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0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签署了土耳其议会批准的芬兰加入北约的申请。至此,全部30个北约现有成员国都批准了芬兰加入北约的申请,芬兰距离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仅差一个象征性的程序性流程。
芬兰这次申请加入北约开始于去年4月22日,芬兰议会高票通过申请加入北约的提案,彼时乌克兰正式关闭了驻俄罗斯使领馆,俄乌冲突有升级的征兆。作为世界上与俄罗斯陆上边界线最长的国家,芬兰在这个时间点上加入北约,很难不与俄乌冲突联系。
芬兰地处欧洲基督教文明的边缘地带,历史上与俄罗斯就有密切的互动。俄罗斯自古梦寐以求一个出海口,芬兰又恰好扼俄罗斯向西联系欧洲的波罗的海航路。1809年,芬兰正式并入沙皇俄国,芬兰的近现代发展注定再也绕不开俄罗斯。
我们可以分三个部分回顾一下1917年以前,芬兰和俄国的历史。
(一)宗教战争
芬兰的详细历史记载开始于宗教战争。从12世纪开始,芬兰就是俄罗斯和西欧国家之间的战场。
芬兰与爱沙尼亚于1120年在罗马教皇制定的瑞典省份名单中一起被提及,从12世纪到14世纪,罗马教廷影响下的德国人、丹麦人和瑞典人在芬兰展开了激烈竞争,俄罗斯东正教教会也试图在芬兰赢得皈依者。
1323年,《派基纳萨里条约》将俄罗斯和瑞典的势力范围划定了一条模糊的界限,从芬兰湾东部穿过卡累利阿中部西北到波的尼亚湾,芬兰国家边界首次有了明确界定,芬兰成为瑞典领土的一部分。
瑞典稳定统治了芬兰超过300年,在瑞典统治下,芬兰原住民部落逐渐形成了一种团结意识,民族意识逐渐孕育。
鼎盛时期的瑞典王国
(二)俄瑞争霸
进入17世纪后,随着瑞典实力的下降和莫斯科大公国的扩张崛起,芬兰东部边境又进入了一个频繁战争的时期。
在彼得大帝的对手、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统治时期,瑞典失去了大国地位。在大北方战争期间,俄罗斯人占领了芬兰长达8年(1713-1721 年)时间,根据 1721 年《乌西考彭基和约》,瑞典不得不将芬兰东南部与维伊普里以及波罗的海省割让给俄国。
作为瑞典王国的一部分,芬兰几乎没有自己的制度,但从18世纪中叶开始,大多数官员和知识分子都是芬兰人。在这些圈子里,人们越来越感到芬兰必须承担瑞典在外交政策上的责任。1785年瑞典的战略指令暗示,如果俄罗斯发动袭击,瑞典军队应该从边境撤退,留下芬兰分遣队,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整个芬兰都应该撤离,这一战略在拿破仑战争中被实施。
(三)芬兰大公国
1809年,俄罗斯吞并了整个芬兰,亚历山大一世承认芬兰的宪政,并赋予其作为大公国的自治权,俄罗斯沙皇的头衔名义上增加了一个“芬兰大公”,芬兰保持高度的自治权。
对于大多数芬兰人来说,沙皇俄国统治期是一个日益繁荣、经济条件有利的时期。除了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奥兰群岛战役之外,芬兰没有像过往一样频繁发生战争。根据《哈米纳条约》与瑞典分离时,芬兰人口约90万,之后数百年芬兰人口增长迅速,到1908年,人口已超过200万。1812年,赫尔辛基被选为首都,其中心的纪念性建筑就源于这一时期。
此外,芬兰的民族文化也得到了发展。1863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推动将芬兰语提为和瑞典语地位平等的官方语言。
赫尔辛基大教堂前的亚历山大二世雕像
亚历山大三世时期泛斯拉夫主义兴起,俄罗斯民族主义者开始呼吁收回芬兰的自治权。1899年,亚历山大三世的继承者尼古拉二世颁布法令宣布:沙皇有权在未经芬兰国会同意的情况下,颁布可在芬兰执行的法律。1901年,沙皇下令逐步将俄语作为第三官方语言,芬兰人应在俄国部队服役,芬兰军队解散。
尼古拉二世开历史倒车的行为引起了芬兰的反感,芬兰境内出现了一些革命团体。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解放运动取得了德国的支持,德国人为芬兰人提供军事训练,并在十月革命后支持芬兰独立。为实现停战,苏维埃承认芬兰独立。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君主立宪派和共和派、亲俄派和民族主义者的各种矛盾中,芬兰又经历了一系列内战,并受俄罗斯内战波及,经济发展停滞,与其他北欧国家对比,很大程度上芬兰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1918年,芬兰70%的人口从事农业和林业,到1940年,这一数字仍高达57%。纸和木制品是芬兰最重要的出口商品。
