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空调,也没有冰激凌的年代,一碗爽滑劲道的凉粉,带来夏天“嗦粉”的快乐,不仅是视觉上Q弹心动,更是口感上的清凉滑爽。』
凉粉是很多地方的消暑佳品。光从外观来看,就有透明的、乌黑的、雪白的凉粉,还有发黄、豆绿的,甚至还有粉红色的凉粉。因为制作凉粉所用的淀粉原料不同,成就了凉粉千姿百态的卖相。
这种利用淀粉糊化制作食物的方法,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魏时期,《齐民要术》一书就已经有了记录。在北宋孟元老的笔记体散文《东京梦华录》中,当时的京都汴梁城中,盛夏的解暑饮食众多,有冰雪凉水荔枝膏、冰糖绿豆、细索凉粉等等,在市井街铺里随处可见。
在没有空调,也没有冰激凌的年代,一碗爽滑劲道的凉粉,带来夏天“嗦粉”的快乐,不仅是视觉上Q弹心动,更是口感上的清凉滑爽。
然而,很多凉粉本身淡而无味,比如透明稀薄的冰凉粉,需要加以蜂蜜糖水来佐食;口感寡淡的白凉粉,必须拌上酱醋油盐和蒜泥辣椒等等来吃。
但有个地方的凉粉,即便不加任何佐料,光是“白嘴”吃就很好吃——这就是苏鲁交界处的赣榆凉粉。这里凉粉不是外面常见的那种白凉粉,而是(豌豆)黄粉、(绿豆)凉粉。因为在制作的过程中加入食用碱和盐,所以,即便是不加任何佐料汤汁,还带着热乎气儿的粉块所特有的豆类的清新香气就扑鼻而来。如果配上蒜水油醋,那股子蒜香味儿在酸香的激发下浓烈而独特,光是闻着就令人舌下生津、食指大动了。
不管是黄(凉)粉还是白凉粉,都是口感扎实,豆香味浓郁,是夏天既兼顾口味又易消化的好碳水。通常来上一盘当早餐,一个人干掉一两斤凉粉,肚大的人还没吃够呢。
夏天一大早,知了就已经开始在艳阳天里卯足了劲头嘶叫着。没有微风,闷热了一夜的人们,哪怕起床后用凉水冲过了澡,也很快又浑身黏腻,躁热再度袭来。于是,即便是面对餐桌上的清粥小菜,也没了胃口。
这时候,门外传来了几声乡音叫卖:“黄粉、凉粉唻,来嘎(买)凉粉喽!” 骑着三轮车卖凉粉的婶子大叔们来了。他们的凉粉都是放在一个大盆子里,整盆带出来叫卖的。掀开盖子,他们麻利用一把白亮亮扁长的刀,从盆里切下一块粉来。过称后,再娴熟地用一只手托着粉块,另一只手手持长刀,飞快地把粉块先片成片儿,再三下五除二就切成细条儿,放在人们递过来的盘子或者碗里;然后从一侧的车篮里拿出自家秘制的油醋、蒜水,浇淋在粉条儿上,完成了这份美食的最后增味。
于是,欣赏完了卖粉人以手当案板切粉“神功”的人们,一得到这份即食美味,在飞奔回家的路上,已经抵挡不了诱惑,忍不住直接上嘴,“吸溜吸溜”嗦起粉来。等进了家门,用筷子把粉拌匀,就可以大块朵颐了。亦或者,用这份清凉鲜香的粉,作为吃粥的配菜,搭配上油香酥脆的馓子,也很不错。
镇上的一些早餐店里,会做凉粉的巧手老板在夏季也有温热的凉粉供应,配上一碗薄粥或者豆浆,再来上一根炸得松脆金黄的刚出锅油条,那就是最完美的碳水早餐组合!三种不同的滋味在口腔里搅拌融合着,粉的细腻,粥水的润泽,再加上油条的松脆脂香,同时满足着人们多种口舌的欲望。
黄(凉)粉的外观看着有点像北方的豌豆黄,是由带皮的黄色大豌豆浸泡后磨成豆浆,再煮沸制成的凉粉。黄粉出锅晾凉,凝固定型后,温热的时候就可以切成条块,吃起来是淀粉绵密的感觉。一股子特有的植物清香,无需过多的作料,也极为美味。
而白豌豆凉粉,则是用白色小豌豆和绿豆用湿磨的方法制成。将这两种豆子(按照比例)浸泡后,磨成水浆,用布袋过滤除去豆渣之后,在熬煮的时候加上小苏打和食盐,等到冷却定型后,就是Q弹滑爽的凉粉了。因为绿豆中含有较多的多酚类物质,在空气中被氧化后,颜色就会由绿变红。所以,成品的凉粉,表面是一层褐红色硬皮,内里则是半透明状的乳白色。
这时候,用刀切或者用漏勺式刮刀刮出细细的凉粉条儿,拌上蒜泥、香醋,稍微点上几滴芝麻香油或者鲜酱油,喜欢重口的可以多加些辣椒油伺候,就成一碗滋味鲜爽无比的凉粉了。这碗凉粉,豆香味十足,入口爽滑无渣,妥妥地是一众凉粉中的“顶流”。而它的滋味,胜过了西瓜和雪糕,是对抗炎炎盛夏的常胜武器。
凉粉出锅后,只能自然放凉,而不能放入冰箱里冷藏,否则就会像年糕遇冷一样发硬发白,不再Q弹晶莹,口感变差了好多。而夏天的冷粉含水量高,容易腐坏,一次吃不完又不能久放。这时候,冷粉就被做成热菜,或干煎,或热炒,又是完全不同的美食体验了。
学生时代,我第一次吃到热黄粉,便被这味道吸引,深深迷恋那一口的豆类清香。这种热黄粉切成大块片状,用类似铁板豆腐的做法,在平底大锅中,以小火慢煎,有时还会加入葱、辣椒、蒜末等调味,煎至两面金黄既成。煎好后的黄粉,外皮稍硬而焦香,内里香软粉糯,于粉香之外又多了调料的滋味助力,吃口更加丰富。这种“凉粉热吃”,既可以当主食,也可以当成一道菜来吃,只要几元钱,就能吃到肚儿圆圆,让人心满意足。
凉粉是价廉物美的大众碳水,全国各地都有不同原料和风味制作的凉粉。可家乡的凉粉滋味却是每个人心头独一无二的“白月光”,绝非他处可觅。虽然现在到处都可以买到的豌豆粉,但无论怎么做,始终都无法复刻记忆中的美味。
哪怕是在网络信息透明、一搜尽知天下的当下,关于这碗赣榆凉粉的配方比例和制作过程,依然只有东鳞西爪,未能找到全貌。我曾问过家乡的同学好友,他们也不能解惑释疑,似乎好吃的家乡凉粉除了是湿法磨浆之外,其它都是老手艺人口口相传的秘密,就连豌豆的配比都有多种说法呢。
远在外地的异乡人,每每在炎夏酷暑时想起凉粉,口水直流。唯有无奈慨叹:老家的凉粉那么好吃,却又老吃不到,怎么就没人在外地专门做这个呢?
没有黄瓜丝、花生碎等等一大堆喧宾夺主的加料,一份滋味纯粹的家乡凉粉,早已在岁月的长河里成为了永恒的美食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