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明朝那些事儿》以及一些科普书籍和文章的影响,网络上不少网友认为朱棣当年能够打赢靖难之役,主要是因为运气好和对手菜,认为对方但凡有一两个能打的将军在,朱棣就彻底歇菜了。还认为朱元璋当年搞大清洗,把所有能打的将领都帮朱棣除掉了。
可事实上,朱棣在靖难之役面临的对手们水平并不差,有的还是把周边势力打得哭爹喊娘的名将。其中就有一位猛人,对周边各族是战功赫赫,唯独是在靖难之役中被燕军击败过一次而已,后来还受到朱棣的信任和重用,继续为明朝边防效力,只可惜最后被一件旁人看人不是很严重的事情吓得自杀而死了。这是怎样的神奇经历呢?
上图_ 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永乐皇帝
何福的生年不详,但是很早就在明军当中效力了。洪武初年,他就参与了明军征讨周边势力的战争,因功被封为金吾后卫指挥同知(从三品)。1381年,傅友德南征云南,何福也随军并立下战功,被提拔为擢都督佥事。在著名的捕鱼儿海战役中,他跟随蓝玉对北元来了一场犁庭扫穴。
同年,江阴侯吴高率领投降的蒙古部众南征,途中这些蒙古人突然哗变,准备逃回北方沙漠和草原。1389年初,何福与都督聂纬受命平叛成功,随后马不停蹄赶赴边境干翻都匀蛮,俘虏斩杀万人。1391年,何福又被任命为平羌将军,讨平越州和五开等地的叛乱蛮人。1397年,何福又和顾成搞定了水西蛮,可谓是平叛救火队长了。
当年冬天,何福作为征虏左将军和副将跟从世守云南的西平侯沐春讨伐麓川首领刀干孟。他都督瞿能翻过险要的高良公山,直接拿下酋长刀名孟。之后沐春率军前来一起进攻敌军老营,刀干孟非常害怕,请求投降。明军这次只是惩戒作战,并没有想灭了麓川,于是接受了他的投降。
上图_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 即建文帝
由此可见,洪武朝时期的何福都是作为部将和副将东征西讨,既有北征蒙古,又有南伐少数民族,在各个地方都有战功,已经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了。而在朱允炆即位后,采取激进的削藩措施逼反了燕王朱棣,朱棣于1399年举起了“奉天靖难”的大旗,决定和朱允炆的朝廷殊死一搏了。
朱允炆为了镇压燕王叛乱,从全国范围内抽调精兵强将来到北平一线。而这时候的何福在干什么呢?正在二打刀干孟。原来刀干孟趁着朱棣造反,明朝内战之机再度叛乱,朱允炆封何福为征虏将军,第一次独当一面作战。他展现了高超的军事素养,一仗就把刚刚崛起的麓川首领刀干孟干挺了,招降其部众七万余人。朝廷的军队在燕军面前屡屡败绩,但是打西南的叛乱势力还真是手拿把撰的。
上图_ 明太祖 朱元璋
虽然被朱元璋清洗了一波,但是建文朝的能打的将领并非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寥寥无几。相反,和他作战的郭英、耿炳文、杨文、瞿能等将领在当时都是能征惯战的名将,甚至李景隆本人也是有多年军事作战经验的,其在白沟河战役等指挥上也并没有犯大的错误。只是燕王朱棣的军事才能太过突出,燕军又战斗力极强,才能屡次以少胜多。
何福应平定刀干孟的功劳,被封为都督同知。随后他被朱允炆派到山东德州练兵以对付朱棣。朱棣此时已经转战北方三年,击败过的中央军部队差不多已经超过百万。1402年,朱棣率领燕军大举南下,绕过济南、德州、徐州等坚城,来到小河(睢水)搭建浮桥。盛庸和平安迎战燕军,何福亦率领一支军队援助。双方隔河僵持数日后,中央军粮草耗尽,朱棣在半夜渡河发动绕后偷袭,结果刚好撞见徐辉祖的援军,何福和平安夜率军前来,将燕军击退。
上图_ 靖难之役
正当燕军士气受挫之时,朱棣站出来鼓舞士气并坚持进军。而中央军虽胜一场,但粮道被燕军截断,不能坚持继续在此防守。于是何福和平安转移到灵璧一带,准备深沟高垒防守燕军。既然我野战难以大胜,那我就在这防守你能过河吗?平安率领六万军队押送粮草,遭遇朱棣亲军进攻。何福率军支援平安,结果被朱高煦伏兵打援,仓皇败走。平安抵挡不住,只能放弃粮草撤回灵璧。
