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609|回复: 265

听 (蒲老师语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25 10: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anchgirl 于 2024-5-26 12:31 AM 编辑

一天一剂,燃气炉砂锅,早、中、晚反复煮三次;

每次不满一碗水,不要太多水;

煮开后三分钟关火,不用太久;

空腹趁热喝。最好不吃别的药。每次都药渣加好下次的凉水。
 楼主| 发表于 2025-5-31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圆运动医理摘要(2)


南方天气炎热、浮散,热不能降藏,则中下焦虚而生湿。
宜用空调帮助凉降,用药物帮助降藏。忌助升散、疏泄的行为和药物。
很多人针对肿瘤等病症,总是想着用药物、手法去散开。这是错误的。


子时是阴阳交接的时刻,吃冰冻饮食伤了脾肾,脾肾虚寒,阳不能入阴,所以莫名哭闹。小茴香、神曲温脾肾。
阴虚,上焦虚热不能凉降,所以咳嗽、喉咙有痰,鼻塞。绿豆汤助凉降。


此舌象肝肺红热,是被一些祛风寒湿的药所伤。木气化风,风火刑金,而木根气虚,所以失眠。
柴胡性味辛凉,凉有降的一面,辛有散的一面。散则助风,木根气更易虚。
山药有补肺金的作用,但这里主要是肺热,山药可以用,不是必用。
这个案例也可以看出,根据病症用药,与恢复本气用药的区别。很多中医听到肩胛不适,就用祛风寒湿的药,结果反而伤了肺气,伤了肝气,甚而伤了脾肾之气,将轻病治重。


热滞,必然气滞,必然血滞,一切都滞。滞的原因在热多津液少,补津液就可以,不需用祛滞药。
用陈皮会助热伤津液,砂仁略好些。


冰糖补中的力度更大一些,性聚,气滞塞不宜。聚力大,一些气虚严重的,比如肺痨咳嗽也不宜。因为气太虚,它聚在那里就转不动了。
而白糖平和,就像一个和事佬,笑呵呵地化解了。
有些阴虚严重,津液枯竭,经络滞塞,用甘草都会壅滞,这种情况下用白糖代替甘草。


津凝,津液被热气所伤。


很多中医没有明白补阴补阳的实质意义。
不是补阴,身体就阴足了;不是补阳,身体就阳足了。
身体阴虚,则身体需要阴气敛降润泽的这部分功能就弱了,就要用一些中草药帮助身体敛降润泽。身体阳虚,则身体需要阳气推动运行的这部分功能就弱了,就要用一些中草药去帮助身体推动气化运行。
注意,这时候的药物只是帮助,不是药物吃下去身体就不阴虚、不阳虚了。
在药物的帮助下,五脏六腑气血能正常运转,身体就能生出自身的阴阳。
火神派大剂量附子补阳,滋阴派大剂量熟地滋阴,这都是错误认知。


热伤津液,热伤肝阴。肝藏血,阴伤而肝血不能藏,溢于外,舌现乌红色点点。
白扁豆+大米,煮水或打豆浆。


陈述是心脏瓣膜问题、肝功能问题、肺结节问题、肾囊肿问题、脑萎缩问题、腰椎颈椎问题,诸多问题,竟然只用一味黄豆浆治愈,如果不明白彭子益医理,不可思议。
大多数中医习惯根据症状用药,面对上述诸多问题,往往采取活血化瘀、疏肝祛寒湿等药物。
这个舌象津液少,热气不能降藏。热气不能降藏就往上浮,所以心脏瓣膜反流、心律失常;热气熏蒸津液,所以肺结节、脑萎缩;热气不能降藏,则肾气不足,肝木根气不足,所以囊肿,所以腰椎颈椎问题。
黄豆浆生津液以藏热力,上焦热气能降藏则上焦诸症得到改善,热气能降藏肾气足,肝木根气足。肝木主疏泄,疏泄正常则结节囊肿不治而愈。


