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4|回复: 0

[哲史艺丛] 区区南诏小国,竟勾结吐蕃掠夺大唐国土,最后被唐朝一神人制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28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区区南诏小国,竟勾结吐蕃掠夺大唐国土,最后被唐朝一神人制服

 铁骑如风 历史学堂君 2022-12-28 09:08 Posted on 广东

作者:铁骑如风

编辑:莉莉丝


南诏是位于今云南和缅甸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与唐朝和吐蕃相邻。在唐朝中期,南诏曾背叛唐朝,同吐蕃一起和唐朝作对。后来随着局势变化以及唐朝的统战策略,南诏又重新回到了大唐怀抱,一起对付吐蕃。那么唐朝是如何挽回南诏成功的呢?


10.jpeg

上图_ 南诏国(738年-902年),古代国名,是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


  • 无奈背唐投蕃的南诏

 

汉朝时期,今洱海地区存在一个哀牢部族,其占据的的邪龙被汉朝设置为县。汉朝灭亡后,邪龙带领哀牢势力发展壮大,逐渐形成部落联盟,被称作“蒙舍龙”或“蒙舍”。唐太宗时期,西南地区存在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被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蒙舍诏因地处这些诏的南方,被称为“南诏”。


唐玄宗时期,南诏首领皮逻阁受吐蕃势力的威胁,而玄宗为了制衡吐蕃,将皮逻阁封为台登郡王。南诏夺取太和城后,实力更加强大,皮逻阁被皇帝赐名为蒙归义,进爵为云南王。皮逻阁为了吞并其他五诏,重金贿赂剑南节度使王昱,让他向玄宗提出请求。玄宗同意了该请求,于是派唐军协助皮逻阁兼并其他五诏。皮逻阁于738年正式建立南诏国,作为唐朝在西南的附庸国存在。


11.jpeg

上图_ 皮逻阁(公元697年~748年),南诏第四代王,又名魁乐觉、卓罗纪


南诏国建立后,实力越发强大,对唐朝开始有些别的小心思了。745年,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派使者到云南,和皮逻阁话不投机,搞得皮逻阁很不高兴。又过了几年,皮逻阁去世,儿子阁罗凤即位,试图扩张南诏国的势力。此时的剑南节度使换成了鲜于仲通。这位贵公子并没有经略地方军政的本事,靠着和权相杨国忠关系好而被推荐上位。而他下属的云南太守张虔陀更是一个贪财好利,胡作非为之人,在当地少数民族心里的形象特别差。


750年的一天,阁罗凤带着妻子等一行人经过云南,结果张虔陀想要凌辱阁罗凤的妻子和同行的女眷,还想要强行索取财物。阁罗凤不同意,张虔陀就派人去辱骂他,还声称要向朝廷报告他谋反。不气盛叫年轻人吗?他一怒之下回到南诏就真的起兵造反,攻下云南城并杀了张虔陀。


12.jpeg

上图_ 阁罗凤(712年―779年),又作觉乐凤、罗纪赋,南诏第五代王


此时的唐朝处在新一轮的对外扩张期,从三个方向将吐蕃压得抬不起头来。在北边,现在还老实的安禄山也帮唐朝震慑着游牧民族。现在小小的南诏敢公然杀了唐朝的地方太守,这不是打大唐帝国的脸吗?杨国忠想要帮鲜于仲通立下军功,也帮自己稳固在朝堂中的地位,力主对南诏开战。而晚年昏聩的玄宗也觉得尊严被冒犯,不辨是非地同意了征讨计划。


执行这个计划的便是鲜于仲通。他率兵八万出戎、巂州,浩浩荡荡杀奔南诏来。阁罗凤赶紧上表谢罪,声明自己是迫不得已这样做的,是张虔陀那斯欺人太甚,还请朝廷体谅我的苦衷,我这就退兵返回南诏,返还抢掠的人和物。而且他在请罪的时候同时宣称,如果朝廷执意要攻打我,那我就要投靠吐蕃了,到时候云南的地盘可就不属于唐朝了。


鲜于仲通是个狂妄的绣花枕头,心想就你还敢抵挡天朝雄师?他直接拒绝阁罗凤的求和,把使者关押起来,进军西洱河,准备进攻南诏国都太和城。阁罗凤暗中联络吐蕃伏击唐军,一仗把八万将士全部报销,血流漂杵,鲜于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想办法把他调入长安朝廷,然后在754年命侍御史、俞南留后李宓率兵七万,再次征讨南诏。


