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1|回复: 0

[哲史艺丛] 魏晋时期最悲壮的一对父子,父被司马氏冤杀,子却为司马氏而赴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4 08: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魏晋时期最悲壮的一对父子,父被司马氏冤杀,子却为司马氏而赴死

天野苍茫 历史学堂君 2023-01-19 08:29 Posted on 广东
作者:天野苍茫
编辑:莉莉丝

相信对古典音乐稍有涉猎的朋友看到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的《广陵散》不会感到陌生,这首名曲更成为一位名士的代名词,便是“竹林七贤”的嵇康。

嵇康是一代名士,可惜由于他亲曹魏的政治立场,受到了当权者司马昭的嫉恨,加上钟会等人推波助澜。最终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和音乐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的一代大家落得被公开处死的凄凉结局。

不过,让人感到诧异的是,终生不与早已为司马氏所把持的朝廷合作的嵇康临终前却让自己的儿子嵇绍做个忠臣。而嵇绍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八王之乱”后,晋惠帝陷入了颠沛流离的困境中,始终对其不离不弃的嵇绍最终为了保护这位帝王的安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嵇绍也成为后世备受推崇的忠臣的代表,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正气歌》中讴歌的“为晋侍中血”说的正是嵇绍。

0.jpeg
上图_ 
嵇(jī)康,字叔夜_图

本文试图对嵇康父子的经历进行还原,让诸位能够看到有温度的历史瞬间。
 
(一)   世间再无广陵散

嵇康,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幼年丧父,由自己的母亲和兄长抚养长大。和许多才子一样,幼年的嵇康聪慧过人,广泛涉猎了诸子百家的经典,成年后尤喜阅读道家的经书。他身高八尺、仪表不俗,娶了曹魏宗室的长乐亭公主为妻,成为颇受时人推崇的青年才俊。

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闻听他的才名后,下令征辟他为幕府属官。由于妻子是曹魏宗室,嵇康一向不满于司马氏的专权,因此便隐居在河东郡,以躲避朝廷的征招。司马昭宠臣、担任司隶校尉的钟会仰慕嵇康的才名,登门拜访后却遭到了嵇康的极大冷遇。自此钟会对嵇康怀恨在心,既然你嵇某人不识抬举,那就不要怪我心狠手辣了。

几年后,嵇康的朋友吕安被自己的弟弟吕巽诬告不孝,不孝在那个时代是非常重的罪名。为了朋友之义,嵇康挺身而出为吕安作证。这下被钟会找到了把柄,他趁机向司马昭进言,嵇康此人早就对朝廷不满,多有怨言,此番出来做伪证,完全是无视朝廷礼法。司马昭勃然大怒,下令将嵇康逮捕入狱。

1.jpeg
上图_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

作为一代名士,嵇康所倡导的“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等主张都不为统治者所喜。加上嵇康是著名的隐士群体“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在士子中间拥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他选择不与朝廷合作,自然被统治者视作危险人物,因此司马昭很快下令将嵇康处死。

行刑当日,都城洛阳的三千名太学生集体向朝廷请愿,要求赦免嵇康,让他来太学担任老师。嵇康身为文学家和音乐家的巨大声望再次展露无遗,在钟会的阻挠下,太学生的请求没有被批准。

行刑前,嵇康向兄长嵇喜要来自己平时常弹奏的七弦琴,抚了一首蕴含着强烈反抗精神和战斗意志的名曲《广陵散》。抚琴完毕后,他叹息道:“从前袁孝尼(袁准)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广陵散》现在要失传了。”(需要说明的,是嵇康所弹奏的《广陵散》版本失传了,后世流传的《广陵散》版本见于明朝宁王朱权所编印的《神奇秘谱》)

嵇康将自己十岁的儿子嵇绍托付给了一度与其绝交的好友山涛(嵇康曾经因为山涛举荐他做官,故而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那时的人们便是如此的洒脱和率直。嵇康觉得山涛“背叛”了“竹林七贤”的隐士风度,投奔司马氏为官也就罢了,还要拉拢自己去做官,因此将其骂了个狗血淋头。但是却依然认为山涛人品上没问题,值得信赖,故而临终前以幼子相托。

2.jpeg
上图_ 嵇绍(253年—304年),字延祖

(二)   侍中碧血耀史册

嵇康死后,山涛果然没有辜负他的一片信任,多方照料嵇绍,晋朝建立后,担任吏部尚书的山涛向晋武帝司马炎进言道:“《康诰》上说‘父子罪不相及。’嵇绍的贤能可以和郤缺(春秋时晋国人,既是罪臣之子,又成为晋国一代贤臣)相比,应当加以任命,请让他任秘书郎。”

