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末,
设计师梁志天在日本北海道的滑雪胜地二世谷,
为家人造了一栋600㎡度假屋。
房子以对自然破坏最小的方式修建,
就像嵌在山林间。
▲
雪季的度假屋
落地玻璃窗的面积,
甚至比实实在在的外墙大,
引入山景和树影。
人待在里面,特别放松。
由于新冠疫情,
长居香港的梁志天再来度假屋时,
已是2022年底、2023年初。
▲
5月初,度假屋内
▲
梁志天,著名建筑、室内、产品设计师
已经在设计行业走过了40年,
经手了大量的住宅、酒店、餐厅,
设计团体主席等诸多头衔。
▲
梁志天与家人在香港的住所
▲
著名的二世谷“羊蹄山”下
一条来到二世谷,拜访梁志天及他的度假屋。
也向这位66岁、依然忙碌的设计师请教:
编辑:徐莹
▲
OOAK意为one of a kind,独一无二的
5月初的二世谷(Niseko),积雪还没有融尽。
这个位于日本北海道的地方,以洁白蓬松的粉雪闻名,是滑雪爱好者的天堂。至少从20多年前开始,梁志天就来滑雪了。2019年圣诞节前,他在二世谷为家人建造的度假屋OOAK Niseko完成。后来,因为新冠疫情,他们再来时,已是2022年末。
▲
从北海道的札幌驾车去二世谷,要走2小时左右的山路,途经一个个村落。路旁的树林很繁茂,新绿的、微红的、浅黄的凑在一起,偶尔有鹿探头出来,很快消失不见。一个大转弯后,羊蹄山出现,长得很像富士山,经常隐入云雾的山顶终年积雪。
“我一直很喜欢这里,漂亮、四季分明,冬天滑雪,夏天打球,春天、秋天可以行山、骑自行车,”梁志天说,“所以当我要建个度假的地方、一个香港之外的家,这儿是非常好的选择。”
▲
度假屋在僻静的半山坡上,周围都是树林。因为“站”得高,所以很私密,路人经过时,无法望到屋内。
▲
窗户全部使用三层真空玻璃,增强保温,平衡观景与能源消耗
▲
5月,倒映在玻璃窗上的天光云影
▲
冬季,主卧的窗景
从玄关、客厅,再到卧房、影音室,都有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能向外看得很远。
收录了OOAK Niseko的梁志天作品集Steve Leung: Designing Asia and Beyond这样描写它的窗户:“……比墙壁还多的窗户,引入了连绵不断的乡村景色……”
▲
从窗户望出去,绿色的5月
▲
客厅,冬季的窗景
采访的间隙,梁志天休息时,就坐在客厅望窗外:远方的山,近处的树,以及变幻莫测的云。“晴朗的冬天美极了,白雪皑皑衬着蓝天。4月份,雪季差不多完结,这次过来住,是希望看看房子在夏天的状态。和冬天非常不一样,但也很舒服。”他说。梁志天进入设计行业40年,不喜欢“讲太多的灵感、风格”,他对这处度假屋的需求很清晰:让人特别特别放松;不论在室内还是室外,拥抱漂亮的大自然。除了大片的窗户将景观“框”入室内,房子本身也依照山的坡度、形态和走势来建造:呈两翼结构的建筑,就像被嵌入了山体。这样一来,房子对大自然的破坏最小,施工成本也最低。
考虑到在异国造房,梁志天找来他很欣赏的著名当地建筑师中山真琴,两人一起完成建筑部分。中山真琴的代表作之一,正是同位于二世谷、有北海道最美酒店之称的“坐忘林”。
▲
玄关
设计这个房子时,梁志天碰到一些问题。如果在日本使用进口材料,手续繁杂,成本也高。因此他决定,尽量使用本土尤其是北海道的材料,这样也比较环保。
此外,他希望用最少种类的材料来达成最优的效果,通过改变组合方式而不是一味堆叠来呈现不同的氛围。“有人在客厅、餐厅、卧室铺不同的地砖,我就不太喜欢,材料用得越少,好像越纯粹。”
▲
正门
▲
车库
▲
从滑雪室ski room到走廊
度假屋有2个入口:一个是走上一段楼梯后,从正门进入,“蛮有仪式感的”;另一个在冬天更常用,从车库门进入,走进滑雪室ski room,换下雪服、雪靴,再通过一小段走廊、上楼梯,来到玄关。
▲
通向客厅的楼梯
▲
有些小小的摆设是梁志天从北海道的小店买回来的,添一些在地气息往左边,就是宽敞的客厅。通向客厅的楼梯,是用钢板做的,如果仔细看,踏步上还有徽标,“很多人不会用这种带大logo的钢板,但我和中山先生都觉得它很朴实,无所谓的。”