13.jpeg

上图_ 李宓(698年—754年),唐朝天宝初年,任姚州都督


阁罗凤诱敌深入,坚壁清野,利用南中地区湿热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迟滞唐军的行军速度,削弱对面的战斗力。李宓可没有当年诸葛亮征服南中的本事,对此无计可施,军中非战斗减员严重,只得退军。阁罗凤趁机率军从太和城杀出,唐军大败,李宓被俘虏并丢到江中溺死。至此,南诏已完成对唐军的双杀。


剑南道的唐军大半已折损在南诏手中,可杨国忠仍旧不死心,依然要强逼当地再征召军士和物资,准备再伐南诏,使得当地民众怨声载道。而这两次征讨失败,使得蠢蠢欲动的安禄山看到了唐廷的外重内虚,外强中干,于755年在北境发动叛乱,唐朝开始陷入长达8年的平叛战争,无力再顾及南诏问题了。


14.jpeg

上图_ 安史之乱

 

  • 南诏与吐蕃关系破裂

 

在安史之乱期间,吐蕃加紧了攻掠唐朝西部边地的步伐,与南诏约为兄弟之国,指示南诏攻击唐朝西南的土地。

 

阁罗凤趁剑南道兵力空虚的时机,攻取了雋州(今四川会同县)并占据清溪关(今四川汉源县),掐断了从成都通往南诏的交通要道。在西部和南部,南诏吞并了两爨之地(今曲靖地区),降服了今缅甸境内的骠国,势力达到极盛。在南诏的配合下,吐蕃在西北攻略河西陇右之地,在西南拿下大片西川之地,使唐朝首尾不能相顾。


尽管如此,阁罗凤仍然心念唐朝,知道和吐蕃的合作不能持久。吐蕃在扶持南诏对抗唐朝的同时,也将繁重的提供兵员和物资的义务加在南诏头上,每次对唐朝作战都要逼着南诏出兵配合,使得南诏也苦不堪言。阁罗凤太和城中立一块南诏德化碑,准备日后有机会再重新回到唐朝身边。


15.jpeg

上图_ 唐朝版图,标注处为吐蕃与南诏


779年,吐蕃与南诏合兵十万,分三路入侵蜀地,扬言要把四川变成吐蕃的东府。唐德宗任命李晟为太子宾客,命他率神策军四千人,与左金吾卫大将军曲环所率的五千范阳军一同援救剑南。李晟横渡大渡河,一马当先击溃吐蕃前锋。曲环率军在七盘击破蕃诏联军,收复维州和茂州。随后二人合兵一处,在大渡河边大破敌军,斩首六千级。近十万蕃诏联军被困在山谷,进退不得,全都困饿或坠崖而死。


此次战败成了南诏与吐蕃关系破裂的导火索。本来南诏相比唐朝和吐蕃就家底很薄,现在一仗报销几万人,那可真是肉疼啊。而吐蕃人把这次战败归咎到南诏头上,不仅把南诏的带路人杀了,还改封南诏国王为日东王,将兄弟之国改为君臣之国的关系。原本南诏还是和唐朝与吐蕃平等的第三国地位,现在又变成了臣子,而且还被吐蕃施加更加繁重的赋税和征兵义务。既然如此,我还不如回到唐朝身边呢。


16.png

上图_ 郑回

 

  • 韦皋的神奇操作

 

此时阁罗凤去世,新王异牟寻即位。之前阁罗凤拿下雋州的时候,俘虏了一个唐朝官员郑回。这个郑回因才能卓越被阁罗凤看重,被任命为清平官(相当于宰相)。当时南诏有6个清平官,其余五人都被郑回压得服服帖帖的,郑回在南诏的地位相当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鉴于南诏当下的处境,郑回建议异牟寻:“天朝讲究礼义,很少苛责藩属,不吐蕃那样贪得无厌地压榨。现在如果抛弃吐蕃而站在唐朝一边,就不需要承担这么大的兵役和劳务压力,没有比这更有利的决定了。


异牟寻有所心动,但是害怕吐蕃的威势,也担心唐朝不愿意重新接纳自己。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8世纪下半叶的吐蕃实在是过于咄咄逼人了,不断蚕食唐朝西北疆土,安西北庭都护府成为孤悬西域的飞地。而唐朝内部的藩镇作乱此起彼伏,也迫切需要有稳定的边疆形势。785年,韦皋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开始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进行招抚和统战工作,其中工作的重心就在南诏身上。


