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极大包容性的民族称呼,其中汉族与满族之间并没有什么巨大差别。但对数百年前的人来说,满清入关与明朝灭亡,无异于几百年前的元灭宋一般,有一种天崩地裂的亡国亡种的崩裂感。朝鲜一直是中国的附属国,他们以汉文化为荣,并一直将大明视作汉文化的正宗所在。所以满清入关后朝鲜君臣不得不在表面上屈服于大清铁骑之下,但其实对清朝抱有极大负面态度。
与顺从于满族的明人不同,由于朝鲜始终以附属国的身份独立存在于中原王朝之外,使其得以在政治臣服于大清的同时,文化却依旧向大明及其背后的汉文化看齐。朝鲜君臣依然穿明服、行明礼,以大明国号纪年,并在每年向早已逝去的大明历代皇帝祭拜。可以说明亡后,朝鲜君臣认为自己成为世上仅有的汉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他们以“小华夏”自居,并以此在政治、军事处于全面下风的同时,在文化上保持着对满清的极大优越感,仿佛是几百年前的大宋面对北方强悍的辽、金与蒙元一般。
朝鲜皇宫
康熙皇帝在中国历代皇帝中,算得上勤勉的帝王,在民间风评也一直较好,可以说作为“异族”入关后的第一位雄主,康熙已经做到了他能做的一切。1661年,康熙帝即位,开启了长达60多年的统治。在此之前,朝鲜君臣一直认为大清得国不正,在最为根本的文化层面上更是“名不正言不顺”,是以夷乱夏,很快便会崩溃掉。有人或许会说,面对如此勤勉的康熙皇帝,朝鲜君臣的态度是不是会好一些呢?然后并没有。康熙即位时才8岁,朝鲜君臣认为这样的一个小皇帝登基,正显示了满清的无能与腐朽,清朝很快便会崩溃瓦解。
影视剧中的康熙
但随着康熙的逐渐成长,大清没有丝毫崩溃的迹象,朝鲜君臣既疑惑又无奈,于是对日渐成熟的康熙印象越来越差。在朝鲜留存下来的许多记载中,康熙皇帝俨然是一个“荒淫无度”的昏君,来到北京朝贺的朝鲜使臣尽管亲眼见到过康熙,但依旧在记载中将其视作“不亲政事”,只会游猎享乐的皇帝。在朝鲜君臣看来,一个皇帝每天不在朝内处理政务,反而经常出去打猎游玩,这不是昏君是什么。但他们或许没有想到,入关后的满清皇室尽管一切向汉制看齐,但却有一道底线,那就是保持满人骑射本领。在朝鲜君臣看来荒淫无度的康熙,其实是在做一件维持其民族本色的重要事情。
除此之外,在朝鲜使臣的笔下,康熙还是一位“性情暴躁”的皇帝,对于大臣的态度十分糟糕,想杀便杀,想骂便骂。这其实包含了很多朝鲜方面的臆测,康熙在青年时期的性情的确相对暴躁,但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这一点逐渐得以改进。
总而言之,在朝鲜君臣的眼中,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就是一个暴躁、荒淫且沉湎于游猎与女色的昏君。随着大清对朝鲜的掌控日渐加强,朝鲜君臣对康熙的态度逐渐好转,但这并不能抵消他们对康熙的诸多负面印象。
对于雍正,朝鲜君臣起初并没料到会是他继承大统。与四阿哥相比,朝鲜君臣更中意于十四阿哥胤禵。即使在雍正即位4年后,在北京的朝鲜使臣还是在发往汉城的报告中,写下了十四王爷才是“人心”所向,他如果取代了雍正,大清或许还能多存在几年,如若不然大清将亡于雍正之手。
不论如何,雍正即位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那么在朝鲜君臣看来,这位得位不正的雍正帝,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与雍正几乎同时期在朝鲜登基的英祖李昑,曾询问领议政李光佐雍正是一个怎样的帝王,透过李光佐的回答,或许可以知晓当时朝鲜朝廷对雍正的主要评价。李光佐说,当前天下的安危全在于雍正是否贤明,但根据他得到的消息来看,雍正帝是“贪财物”且“嗜女色”的皇帝,这样的皇帝在大清是无法取得人心的,由此推断出大清即将面临崩溃的局面。
为什么雍正帝会给朝鲜君臣留下这样的印象呢?众所周知,雍正一向以严厉著称,其生活更如同苦行僧一般,但他却给朝鲜留下了“贪财好色”的印象,这不是很奇怪吗?透过在北京的朝鲜使臣的记载,我们大致可以得知,原来雍正刚刚即位,在处置贪官与国库亏空案件时,动不动便以抄家为手段,朝鲜使臣便将其视作爱抄家的暴君,而抄家自然是为了钱财,雍正贪财的恶评于是坐实了。
雍正一登基便给朝鲜留下了如此负面的印象,这直接导致随后的十数年里,雍正的形象一直是“反面教材”。他的外貌被视作“全无英气”,更谈不上什么天子气度,就如同跳梁小丑一般滑稽。雍正八年北京发生地震,这在朝鲜人看来无异于是上天给予的警告,意味着雍正的“暴行”必将导致这个成立连一百年都不到的清朝灭亡。总而言之,在朝鲜人眼中,雍正皇帝虽处事杀伐果断,但却有为政严苛的嫌疑,而雍正与其兄弟之间的斗争以及诸多自然灾害、贪腐案件的发生,更使得朝鲜君臣多次认为大清即将亡国,雍正将成为亡国之君。
我们今天来看朝鲜君臣对清帝的记载,或许会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些滑稽。如果连康熙、雍正二位勤勉的帝王都如此不堪,那历代皇帝岂不是一无是处吗?但在朝鲜人看来,这就是事实,大清就是快要亡了,无论是亡在康熙还是雍正乃至此后的乾隆手中,终归是要灭亡的。那么除了朝鲜君臣持有的文化“优越感”之外,还有什么因素导致他们对清帝产生如此印象呢?
最重要的一点或许与朝鲜方面的情报搜集能力有关。其实在北京的朝鲜使臣与清帝来往并不多,他们尽管出使北京,但情报搜集能力却让人不敢恭维,许多很明显是反对大清政权的文章与意见,都成了朝鲜使臣收集的重要情报,这种明显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材料,必然导致朝鲜君臣对大清态度愈发负面。就拿朝鲜君臣很关注的立储制度来说,雍正确立了“密匣立储”制度,但直到乾隆晚年,他们才多多少少了解到一些大清的立储制度,这显然表明他们的情报搜集能力十分差劲,以至于他们对清朝始终无法没有形成全面的了解。
总而言之,在文化优越感的驱使之下,朝鲜君臣眼中的清帝似乎成了由各种小道消息和奇闻怪谈包装起来的“怪物”,他们有着共同的特征,贪财、好色,荒废政务整日游玩。他们每一位都像是亡国之君,大清似乎每天都在崩溃与灭亡的边缘。与其说这是朝鲜君臣对清帝的印象,不如说这是他们面对来自北方的异族的一种人为想象。在这种构造出的想象世界中,清帝究竟如何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他们身上的任何一点差错,都会成为导致异族崩溃的征兆,而这才是朝鲜君臣最想要的。
参考文献
孙卫国:《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商务印书馆,2007年。
马睿:《李氏朝鲜君臣眼中的康熙帝与雍正帝》,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