从尼古拉二世时期开始,芬兰开始将东边的庞然大物视为主要安全威胁。1922年,芬兰试图通过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波兰的防务联盟的尝试失败。1932年,芬兰-苏联互不侵犯条约签署,尽管如此,两国关系并没有真正改善。在 1930 年代后半期,芬兰计划成立一个芬兰-瑞典国防协会,重新武装奥兰群岛,但因苏联威胁反对这些计划,最终无法实现。
苏波战争期间,芬兰乘机向东获得了一部分原本沙俄时代划入俄罗斯的领土,芬兰与苏联的南部边界距离圣彼得堡仅32公里。
1939年秋天,纳粹德国闪击波兰后,为保卫列宁格勒,苏联要求芬兰提供卡累利阿地峡的一小部分、汉戈海军基地和芬兰湾的一些岛屿作为苏军驻防地。芬兰拒绝了苏联的要求,苏联于11月20日发动进攻,苏芬战争爆发。在冰天雪地的艰苦作战后,苏联取得了胜利,芬兰被迫放弃东南部的大片地区,包括维伊普里市(更名为维堡),并将汉戈半岛租借给苏联30年。
1940年以后,芬兰为德国入侵苏联大开方便之门,夺回苏芬战争期间割让的领土。1942年春,当德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时,芬兰与德国接触,在被德国占领后,芬兰直接允许德国军队过境,还允许德国潜艇进入苏联水域。
北约全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众所周知的是,北约成立的大背景是冷战铁幕落下,北约构建的是应对所谓苏联威胁的集体安全体系。既如此,那么为什么将苏联视为主要安全威胁的芬兰没有第一时间加入北约呢?
与同时代的所有欧洲人一样,芬兰用一代人的时间见证了两场世界大战,芬兰国内对与任何大国结盟都表示反感。1946年,主张与所有大国保持均衡友好关系的尤霍·库斯蒂·帕西基维当选总统。1948年,芬兰与苏联签订了友好条约,该条约包括一项共同防御条款,并禁止芬兰加入任何被认为对苏联怀有敌意的组织。
帕西基维之后,芬兰国内有利于苏芬和平的政治局势延续超过40年。
1956年,在1950年至1956年期间多次担任总理的农业党领袖乌尔霍·吉科宁当选总统。他三次连任,一直到1981年因健康状况不佳才辞职。他的继任者是社会民主党人毛诺·亨里克·科伊维斯托,后者于1988年再次当选。科伊维斯托在1994年由另一位社会民主党人马尔蒂·阿赫蒂萨里接任。以上几届政府延续了帕西基维的大国外交政策,芬兰与苏联的友好条约在1955年、1977年和1983年续签。
在二战结束后,苏联是芬兰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到1980年代,芬兰有25%的商品对外贸易对象是苏联。1952年至1990年,芬兰约15%的商品出口至苏联。
芬兰外贸结构,直到苏联解体,纸和木制品(上图绿色)仍是芬兰最主要的出口工业制成品
(数据统计来源:芬兰国家银行)
1991年,苏联解体导致芬兰对外贸易断崖式下跌,从而加深了银行业萧条,芬兰开始重视与西欧的贸易关系。1992年,芬兰与俄罗斯签署新的共同防御协议,两国只是承诺和平解决争端,芬兰是否加入其他地区组织不再受限制。
1995年,芬兰加入欧盟。1999年,芬兰开始使用欧元,对外贸易也转移到其他欧盟国家。到21世纪初,由于国内反杀伤武器民间组织的反对,芬兰加入北约的脚步放缓。随着乌克兰危机显现,2012年开始,芬兰加入北约重新被提出。随着俄乌战争持续,芬兰对安全问题的焦虑急剧上升,最终向北约递交了申请。
数百年的宗教战争、瑞典与俄罗斯之间的争霸战争、纳粹德国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都让北欧小国芬兰池鱼遭殃。作为一个小国,芬兰经济腹地狭小,脆弱性极强,连续不断的战争阻碍了芬兰的发展。反战是芬兰在二战后国内政治的主旋律,不管是俄罗斯,还是北约,只要可能给芬兰带来战火,芬兰必敬而远之。
芬兰迅速加入北约短期来看是乌克兰局势所致,但是其背后动机孕育已久。随着与俄罗斯经济联系的解绑,芬兰与俄罗斯之间友好的土壤失去了活力,或许这才是芬兰重新走上与俄罗斯对立的底层逻辑。
参考文献
Pekka Sutela, Finnish trade with the USSR: Why was it different?[J]. Bank of Finland-BOFIT Institute for Economies in Transition, 2005.
Bank of Finland Bulletin, A brief history of Finnish foreign trade, 2015.
(作者:浩然文史•And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