17.jpeg

上图_ 李泌(bì)(722年-789年4月1日),字长源


联合回纥和南诏对付是宰相李泌提出的战略,被唐德宗李适采纳。鉴于西南民族长期脱离中原王朝管辖的独立状况,德宗指示韦皋要审慎对待,以边将的名义昭谕蛮夷。南诏王异牟寻在得知韦皋的行动后,派人通过东蛮部落秘密向唐廷传达内附的请求。德宗召见了东蛮来的使者,请他们大吃大喝了一顿,接纳了他们的内附请求。但是南诏还是害怕吐蕃的威胁,不敢直接断了和吐蕃的臣属关系。


南诏的意思是: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而韦皋的行动是:我知道你没那么急,但你必须急。这时吐蕃出动十万军队攻打西川,并胁迫南诏也出兵数万从之。韦皋就写了一封信,将南诏心向唐朝的情况告诉了吐蕃。这一举动果然让吐蕃人对南诏人产生了怀疑,就派2万人阻挡了云南通往蜀中的道路。异牟寻一怒之下就带着军队回国,不和吐蕃人一起行动了。


18.png

上图_ 韦皋(745年-805年9月13日),字城武


此后,吐蕃威胁让南诏大臣派质子去吐蕃,让异牟寻更为不满。而韦皋这边则好言相劝,最终使得异牟寻决定弃蕃投唐。南诏境内的两爨蛮大鬼主苴那时部族还协助唐朝切断泸水桥,韦皋派将军与爨蛮合兵击败吐蕃军,收复了部分西川失地。在有了这么多铺垫的情况下,793年,异牟寻派遣使者携带书信和礼品分别从戎州、龄州、安南三路前往成都面见韦皋,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中途被吐蕃军截杀,以保证至少有一路能抵达。


韦皋护送使者抵达唐廷面见皇帝,表达了南诏的归附之心:吐蕃人狼子野心,欺人太甚,我们愿意重新归附陛下,配合天朝一起对付吐蕃。随后,韦皋奉命派遣崔佐来到南诏境内面见异牟寻。当时吐蕃使者已经提前抵达,异牟寻不想让他们知道唐使来了的消息,提出想让崔佐穿当地服饰伪装一下少数民族,瞒过吐蕃使者。崔佐怎么可能让你南诏继续犹豫,说我是大唐使者,怎么可能穿这种衣服!异牟寻无奈,只能将会见崔佐的时间定在晚上,和会见吐蕃使者的时间错开。


19.jpeg

上图_ 吐蕃武士


崔佐向异牟寻宣读皇帝诏书时,异牟寻惶恐不已,滴泪横流。这是因为重新归唐的激动感慨吗?不尽然也,另一种心理仍旧是害怕吐蕃人知道而找自己麻烦,心中恐惧之情露于言表。崔佐知道他的心理,表示大唐无论如何会成为南诏的坚定盟友,你赶紧把吐蕃使者杀了,恢复南诏国名,取消吐蕃封的王号。异牟寻见状,终于下定决心全部照做。


794年,唐朝和南诏双方在点苍山举行会盟。盟书包括四份:一藏神祠石室,一沉西洱河,一置祖庙,一以进天子。异牟寻发下重誓,从此以后南诏会坚定地团结在唐朝身边,一起对付吐蕃。随后唐廷派出祠部郎中袁滋持节领使、成都少尹庞颀副之、判官崔佐等人前往南诏,正式册封异牟寻为南诏王。至此,唐朝和南诏正式恢复了亲密的盟友关系。


20.png

上图_ 剑南西川


随后的二三十年,南诏积极配合唐朝和韦皋在西南地区的军事斗争,帮助韦皋成为对吐蕃作战战功最大的人,而韦皋对南诏也十分友好,剑南西川和南诏几乎结成了唇齿相依的关系。直到韦皋和异牟寻先后去世,南诏陷入了政局混乱和扩张派得势的境况,才让两国的关系陷入了新的变数。


参考资料:

[1]《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2]单文《南诏归唐原因之探讨》

[3]牛秋实《开元至贞元年间唐与南诏关系考略》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2 09:51 PM , Processed in 0.03787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