被喝白开水所伤。舌象满白,肺热;苔腻,湿气多;舌根灰润,下焦虚寒;
湿伤肾肝脾肺,肝木疏泄不畅,所以尿频;湿阻滞气血畅通,所以白发。
肉桂15藿香15黑豆50


看舌象的心法:
第一眼,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这个第一眼直观看到的,就是满舌湿腻。
第二眼,从下往上看。这个舌根拍得不清晰,大体上有些灰润。结合湿盛分析,木气不畅,木根必然虚,下焦是木根。


传统用药看到湿盛,就会用大量祛湿药,而湿盛往往津虚,祛湿药更伤津液。
黑豆既补木气,又润木气,又补津液,结合肉桂温补木气的根,这样木气足,疏泄正常,湿气就能从小便利去。
这就是用药去病,与用药帮助恢复身体自身能力去病的区别。
这是彭子益医理的核心:传统医者着眼于祛除病气,彭子益着眼于恢复本气。


湿阻中焦,肺气不降。
用藿香祛湿降气,伤阴力度小。


舌象隐隐现红色,气血虚散不固。
白扁豆30乌梅6生黄豆30
不要吃治脑梗的药。治脑梗的药多活血化瘀、祛风除湿,会让气血更加虚散,不能固藏。
很多中医的思维普遍是针对病症用药,认为梗塞就要用疏通的药,往往初始一两剂会有些效果,但忘记疏通药大伤气血,气血是人体的根本。根本伤了,病症永远好不了。
临证经验丰富一些的老中医,会在疏通药的基础上+补气血的药。这只能是略好一些,没有脱离形而上的思维,仍然不明白人体本气自病的根本原理。


舌象隐隐现血色,是吃了辛散疏通的药物,导致气血虚浮不固。
这种药误处理很棘手,热不得,寒不得,只有哄,平息下来再随证调理。


阳宜藏,阳何以藏?金收而水藏之。


气虚怎么看?气入为实,气出为虚。虚则发散,实则敛藏。
看这个舌象,感受身体的气,是偏于发散,还是偏于敛藏?
虚则补之,四君子汤补气,补的气仍会向外发散,+白芍山萸肉生龙牡助降藏。
很多人说虚不受补,其实就是补的气仍会向外发散,所以会上火。


舌体滞塞,部分肉质有实质性败坏,木土皆虚。
八珍丸补木土,性燥,+益母草散力更大。用黑豆滋润之性平衡,补而不燥,补而能收。60丸八珍益母丸,超过了黑豆滋润包藏的力度,本来滞塞,所补之气增加了滞塞,所以失眠、腰疼。


用药苦寒,苦寒能降胆经热,所以右边牙不疼了,但苦寒伤中气,有后患。
连翘升散,身体湿热伤肝,所以左边牙又痛了。


六味地黄丸滋腻,体质湿热重,吃六味地黄丸容易增加湿热。


陈皮性辛散。如果气虚而发散,此时湿滞就不宜陈皮,用白糖补中助运化就可以消滞。
如果此时用陈皮,往往第一剂患者感觉有点效果,很多医者也高兴,坚持效不更方,越来越气虚,越来越湿滞。
同理,很多肺结节、乳腺结节、肿瘤、气虚患者,而医者也是开一些散结节方,叫患者用撞背等方式去散开结节,想尽各种办法散结节、散瘀滞,结果都是气虚加重,结节永不能好,还会转移。
临证经验丰富一些的老中医,不过是在各种散法中加入补气血的药,认为是扶正+祛邪全面兼顾。这也是不对的。
正确的治疗方法是补中气助运化,调养木气。木气疏泄正常,结节、瘀滞就没有了。


吃水果会致脾虚湿盛,脾虚湿盛致肝胆升降受阻。


可能都已有糖尿病,原因不是糖分摄入过多,而是因为肾气疏泄太过,摄入不了。
睡眠不能说好,只能说想睡,总觉得睡不完。真正的睡眠好,是睡一会儿醒来,就能神清气爽。
早上起来满脸油光,就是肾气收藏不好。睡觉本来是肾气收藏的最佳时机。这时候收藏不好,疏泄太过,所以满脸油光。
引起肾气疏泄太过的原因,很多,也许是最近讲话太多,也许是锻炼大汗淋漓,也许是吃了偏于疏泄的药物食物。


