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宋四家”,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也能说出苏轼的坎坷仕途、米芾的绘画天赋,但很少会想到他们四个人的书法,更别提他们书法的形成过程、形成特色了。大家对他们的优秀品质、人格魅力又了解多少呢?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家喻户晓的大才子。他的书法堪称一绝,作品《寒食帖》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虽然《寒食贴》的内容不算出彩,但贵在情真。两首诗均为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它们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他艰苦的处境,流露出年华老去的慨叹。忧郁的心境与抒情的诗文融合在一起,造就了完美的《寒食帖》。苏轼认为写书法并没有固定的章法,应该是“我以我手写我心”的状态。也因此,苏轼的书法造诣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受到了后代千千万万人的敬仰。
不仅如此,苏轼的个人性格也极具魅力。他具有“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高尚品质。好友杜道源让儿子给苏轼送来些野果,苏轼十分感动,用一篇《覆盆子贴》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
他乐于助人、舍己为人。晚年结束颠沛流离的流放生活,苏轼在常州买了一间旧屋,想在此安稳地度过余生。可是当他知道房主儿子因赌输了将房子做抵押,导致他的母亲没有地方居住时,他毅然决然地将房子还给了老妇人,自己却长久借住于友人家,直至离世。
他一生乐观豁达,屡次被贬也难磨灭他对生活的热爱。被贬黄州时,他在城东的土地上自给自足地享受着陶渊明般的田园生活,还自号“东坡居士”,时不时地与朋友书信来往,向他们炫耀惬意悠闲的时光。如此苏轼,怎能不受人追捧?
黄庭坚,字鲁直,师从苏轼。他出生的年代人才辈出,书画界可谓“神仙打架”,哪里轮得上他这样的“小弟”登场,但黄庭坚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对待书法十分恭谨,练习时也投入十二分的精神,追求完美,苛于极致。黄庭坚最初师从周越学习书法,但写了20年仍没有起色。后来无意间,他看到了苏舜钦、张旭、怀素等人的字,看到了入木三分的刚劲字体和随心所欲的飘逸字体,从中受到启发,此后,黄庭坚更加勤奋练习,渐渐领悟了书法的真谛。通过一生的苦练,他的书法终于达到了老师的境界。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不仅在专业领域实力很强,而且在做人方面有自己的闪光点。他具有创新精神,虽然投身于赫赫有名的苏轼门下,但是黄庭坚并没有只依赖老师的名气,而是潜心钻研勇于创新。最终,无论是诗词还是书法,黄庭坚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与恩师齐名的成就。
他有一颗仁爱之心,纵然有如此才德,却因受到苏轼“乌台诗案”的牵连,一生未能在朝堂上有所作为。晚年在偏远小县度过了后半生,在西宜州的破楼里抱憾而终。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他仍心系人民。从“民病我亦病,呻吟达五更”就可以体会到他那深切的爱民之心。纵观整个历史,学生能够与老师齐名的并不多见,后人将他与恩师并称为“苏黄”,我想这是对黄庭坚最深的慰藉。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画家,他一生苦心钻研书法,在行书方面成就最大,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通常说,字如其人,一个人写字的风格,就是他为人处事的风格。米芾放浪形骸,是个性情中人,他不循规蹈矩,十分重视意趣。若由此推断,米芾作书应该是随心所欲一气呵成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创作书法作品时会提前进行构思,反复进行修改。他对自己的要求极高,对创作书法作品十分敬畏。“风樯阵马,沉着痛快”是苏轼对米芾书法特点的精准评价。南宋时期,具有特色的米书对范成大、赵孟坚等人产生了重大影响,范、孟二人也因此取得了不菲的成就。
米芾行书《淡墨秋山诗贴》
米芾,人送外号“米颠”,“颠”为疯癫之意。米芾是活脱脱的一个老顽童,他做过许多令人费解的事情,面对他人的不理解,他十分乐观地保持着“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心态。他痴迷于古董,喜爱收集字画、石头等等,为了得到这些心爱之物,米芾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为了得到王羲之的书帖,他竟以跳江来威胁船家;为了得到心爱的玉笔架,他居然打起了倒腾米的主意,想要在米价高的时候大赚一笔;为了得到喜欢的一件书作,他小心翼翼地将它偷来连夜逃跑,最后被官府抓回……米芾一生没有建立什么丰功伟业,只做过一些零零散散的小官。让人们难以想到的是,米芾在去世前把穷极一生收集来的宝贝全部焚烧。人生贵适意,这或许是对米芾的人生最好的诠释。
蔡襄为人十分正直,他的偶像是有“颜筋柳骨”之美誉的颜真卿,他的书法受其影响很深。他的为人处事也同字一样,刚正不阿。在为皇帝写制诰书时,对于那些名不副实升官的人,他宁愿违背皇上的命令。宋仁宗的一位宠妃去世后被追封为皇后,仁宗希望蔡襄可以为她书碑。对于别人来说,这可是一个在皇帝面前邀功的大好机会,但对蔡襄而言他不乐意,他告诉仁宗:“我们这些文人以写字为趣,但是不可以像工匠一样为此劳心费神。这些事情宫里有专门的人去做,怎么来让我去做呢?”然而在面对韩琦的请求时,他欣然接受了。对于这个碑记,蔡襄可没少下功夫。他将每个字都写了很多遍,然后从中挑选出最好的,集成一碑。蔡襄之所以如此认真,是因为韩琦是个为民着想的好官,他是怀揣着对这样一位“父母官”的敬意写碑的。
比前三位都年长的蔡襄,受晋唐的书法影响颇深。虽然他不是宋代“尚意”风气的开创者,但他搭建起了晋唐“尚法”与宋代“尚意”之间的桥梁。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书法自成一派,具有独特的魅力,得到了众多人的欣赏。书法家们也毫不吝啬地表现出对蔡襄书法的赞赏。苏轼就曾说:“独蔡君谟天资即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欧阳修对蔡襄书法的称赞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黄庭坚认为“苏子美、蔡君谟皆翰墨之豪杰”。沈括评价蔡襄的草书“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存张旭、怀素之古韵,有风云变幻之势,又纵逸而复古意”。
书写无法、积极乐观的苏轼,书法造诣极高可与师傅媲美,具有仁爱之心的黄庭坚,重视意趣,人生贵在适意的米芾,承上启下,做人一身傲骨的蔡襄,他们的为人各有特色,书法也各有特点,这都离不开宋代宽松的社会氛围的滋养。他们不仅继承了晋唐“尚法”的书法特点,还开创了独特的“尚意”风格,成为书法界的一座丰碑。他们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元)脱:《宋史》,中华书局。
虞晓勇:《苏轼书法的取法与变法》中国书法 2020年01期。
纪韶苑:《黄庭坚书法特色研究与创作启示》,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21年。
许耕硕:《谈米芾书法的笔法和体势》,《美与时代》2017年10期。
石磊、刘清扬:《蔡襄书法艺术风格刍议》,《美与时代》2015年05期。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师大春秋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