为王室养龙,直至帝桀时期。这就是豢龙氏的来历,那么之后这个家族又经历了什么?


5.png

武梁祠西璧画像《帝舜图》,取自(清)冯云鹏,(清)冯云鹓辑《金石索》,上海文新书局清光绪32年石印本。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叫关龙逢的人。作为夏末著名人物,其事迹在多处均有记载,《韩诗外传》卷4中写道:“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道望十里,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逢进谏曰:‘古之人君,身行礼义,爱民节财,故国安而身寿。今君用财若无穷,杀人若恐弗胜。君若弗革,天殃必降,而诛必至矣。君其革之!’立而不去朝,桀囚而杀之。”


《符子》中有这样的描述:“桀观炮烙于瑶台,谓龙逢曰:‘乐乎?’龙逢曰:‘乐。’桀曰:‘观刑曰乐,何无恻怛之心焉?’逢曰:‘天下苦之,而君为乐,臣为君股肱,孰有心悦而股肱不悦乎?’桀曰:‘听子谏,谏得,我改之,谏不得,我刑之。’龙逢曰:‘臣观君冕,非冕也,冕危石也;臣观君履,亦非履也,履春冰也。未有冠危石而不压,蹈春冰而不陷。’桀叹曰:‘子知我之亡而不自知亡,子就炮烙之刑, 吾观子亡,知我不亡。’龙逢行歌曰:‘造化劳我以生,休我以炮烙。’包括《庄子·人间世》亦有“昔者桀杀关龙逢”。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关龙逢是个不折不扣的忠臣,一心劝谏,夏桀又是个彻头彻尾的暴君,不仅不可能回头是岸,反而一怒之下将他杀了,那么这个关龙逢与我们今天所介绍的豢龙氏有何关联?


6.png

武梁祠西璧画像《夏桀图》,取自(清)冯云鹏、冯云鹓辑《金石索》,上海文新书局清光绪32年石印本。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


关龙逢并不是一个名字,而应该是关龙族之分支逢氏首领的代称,关龙族也就是豢龙氏(关、豢古字通)。到了夏桀时,豢龙氏其中分支的首领被杀了,豢龙氏也不可能再为夏卖命了。


《尚书·汤誓》附遗篇序云:“夏师败绩,汤遂从之,遂伐三朡,俘厥宝玉。”《水经注》卷7载:“济水又东北径定陶县故城南,侧城东注。县,故三鬷国也,汤追桀,伐三鬷,即此。”豢龙氏分封的地方鬷川,在当时被称为“三鬷”之地。也就是说,商汤灭夏时,豢龙氏大概率归服商汤。有学者认为齐地诸侯为豢龙氏后人,《左传》昭公二十年中有春秋末晏子的一段话(又见《晏子春秋·外篇上》),描述了齐地的历史: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萴因之。有(又)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其中逢伯陵就被认为是豢龙氏族裔,“逢伯陵”之名可能是由“关龙逢”转化来的,“逢”为祖名,“陵”即“龙”。


御龙氏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又云:“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姓(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飧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又有《史记·夏本纪》载:“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潜夫论·志氏姓》亦载:“有刘累,能蓄龙,孔甲赐姓为御龙。”


夏商周时期最早的养龙家族是豢龙氏,随着豢龙氏覆灭,出现了新的养龙人,也就是刘累。染玉绳《古今人表考》云:“刘累始见左昭廿九。其生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刘累是陶唐氏后人,因其出生时手掌上显示“刘累”纹样,以此得名。


传说中,刘累很小的时候便离开家乡,到豢龙氏那里学习养龙驯龙的本领,很快便成为小有名气驯龙能手。刚好当时的夏第十四代国君孔甲,是一位喜好信奉鬼神、不务政德、胡作非为的君王。一天,天降一雌一雄两条龙,落在今天河南省临颍县豢龙城东南角龙荡沟处。大臣上报了这件事,孔甲问:天降两条龙,是吉兆吗?大臣告诉他这是祥瑞的象征。孔甲很是欣喜,马上让人把龙运送到宫里,但他自己不会饲养,便派人去找最擅长驯养龙的豢龙氏族人,却没有找到。