唾液为肾气所主,肾气主藏。
祛风除湿辛散药,破坏了肾气的藏力,气虚而升散,所以吐唾液。


某个经升,某个经降,是指人体经络之气的走向。人体共12经,手三阴三阳,共6经;足三阴三阳,共6经。
临证中以足三阴三阳经为主,因足三阴三阳经循环全身,手三阴三阳经在上半身循环。
足三阴三阳经升降循环正常,能带动手三阴三阳经循环。


五苓散用于阳虚之湿,猪苓汤用于阴虚之湿。


屁的变化也体现中气的变化。很多时候就是无屁治成有屁,有屁治成无屁。
实滞本身就与肝胆有关,木主疏泄,疏泄正常就不会实滞。放屁,也是疏泄。


气虚不固,针灸容易耗气,艾灸容易增热,因气虚不能敛藏增加的热,热气发散会更气虚。


降肺气分温降与凉降。
患者本来是寒湿体质,适宜温降。但是因服用祛风散寒药导致肺热,宜凉降。


香蕉,败脾滑肠,泄肾气。


如何判断风热?看舌象、脉象,是不是偏于疏泄、升散。


舌象干燥,缺少津液。津液足,肾气才足。
肾气主藏,津液足肾气才能藏。缺少津液,热气不能降藏,热气上浮所以头晕、发热。热气不能降藏则下焦虚,所以双下肢无力。
肾气不能藏,疏泄上冲而脱根,所以头疼、走路不稳。


舌质干红,内热,少津液;舌象泛白,热气熏蒸津液,逼津液外溢,化作湿气;肺湿热,所以咳嗽;舌根泛黄,肾气疏泄不藏,不藏而上冲,所以喉咙疼。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者。


虚与寒有区别。
这个体质主要是虚,而且这个虚与很多本质上的虚又有区别。
这个虚,是因为长期气向外发散,而内里显得不足了。
因为长期向外发散,所以十年牛皮癣。也可能与许多治牛皮癣用药发散有关。
这个虚,改变气的方向,变发散为收藏就好了。
可用肉桂黑豆汤


看舌象就是一个观象,如果这个观象可以用文字准确描述出来,就不需要看舌象了。事实上,百闻不如一见,即使描述得栩栩如生,也不如直观看一眼。
文字描述无论多么形象,都难以准确,就像描述一个美女,即使是莎士比亚的文字,都不如你直接看一眼。
观察舌象,主要是看呈现出来的气的状态,虚实的状态,寒热湿的状态,上焦中焦下焦的状态。


不要扶阳祛寒伤津伤气。气津伤,所以便难;气津伤,肝不藏血所以便有血;气津伤,藏力不足,所以爱出汗;内热,所以睡觉不让盖被子。
热气不能降藏,就往上浮,所以嗓子有痰,呼噜声。


气虚而升散,降藏不足。
党参黑豆滋补津液,助降藏。


舌象是人体气机的缩影,健康的人体气机是不断循环的,顺畅的,柔润的。
你感受这个舌象的气机是不是这样的?
旋转无力为虚,臃肿为滞。
中气虚,旋转无力,则僵;木气虚,疏泄无力,则滞。
当归芍药散调中气,补木气。


中医听到这么多结节肿瘤,于是用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之类药,这些药物都耗气,所以导致气更虚,运转乏力。
高明的中医大多是加上一些补气扶正之类的药,导致壅滞。
这个舌头就象一个漏气的皮袋,缺少弹性,是因为长期的辛散药漏气,又因为吃补气扶正药,所以看起来又有些臃肿、实滞。


每一个中医,包括爱好者,都有治愈感冒的时候。正因为亲身体验和见证了中医的这种神奇,所以更加地信奉中医,对西医治不好感冒病嗤之以鼻。
可是,真正会治感冒病的医者万里挑一。市面上,治感冒的中医大体可以分三类:
时方派。用风寒感冒颗粒、风热感冒颗粒,或其他类似温病方子。
经方派。用桂枝汤、麻黄汤、小青龙汤、小柴胡汤之类。
火神派。用四逆汤、麻附辛之类。
食疗派。用姜枣汤之类。
以上这些方子,都有覆杯而愈的时候,所以让人沾沾自喜,也有不愈的时候,就顾左右而言他。
不论用哪个方子,基本上都是认为风寒风热进入了身体,要想法驱赶出去。以为在治病,不知是杀人。治好了并不知是为什么,治不好更不知是为什么。


