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及对西域的控制,唐朝毫无疑问是古代王朝中数一数二的一个,一度延伸到了今哈萨克斯坦的咸海和伊朗东北部的呼罗珊地区。但是到了安史之乱后,唐朝在西域的领土就逐渐萎缩,逐渐被其他势力瓜分了,呈现出“此去安西万里疆,如今边防在凤翔”的尴尬局面,为什么唐朝在西域的统治从此彻底瓦解并再也恢复不了了呢?
吐谷浑 _图
公元753年,唐朝安西副大都护封常清率军攻灭今克什米尔境内的大勃律国,斩断了吐蕃人在西域的一支触手,至此唐朝已经在东、北、西三个方向上对吐蕃形成战略合围压制,吐蕃人几乎绝望地认为自己要在青藏高原上翻不了身了。没想到过了两年的时间,唐朝内部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河北叛军势如破竹,攻下唐朝两京,皇帝仓皇西狩。为了平定叛乱,唐朝不得不从安西、北庭都护府和河西陇右这些对抗吐蕃的前线地区抽调大批精兵强将。
这些原本压制自己的精锐部队被抽走后,吐蕃的外部压力大为减轻,可以逐步蚕食唐朝西北那些空虚的地方了。756年,吐蕃攻陷陇右都护府下的威戎、神威、定戎、宣威、制胜、金天、天成等6军及石堡、百谷、雕窠3城,鄯、武、叠、宕4州也被拿下。安史之乱结束的同年,吐蕃又攻取了取秦、渭、洮、临、成、河、兰、岷、廓9州,将战线推进到离长安不远的地方。
吐蕃军队 _图
763年九月,刚刚平定安史之乱的唐朝还没缓过气来,吐蕃和吐谷浑、党项的20万联军就冲着长安杀来。边将再三告急,掌权的宦官程元振却隐匿不报。十月,泾州刺史高晖投降吐蕃,并引导吐蕃军劫掠奉天、武功等地,逼近长安。唐代宗李豫得知时长安兵力空虚,已来不及组织足够的兵力防御,只能逃离京城,到陕州避难。幸得郭子仪巧妙与吐蕃人周旋,迫使吐蕃在十五日后退出长安。
765年,原本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出了大力的将领仆固怀恩因受到诬陷和猜忌,被逼反叛,引吐蕃、回纥、吐谷浑等多个势力的数十万联军来犯。唐代宗急召郭子仪屯驻长安北面的泾阳,郭子仪行反间之计,使得回纥人倒戈唐朝反击吐蕃,杀敌数万人,解了京城之危。但是这场胜利并未阻止吐蕃人扩张的脚步。吐蕃于764年和766年先后占领凉州和甘州、肃州,切断了唐廷和安西、北庭都护府的道路,同回纥势力接壤了。安西四镇从此成为了唐朝的一段西域飞地,唐朝想要联系它们,只能借道回纥人的地盘了。
郭子仪(697年-781年) _图
虽然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是并未完全消灭安史叛军的力量,而是接受了叛军将领的投降,唐廷做出妥协,允许他们继续盘踞河北,从而成为叛服不常的河北三镇。唐玄宗时期铺开的节度使制度的种子这时候也结出恶果,到处都是拥兵自重的藩镇,时不时就造个反。唐廷中央的军队平叛和维持现有的边境线就费老大劲儿了,根本无力向吐蕃人收复失地。
776年,吐蕃人攻克瓜州,进一步压缩安西都护府的生存空间。777年,吐蕃人攻州、州、盐、夏四州,被郭子仪部将李怀光击退。778年,灵、庆等河东州郡又被吐蕃大将马重英攻打。781年,都知兵马使阎朝在沙州抵抗吐蕃人很久,几乎粮尽援绝,只得以勿徙它境为条件而开城出降。
刚即位的唐德宗李适,面临着两件大事:一是巩固边防,二是削弱藩镇。而要想削弱藩镇,整合内部,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吐蕃是当时唐朝的主要外部威胁,因此唐德宗主动派遣使者谋求与吐蕃和好,将诏书的一些字眼改变,比如改“献”为“进”,“赐”为“寄”,“领取”为“领之”,以表示两国的对等地位,以求得吐蕃人的好感。
唐德宗李适(kuò)(742年-805年) _图
783年,陇右节度使张镒带着部属官僚在清水县与吐蕃大相尚结赞、大将论悉颊藏、论臧热、论利陀、论力徐会盟,确定了两国边界:“唐地泾州右尽弹筝峡,陇州右极清水,凤州西尽同谷,剑南尽西山、大度水。吐蕃守镇兰、渭、原、会,西临洮,东成州,抵剑南西磨些诸蛮、大度水之西南。尽大河北自新泉军抵大碛,南极贺兰橐它岭,其间为闲田。二国所弃戍地毋增兵,毋创城堡,毋耕边田。”这实质上就是以法定形式确定唐朝丢失了河西陇右地区,从而换取吐蕃罢兵和日后的军事援助。
成年人的世界,往往不能我全都要。在和吐蕃人谈判的同时,唐德宗实行迅猛的削藩政策,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之后却遭致个藩镇的联合反对。龙节度使朱滔自称冀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四镇”以朱滔为盟主,联合对抗朝廷。随后,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策应“四镇”的反叛行动。