▲
▲
梁志天介绍道,地砖用了环保材料
客厅其实是融合了客厅、餐厅、厨房的开放区域。柱子等结构的部分,是清水混凝土的。基本整个房子的地面,都用了一种环保的砖,卫生间的墙壁也铺了同种材料,彼此呼应。
▲
长桌表面铺了极薄的瓷片
餐厅长桌与厨房岛台的表面,看似是金属质地,实际铺了极薄的大瓷片,它比金属更耐用,是梁志天在北海道偶然发现的。餐桌上还预留了属于火锅的专用点位。
▲
有色差与纹理的“不完美”金属板
壁炉上方的拼接金属板,做得并不完美,仔细看还有色差,“它们的色泽会随着时间而继续改变,这也是一种生命力。”
梁志天说,与家人、朋友过来时,大家都很喜欢待在客厅:“滑雪以后,回到这里喝点东西,燃起壁炉,听听音乐、聊聊天,特别放松。北海道的食材,肉类、蔬菜、海鲜,都很好,又比上海、香港便宜,所以我们在家煮菜就是一种享受。”
▲
厨房
度假屋的厨房,总比每日居住的家里的厨房精简不少。梁志天特别讲究整齐和干净,干脆将冰箱、灶台、储物空间并排融入了一个“橱柜”系统中,藏在推拉门或折叠门背后,即用即开。“用完后把柜门关上,整个客厅还是非常整洁。喜欢干净的环境,可能已经是我的一种个性。”
▲
连接卧室的走廊。部分挂画,是梁志天的好友曾建龙赠送的微摄影作品
一道走廊连接客厅与几间卧房。走廊上用了一些在本地非常便宜、常见的松木。3间卧室都带露台,很宽敞,尤其是94㎡的主卧。
▲
卧室的露台
▲
主卧
▲
麻石浴缸
卧室的地板换成了胡桃木,卫生间的浴缸必然要用本地的麻石来做。“如果引温泉,成本太高了,我们决定放弃,换成大浴缸,可以通过泡浴享受这里的宁静。”
▲
5月的黄昏
OOAK Niseko是全家人的度假屋,也是作为设计师的梁志天在近年的重要私宅作品。梁志天生于1957年,到1987年时,在30岁的年纪发起了独立的建筑设计公司。“现在的团队,每年要做300、400个室内、建筑、产品项目,我只能挑出很少一部分,个人参与多一点,”他说,“这些项目都要满足客户和市场的要求,所以这几年一直在思考,年纪越来越大了,想做一些真真正正喜欢的东西,自己当业主、自己设计当然是最好的。”除了OOAK Niseko,他列举道,他在香港的家和OOAK Lamma也表达了心中理想的生活方式和设计手法。
▲
梁志天在香港的家
梁志天香港的家就在西贡的海边,门前是蓝天、碧海和树木。大面积的落地玻璃门窗和大地色系的简约家具,让室内与户外交融着。
▲
送给女儿的OOAK Lamma
OOAK Lamma是他给女儿Stefanie的礼物,已经是一处让女儿一展厨艺的度假屋,由南丫岛上的两栋房子改造而来,室内外使用了不少老船木和回收旧木。“西贡的家,我每天和家人同住,要考虑妈妈、儿子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南丫岛上的房子,是旧屋改造;二世谷的,从0开始、从地块开始建造。所以3处房子肯定不同,”梁志天说,“但在最基础的地方是一样的:按照需求和环境量身定做,并且不过度设计。我的个性是简单的生活,不喜欢花俏的、多余的东西,不论是吃的、穿的、设计的。通过这些房子告诉其他人,这是我自己最理想的生活方式。”1997年,梁志天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住宅样板间,香港Symphony Bay(帝琴湾),大获成功。此后,他与团队在香港和内地参与了许多高端住宅样板间的设计,亲历了25年来居住需求变迁的某个侧面。
▲
帝琴湾。1997年,香港绝大部分的样板间大量使用昂贵的壁纸和大理石。梁志天觉得:“我们为什么不能住在更现代简约的房子?为什么不试着引领潮流?”于是他使用了大量自然系的木头和动物造型装饰
▲
香港天汇。“有纽约曼哈顿气息的现代美式住宅,很适合香港这个大都会。”
▲
2013年,参加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十二·间”公益设计展,在30㎡的LOFT里,为北漂创业者们设计一个家,每平方米的装修造价控制在1000元、装修时限为一个半月
▲
