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一个风评很好的妃子。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妃子行列里,风评很好并不简单,首先要讨皇帝喜欢,不然容易在史书上没有姓名;其次不能太讨皇帝喜欢,不然容易像她的同事飞燕、合德一样被打上红颜祸水的标签;除此之外还要有点文化,满足古代文人附庸风雅的需求;最后,结局还多点遗憾,好教人扼腕叹息。
妃子这个工作上岗已经很难,拿到后世人的五星好评就更难了,那班婕妤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位达成少见成就的妃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没有名字,或者说史书上并没有留下她的名字,后人为这位汉代才女扼腕叹息的时候,只能说得出“班婕妤”这个称呼。婕妤二字美则美矣,却并非她的名字,而是她的职称,一个和张教授、王讲师差不多的称呼。
古代妃子的职称由皇帝评定,而婕妤这个称号,是由汉武帝设立的,最初这个职称仅代表高级后宫从业人员,截止到汉元帝刘奭在位,婕妤都是皇后之下最高级的妃嫔,享受上卿待遇,位比列侯。
汉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刘奭在虎圈围观斗兽,一只熊突然跳出圈外,攀着栏杆想上殿,汉元帝身边的人吓得纷纷逃窜,只有他的妃子冯氏舍身将熊挡下。婕妤冯氏救主有功,而他的另一个妃子婕妤傅氏深受宠爱,因此汉元帝就在婕妤之上设立了昭仪这个位置作为嘉奖,婕妤自此成为后宫第三梯队。
汉元帝的儿子刘骜,就是班婕妤的老公兼老板。这位老板在政事上荒唐昏聩,在美色上倒很有识人之明,班氏入宫不久,他就被班氏的美貌和才气所吸引,将她封为婕妤。
班婕妤在中国古代广受好评,因为她在做皇帝妃子的同时,还行使了劝谏皇帝的责任,当汉成帝想和她同车出游的时候,班婕妤以桀纣幽王为例劝谏:“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一招合并同类项,直接打消了汉成帝的念头。
汉成帝的母亲王太后知道这件事以后,也觉得班婕妤干得漂亮——可惜汉成帝不是这么想的。
汉成帝并不是英明的皇帝,比起治国理政,他更喜欢和小老婆们贴贴亲亲。班婕妤喜欢劝谏刘骜努力工作,刘骜就去找不劝谏他的赵氏姐妹贴贴亲亲。
赵氏姐妹,可以说中国古代祸水top,哪怕是杨玉环、陈圆圆,在某种意义上都很难与之争锋,一方面她们只有一个人,很难和一对姐妹比,另一方面她们没有摊上汉成帝这样一个被酒色掏空身体,甚至风闻死于马上风的皇帝。
在汉成帝的宠爱下,赵氏姐妹“俱为婕妤,贵倾后宫”,可以说打遍后宫无敌手。鸿嘉三年(前18年),赵氏姐妹告发许皇后搞封建迷信。那原本只是普通的封建迷信,其性质约等于转发锦鲤不转发会死那种,许皇后在寝宫设置了一个神龛,祈祷皇帝多福多寿,诅咒赵氏姐妹灾祸临门。然而在西汉后宫,乃至历朝历代的后宫,搞封建迷信都是一种禁忌之事。许皇后犯了大忌讳,她的后位因此事而被废,班婕妤也被卷入其中。
面对这巨大的危机,班婕妤当然赶紧为自己解释:“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汉成帝看到班婕妤姣好的面容,觉得她长这么漂亮,说得肯定也很有道理,赏赐班婕妤黄金百斤。
经此一事,班婕妤觉得自己可能玩不过赵氏姐妹,决定激流勇退,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她退得很有道理,不久之后,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赵合德也得到了昭仪的封号。而班婕妤远离后宫风云中心,在职业上没有什么进展,只好一心发展文艺创作,这段时期她创作了《团扇诗》,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怨歌行》,以团扇自比,抒发一些关于“皇帝不爱我却爱赵氏姐妹这对狐狸精”的自怜自伤的情绪。
绥和二年(前7年),汉成帝驾崩后,班婕妤的工作单位由成帝后宫转移到了成帝陵园,并在陵园度过了她的晚年。
可以说班婕妤的好风评,很大程度上是赵氏姐妹带来的,和这二位让汉成帝荒废政事的妃子一比,哪怕是四大美人之一、与赵飞燕合称“环肥燕瘦”的杨玉环,都可以夸上一句品行端方,何况是本身就在才华和品德方面颇有建树的班婕妤呢。
除了赵飞燕、赵合德勇当反例的映衬外,班婕妤在历史上没什么差评的原因,还有她们老班家的功劳。
班婕妤所在的班家,是当时的清贵之家。清贵代表她们家不一定很有钱,但肯定出了几个有文化的孩子。好比说班婕妤爸爸班况生下的三个儿子:班伯、班施和班稚。
老大班伯,是个文化水平很高的人,精通《诗》、《书》、《论语》;老二班施,是个很受皇帝器重的人,官拜谏大夫;老三班稚,是个很会生孩子,生的孩子也很会生孩子的人。班稚的儿子,就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彪,而班彪的三个孩子,则是著名的班固、班昭和班超。
班固是和司马迁并称班马的东汉知名史学家,也是和司马相如、扬雄、张衡合称汉赋四大家的文化人,写过《两都赋》,也编过《汉书》;班昭是班固的妹妹,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女诫》的作者,《汉书》的续编者;班超和他的兄妹不同,并不专研史学,而是一个相当杰出的军事家,他将西域50多个国家全部收服,被汉和帝封为“定远侯”。
在等级制度非常严明的古代,班婕妤的清贵家世,代表她有着优越的基因和良好的教养,而班婕妤有编修过《汉书》的侄子侄女,则代表班婕妤在一定程度上,占领了舆论高地,毕竟在没有八卦报纸和营销号的年代里,史书是古代人了解前人的主要渠道。
当然这不是说班家人在编写《汉书》的时候夹带了私货,毕竟史家自有风骨在,何况《汉书》根本没有后妃传这部分内容,只在《成帝纪》和《外戚传》里简单介绍了一下班婕妤。
——但哪怕是因为亲缘关系优先被史学家想到和提到,在一生被囚于宫中的后妃里,班婕妤也是难得的优势了。
中国古代后妃中,能留下名字并让人印象深刻的,要么深受皇帝宠爱,要么手中掌握权力,前者以飞燕、合德为代表,后者以吕后、武皇为代表,只是无论有皇帝的宠爱还是有权力,都很难让古代文人有什么正面的看法。倘若两样都不占,仍能被史家记住,那多半是生育过哪一位皇帝。而能够以才华和德行闻名后世,且大范围内广受好评的妃子,细细想来,只有班婕妤一个。
参考文献:
张佳育:《论汉代女性作家的创作特色及其文学价值——以班婕妤、卓文君为例》,《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年第12期。
宋秋霜:《从<自悼赋><捣素赋>看班婕妤的悲剧命运》,《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春风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