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8|回复: 0

[哲史艺丛] 烧脑的古代小游戏,堪比当代密室剧本杀,智力不够驾驭不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27 03: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烧脑的古代小游戏,堪比当代密室剧本杀,智力不够驾驭不了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3-03-26 18:30 Posted on 山东

30.png


从之前风靡一时的狼人杀,到现在十分火爆的密室和剧本杀,无一不体现了人们对推理思考类型游戏的喜爱。烧脑类游戏不仅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口味,古人也是其发烧友,那么他们发明了哪些益智小游戏呢?


一、环环相扣


九连环为古代的智力游戏,用九个环形相互联结形成串,解开即为胜利。明代时期就已经有了九连环的文献记载。明代杨慎在《丹铅总录》中记载到:“九连环之制,玉人之功者为之,两环互相贯为一,得其关捩解之为二,又合而为一。今有此器,谓之九连环,以铜者铁为之,以代玉,闺妇孩童以为玩具。”《红楼梦》中也提到了九连环:“谁知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却在宝玉房中与大家解九连环玩呢。”由此可见,九连环从很早开始就已经成为大家娱乐消遣的重要选择之一了。


31.jpeg

九连环


二、灵动多变


七巧板的雏形是宋代的“燕儿图”,是北宋时的黄伯思发明的。他最初设计了由六张长方形案几构成的“燕儿”。六张案几可分开再拼合。等到宴请宾客时,根据宾客的数量和杯盘的多少而变更,因以六为度所以被命名为“骰子桌”。黄伯思的朋友宣谷卿见到“骰子桌”甚是喜爱,并且为之增设了一件小案几,使它可以产生更多的变化,遂改名为“七星”,后编入《燕儿图》。


黄伯思按照拼摆形式的不同,将图形分为二十类,可以变化产生四十种图形。清朝的陆以治《冷庐杂识》中记载:“明严澄《蝶儿谱》则又变通其制,以勾股之形作三角,相错形如蝶翅,其式三、其制六、其数十有三,其变化之式,凡一百有余。”明朝的严澄依据“燕儿图”原理设计了“蝶翅几”,仍用于宴请宾客,他设计了多种不同的三角形案几,共十三件,它们合起来呈蝶翅形,分开后可拼成图形百余种。这是对燕儿图的再创造,它使燕儿图焕发了新的生机。


32.jpeg

七巧板


七巧板是基于《燕儿图》《蝶儿谱》产生的。初期的七巧板都是由木板制成的,后来演化为厚纸板。七巧板是一个正方形,内部被分为七块,分别是两个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中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个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小的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清嘉庆年间的《七巧图谱》和光绪年间的《中西益智图》,对七巧板的制作和玩法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做游戏时可利用七块木板组成各种图案,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则,在拼图形时,必须把七块木板都用上,不能直立,不能重叠。简单易操作的七巧板在当时就吸粉无数,现在也博得不少孩子们的喜爱。


三、纵横帷幄


重排九宫和七巧板类似,是一种板块玩具,但不同的是重排九宫有底盘,板块需要沿一定路线滑动。古代有一种“九宫图”,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时期。汉朝时正式出现了九宫图,用数字标注。北周时出现了用九宫图上的数字排列编的口诀: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九居中央。”九宫图呈方行,横竖行的格数都为三,内部填上数字,进行数字排列变幻的游戏。该图又被称为“纵横图”,后来传入西方,吸引了很多研究者,被称为“幻方”。


33.png


重排九宫是由九宫图演变而来的,底部是一固定正方形木盘,制八块木板,分三行置于盘内,在木板上标注1、2、3、4、5、6、7、8,空出右下角的一格。进行重排九宫游戏时,以空格开始,移动小木板,使之成为一定的图形,并且还要使其从纵、横、斜方向相加都能得出相同的数字。


四、妙趣横生


除了比较烧脑的九宫格等游戏,我国古代还有许多较为简单又有趣的小游戏,例如流觞、猜枚、拇战和酒令等等。


流觞是一项始于周代的文化娱乐活动。《晋书·束皙传》中记载:“昔周公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简而言之,流觞就是将酒杯放在流水上,酒杯漂至何处,坐在该处的人就要饮酒。此类游戏大多为文人墨客所为,《兰亭图帖》中就生动形象地记载了文人们进行此游戏的场景。明代版画中有一幅“酒曲图”,是来源于上巳节的水上游戏,后逐渐演化为“曲水流觞”。这种游戏一般是在室外有小溪的地方进行的,可能是较早的酒令游戏。故宫、陶然亭等地都留有曲水流觞的遗迹,可见人们对曲水流觞的喜爱。


