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9|回复: 1

[军事] 宏亮瞻局|“突袭者”来了,轰炸机迎来复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10 10: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宏亮瞻局|“突袭者”来了,轰炸机迎来复兴?(上)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22-12-07 07:02
来源:澎湃新闻
 ∙ 澎湃防务


美国诺·格公司的新一代隐身轰炸机B-21“突袭者”于12月2日正式公开亮相,诺·格公司透露,已经提前制造了6架原型机用于2023年的全面试飞工作。按照最乐观的估计,该型机最快将从2025年开始装备美国空军。

其实早在最后一架B-2服役的前一年(即1999年),美国空军即开始了其下一代轰炸机的研究工作,当时的研制方向还是一款具备超声速巡航能力、大载弹量以及更强隐身能力的战略轰炸机——显然它将在未来替换B-2,其计划于2037年服役,因此也被称为“2037轰炸机”。

然而上述计划随着美空军需求的动态变化和轰炸机价值的争论很快就不得不“缩水”。经多次调整后,直到2012年一个被称为“远程打击轰炸机”(LRS-B)的全新项目被正式立项。2015年10月27日,曾负责B-2研制的诺·格击败波音和洛·马获得LRS-B合同,B-21轰炸机才进入型号研制阶段。

0.png

B-21的“战略级”定位是存在争议的。

一款低端产品?

尽管媒体上对B-21的描述基本都是“美军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并对标俄罗斯在研的PAK-DA和中国未正式公开的所谓“轰-20”,但其实该项目的“战略级”定位是存在争议的,而后两者大概率是对标B-2的战略轰炸机。如上文所述,真正的新一代战略级产品“2037轰炸机”实际上在后来的规划调整中被放弃了(未来也可能以B-3的形式复活)。截至目前基本可以确定的是,B-21无论外形尺寸、起飞重量,还是航程、载弹量,相比B-2都有大幅度缩水,如果有媒体报道的80吨最大起飞重量属实的话,不要说与B-2的180吨相比了,甚至比俄罗斯的图-22M3(124吨)还要轻不少,而图-22M3一般并不会被认为是一款战略轰炸机。

总体性能缩水换来的将是采购单价的大幅降低,这有利于提高产量,从而进一步平摊研制和采购成本——至少理想是这样。作为一个成本优先的大型武器项目,B-21的目标单价为5.5亿美元,大概只有B-2的四分之一。按照计划,美国空军未来将采购约100架B-21,相当于B-2的5倍。如此,美国空军将拥有更充足的具备隐身突防能力的轰炸机,但它能取代B-52和B-1B吗?用一款先进的战区级轰炸机替换另一款老旧的战略轰炸机,当年F-111没能做到,俄罗斯的图-22M也没能淘汰图-95,未来的B-21能做到吗?

洲际战略轰炸机的好处是可以不依赖前沿或中继基地以及加油机,从本土或其他保障条件更好,更安全的后方基地直接起飞攻击目标。表面上看,美国拥有覆盖全球的前沿或中继基地网络,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庞大的加油机队,依靠它们来支撑一款战区级轰炸机执行战略级任务绰绰有余。然而无论前沿或中继基地,以及加油机,它们本身就是整个作战链条中易受攻击的环节,B-21突防能力再强,如果其背靠的保障资源被摧毁,该型机仍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当然美国空军目前释放出来的B-21性能信息仍很有限,可以确认的是该型机是一款有人轰炸机,沿用大量诺·格在B-2上积累的成熟技术,如飞翼布局等,隐身、信息化水平及可保障性更强。但对于这样一个缩水的轰炸机项目,其存在的价值、缩水的理由,其实在美国空军内部一直都有争议,争议既针对LRS-B本身,也直接针对轰炸机这一重要主战装备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弹道导弹、远程巡航导弹、高超声速武器,以及其他号称能“一小时打遍全球”的革命性科技方兴未艾之时,昂贵且笨重的轰炸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还有投入重金进一步研制发展换代产品的必要吗?