淡豆豉15白术15大黄3
舌苔厚腻,肠胃有轻微积滞,拉一下就通畅了。舌苔厚腻,是有积滞,积滞可以通过下法排一排。舌心裂缝,是中气虚。中气虚不宜下法,需+补中药防止下法伤中气。
肠胃积滞,平常的补中药容易增加滞塞。淡豆豉有腐熟性质,容易与肠胃积滞裹挟在一起,发挥特洛伊的作用,这样就容易排出积滞,且不容易伤中。


木主疏泄,舌象壅滞则木气疏泄不及。
柴胡剂有疏肝的效果,所以觉得有点效果。龙牡偏阳不宜。


如果中气为“太极”,土气就为“两仪”。因为土气居中,离中气最近,土气正常则中气正常,所以经常用土气代替中气。
但是,如果不明白中气与土气的区别,用药就容易错误。比如李东恒、黄元御的补土法,有时候就伤中气。
因为中气是居燥土湿土之间,因脾升胃降而形成。而很多补土方,一味地燥土,伤了津液,造成有升无降,反而伤了中气。


土气病湿,也病燥。脾土病湿,本气自病;
胃土病燥,病现从气(阳明)。
中气是升降形成的漩涡,升降任何一方力弱,漩涡就弱。


舌象后端白腻,是过去吃水果喝白开水伤了脾肾。
乌梅三豆饮对脾肾湿盛不适合。


喝药期间如咳得更厉害,含服一口药汤慢慢咽下。原理是:健脾补肾药多偏热,而身体湿盛,湿+热,上冲所以会咳嗽加剧。
含一口汤药慢慢吞,可以带动湿热下降,可以减少咳嗽。


茶叶总体是偏凉的,但红茶是个怪胎,它是温热的特性。
红茶性温热,加上刮痧让气机逆乱,热气上浮,所以眼睛干涩,有飞蚊症。


中下焦空虚,六味地黄丸+五味子补中下焦,麦冬清降上焦壅堵不降的虚热,只宜轻用、少用,过用则寒中败土。


知母清热,麦冬润燥。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5 10: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anchgirl 于 2024-1-22 03:56 PM 编辑

吃完及时反馈,不要觉得有效就多拣几剂吃巩固效果,有时候反而会有害。

一天一剂,燃气炉砂锅,早、中、晚反复煮三次;

每次大约一碗水,不要太多水;

煮开后三分钟关火,不用太久;

空腹趁热喝。最好不吃别的药。每次的药渣加好下次的凉水。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5 10: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
不要太多水,加水大约盖过药就行,煮好后喝不满一碗。

2.
不要煮太久,煮开后三分钟关火。

3.
坚持不喝水几天后就不会渴了。
头几天会渴,会难受,可以喝一两口汤药。

4.
不要喝水,不要吃水果,万万不要吃香蕉,最好不艾灸。
喝水+水果增加“水湿”,
艾灸增加“热”,
“水湿”+“热”=“湿热”,会口渴。

越是吃香蕉,今后越难以排便。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6 1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拍舌苔视频
1)囗型→念哈哈哈(张嘴)
2)相机(用后摄像头)→定焦清晰后→放大焦倍数(拉近月亮拍的手法)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8 1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anchgirl 于 2023-3-8 12:37 PM 编辑

增加吐液, 健康脾胃
念 : 啊 依 哦 妹
鼓漱
叩齿
吐液 分3次 燕下去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8 0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1 鸡蛋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8 04: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anchgirl 于 2024-1-24 09:21 AM 编辑

视频拍法

1)手机相机界面切换到后置摄像头,选择“录像”;