34.png

曲水流觞


猜枚,又被称为“藏钩”“射覆”,是指把小东西藏起来让人猜。猜枚既可以作为酒令,也可作为平时娱乐的小游戏。饮酒的时候玩猜枚,需要行令之人手中紧握棋子或瓜子、钱币、莲子一类的小东西,让他人猜测,如果猜中所藏东西的颜色、数目则为胜,失败的人需罚酒。猜枚酒令发展到明清时代更为复杂,把谜语引入其中。出谜的人用一句诗、一个典故、一句成语或一两个字,将所藏的事物隐喻其中,这叫“覆”,猜的人需要用另一些隐喻该事物的诗句、典故、成语去“射”。没有“射”中的人会被罚酒。


35.jpeg

猜枚


手势令,又被称为“拇战”“拇阵”“擒拳”“划拳”,是双方用手指做出动作,按照设定的游戏规则分出胜负的游戏。手势令始于唐朝,在郎廷极的《胜饮篇》中有记载:“唐皇前秘手务通今,五者与手拿者节を有名,通呼五指曰五峰,则知此戏其来已久。”拇战的玩法多种多样。一是“童童猜”。游戏双方需把手藏起来,然后喊“童童猜”,作出手势。这种游戏现在依旧十分盛行,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石头剪刀布。二是“内拳令”。游戏时,两人需同时伸出手指,同时喊数,如果喊的数字与两人伸出的手指数相同,就是胜利者。“外拳令”与内拳令相反,猜中双方所伸手指数为胜;三是“五毒令”。就是用五毒来指代五个手指,蝎虎是大拇指,娱蚣是食指,蛇是中指,蟾蜍是无名指,蜘蛛是小拇指。游戏规则是蟾蜍吃蜘蛛,蜘蛛吃蝎虎,蝎虎吃蜈蚣,蜈蚣吃蛇,蛇吃蟾蜍。游戏开始,双方各伸出一个手指,被吃掉的为失败者。四是“老虎令”。老虎令与五毒令类似,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指代虎、鸡、小虫、杠子,规则是老虎吃鸡,鸡吃小虫,小虫蛀杠子,杠子打老虎,也是被吃者失败。


36.jpeg

手势令


算筹,本来是一种计算工具,在唐朝开始作为一种游戏道具用于酒令中。游戏规则是将算筹装在筒中,让人随便选取,根据筹码进行赏罚。


叶子酒令,这一活动起源于唐朝,人们将原本写在算筹上的令辞写在叶子上,抽取叶子进行赏罚,用之于借酒助兴。叶子上的令辞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采用古代善饮或嗜酒人的一则故事立为一张叶,叶子上用一首五言绝句概括一个掌故,再以一句话做结,最后写罚酒、饮酒的规定。


37.jpeg

红楼梦中的行酒令


除了以上促使人开动脑筋的游戏外,益智类游戏还有很多,比如斗草。它是以草茎为道具,两个人相互拉扯,草茎被拉断就为输,不断则为赢。乍一看这是比较靠运气的娱乐游戏,实则不然,它十分考察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想获得胜利,就要熟知不同草的耐性,要善于摘到好的野草,要动脑思考巧妙地战胜对方。因此,斗草不仅是小朋友们喜爱的游戏,也是成年人的娱乐活动,女性朋友们聚在一起喜欢玩,成年男子也以斗草为雅趣。


38.png

斗草


文史君说


密室剧本杀,大型游戏等等这些娱乐活动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心情,可以促进朋友之间的感情,可以缓解紧绷的神经……但是它们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进行,需要大型电子设备的支持,不能随时随地地开展。在日常零碎时间,不妨尝试一下古人的小游戏,体会一下古人的智慧,还可以传承独属于中国人的魅力,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唐)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


(明)杨慎:《丹铅总录》,中华书局2019年。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中华书局2007年。


(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中华书局2014年。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师大春秋学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2 05:00 PM , Processed in 0.0325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