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们以往认知的波兰不同,自1410年7月15日在格林瓦尔德战役中击败条顿骑士团以来,凭借着强大的庄园经济,波兰一度是中欧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波兰才日渐式微,最终为三大强邻所瓜分。
1635年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其疆域达到巅峰。来源/维基百科
但是,心高气傲的波兰人从未放弃过自己。从19世纪开始,一个名为“海间联邦”的计划,始终萦绕在波兰民族精英阶层的心头。
尽管在后世的记忆之中,“海间联邦”的理念大多与现代波兰“国父”——约瑟夫·毕苏斯基(Józef Klemens Piłsudski)捆绑在一起,其实第一个提出相关设想的,是另一位波兰“民族英雄”——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Adam Jerzy Czartoryski),我们如果要理解他极为复杂的人生,可以借助一个或许并不恰当的类比——波兰版的“乔峰”。
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出生于一个显赫的立陶宛贵族世家,在波兰与立陶宛并肩作战的岁月中,恰尔托雷斯基家族一度在“大议会”中呼风唤雨。虽然在亚当·耶日出生之时,波兰已经式微,为了维护自家产业,在1792年的俄波战争之中,22岁的亚当·耶日还是毅然结束了在英国的游学,试图赶回华沙参战,不料,刚到布鲁塞尔便被奥地利政府逮捕。
亚当·耶日作为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外交部长,是建立第三次反法同盟的关键人物。来源/维基百科
亚当·耶日的设想最终随着拿破仑帝国的崩溃而成为现实,俄属波兰也一度获得了高度自治权。但在亚历山大一世病逝之后,继任的尼古拉一世悍然收紧了套在波兰脖子上的政治绞索。利用波兰民众的强烈不满,亚当·耶日登高一呼,成功于1830年11月29日在华沙发动起义。
以二十余万民兵力敌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四十三万讨伐军的亚当·耶日,虽然获得多场辉煌的大胜,但悬殊的力量对比,十一个月之后,起义归于失败。亚当·耶日被俘,并被沙俄永久流放。
此后的三十年中,亚当·耶日旅居英、法等国,成为波兰流亡者心中的一面旗帜。正是在这一时期,亚当·耶日以《外交随笔》的名义,勾勒出他心目中未来波兰的疆域。在亚当·耶日看来,未来的波兰应该是一个以波兰和立陶宛为核心,囊括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乃至整个南斯拉夫在内的强大联邦。因为唯有如此,波兰才有力量与强大的沙俄对抗,也唯有波兰能够庇护中欧地区的诸多“弱小民族”。
在1848年席卷德意志和奥地利地区的革命浪潮之中,亚当·耶日一度积极向匈牙利等中欧国家输出过自己的设想,换来的却是一番冷嘲热讽。毕竟,匈牙利虽饱受奥地利的欺压,却终究还是一个主权国家,凭什么要听已经沦为地理概念的波兰指示。
1861年,怀着壮志难酬的无奈,亚当·耶日病逝于法国。在其有生之年,他所设想的中欧联邦只是一纸空谈,甚至连波兰复国的希望也日渐渺茫,但波兰的民族精神并未就此死去。借助着列强之间那场名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撕咬,同样来自于原立陶宛地区的波兰贵族约瑟夫·毕苏斯基成功为波兰赢回了独立。
1916年,攻占了俄属波兰全境的德、奥两国联手扶植了一个名为“波兰摄政王国”的傀儡。这个政权中的奥地利人、立陶宛人、乌克兰人、波兰人从未形成过有效的合力,甚至国家本身也依旧处于分裂状态:“波兰摄政王国”的北部及西部为德国所管辖,以华沙为首府,称华沙总督府;南部则由奥匈帝国管辖,以卢布林为首府,称卢布林总督府。
毕苏斯基一度出任波兰摄政王国的战争部长,但自1917年同盟国形势的不断恶化,毕苏斯基开始为自己寻求后路。他禁止波兰士兵对同盟国宣誓效忠的行为,令其一度锒铛入狱,直至1918年11月8日才被德国人从马格德堡释放。
