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4|回复: 0

[我爱我家] 他在浙江人迹罕至的山头,造了一处避世房子,口碑爆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3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在浙江人迹罕至的山头,造了一处避世房子,口碑爆了

 搜索下载一条 一条 2023-06-07 18:55


著名的设计师张晓晓,

在浙江临安一个人迹罕至的山头,

造了个新的房子。

IMG_4689.JPG
张晓晓在“明月松间”的园林环境中
这个空间里,
他构想了一种古人传统的生活方式:
如何待客、如何赏月、如何好好吃饭。
他说,
就像古画的卷轴慢慢展开,
人的生活方式也一点点在空间内延展。
IMG_4690.GIF
空间位于昌化溪转弯处的一个小小的场地
IMG_4691.JPG
后门与山体无缝衔接
除了室内的空间,
他还造了个和建筑无缝衔接的园林。
随意推开任何一扇门,
都能直接进入园林,
欣赏到不同位置的景致。
四月,
他驱车从杭州来到临安,
与一条摄制组见面。
并和我们聊了聊他在这个空间里,
留下的大大小小的谜语与答案。
自述:张晓晓
撰文:周天澄
责编:倪楚娇
IMG_4692.PNG
IMG_4693.JPG
入口处做得低调、隐蔽,像古人的柴扉,目之所及皆是山水

我一直很着迷于跨越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一些生活的基本问题:大到比如人与自然如何相处,小到如何好好吃一顿饭?

这些问题当然很多建筑师都思考过,苏东坡、王羲之也思考过。临安的明月松间酒店,面积并不算大,除了14间客房,还有公共空间和一个园林。我愿意在这样一个空间里,和中国的古人,和我尊敬的其他建筑师有一个隔空对话。

IMG_4694.GIF

轻扣柴扉的感觉
如同一个结界,来访的客人会在桥头发现我们的第一道标识,沿着天然崖壁,经过小路进来,寻到了这个山间的小屋。

门是日常关闭的,你不能随随便便就这么进去,你要通过门铃和主人打声招呼,然后推入一扇像柴扉一样的小⻔。进去就是园林,经由悠⻓曲折的廊道,进入一个公共空间,灯光被设定得幽暗,可以让初初到达的浮躁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IMG_4695.JPG
IMG_4696.GIF
幽隐曲折的廊道

换鞋进入之后,是酒店的公共客厅,它被设置成为一个多功能的融合空间,适合很多人的公共活动。如同西方人喜欢派对,中国人也好雅集。可能大家不知道,其实每次雅集人都挺多的,西园雅集有16人,王羲之的兰亭雅集更是多达42人,持续的时间也很长。

IMG_4697.GIF

《韩熙载夜宴图》

在这样的空间里,如同《韩熙载夜宴图》,随着卷轴一幕一幕地打开,会客、饮宴、茶叙、园林游赏,人们在同一个空间里面的不同生活场景被连缀在一起。没有很多隔墙,即使设置故意阻隔视线的屏风,也不会阻隔声音。人们看似互相独立的活动,实际上又很微妙地互相影响。

IMG_4698.GIF
IMG_4699.PNG
书房、茶室、客厅等等,彼此联通,“隔而不隔”

我很着迷于这种又分又合的空间,我完全可以期待,来自不同地方的不同性情的人,因为旅居这件机缘巧合的事,一起出现在这里活动,并且产生了一些恰当的联系。

IMG_4700.GIF
在茶室喝茶

每一个空间有一个词牌名相对应。这种轻松的文字游戏,其实也是一个中国文人造园的悠久传统,用文字对空间场景进行预设。比如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像一个谜面一样,如果你破解了下半句“明月清⻛我”, 就会非常应景有趣。

我们的茶室对应的“点绛唇”,正好合了喝茶的动作;泳池叫“浣溪沙”;洗手间叫“雨霖铃”。中文很美,但我不想搞得太酸腐,希望能有一些幽默感,让大家会心一笑。

IMG_4701.JPG
《文苑图》

我很喜欢另一张古画《文苑图》的意象。主人靠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和客人聊天,另有两个客人以高起的石头为桌,在上面写字,还有一个童子在稍低的石案上研墨——那种身体尺度和自然元素的亲密关系很吸引我。同样是这种社交场景,⻄方人会处理得很方正拘谨。事实上,那种西式客厅很难让东方人真正的松弛下来,无拘地深度交流。

