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8|回复: 0

[哲史艺丛] 清朝最悲剧的“高考”状元,靠实力拿到第一,但乾隆硬让他排第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3 06: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朝最悲剧的“高考”状元,靠实力拿到第一,但乾隆硬让他排第三

 甪里先生 历史学堂君 2023-03-07 02:41 Posted on 广东

作者:甪里先生

编辑:莉莉丝


说起中国的科举史,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从隋炀帝设立进士科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的这1300多年来,考中状元的有700人左右,可是被后人记住的状元却没有几个。能够被人记住的反而却是那些落榜的。

于是在我们的文学史上经常会出现一个现象,某某人,数举进士不第,一生落魄,却创作惊人,最后通过立言获得不朽,从而名垂青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们今天说的这个人可以说是真的悲剧人物,天下人都认为他能拿状元,可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只拿了个探花。首先声明的是,这里没有暗箱操作,而且他的实力确实是状元之才。

你可能会好奇,这个人究竟是谁?那我们就走近他的生平,一起看看这段历史。本文所说的这个人叫作赵翼,说实话知名度可能并不十分高,但你一定知道这首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如此脍炙人口,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无奈,赵翼就属于那种诗红人不红的人,你可能知道这首诗,但可能想不起他这个人。

10.jpeg
上图_ 赵翼(1727—1814年6月5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

那我们接下来就分析一下,他为何没有获得状元。在清代,有个时期叫乾嘉时期,因为文字狱盛行的缘故,无数文人噤若寒蝉,不敢发声,索性就一头扎进故纸堆里,做起考据的功夫。于是,这个时候,考据学隆盛一时。如赵翼的《廿二史札记》、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还有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号称乾嘉三大考史名著。此外,日本汉史学家曾投票推选赵翼为中国史学十杰之一。如果你认为他仅仅是个诗人,史学家,那就错了,他可谓是多才多艺。此外,赵翼当时的职务是军机章京,在军机处供职,不懂军事岂不是个笑话。没错,军机章京相当于参谋一类的官职,谋划军事是其分内之事。

事实上,赵翼经常出谋献策,乾隆时期的很多战争,他都参与过的。比如他曾经辅佐傅恒经略征缅之役以及帮助浙闽总督李侍尧平定台湾林爽文事变,在这些战役中,他都表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不仅如此,军事理论修养也不错,他还编写过《皇朝武功纪盛》。很多人认为这只不过是歌功颂德之作,并无可取之处。可是别忘了,后来魏源在鸦片战争之后,之所以能够写成《圣武记》,就是在书名和内容上蹈袭了赵翼的《皇朝武功纪盛》,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皆是通过军事史研究为现实服务。如此,可见此人确实是有真才实学之人,那么为何没有中状元呢?

11.jpeg
上图_ 清 赵翼撰 《皇朝武功纪盛》

原来是这样,当时的赵翼在军机处供职,此前,三鼎甲多出于军机处。因此,乾隆皇帝这年有意不让军机处出身的人高中状元。这一年是辛巳年,皇太后正值六十万寿,于是龙颜大悦,赏开恩科,给天下举子一次额外的机会。同时也有乘机彰显西征告捷之后,偃武修文之意,以彰显自己文治武功皆获得巨大成就。于是 ,在这千载难逢之机,赵翼自然是技痒难耐,跃跃欲试。由于他的声名早已在外,因此成为夺魁呼声最高的举子,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但是,现实总是事与愿违。“隔岁庚辰科状元毕秋帆、榜眼诸桐屿,皆军机中书,故蜚语上闻,有历科鼎甲皆为军机所占之说。及会试榜发,赵瓯北又以军机中书得隽,傅文忠为赵危之,语赵不必更望大魁。”没想到,军机处的身份,竟然成为了赵翼的负资产,限制了他的进步。可是赵翼就这样认命了吗?不,如果认命,就不是赵翼了。他还是决定与天斗,希望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乾坤。

12.jpeg
上图_ 赵翼书法对联

首先,他在考场上,变换了原来的书写字体及字迹,除了他,绝对没有第二个人认出来,可见他的书法水平之高。其次,他平时的文风异常雄劲,带有强烈的个人特征,让人一看就觉得是赵翼写的。这个时候,他又换了另一种文风,以期混水摸鱼,没想到竟然成功了,考官硬是没有看出来。当时考官早就知道乾隆皇帝的想法了,因此小心翼翼地分辨赵翼的试卷,绝对不能让他中状元。应此,当看到一份众人交口称赞的文章时,怎么看都不是赵翼的风格,因此众考官会心一笑,决定将这份试卷定为一甲第一名。当他们打开试卷时 惊呆了,什么?竟然是赵翼。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怕什么来什么。

于是,他们把情况汇报到乾隆皇帝那里。乾隆皇帝一看,这好办,陕西不是很多年没出过状元了吗,那就把赵翼和陕西考生互易名次吧。众人一看,这次陕西有一个考生叫王杰,陕西人,位列第三。于是就这样,赵翼由状元变成了探花。

成为了探花之后,赵翼一直耿耿于怀。在多处反复申诉,自己并非文采不足而错失状元,而是自己江南籍贯和军机章京的特殊身份导致。正如项羽临终前所言“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此后的赵翼,潜心于学术,以期通过立言来获得不朽。他在《廿二史札记》中,试图以“天”、“气运”和“势”几个概念解释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既是源于他对历史兴亡的认识,也是基于他个人真实经历的体验。这部历史巨著堪比司马迁的《史记》, 想当初,司马迁也是因为遭受腐刑的缘故,心有一腔悲愤无处宣泄,所以寄托于创作,最终名留青史。

13.jpeg
上图_ 《廿二史札记》为清代史学家赵翼的名著

就这样,造化弄人,本该是状元的他,最终只得了个探花。一直耿耿于怀,将满腔热情投入创作中,不仅写出来了《廿二史札记》这样的史学著作,还写出了大量的诗歌,直到今天,依然存世5000首。此外,还有一种读书笔记,即专关于诗词的“诗话”或“词话”,例如他的《瓯北诗话》。后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就是承袭了这一传统。

赵翼没有考中状元,不知对他个人来说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反正他一生对此都耿耿于怀,成为了一大心结。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高中状元,他的仕途一帆风顺,且又会得意洋洋,还会不会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呢?这一切都不好说,我们很难说,考中状元,赵翼就不会写出如此高水平的著作。总之,造化弄人,世事无常,其中的玄机是我们很难参透的。

参考资料:《廿二史札记》《清史稿》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2 04:48 PM , Processed in 0.0336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