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14日凌晨3点,卡塔尔世界杯的首场半决赛,克罗地亚力战阿根廷!这两支队伍在四年前的俄罗斯世界杯的小组赛上就有过交手,当时克罗地亚战胜了阿根廷。在俄罗斯世界杯上,顽强的克罗地亚人在淘汰赛期间均是通过加时赛战胜对手并闯进决赛。尽管克罗地亚人在决赛中输给了法国队,但已经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而本次卡塔尔世界杯上已经过去的两场比赛中,克罗地亚依旧是全部通过点球大战击败了对手。克罗地亚人顽强的气质在这两届世界杯上展现的淋漓尽致,那么是怎样的历史造就了这个“加时赛之王”呢?
尽管克罗地亚地区很早就有人定居,希腊人也在当地建立了商业殖民地,罗马在克罗地亚设置了行省,但现代克罗地亚人和这些“前辈”并无关联。现代克罗地亚人的祖先大约是于公元7世纪初迁入的巴尔干地区,然而史学界对于这个民族的来源一直争论不休。最广为接受的理论是克罗地亚人起源于斯拉夫人;还有人认为他们是来自高加索的匈奴人,随着斯拉夫人一起西迁的过程中,两个民族融合为如今的克罗地亚民族;另有人通过波斯的铭文提出了克罗地亚人起源于伊朗的理论。
美丽的克罗地亚
根据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七世的记载,克罗地亚人是应拜占庭的请求南下进入巴尔干半岛的,前来打击盘踞在巴尔干地区的阿瓦尔人。击败阿瓦尔人后,克罗地亚人得到了拜占庭皇帝的应允,定居在巴尔干半岛,时至今日已有1400年的历史。定居在巴尔干半岛后不久,克罗地亚人在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下皈依了基督教,尽管名义上克罗地亚人是拜占庭帝国的臣民,但由于距离较远,因此当地拥有高度自治。定居后的克罗地亚人也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成为帮助拜占庭帝国稳定巴尔干半岛西北部的重要力量。
定居后的克罗地亚人面临着强大的生存压力,他们位于法兰克人东扩进入巴尔干半岛的必经之路,被法兰克、保加利亚、拜占庭等多个强权所包围。随着查理曼控制了多瑙河中游,克罗地亚人被迫向法兰克人屈服。为了阻止法兰克势力继续向巴尔干地区渗透,拜占庭皇帝米哈伊尔一世与法兰克人订立阿森协定,将克罗地亚人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城市和岛屿让给法兰克人,后者不再进一步进攻。
然而,在拜占庭的暗中活动和支持下,克罗地亚君主留德维特于819年领导人民发动了起义,这场起义持续了多年,意在摆脱法兰克人的统治。这场起义最终于822年宣告失败,但是克罗地亚人和拜占庭人并不甘心失败。878年,得到拜占庭支持的克罗地亚人兹德斯拉夫夺取政权,并宣布承认拜占庭帝国为宗主。
拜占庭势力在克罗地亚的胜利并不牢靠。兹德斯拉夫的行动缺少民众基础,在国内引发了不满。贵族们趁机叛乱,在罗马教士的支持下,他们于879年发动起义推翻并杀掉了兹德斯拉夫。新君主布拉尼米尔彻底推翻了先前的亲拜占庭政策,并从此彻底摆脱了拜占庭帝国的影响。879年的政变对于克罗地亚历史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克罗地亚就此成为了巴尔干半岛上唯一一个倒向西欧的斯拉夫国家。
但是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随着周边民族的崛起和自身的衰落,克罗地亚成为了周边民族的附庸。15世纪,奥斯曼人异军突起,他们征服了君士坦丁堡,并不断向西进行扩张。奥斯曼人与克罗地亚人不可避免的爆发了冲突,随着奥斯曼人于1493年和1526年的两次决定性胜利,克罗地亚决定选择来自哈布斯堡家族的费迪南德一世作为新统治者,条件是必须要保护克罗地亚免受奥斯曼人的侵犯。
就这样克罗地亚成为了西欧抵抗奥斯曼帝国进攻的前哨站,双方在此地进行了多次战争,随着奥斯曼人在1593年的失利,奥斯曼的进攻告一段落,双方的边界逐渐稳定下来。与奥斯曼的战争对当地的人口结构产生了影响,许多克罗地亚人迁移到奥地利。而哈布斯堡王朝又鼓励许多波西米亚人来到克罗地亚补充当地人口的空缺。
18世纪之后,理性主义和民族主义在欧洲兴起。19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民族主义的影响下掀起了一场克罗地亚民族复兴运动。这既是一场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文化运动。在政治上宣扬南斯拉夫人的团结一致,在文化上提出要建立一种标准民族语言,同时促进克罗地亚文学艺术的发展。
然而克罗地亚重新作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还要等到1918年,1918年10月29日克罗地亚议会宣布独立,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并决定与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联合,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王国”。