IMG_4702.GIF

IMG_4703.JPG
西湖茶几,锡做的面板有水的质感

所以我就想,有没有可能做得不规则一些。然后我做了这张⻄湖茶几lakeside,它是一个⻄湖的形状,面层是金属锡材质,锡有一种天然柔性,随着使用,日益会有看起来像水面的感觉。更有趣的是,朋友们过来玩,落座的时候不自觉会挑选喜欢的方位,你坐在茅家埠,我坐在中国美院,他坐在太子湾公园,我们在lakeside喝茶饮酒,如果愿意的话,我们可以想象在这张桌子上“曲水流觞”。自然之物唤起了我们情感上的共鸣,并带来了更有质量的社交。

IMG_4704.GIF
卵石质感的桌子

酒店里很多家具是我们自己设计的,好多张桌子和茶几,没有一张是一样的形状,都来自于我徒手画的随形图案,像溪流中相互融洽又形状各异的鹅卵石。如果去触摸一下,会觉得略有凹凸不平,但是很润泽自然的触感。

IMG_4705.JPG
手工琉璃屏风
还有屏风,用的是手工的琉璃。因为是手工的,所以上面有一些随机的美丽纹路,可以说像山像水或者像烟,每一块都不一样。明亮的阳光被过滤后,会有一种非常幽微的美好。
IMG_4706.JPG
客房的茶座,取代了一般的沙发

在客房里,我没有设计⻄式的客厅,当然也就没有沙发组合。客房的社交空间,我选择做一个安静的茶室,家具也都普遍偏硬。虽然乍感觉舒适度上不够友好,但其实较硬的材质可以让你坐得更久,就像大部分的中国木制家具。

IMG_4707.JPG

说实在话,这个建筑的选址,比较少理性的考量,更多的还是基于一种美的愿景。第一次来看这个场地,就觉得很有机缘,完全忘记了它的偏远和交通不便、难以到达。

它在昌化溪的转弯节点处,小小的场地,周边绿树环绕,有天然的崖壁。周边目之所及没什么房子、没有太多人为建造的东⻄。选择了这样一条人迹罕至的道路之后,其实也就决定了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事情,会有种种意想不到的美好在里面。
IMG_4708.PNG
10.jpeg
和自然结合的建筑

大家都知道王维那一句诗“明月松间照”,讲的其实是人与自然相契的美妙瞬间,是非常神性的一刻。

我们自古是农耕文明,生存的本能让我们时时刻刻关注自然界发生了什么,然后想想要怎么应对。我们和自然的连接非常之深,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审美关系。所以,中国人的园林梦想,可以说是刻进了每个人的基因血脉里。

IMG_4710.JPG

IMG_4711.JPG
自建的园林与建筑咬合在一起
我们的园林,和建筑本身是一个“咬合”在一起的关系。园林包裹住了建筑,然后又延伸出去,在后山形成一个整体的空间,并与自然山坡融为一体。现在我们的园林还很年轻,我期待假以时日,它们会真正地生⻓在一起。
IMG_4712.JPG
茶室外的景观
现在的茶室是景观非常好的一个空间,但此处最初后面是一个挡墙,在造园的过程中,我们先把它拆了、又堵上、最后再决定拆掉,反复犹豫推敲室内空间和自然景观的关系。

现在这个茶室的空间,有点像在自然的包裹中喝茶,尤其是当外面的两扇⻔关上以后,感觉就像身处园林中一个亭子的感觉。在方寸之地感受丰富的宇宙自然,这是中国园林的乐趣。

IMG_4713.JPG

IMG_4714.GIF
下午茶空间的壁龛式座位,天然崖壁有微妙的色彩
下午茶空间的壁龛式座位,是为许多有点儿社恐的年轻人设计的。“挖出一块”的感觉,可以坐得很深,也可以盘腿侧对而坐,很有自我保护的安全感和包裹感,背后是一个完整的景窗,离崖壁很近。天然崖壁很美,凑近了看, 仿佛古代的⻘铜器一样,颜色极丰富,有苔藓和芒草,颜色随四时变化,像天然艺术品一样漂亮。

IMG_4715.JPG

光影与建筑的关系
我们的景观师余伟增老师特别好,造园的时候,经常在现场光着膀子指挥,这个石头放哪里,那棵树怎么种,让我看到了古代造园家的样子。我们现在做设计很容易在图纸上面轻率地做决定,但是阳光从哪里照过来,树的投影在什么地方,然后这些光影随着时间如何移动,都是只有在现场才能感受到的信息,这些信息对设计却又何其重要。

