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7|回复: 0

[哲史艺丛] 都说“国无二主”,为何南明却出现“扎堆称帝”的局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19 03: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都说“国无二主”,为何南明却出现“扎堆称帝”的局面

 杨上柳下 历史学堂君 2023-06-19 08:03 Posted on 广东


作者:杨上柳下

编辑:莉莉丝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无论是古代统一王朝还是割据政权,无论是君主专政还是权臣当道,其内部只有一个皇帝,那是必然的常规的操作。然而却有这么一个朝代,前后不过苟延残喘18年,领土也是从偏安一隅到急剧缩水。然而前后却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帝王,甚至出现了同时有多位皇帝并存的荒唐局面,如此“扎堆称帝”的奇葩王朝,就是南明。


10.jpeg

崇祯帝煤山自尽 _图


  • “扎堆称帝”的南明


1644年,“天子守国门”的崇祯皇帝在北京自杀殉国后,明朝剩余的力量在陪都南京建立政权,史称“南明”。不料,“首帝”弘光帝朱由崧执政仅一年后就被清军俘杀。接下来南明不仅不能挽回败局,相反却陷入了争相上位的局面:这边唐王朱聿键在福建称帝隆武,那边鲁王朱以海又在浙江监国;这边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永历,那边朱聿鐭则在广州称帝改元绍武······


除了这几位形式上还像回事以外,更有众多的宗室纷纷自称皇帝或监国,甚至于像靖江王朱亨嘉这样毫无称帝根据,都不是朱元璋后裔的旁支宗室(其始祖是朱元璋长兄朱兴隆),竟然也自称监国,还改年号为洪武278年,一副视朱元璋身后所有明朝皇帝为“伪帝”的气魄。如此奇葩乱象,堪称历史罕见,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得南明小朝廷会陷入“扎堆称帝”的怪圈呢?


11.jpeg

(永历七年)1653年南明与清的形势图 _图


  • 明朝宗室的惊人数量和巨大权利


从表面上看,明朝宗室们都是一群高级囚徒,除了自身的封爵,他们一般不能在朝廷担任官职,也不能随便离开自己所在的封地,甚至想与其他宗室组个饭局都是一种奢望(所谓“二王不相见”)。


但另一方面,宗室们又堪称明帝国最奢侈最富裕的一群人,土地、赋税、房屋、美女·······应有尽有。以传说被李自成做成“福禄寿”的崇祯帝皇叔、明神宗三子福王朱常洵为例,其封地遍布河南、山东、湖北多省,面积达2万顷,其财富更是“珠玉货赂山积”。


12.jpeg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 _图


除此之外,朝廷还规定只要宗室们每多生一个男丁,就会另外有多余的巨大恩赐,史载“宗室年生十岁,即受封支禄。如生一镇国将军,即得禄千石。生十将军,即得禄万石”。因此大小宗室们无不将“造人”当成头等大事,强抢民女,扩大“后宫”, 可谓是“莫不广收妾媵,以图则百斯男”,导致宗室的人数呈几何级数暴增,据史载,万历三十二年(1603年)仅明玉碟记载的高级别宗室人数已达八万以上,这还不包括数量更为庞大的地位“相对较低”的其他宗室人员。


此外和清朝将宗室集中于京城 “统一管理”不同,明宗室是遍布全国分布的。明末农民战争加之清军入关虽然对北方的宗室们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但对于南方的明宗室,则暂时还是毫发无损,于是各路王爷纷纷蠢蠢欲动,图谋上位。而这些宗室中像朱以海这样志在抗清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都是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已。


13.jpeg

永历通宝是南明桂王政权的铸币 _图


  • 南明从政治到法理上始终都没有真正的领导核心


在稳定的王朝中,皇位的继承都有一整套从法理到政策上的严格规范,任何敢于违背的都将被视为“篡逆”,即使偶有侥幸逆袭成功上位者(如朱棣),都免不了长期受到争议和抨击。