从民族独立的角度来讲,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联合建国当然是个好事。不过历史上遗留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王国内的塞尔维亚人对克罗地亚人进行了歧视和排挤,1921年,国家通过了《维多夫丹宪法》,规定国家施行中央集权,不承认国内存在不同民族,克罗地亚的自治权也被取消。这引起了国内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的强烈不满,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和政变。
对于克罗地亚人的不满,政府当局用镇压的方式来解决。在那之后,政府颁布了新宪法,重申了只存在南斯拉夫一个民族的说法,并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王国”改为了南斯拉夫王国。1939年,经过了长期的协商谈判后,南斯拉夫王国承认克罗地亚作为一个拥有自治权的省,前者仅保留国防、治安、外交和贸易的权力。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了南斯拉夫。纳粹德国和意大利扶持了一个名为“克罗地亚独立国”的傀儡政权。对于法西斯的统治,当地爆发了抵抗运动。同时在铁托的领导下,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成立了,这支部队为抵抗法西斯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在1943年得到了同盟国的承认。1945年5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克罗地亚独立国首都萨格勒布,这个法西斯傀儡政权就此灭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克罗地亚以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身份加入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同苏联交恶后,铁托对南斯拉夫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行权力下放,经济上也推行了更具积极性的工人自治模式。就这样,南斯拉夫内各族人民度过了一段平稳发展的时光。
然而正如之前提到的那样,历史中长期残留的民族、宗教矛盾绝非十几年、几十年可以抚平的,其中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的冲突最为明显。步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克罗地亚人寻求进一步自治的呼声越演愈烈。1971年,众多学生罢课涌上街头,要求更多自治权,这一事件被成为克罗地亚之春。尽管这次示威被镇压,但铁托为了安抚民众情绪还是颁布了新宪法给予了各共和国更多的自治权。而这最终也成为了克罗地亚脱离南斯拉夫联邦的法理依据。
进入80年代后,随着威望崇高的铁托去世,南斯拉夫政府逐渐失去了对国内局势的掌控。联邦内部出现了两种对立的倾向,克罗地亚要求独立自主、脱离联邦,而塞尔维亚则认为应该维持联邦的统一性,并提出联邦应该收回下放给各共和国的权力。到了80年代末,随着国内外环境的不断恶化,南斯拉夫联邦的统一局面已经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1991年6月,克罗地亚正式宣布从南斯拉夫独立。
独立之初的克罗地亚经历了多年的战火洗礼,在战争中百姓流离失所,国家动荡不安。但最终顽强的克罗地亚人民还是挺了过来。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克罗地亚人民似乎始终在与强权和命运进行抗争,法兰克人、拜占庭人、奥斯曼人、奥地利人均不能让他们屈服。除了骨子里的抗争基因,如今国内众多的克罗地亚人可能都或多或少经历过90年代战火的洗礼,他们很清楚为了国家独立所付出的代价,这也许正是克罗地亚足球队的胜利之源。当他们身披国家队战袍,听到奏响的国歌时,他们势必将战斗到最后一刻,用生命去缔造属于克罗地亚民族的辉煌。
参考文献:
陈志强:《巴尔干古代史》,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约翰·兰普:《南斯拉夫史》,东方出版中心,2016年。
(作者:浩然文史·ABC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