这个时期的陶唐氏氏族日渐衰落,为了家族复兴,听到孔甲要寻找养龙的人,马上举荐族内的刘累,称其和豢龙氏学过养龙。刘累就开始负责照顾两条龙的日常。他养龙确实是一把好手,把两条龙喂养得体大力强,孔甲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于是在孔甲三年颁布召令,晋封刘累为右丞相,还赐给他的家族“御龙氏”称号,让他继承了豕韦氏后代的封地。


7.png

战国《人物御龙帛画》。来源/潜堂主编《中国人物名画》,印刷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但龙非凡物,并不容易饲养,几年之后,一条雌龙死了,刘累很害怕,想出了自认为绝妙的方法——偷偷将死龙剁碎,加以烹调做成了吃的并给孔甲送去。奇妙的是,孔甲觉得龙肉十分美味,吃了一次不够还想吃,遣人找刘累要肉。刘累心说坏了,我哪里还再有死龙肉给国君吃,又害怕死了一条龙孔甲追责,思前想后,打发了使臣,连夜带着族人离开夏都,逃到河南鲁山。这样一来,御龙氏的养龙生涯又结束了。但是养龙生涯虽然结束,政治生涯却并未结束,刘氏家族还在延续。


《史记集解》引贾逵曰:“刘累之后至商不绝,以代豕韦之后。祝融之后封于豕韦,殷武丁灭之,以刘累之后代之。”《刘氏总族谱》中也有:“初累公封豕韦,后旋出奔,而旧君大彭氏复国。至商,又灭之,复封刘氏。”自刘累封于豕韦,不久又失国后,传十一世至刘文,商又封其于豕韦故地,为豕韦国君。


随着刘家不断的发展,到了刘累的56世孙刘荣,居家迁到沛县,沛县是个有名的地方——汉高祖刘邦的老家,因而刘邦也是刘累的后代。传说刘荣葬于今江西瑞金县大华山铜鼓村,“似福德仙人形,肚脐穴,公竟生葬龙口矣。后(刘)邦公得天下,传二十四帝,皆此穴荫佑也”。刘荣娶妻赵氏、梁氏,生子刘湍。刘湍又娶妻李氏,生子元、喜、邦、交,其三子刘邦就是汉高祖。


豕韦氏


前文多次出现了一个家族的名字——豕韦氏。御龙氏的发展好像都伴有豕韦氏的身影。这又是个什么样的家族?他家也会养龙吗?


关于豕韦氏的记载,《广韵》云:“颛顼,大彭之后,夏封于豕韦。”《新唐书·宰相世系四上》上有:“颛顼孙大彭为夏诸侯,少康之世,封其别孙元哲于豕韦,其地滑州韦城是也。”《白虎通义·号》:“五霸者,何谓也?昆吾氏、大彭氏、豕韦氏、齐桓公、晋文公也。昔三王之道衰,而五霸存其政,率诸侯朝天子,正天下之化,兴复中国,攘除夷狄,故谓之霸也。……大彭氏、豕韦氏,霸于殷者也。”《国语·郑语》亦云:“大彭、豕韦为商伯矣。”韦昭注:“豕韦,彭姓之别,封于豕韦者也。”由此可知,豕韦始建国于夏代少康之世,且与彭氏关系较为密切,二者极有可能同出一族,皆为颛顼之后。且豕韦在商代作为地方方国,国力盛极一时,地位显赫,后世将昆吾氏、大彭氏、豕韦氏,齐桓公、晋文公合称“五霸”。


豕韦氏是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养龙家族。《潜夫论》记载:“朡夷、彭姓豕韦,皆能驯龙者也。”豕韦氏继承了彭氏善养的本领,随着豢龙氏的覆灭,最早继承了豢龙氏的养龙事业。


豕韦氏,夏商之际又单称韦,即商汤灭夏时所伐之韦国(今河南滑县东南的妹村。在豕韦氏之前,韦城或已纳入豢龙氏的主要活动范围。《国名纪》丙卷亦云:“泰龙董姓在滑之韦城。古城内有豢龙井。”由此可知,虽然豢龙氏被封在鬷川,但韦城(今滑县)最早或为豢龙氏的主要活动范围之一,此地“养龙”之业由来已久。随着豢龙氏的覆灭,豕韦氏取代豢龙氏被封于此,继承其业。有学者考证,豕韦氏与豢龙氏、御龙氏均以养龙为业,豕韦氏亦有御龙氏之号。在上古及夏商周三代,“养龙”可能是专为王室服务的一项业务,夏商周时期都需要有专门的龙官。随着豢龙氏的覆灭,夏王室首先选中“养殖大户”彭族出身的豕韦氏继任“龙官”,为王室提供“养龙”服务,但随后便被御龙氏所取代。