1918年11月11日,毕苏斯基重新出任波兰军队总司令,在随后的谈判中,德国驻军同意将他们的武器留给波兰人后和平的撤离。而这些武器装备,不仅令毕苏斯基有了底气,更令其产生了抓住波兰的三大死敌——德国、奥地利、沙俄——自顾不暇之际,重塑波兰雄风的冲动。在巩固了自身权力的同时,毕苏斯基急不可耐地提议独立的波罗的海国家、白俄罗斯、乌克兰应该跟随波兰,建成一个从波罗的海延伸至黑海的“海间”联邦。
约瑟夫·毕苏斯基设想的“海间联邦”。来源/维基百科
这个倡议看似疯狂,却并非全无操作空间。毕竟此时的波兰本身也是一个多种制度的混合体。德意志、奥地利和沙俄在各自的波兰领地建立迥异的法律系统、经济制度和政府体制,整个波兰有9种法律体系、5种货币、66种铁路系统(以及165种火车头型号)。因此即便再加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白俄罗斯、乌克兰也并不会更糟,何况这些地方此时也处于权力的真空状态。
毕苏斯基的另一个依仗,是从1904年开始,波兰流亡者便在执行一项名为“普罗米修斯”的浩大工程。在波兰流亡者看来,沙俄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仅凭波兰现有的领土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唯有鼓动那些居住于波罗的海、黑海、里海沿岸的非俄罗斯族民众各自独立,才能最终实现波兰的复兴。用毕苏斯基自己的话说:“沙俄失去了她所征服过的地带,实力就会被削弱,她就不再是可怕而危险的邻居了”。
在这些向来自我感觉良好的波兰贵族后裔看来,波罗的海、黑海和里海沿岸的诸国之所以能够在一战末期摆脱沙俄的统治,因归功于波兰长期以来都如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向人间播撒下火种那般通过音乐、文学不断传递出的反抗意识,而现在这些国家自然应该感恩图报的围绕到波兰身边来。
然而,以毕苏斯基为首的波兰领导集团错误地估计了形势,那些刚刚从沙俄高压之下崭露头角的草头王,都不甘心听命于人。更何况,任谁都能看出,真正摧垮沙俄的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波兰人在这个过程中顶多也就是个可有可无的辅助,而正在凡尔赛重新分配势力范围的欧洲列强,也并不希望中欧再出现一个强大的政治实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毕苏斯基的“海间联邦”计划催生出了波兰与周边邻国的一系列战争。
毕苏斯基首先盯上的是自己的故乡立陶宛。然而,早在1918年2月16日便在德国的扶植下宣布独立的立陶宛,对所谓的“海间联邦”并没有什么兴趣。反而是此时苏俄军队出现在立陶宛的东部边境之上,毕苏斯基果断出兵助战,一度形成了波兰和立陶宛并肩作战的良好局面。
当然,毕苏斯基之所以敢于与苏俄正面交锋,自然有其底气。通过外交途径,莫斯科已然向毕苏斯基承诺,未来将宣布沙俄当年瓜分波兰是无效的。更考虑将明斯克、日托米尔赫梅利尼斯基等地区划归给波兰。因此,在毕苏斯基看来,苏俄进军立陶宛,更像是在配合自己演的一出双簧。
在毕苏斯基袖手旁观的情况下,苏俄最终击败了各路白军武装。但缓过气来的苏联焉能割地求和?感到自己被愚弄的毕苏斯基当即联合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西蒙·瓦西里耶维奇·彼得留拉,挥师攻入基辅。
在波兰军队进入基辅之时,苏联西南方面军仅有82847人,当苏方在1920年中发动反攻之时,已经集结了79万人。波兰方面此时全国的陆军兵力仅有73万人。面对号称“红色拿破仑”的苏联名将图哈切夫斯基,波兰军队一败再败,很快丢失了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的占领区,直至取得华沙保卫战的胜利才勉强稳住了局面。
波苏战争期间的约瑟夫·毕苏斯基(左)。来源/维基百科
讽刺的是,毕苏斯基转头便去找立陶宛的晦气。由于在并肩作战中波兰军队与立陶宛人龌龊不断,最后在国联的直接干预下,波兰和立陶宛两国代表在1920年10月8日签署旨在重定两国边境的《苏瓦基协定》。但毕苏斯基不愿将已然控制的立陶宛重镇维尔纽斯拱手送出。