上海古北一号。“希望传达一种低调的豪华:看起来简单,但材料好、手工细。有时候淡淡的一盘菜,卖相没有那么吸引,可能味道最好。”
▲
梁志天为意大利Frag设计的Aria餐椅。近年,他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产品设计中
Steve Leung: Designing Asia and Beyond中写道,贯穿梁志天所有作品的特质是:合适、契合需求。“‘合适’,是在正确的背景、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梁志天说。那么当下,当中国和亚洲的住宅设计,不断进入新的潮流时代,年轻人又在关注什么?团队的官方微信号曾经这样罗列:传统客、卧、厨、卫、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健身房、茶室、咖啡角等是新的个性空间……”
▲
OOAK Niseko的细节
比如,好的住宅总是各项要素的平衡。“过去的5~10年,我觉得人们对美的标准一直在提高。可能再早一点,部分豪宅的项目是靠成本堆出来的。但我觉得,一个好的设计不应该是成本最高的设计。我建造OOAK Niseko,每做一个决定,都在功能、美学、成本、未来数十年的维护成本之间取一个平衡。”比如,设计最终要解决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做出漂亮的空间而已。“香港有些30年前、50年前的公共屋邨,怎么改造、活化它们,也是我们设计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
OOAK Lamma
比如,一味夸张的、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的设计,也不是好的设计。“把灵感、来源说得很动听、让人感动,这在商业社会里无可厚非。不过,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不过时的(timeless)、真诚的、越看越好。很多人说我的风格是现代简约,其实我抱着现代简约的心情来做设计,现在更随心、随意,也更愿意享受随心、随意的生活。”他说。
Steve Leung: Designing Asia and Beyond里写道,无论家境如何起伏,梁志天的长辈都给予他很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曾在邮局工作,但到了周末,还是尽力带家人到半岛酒店那样的地方,喝杯咖啡、享用冰淇淋。虽然这也很奢侈,但父母告诉他,追求更好生活的决心是不会错的。
后来,梁志天受叔叔的影响,到香港大学读建筑,1981年毕业时,香港在设计领域开始有了一席之地。1997年,他开始接手内地的项目。“我从学建筑开始,然后慢慢主要做室内设计,现在做很多产品设计,我觉得我最幸运的就是生在这个年代。1997年,我到内地开启工作,那时我40岁,正是一个男人最能发力的时间,我的确遇上非常好的年代。”他对我们说。
▲
5月初的黄昏,远看羊蹄山
作为一个团队的总负责人,梁志天除了设计,还有很多其他的责任。“很多人都在说,梁志天是不是退休了?我说是,也不是。公司的事务,我直接参与的越来越少,现在就像一位‘领队’;但另一方面,我主要的时间在于关注香港的设计教育、设计交流,利用我的网络做一些贡献。”
采访第二天,他就要赶回香港,参加一项事务活动。他仍然忙碌,也保持着非常规律的作息,重大事项会提前数月做筹备,日程表清晰而有序。
拍摄间隙,我们在看得见羊蹄山的牧场吃饭。5月,离下一个雪季还有些远,二世谷的人与车都少,很静。羊蹄山顶笼罩在一团云雾里,但我们可以想象,到了晴朗的冬天,它会是怎样的静美。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参考资料 Steve Leung: Designing Asia and Bey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