从夏代到商代,御龙氏与豕韦氏发生了多次冲突,到武丁之后完全取代了彭姓豕韦氏。豕韦氏的第一次覆亡,以善于豢龙的刘累取而代之为标志。御龙氏刘累因善养“龙”获孔甲重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提到,夏后孔甲赐姓刘累御龙氏“以更豕韦之后”。《竹书纪年》也提到刘累逃往鲁山后,帝皋使豕韦氏复国。以上文献记载也均说明刘累养“龙”取代的是豕韦氏,而非御龙氏。


至夏代末年,夏桀在位时,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各类矛盾日趋尖锐,延续了400多年的夏代已是德衰政败,危机四伏。汤深恨桀之无道,决心灭夏。《诗经·商颂·长发》:“韦顾既伐,昆吾夏桀。”就是说汤的征战顺序是先讨伐韦、顾,然后讨伐昆吾,最后才灭掉夏桀。这是因为豕韦是夏代的强国之一,且为夏之门户,并竭力维护夏桀的统治,并且汤伐豕韦时,豕韦因没有得到夏桀及其他诸侯国的支持,处于孤立无援状态,从而被商所灭。这是豕韦氏的又一次覆灭。


8.png

《汤王征尹图》(局部)。作者/(元)赵孟𫖯,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次覆灭后,豕韦很快复国,韦昭注:“殷衰,二国相继为商伯。”《风俗通义·皇霸》记载:“于是昆吾氏乃为盟主,诛不从命,以尊王室。及殷之衰也,大彭氏、豕韦氏复续其绪。所谓王道废而霸业兴者也。”豕韦氏在商代不仅一度复国,而且俨然成了维护王权的霸主。在王室衰落之际,大彭、豕韦则全力支持商王四处征伐。


然而,随着豕韦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逐渐激化,至武丁之时,商同豕韦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公元前1301年,因当时商王朝腐败混乱,大彭、豕韦始脱商,宣布独立,不再纳贡称臣。这更加引起了商的不满,于是武丁四十三年(前1192),武丁率王师灭大彭国;武丁五十年(前1199)又征讨豕韦国,大彭和豕韦相继被消灭,并以刘累之后代豕韦氏。《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了武丁时封御龙氏于豕韦。可知御龙氏代替彭姓豕韦氏后,除了占据其封地,继承其养“龙”业外,甚至还有可能继承了彭姓豕韦氏的图腾、封号等,那么就说明原豕韦氏完全被御龙氏所取代了。


看起来,中国古代已经掌握了龙的捕获、饲养、驯化和烹饪技术,并且掌握核心技术的还都是有头有脸的大家族或独霸一方的诸侯,龙的存在,似乎已是板上钉钉之事。然而又有学者提出,这些养龙御龙家族都很快发展壮大,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养龙”事业其实是祭祀行为?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正是因为这些家族在祭祀中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和垄断权,成功地与“龙”绑定到了一起。众说纷纭之下,更给龙和神秘的养龙御龙家族添了一抹传奇色彩。


9.png

《墨龙图轴》。作者/(清)高其佩,来源/故宫博物院

参考文献: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6.

司马迁.史记:卷2:夏本纪[M].裴驷,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2.

王符.潜夫论笺校正:卷9:志氏姓[M].汪继培,笺;彭铎,校正.北京:中华书局,1985.

徐元诰国语集解:郑语[M]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2.

王彦永.“豕韦”考略[J].殷都学刊,2016(3)

杨东晨,杨建国.论韦姓宗族的形成和迁布[J].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张富祥逢国考[J].管子学刊,2010(4)

何光岳.刘国的来源和迁徙[J].中原文物,1997(1).

王林.“子龙”“子龚”器物族属考——兼论甲骨文“龙方”与豕韦氏的关系[J].博物院,2022,(02):17-23.

国语[M].韦昭,注.上海:世界书局,1936:179.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10.png
END
作者 | 张斯扬 李文畅
编辑 | 詹茜卉 张田阳(实习)
校对 | 火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5 01:08 AM , Processed in 0.0341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