IMG_4716.JPG

相对于山体,园林是挖出来的

山体本身的高度比较高,相对来说,建筑其实有一个下沉的关系,所以我们的园林其实算是挖出来的。挖的过程里,余老师每天都要跟我通报一下,说今天挖到了什么。有时候挖到大块岩石,我们就决定让它“重⻅天日”,让它在园林当中呈现。造园这件事,人力一半,自然一半,既艰辛,也是充满了惊喜的事业。

IMG_4717.GIF
阳光透过不同孔洞进入室内

因为注重与自然的连接,所以关于太阳和月亮与这个空间的关系,我们考虑了很多。在公区,通过下沉庭院做了很多采光口,阳光会从各种门窗孔洞里面钻进来,进入一个幽暗的室内盒子,使光线呈现出一种质感。

IMG_4718.GIF
IMG_4719.JPG
天台赏月

月亮也是我们很看重的一个角色,中国人夜生活的核心就是赏月,无论是满月还是缺月,都会和我们在情感上有很深的连接。在瀑布水池旁边,特意设计了一个圆形的场地,其实就是一个赏月的绝佳场所。如果晚上天气好的时候,你坐在那里,就会看到月亮在你头顶天空的移动轨迹。

我曾经和几个朋友在那儿搭了一个茶摊,资深户外玩家朋友三风在树上挂上精美的户外灯盏,大家在这儿烧水、喝茶,漫无目的地聊天,一直到后半夜,差一点点就看到东方既白,我觉得非常浪漫。

IMG_4720.JPG
临安的平均气温大概会比杭州低五度,别小看了这五度,这决定了这里的冬天会时常下雪。所以我在户外设计了壁炉,火有表情、有温度,会让人感到平静和疗愈。我自己就很喜欢烤火,也是一个不错的烧火师傅。
IMG_4721.PNG
IMG_4722.JPG
空间中的插花,都是山中信手拈来的野花

无可否认,从选择了建筑师这个专业开始,我就注定了是一个“⻄方建筑师”,因为建筑学是一门地道的⻄方学科。但我又是一个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感情。很多面临价值观选择的时候,会感觉拉扯和拧巴。

我想,我要做的,是一个慢慢的融合。既吸收建筑学营养,又需要逐渐忘记建筑学里先入为主、理所当然的“知识”,把自己变成一个东方的创造者。这些设计都是一种探索,探索一个介于中国的厅堂和景观园林之间的东⻄。在含混模糊的状态中,找到最适合东方的表达。
IMG_4723.GIF
IMG_4724.JPG
植物树木都会随四季更替发生颜色变化
这个空间没有固定的游赏线路,到处都开了隐蔽的门,但彼此之间都是互通、互望的。好多客人说有些时候出去就回不来了,希望我们适当增加一点指示系统,但我做得非常克制。我希望创造的就是一个可以让人走来走去,有很强探索性的丰富体验。
IMG_4725.GIF
随意推开一扇门,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色

东方的美,是神秘而智性的,有一定的理解⻔槛。设计过程中,我也试图留下一些草蛇灰线,隐藏在细节之中,有心人会发现更多,并产生思考,或有共鸣,或有自己的解读。作为作者,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互动方式。

27.jpeg
IMG_4727.JPG
天然材质的质感

几个建筑师同行问我:这是什么材料,为什么要用这个材料?某处的构造很奇怪,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又涉及到我说的东方性的话题。东方人惜物,移情所致,进而会对“物”本身赋予很多情感。我也希望能通过恰当的设计,赋予物性以灵性。像这个房子,用了很多混凝土。混凝土本身是常⻅的结构性材料。但我试着用一些打磨工艺展示出它温暖柔情的一面,我在想,混凝土自己可能也会满意于这个呈现。

IMG_4728.JPG

波纹板的表达

又比如铝波纹板,其实是常⻅的工业建筑材料。这次它参与了很多重要的部分,比如屋面、檐口和雨棚的细节,它有机会成为主角,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表达。

IMG_4729.JPG
并且,材料的时间性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因素,如果再过十年、百年,随着人的使用和活动,这些材质该氧化的氧化,该磨损的磨损,时间和人类使用会赋予这些材质包浆和氛围,这是一种东方空间里难以复制的“灵光”。
部分图片来源:明月松间、Mountopia Studio大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9 04:34 PM , Processed in 0.0411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