这些节度使兵强马壮,靠朝廷的力量难以获胜,唐德宗便调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军援救被叛军攻打的河南襄城。泾原的五千兵马到了长安后,并未得到想要的丰厚赏赐,反而被冷落,一怒之下便发动兵变,抢夺长安的府库。唐德宗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叛军拥立前太尉朱泚,也就是朱滔的哥哥在长安建国称帝,这几乎是安史之乱的2.0版本。
长安地理位置示意图 _图
唐德宗逃亡后,调集忠于朝廷的各路节度使前来勤王平叛,同时向吐蕃人求援。吐蕃人学习当年帮助平定安史之乱的回纥人趁火打劫,表示帮忙可以,但是需要把安西和北庭都护府让给吐蕃。唐德宗急得火烧眉毛:长安都保不住了,还能舍不得西域那点地吗?于是马上答应了吐蕃人的请求。但是平定泾原兵变的主力还是唐军,吐蕃仅仅出动了2万偏师援助。叛乱平定后,唐德宗想让驻守安西和北庭的李元忠与郭昕回长安,将地方让给吐蕃,被宰相李泌劝止。
恼羞成怒的吐蕃人加紧了对唐朝边境的攻伐,但是在陇右这边被名将李晟接连打败。在安西北庭,李元忠、杨袭古与郭昕坚守疆土。吐蕃见战场上占不得便宜,就策划了一个阴谋,以求和为名在平凉组织一场会盟,组织鸿门宴干掉名将浑瑊,成功后又让唐廷处罚负责联络的将领马燧。唐德宗急于求和,罢免主战的李晟,按吐蕃的要求派浑瑊参加会盟。果然吐蕃刀斧手四出,还好浑瑊及时被部下救走。
此事打破了唐德宗对与吐蕃人和平相处的幻想,再度启用主战派大臣决心对抗吐蕃。而当时能够制衡吐蕃的一股重要力量,就是漠北的回鹘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_图
回鹘人就是回纥人,在唐玄宗时期取代后突厥汗国成为漠北草原的主人。安史之乱时,回纥人帮助唐朝收复两京,但也把洛阳洗劫地够呛。诸军会集陕州平叛时,雍王李适携幕僚前往陕州北拜见回纥可汗,因李适不肯以君臣之礼拜见可汗,可汗就下令鞭打李适的幕僚药子昂等人,有的直接被打死。回纥人进入洛阳时纵兵抢掠三天,焚烧圣善寺、白马寺,杀死一万多人。765年那次,回纥人又受吐蕃的邀请进犯。
此后回纥人多次和唐朝闹摩擦。每进献一马就要价四十匹缣,而且每年都带几万匹驽马来卖,逼迫唐廷买下来。回纥人在京城杀了人被逮捕,惹得民愤很大,唐代宗却下令放人,贯彻绥靖政策。778年,回纥人甚至入侵太原被击退。唐代宗为了不想再多个敌人,对回纥的姿态放的很低,以至于回纥人有了一种把自己骑在唐朝头上拉屎的感觉。所以唐朝君臣对回纥人的态度也是比较厌恶的。
唐时期的回鹘 _图
回纥在780年后改名回鹘,也想争夺凉州,夺取贸易通道,与吐蕃的利益发生了冲突,双方的关系本就因765年那次冲突而恶化,现在更是火星子直冒。正值回鹘可汗向唐德宗请婚,李泌等大臣趁机提出“联回制蕃”的策略,联合回鹘对付吐蕃人。此时唐朝已经经过西川节度使韦皋的经营,将南诏拉到了自己一方对抗吐蕃,现在再拉拢回鹘也不难。唐德宗答应后,回鹘可汗十分高兴,在上书中自称儿子,表示要帮助父亲干掉吐蕃。
而安西和北庭都护府之所以支撑到现在,除了唐军将士英勇守卫,也和回鹘人的帮助有关,尽管回鹘人常常背信弃义。789年,吐蕃联合葛逻禄等部众攻打北庭,回鹘大将颉干迦斯率军救援,战斗非常激烈。790年五月,颉干迦斯战败后,北庭唐军孤立无援,加上不满回鹘人的欺压,守军遂投降吐蕃,杨袭古率残军退往西州,只剩下安西都护府苦苦支撑。颉干迦斯联合杨袭古想再夺取北庭,结果大败而归。颉干迦斯谋害了杨袭古,结果听说吐蕃和葛逻禄联军前来,赶紧溜了,西州被吐蕃人占据。
唐代安西都护府辖境 (唐代西域、中亚形势) _图
回鹘人这么不靠谱,但唐朝也没办法,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791年,吐蕃攻打灵州,正好遇到想要夺取凉州城的回鹘骑兵,被突袭打的大败,从而撤围灵州。回鹘人对安西北庭也有占据的野心,如果和唐朝联合行动,那就不好夺取了。如果是单独出兵夺取,那唐朝也不好找他们要,所以回鹘人经常单独展开军事行动。但是回鹘尽管有骁勇善战的草原骑兵,但是在和吐蕃人的作战中并未占到多少便宜,所以也就难以阻止吐蕃侵蚀西域。
在北庭失陷后,唐廷因为消息不通,以为安西北庭全部丢失了。事实上,安西大都护郭昕还在坚守,但是兵微将寡,城池一个个的丢失。首先是于阗于790年丢失,焉耆于792年陷落。好在回鹘帮忙扳回一局,于796年在龟兹大破吐蕃和葛逻禄联军,帮助安西都护府续命了一波。最后在808年,碎叶和龟兹的唐军坚守到了最后一刻,看着吐蕃人踏入城中,郭昕下落不明。至此,唐朝在西域的统治被吐蕃人彻底终结。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_图
50多年后,吐蕃内乱,河西的唐朝遗民在张议潮的带领下反抗吐蕃,带着河西之地重归大唐,河西走廊再次打通。只可惜这时候的唐朝病入膏肓,不仅藩镇割据的局面未解决,不久后还爆发了黄巢起义,使得唐朝成为了分裂的“神圣大唐帝国”,自然也就再无法染指西域了。
1余太山《西域通史》
2朱叶 《唐朝西域防御体系述评》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