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说一个人游手好闲、穿着打扮非主流、纹身刺青鼻环舌钉、大金链子染黄毛,俗语就叫流里流气。这个词历史悠久,来自明代的一场民变。
其首领叫刘六、刘七。许多人将刘六、刘七的民变称为起义,从整个民变过程来看,他们造反之初确有义军性质,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领导的义军已经成为裹挟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暴徒,其罪行不亚于山贼土匪。刘六、刘七的贼军为祸七省,三逼北京,二掠南京,破坏性极大,给七省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所以衍生出了流里流气这个俗语。
明朝发展至弘治、正德时期,各项矛盾已经积压如山,社会发展呈现疲态,有星火便会燎原,而自然灾害就是导火索。
史书说,自弘治后期开始,北方地区或涝或旱,几无宁日。比如弘治十六年,山东遭遇雹灾,小麦无收“杀麦”,这次雹灾还影响了直隶南部。正德元年,直隶南部又遭旱灾,以至武宗下诏免收直隶南部保定、河间、永平三府当年的赋税。正德四年,直隶南部三府和密云卫又遭水灾,朝廷下旨再免赋税。正德六年,直隶、山东地震,朝廷还得救济。虽然朝廷有补救措施,但阳奉阴违的官场套路仍然存在。而为祸最深的还数皇庄和马政。
皇庄是明代皇帝的私人农庄,开始于宪宗朝。“宪宗即位,以没入曹吉祥地为宫中庄田,皇庄之名由此始”。至宪宗孙子武宗继位,皇庄已经广泛建立在直隶各地。皇帝作为最大的地主,不可能亲自管理农庄事务,就只能交给太监打理,太监到了皇庄,自恃宫内身份,欺压百姓,掠夺民田,抗击官府,贪污受贿,可谓无恶不作。所以皇庄之苦,在于管理皇庄的太监的贪婪,而非皇庄法定赋税的压迫。
明朝太监
马政则是明代北方特有的赋税,是指朝廷对官用马匹驯养、采购等制度。永乐迁都后,由太仆寺在直隶、山东、河南三处设置马场,采用民牧方式。举例来说,朝廷将保定划为马场,保定的百姓除了正常缴纳赋税之外,还要交养马用的草料费;而民牧就是将官马交给百姓驯养,百姓免除部分赋税,但要承担马匹病、死的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朝廷下发的养马补助被贪污,养马部门官僚反过来勒索百姓,马政逐渐变成北方一种比正税还要沉重的赋税。《大明会典》中就记载道:“南畿(南京)苦赋,北畿(北京)苦马”。
在皇庄太监勒索、马政逼迫两大因素的共同“努力”下,借由自然灾害的发生,刘六、刘七登场了。
所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啥叫慷慨悲歌之士?放在先秦,就是荆轲刺秦王的壮举,但放在法治社会,这些可都是黑恶势力。汉以后朝廷打击游侠不法行为,但是却屡打不尽。
正德时期,河北霸州一带兴起一股马匪,头目叫张茂,其马贼团伙勾结土豪劣绅,欺压百姓,逐渐统一了冀南的黑道,为冀南最大的毒瘤。“初,霸州文安县大盗张茂家有重楼复壁,多为深窖。同时,刘六、刘七、齐彦明、李隆、杨虎、朱千户等皆附之”。刘六、刘七,乃底层出身,在皇庄、马政、灾害的共同威胁下,活不下去了,也就落了草,跟从张茂打家劫舍。但明代《七修类稿》说刘六、刘七实际是刘瑾的部下,刘瑾倒台后落草。
贼匪攻城