就在和谈前两天,毕苏斯基暗中指使亲信将领卢锡安·泽里格夫斯基在维尔纽斯发动兵变,忽视和平协定内容,几乎兵不血刃占领了维尔纽斯。10月12日,泽里格夫斯基宣布建立“立陶宛中部共和国”。立陶宛人当然不肯罢休,双方再度爆发冲突,直至11月29日,双方才最终签订停火协议,之后,泽里格夫斯基通过政治运作,将所谓的“中部立陶宛”并入波兰。
波兰吞并维尔纽斯之后,波兰与立陶宛关系急剧恶化,立陶宛中断了与波兰的所有外交关系,也拒绝承认维尔纽斯划归波兰。此后,两国维持一种“既不战争也不和平”的局面二十年之久,直到1938年在波兰的战争威胁下,立陶宛才勉强同意恢复和波兰的外交关系。
讽刺的是,随着1939年波兰与德国交恶,波兰与立陶宛的关系却好转了起来,立陶宛拒绝了与纳粹德国夹击波兰的建议。1939年9月,苏德瓜分波兰之后,苏联将维尔纽斯还给立陶宛。
可以说,苏波战争和毕苏斯基对立陶宛领土赤裸裸的吞并最终令“海间联邦”的设想归于破产。谁也无法保证未来波兰不会以一种“盟主”的姿态侵犯邻国。波兰国内的主流政治派系更渴望建立一个纯粹由波兰人组成的单一民族国家,更不可能允许多民族国家出现。
随着《凡尔赛条约》体系的形成,复杂的领土和民族纠纷之下,不仅波兰与邻国关系紧张,中欧国家本身也对彼此不信任。直到二战之前,波兰才勉强达成了同罗马尼亚的军事联盟。倒是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针对匈牙利的“小协约国”体系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虽然后来的历史告诉我们,毕苏斯基的构想是正确的,当纳粹铁蹄无情地蹂躏捷克斯洛伐克与波兰时,一盘散沙的中东欧小国只能任人宰割。但没有绝对的实力为背书,谁又有资格手持牛耳?拥有了绝对实力之后,谁又能保证自己不成为那个恃强凌弱的“恶龙”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波兰再度亡国,但“海间同盟”的战略设想没有被遗忘,波兰流亡政府又多次重申了这个概念。苏联解体后, 1991年2月15日,面临日益动荡的国际局势,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四国领导人齐聚古堡小镇维谢格拉德举行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四国同盟,涵盖军事、文化、经济和能源四大领域,这就是“维谢格拉德集团”。
有趣的是,这个名称古怪的政治同盟却有着深远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335年,当时匈牙利的查尔斯一世、波兰的卡齐米日三世和波西米亚的约翰三位国王共同签订了反哈布斯堡同盟。历史在此时将这四个国家重新联系在一起,显然是因为他们重新走到了十字路口。
2011年5月12日,维谢格拉德集团宣布组建由波兰指挥的维谢格拉德集团部队。到2016年,这个战斗群成为一支独立部队,而不是北约部队的一部分。此外,从2013年开始,这四个国家将在北约反应部队的主持下开始联合军事演习。2015年8月6日,波兰总统安杰伊·杜达在就职演说中宣布了以“海间联邦”的概念为蓝本建立一个中欧国家区域联盟的计划。
在波兰总统安杰伊·杜达和克罗地亚总统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罗维奇的发起之下,2016年在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举办了“三海倡议”组织的第一届峰会。所谓“三海倡议”,又名波罗的海、亚德里亚海、黑海(BABS)倡议,是一个由12个中东欧欧洲联盟成员国组成的论坛,自北向南从波罗的海至亚德里亚海和黑海。
三海倡议成员国包括奥地利、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美国、德国和欧盟委员会作为三海倡议的合作伙伴一同出席。可以说,波兰构想中“海间联邦”似乎终于可以实现了。但从论坛到政治实体,显然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