一向对其信任有加的晋武帝道:“如您所说的话,他能胜任秘书丞,何况秘书郎。”于是下诏征召嵇绍入朝为秘书丞,嵇绍的忠臣之路自此开启。

为人耿介、颇具文学才华的嵇绍先后担任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官职。“八王之乱”开始后,掌权的赵王司马伦为了笼络人心,任命嵇绍为侍中。嵇绍多次上书晋惠帝,建言朝廷为政的得失,并且敢于坚持原则,驳斥不合理的诏书,为朝中奸佞所忌惮。

3.jpeg
上图_ 西晋版图

司马伦败亡后,齐王司马冏掌握大权,一次他与董艾等人闲聊,畅谈国家大事。侍中嵇绍穿着朝服求见,董艾就对司马冏说:“嵇侍中善丝竹,您可以让他弹琴。”

爱附庸风雅的司马冏也正有此意,于是命人抬琴进来请嵇绍弹奏。谁知却为嵇绍拒绝,有些面子上过不去的司马冏不悦道:“今天大家都挺高兴,您又何必如此扫兴呢?”

嵇绍神色庄重,严肃道:“您匡复社稷,更应讲究礼仪,端正秩序。我今天穿着整齐的礼服前来见您,您怎能让我做些乐工的事呢?如果我身着便服,参加私人宴会,那倒不敢推辞了。”司马冏和董艾等人面面相觑,不再提及弹琴一事。

“八王之乱”愈演愈烈,嵇绍经历了免职、复职的波折。公元304年,晋惠帝由于躲避战乱,流亡在外。复职不久的嵇绍急忙率人前去迎驾,恰逢护卫晋惠帝的军队又为乱军所败,晋惠帝本人也中了三箭,随驾的文武百官四散而逃。

4.jpeg
上图_ 八王之乱

此时只有嵇绍端正衣冠,挺立在晋惠帝的面前,乱军接到命令,迎回晋惠帝,其他人一律就地处斩。因此他们准备当场处死嵇绍,智商堪忧、命途多舛的晋惠帝司马衷流泪阻拦道:“他是忠臣,不要杀他!”

可惜军士并不买他的账,他们态度傲慢道:“奉皇太弟(司马颖)的命令,只是不伤害陛下一人而已!”随即将嵇绍杀害,鲜血溅到了惠帝的衣服上,惠帝为嵇绍的死痛哭不已。等到战事平息,晋惠帝返回洛阳后,侍从要准备换洗他的御衣,晋惠帝怅然道:“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人性的光辉在那个中原陆沉、宗室倾轧、胡虏肆虐的年代依旧闪烁!此后的历朝历代,嵇绍都是忠臣的典范和楷模,受到众多帝王和名臣的推崇!

5.jpeg
上图_ 嵇康砖画像
 
嵇康、嵇绍父子二人迥异的人生结局,按照知乎上很多史学爱好者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嵇康是魏臣,嵇绍是晋臣,各自选择忠于自己的君王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无可厚非。

一方面,由于嵇康的妻子是曹魏宗室,因此他和曹魏皇族非常亲近。

另一方面魏朝皇族曹氏和嵇康都是谯国人,有同乡之谊。曹丕当皇帝时,经常将政事交给司马懿、陈群等人处理,自己跑到老家找乡亲们玩耍,曹氏皇室与当地老乡们关系非常好。因此于情于理,嵇康都做不出背叛曹魏的事情。而儿子嵇绍成年后,魏朝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晋朝了,因此做晋朝的官也是忠君爱国的体现。须知忠君爱国的思想并不仅仅是儒家的价值观,在历朝历代都是普世的价值观。

6.jpeg
上图_ 与山巨源绝交书

二、价值观问题,晋室司马氏出自儒门大族,而嵇康等人则倡导“非汤武薄周孔”、崇尚自由的道家思想,两拨人注定了尿不到一个壶里。
 
三、嵇康并不排斥朋友和儿子出来做官。他最有名的两篇书信《与山巨源绝交书》和《家诫》里说的很明白。嵇康是认可儿子去做官,也同意儿子出仕司马氏,希望儿子能走一条与自己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嵇康、嵇绍父子二人的人生命运既是魏晋那个时代的缩影,也多少反映了那时候人们的内心操守和做人准则。毕竟,在那样的动荡年代,想要捍卫自己内心的春秋大义和理想世界,是需要付出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的!

参考资料:《晋书》《资治通鉴》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2 09:52 PM , Processed in 0.0305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