但在南明时期,天下已是“大乱”局面,人心不古。南明建立后,由于崇祯本人以身殉国,皇子们当时也都下落不明,其也没有亲兄弟在世,因此只能在其崇祯的堂兄弟里中挑选合适人选。以东阁大学士兼领兵部尚书,手握重兵的重臣马士英为首的一派支持福王朱由崧(“老福王”朱常洵之子,崇祯的堂兄)继位,而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人却认为朱由崧“不忠不孝,恐难主天下”,他们欲推举血统偏远却“素有贤名”的潞王朱常淓为帝。


14.jpeg

朱由崧(1607年9月5日-1646年7月1日),南明被拥立的首位皇帝 _图


虽然朱由崧在马士英等人支持下最终上位,但朝野上下对其不满的人依然数不胜数。因此,朱由崧也不得不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为自己正名,比如将与自己有类似经历的明代宗朱祁钰(同样是藩王上位、临危受命且极富争议)彻底平反,为其追加完整谥号(17字)为“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上庙号“代宗”(明宪宗仅追谥5字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且无庙号,平反不算彻底)。


然而,其上台后的一系列胡作非为引起了朝野上下的普遍不满,就连南明百姓都戏称其“皇帝但吃酒”。而历经仅仅一年就兵败被俘,似乎更加印证了朱由崧上位是个极大的错误。


既然朱由崧这样的都可以称帝,那么其他宗室自然另有想法。再加上有明一朝,藩王们或合法(如明代宗朱祁钰、明世宗朱厚熜、明思宗朱由检),或非法(明成祖朱棣)上位的也有不少,在如此传统加持下,各地藩王有上位心思,也都不足为奇了。


15.jpeg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 _图


  • 利欲熏心的南明文臣武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南明从建立伊始就形势严峻,但很多手握重权的文臣武将想的并不是光复河山,收复失地,而是忙着拥立对自己有利的宗室为帝,自己也好做个开国元勋。


比如马士英,凭借拥戴之功,把持朝政,排斥史可法等人,堪称是南明权奸(不过,这位被后世公认的奸臣,却一直坚持抗清立场,最终也是殉国身亡,仅此一点,就甩了钱谦益之流几条街);手握几十万军队的宁南伯左良玉,崇祯有难时拒不出兵,南明建立后对朱由崧上位不满,竟然起兵攻打南京搞“清君侧”,不料半途病亡;而总兵刘承胤则是乘着永历帝逃窜至其地盘湖南永州有利时机,将其软禁,而自己则成为了“大明”的安国公,把持大权搞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诸如此类不一而例,这些层出不穷权欲滔天的朝臣,也对南明“扎堆称帝”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6.jpeg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 _图


  • 最终走向速亡的悲惨结局


客观评价,南明建立伊始,其整体实力并不逊色于东晋、南宋等同为偏安政权的小朝廷,如果励精图治,即使不能收复失地,维持半壁江山“如南北朝故事”也并非没有机会。


更何况,南明军队的战斗力也并非很多人想象或歪曲的那样弱小,南明军队不仅在防守战中可以依托坚城给予清军重大杀伤(如扬州、嘉定等),在主动进攻作战中他们同样表现颇佳,其中既有郑成功与张煌言水陆并进从福建一路横扫至南京城下,甚至吓得顺治帝准备迁都沈阳“跑路”的战绩;也有李定国先在桂林之战逼迫清定南王孔友德自杀,又在衡州之战中斩杀清宗室、敬谨亲王爱新觉罗·尼堪(清太祖之孙、顺治的堂哥)这样“两蹶名王,天下震动”的壮举。


17.jpeg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 _图


只可惜,明朝宗室和权臣们只顾着称帝夺权,甚至不惜兵戎相见打内战,结果被清军各个击破。1662年,永历帝在云南被曾经的大明平西伯,现在的满清平西王吴三桂所杀,南明也彻底走入了历史的终结,只留给后人无尽的哀叹和悲歌。


参考资料:《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张宏杰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2 06:15 AM , Processed in 0.0328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