其后霸州主簿用计抓捕了张茂,张茂党羽四散,自此冀南小股贼匪遍地开花。刘六、刘七也纠集了一批无赖打手,结成组织,用今天的话说他们不是黑社会,就是一群臭流氓和地痞。他们时而作为帮闲协助官军剿匪,时而化身为匪徒,为祸地方,就靠这种收入过活。正德四年,冀南又兴起了响马盗,刘六、刘七也以响马盗自诩,可见他们的势力在发展,已经摆脱了流氓混混阶段,成了匪徒。在这个阶段,刘六、刘七对官府若即若离,他们没有被招安,仍保持贼匪性质。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正德五年十月,刘六、刘七已经不再帮官军剿匪,沦为完全的响马,因为其队伍中有许多饱受马政苛待的百姓携官马跟从,所以刘六有骑兵队,来去如风,四处掠夺,京师第一次戒严。正德六年春,安肃县抓获了巨寇齐彦明,这个人和刘六、刘七是把兄弟,早在张茂时代就认识,为了救他,刘六、刘七率人第一次公开攻打县城。
《武宗实录》载,正德六年,刘六窜入山东,七月则转回霸州,京师第二次戒严。刘六率人攻打县衙确有造反性质,但荀月之间就网络数千人,继而“劫掠畿南州县”,这可不是一般贼匪能办到的。只因他们每到一地就屠杀官僚大户,这种最原始的暴力,恰恰迎合了饱受压迫的百姓的心理,百姓错将之当成解放者,是反封反地主的代表,所以大量流民、佃农、失地农跟从,加上冀南多侠士,所以刘六的队伍,战力较为强大。
在霸州,霸州地主出身的生员赵鐩率家丁抗贼,结果不敌被俘。刘六感念他“有勇力,好任侠,每大言自负”,于是招募之,赵鐩居然就被感动了,然后就回家聚集党羽500人,收拾细软跟从刘六一起造反,颇有《水浒传》中地主出身的好汉毁家上梁山的味道。原本刘六等人都是底层出身,没啥文化和纲领,只知道瞎打;但赵鐩是知识分子,他率500人入伙,不仅增加了人手,更弥补了刘六的智力短板,赵鐩就成了刘六团伙的狗头军师,“由是贼党益繁,自畿南达山东,攸忽来去,势如风雨”。
明代士子
至正德六年秋,不过几月功夫,贼军先南下湖广,再东转入江西,再北上山东,又至河北霸州,再南下山东,进而入南直隶,第一掠夺了南直隶州府。这种流动作战,让围剿的官军应接不暇,毫无办法。而你以为贼军这种流动作战,是每到一地就杀土豪、分田地?不,他们每到一地,最先做的事就是抢劫,不仅抢大户,还要抢百姓,将百姓粮食抢光了,百姓就只能跟从刘六一起造反,不然就得饿死。在不断的行军中,老弱病残都被淘汰了,剩下来的都是精壮,队伍一度扩大到10万人。至十一月,连运河都被刘六给抢了,“近年运船为流贼焚劫,以致国赋亏损,货物踊贵”。正德七年正月,刘六再返直隶,京师三次戒严。
正德七年,贼军三逼京师后,明朝调四方官兵围剿。刘六、刘七入山东。贼军大将杨虎入河南伏诛,余部由狗头军师赵鐩率河南贼军再次南下湖广,在江夏赵鐩被擒,押送京师,如此杨虎一路贼军覆灭。此后明军驱山东刘六南下,刘六在黄州淹死,刘七率贼军残部二入南直隶,大肆掠夺。八月,官军追至南通,刘七中流矢而死。这样持续近三年的民乱终于结束。
刘六、刘七的民乱起初确有反封反压迫性质,但其队伍席卷北直隶、山西、山东、河南、湖广、江西、南直隶七省,三逼北京,二掠南京,劫掠地方,杀害百姓,给地方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加剧了百姓灾难。屠龙勇者终成恶龙,这一点终究是洗不白的。
参考文献
李光弼:《明中叶刘六刘七的农民大起义》,《历史教学》1951年04期。
马世之:《刘六、刘七起义军进攻上蔡问题试探》,《许昌师专学报》1985年04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