再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何福和平安决定突围而出,在淮河获得粮草补给,事先规定出城号令为三声炮响。结果出现了乌龙,燕军的进攻信号也是三声炮响,刚好燕军在中央军出城前就打响了进攻的号炮。中央军将士都以为是主将发令,纷纷突围而走,结果刚好被燕军截击,被打得大败亏输。平安等三十七员将军和一百五十个大臣都被燕军俘获,只有何福单骑逃走。
经过此战,中央军再也没能在正面战场给朱棣带来大的阻碍,也并未有记载何福在之后还有和朱棣作战的经历。
上图_ 永乐帝(朱棣)使用的宝剑
朱棣登基后,认为何福是沙场老将,值得再继续重用,于是授予何福征虏将军印,担任宁夏总兵,侄女徐氏也当了赵王朱高燧的妃子。何福到任之后,将宁夏的军政治理得很好,赏罚分明,屯田屯粮井然有序,招降了很多长城外的部落,并上书请求设立驿馆,恢复之前放弃的河套东胜卫设置。有官员不满他治军严格,上奏说他的坏话。但是朱棣不听,知道何福工作做得好,下诏抚慰他。
其后,何福改任甘肃左都督,辅佐甘肃总兵宋晟。当时朱棣册封的忠顺王脱脱镇守哈密,请求朝廷派军队来维稳以防止哈密头目发生叛乱。于是朱棣给哈密派了驻军,并下诏给何福:“从此之后,忠顺王脱脱派人送你礼物,你都应该收下。主要是因为他为人朴实,没有花花肠子,又看到你驻军在边境,可以让他害怕。如果你拒绝他的礼物,会让他产生猜疑之心,不如开心地收下以安其心。”何福听命,使得哈密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
上图_ 明时期骑战马射箭的武人
1407年,宋晟病逝,何福接任甘肃总兵。他在任时十分重视战马的培育,上书请求在河套草原派人繁衍马匹,得到批准。为了获得充足的马匹供给,他上书请求用丝布换好马,并选择其中的良种马进行专门繁育,设置专门的官员进行管理。何福的做法开了官办苑牧的先河,为朝廷积累战马做出了较大贡献。
为了边疆安定,何福请求派明军中的少数民族将领到北方边境招降他们民族的部众。朱棣回复说:“你长期率领汉人和蕃人士兵,可能会招致很多人的谗言。你是老将,我非常倚重,所以你不需要顾虑什么,放心去干吧。”对于多次平定蛮人叛乱并招抚蛮人的将领,何福干这份工作实在是专业对口。
当时鞑靼君主本雅失里和太师阿鲁台被瓦剌人击败,鞑靼脱脱不花王、把秃王、都督伯克帖木儿跑到明朝边境想要抢掠一把,结果发现亦集乃城防守力量强大,于是请求归降明朝。何福协助朱棣派来的杨荣等人招抚这些蒙古人。脱脱不花等人因杨荣的处置失当又返回草原,而脱脱不花王子的王子在何福的招揽下还是留在了明朝。
因此功劳,朱棣直接封何福为宁远侯,给予千旦俸禄,还给他军中先行后奏的权力。作为曾在靖难之役中打过自己的将领,朱棣对他真的算是够意思了。
上图_ 明时期 鞑靼 瓦剌 地图
然而好景不长。1409年,淇国公邱福在北征鞑靼时战死,作战失败。朱棣遂于第二年率领大军亲自讨伐鞑靼,让何福随军左右。可是这时候的何福有点飘了,仗着朱棣重视自己,在军中多次违背规矩节度。大臣数落他的罪行,他反而大发怨言。结果回到朝中时,他被左都御史陈瑛弹劾,而朱棣这时候对他也不满了。联想到前一年被逼自杀的昔日战友平安,何福觉得自己曾经是和朱棣作对的建文朝将领,这下也自身难保了,越想越怕,为保全家人也选择了自杀。
其实朱棣对何福和对平安的态度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平安在靖难之役中给燕军造成了较大损失,多位燕军将领死于他手。而何福只会合其他人打败过燕军一次和被燕军打败一次,其他时候都没有同燕军作战,因此朱棣对平安的私人仇怨明显比对何福要大的。
朱棣总体上还是把何福当成可以重用的老将看待,如果何福自己一直老老实实的,是不会惹祸上身的。可惜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