2)拖动下面1x那个焦距倍数,或用双指放大缩小调整焦距,拉远拉近直到清晰真实;

3)点拍摄按钮,再略微调整焦距。

——————————
如果是自拍,(有一个教学视频)

站镜子面前,手机反过来后置摄像头对着自己,眼睛看镜子里的手机调整焦距。

舌苔拍摄一定要会调整焦距,像拍月亮那样拉近拉远,不只是手机去靠近舌头。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8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anchgirl 于 2024-1-23 07:56 AM 编辑

中间力量的重要性

1.中医治病的原理是纠偏,用药物的偏性纠正身体的偏性,达到平衡,调剂于“中”。

2.很多病症都与饮食习惯有关。
错误的饮食习惯造成了身体的偏颇。

为什么很多人的病症只要一天正常吃三顿饭就会好很多呢?
因为现在很多人养生,追求营养多样化,维生素丰富化,美其名曰膳食均衡化,却偏偏不吃米面肉。

从营养成分的角度,大米就是碳水化合物,没什么营养。
而米面肉才是适合人体长期吃的,因为性味中和,偏颇不大。

3.性味中和,就是一股中间力量。
中间力量强大了,不足的可以补,太过的可以收;偏左偏右的都会回归于中。

有些身体,吃热的就上火,吃凉的就拉稀,就是中间力量太弱。
只要一天正常吃三碗米面肉,一些所谓疑难杂症,就会逐渐清晰,用寒用热,就会变得容易。
_–_–+----------_
01/22/2024 的 讨论
@  jc-爱好者:
@听   蒲老师在上面语录中讲了 中间力量的重要性。他在教我这个物理老师学物理了。所以难忘。

@欣欣求医者 不应该是米面素?
​@欣欣求医者 就我个人而言,我可能是更加同意  米面肉素,或者是 米面素肉。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最最重要的概念是 “中间力量的重要性”. 有了这个中间力量,我们人体才比较容易调整,我们的圆运动才更容易达到动态平衡。
@安海艳     众康中医   
​养中气为圆运动根本主意
​@李小米  万事不离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24 10: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 农历癸卯兔年“闰二月”,全年共有384天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5 07: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立秋以后哪个脏腑最脆弱?
    肺!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一年四季养脾胃”
所以,错过了冬病夏治的朋友们,别再错过秋天这个养肺黄金期……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5 08: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uang元御: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5 08: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热气会“炎上”,

明白彭子益医理,就会明白“热宜降”,降则有益,“炎上”则为害。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5 08: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玉楸药解》:“龙眼甘能益脾,润可生精,滋肝木而清风燥,降心火而消热烦,补阴生血,而不至滋湿伐阳,伤中败土,至佳之品,胜归地诸药远矣。”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5 08: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anchgirl 于 2023-9-5 11:49 AM 编辑

意思是用龙眼肉代替当归熟地

桂枝丹皮首乌汤

  桂枝三钱 丹皮三钱 首乌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干姜三钱 龙眼十个,肉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5 08: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丹皮首乌汤

  桂枝三钱 丹皮三钱 首乌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干姜三钱 龙眼十个,肉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5 09: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应该寒凉猛药,也是救急用的。就跟附子干姜回阳的。把病人吊住,在用相对缓和点的药,来治本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5 09: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气一散,阳上冲,阴沉底,阴阳绝离人死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5 09: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anchgirl 于 2023-9-5 11:53 AM 编辑

张锡纯 有虚劳百疾 用一味薯蓣饮 薯蓣丸等

四圣小学徒: 吃席

四圣心源 是 哪 四圣?
《四圣心源》是清朝黄元御1753年撰写的医书。 黄元御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四圣心源》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5 10: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anchgirl 于 2023-9-5 11:47 AM 编辑

@天津李,老虎猫,戒定慧心行道武

普通牛皮藓
麻黄汤,四物汤加减打粉吃。早晚各十克。睡觉前生地白芍各一克

赤芍伤阴,白芍赤芍并用可以……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5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麻黄汤,四物汤加减打粉吃。早晚各十克。睡觉前生地白芍各一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17 10:53 PM , Processed in 0.0578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