1.png

由于数量比较少,B-2一直未能担当起轰炸机部队主力。

触底反弹

自1999年的“2037轰炸机”计划至今,新型轰炸机项目在美国空军的装备更新计划中的优先级忽高忽低,2009年时任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甚至建议取消该项目。尽管对具体的技术性能一直保持沉默,但美空军对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却甚为开放,其“隔三差五”释放出的消息似乎也有意激起外界讨论。换言之,美空军自己对上述疑问很可能也没有明确结论,B-21这样一个折中方案的出台也大概率与此有关。不过,轰炸机在未来战争中的必要性也随着B-21的正式立项被明确。

由于之前耽误了差不多20年时间,美军新型轰炸机的研制与服役时间表其实已经非常紧迫,这也与现有最年轻的轰炸机B-2一直未能担当起轰炸机部队主力的状况有关。B-2项目是冷战结束的最早一批牺牲者之一,正当其进入规模生产阶段时项目被终止。B-2的生产资金被冻结后,克林顿政府出台了一份《重型轰炸机研究》报告,该报告的结论是,由于全球安全局势缓解,由大量B-52、100架B-1和20架B-2构成的轰炸机混合编队足以满足需要。因此,B-2的生产资金被转移到了各类轻型战术飞机的生产线上。战术空中力量在科索沃战争中的表现似乎也证明了该报告结论。

此后美军研制新型轰炸机的努力被多次拖延。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首次停止开发新型轰炸机,替代方案是对现有轰炸机队的升级与延寿,其结果就是在过去35年里,美国没有开发出一款新型轰炸机,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随着B-21的出现,美国空军轰炸机队不断“坠落”的态势似乎将得到扭转,不过美空军仍需要20年时间来生产、部署B-21,在此期间,那些老化速度越来越快的“老爷机”必须能够随时应对新出现的战争威胁。   

但无论如何,B-21的立项都表明美空军认为再不开发新式轰炸机将会带来致命后果,现有轰炸机的潜力已经挖掘殆尽。俄罗斯等国都在不断加强自己的“反介入”能力,它们的防空系统越来越先进,并且也开始研制性能很可能不逊于B-2的轰炸机。对于潜在对手,美国空军认为必须果断予以回应,这不仅关系到未来天空归属权的问题,更关系到一场大国之间战争的胜败。

2.png

美国轰炸机的“三驾马车”。

转身飞跃

仅从规模上看,当前美军的轰炸机数量充足。战略轰炸机编队包括70多架平均服役已达60年的B-52“同温层堡垒”亚声速轰炸机,40多架平均服役38年的B-1B“枪骑兵”超声速轰炸机,以及20架平均服役30年的B-2A“幽灵”隐身轰炸机。它们现在仍然是美国核力量的重要组成,与“民兵”-3和“三叉戟”-2洲际弹道导弹相比,轰炸机能够提供更灵活的打击能力。此外,在越战这样的大规模非核战争中,重型轰炸机所执行的地毯式轰炸任务也是一种战略级任务。在越战末期的“后卫Ⅱ”行动中,美国空军投入大批战略轰炸机仅用时11天,就达到了此前主要依靠战术轰炸机的“滚雷”行动44个月都没能达到的目标(逼对手停战)。不过该类无差别轰炸所带来的严重附带伤害也让美国政府和军方在道义上陷入被动。

上述情况在冷战后出现了变化,轰炸机在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中迎来华丽转身。从1991年至今,美国轰炸机在全球各地执行的常规精确打击任务越来越频繁,重型轰炸机不仅能够不依赖海外基地和空中加油全球到达,而且由于可以挂载更多的精确制导弹药,其单次任务效率比战术飞机高得多,附带伤害也明显降低。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成为核威慑轰炸机展示新型攻击模式的完美舞台。当时B-2从美国本土起飞跨洲际长途奔袭,针对塞尔维亚的重要目标投掷了大量2000磅(907千克)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由于这些低成本重型精确打击弹药依靠GPS系统提供制导,而不是通过传统的电视或激光制导模式,所以它们非常适合在暴风雨天气频发的巴尔干半岛发动攻击。相比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轰炸机编队的常规作战能力再一次实现飞跃。

3.png

美国B-52H战略轰炸机“大象漫步”。

如果说科索沃战争的空中作战主力,仍然是部署于地中海上的航母编队和北约欧洲基地的战术飞机,那么阿富汗战争就提供了一个能更充分证明轰炸机价值的作战环境。阿富汗属于内陆国家,且地处偏远,不仅航母舰载机难以到达,周边可提供支持的空军基地也很少,这使得远程大载荷平台得以充分发挥。美军全部三款轰炸机,B-52、B-1B和B-2A全部在阿富汗战争登场亮相。是它们首先拉开了战争爆发的序幕,在空中作战行动最繁重的几个月里,有三分之二的弹药是由印度洋迭戈加西亚岛起飞的18架B-52和B-1轰炸机投掷的。

在阿富汗“持久自由”行动中,美国轰炸机还首次依靠空地协同数据链执行对地打击任务,这意味着战略轰炸机也可以执行A-10或“阿帕奇”级别的战术支援任务。在此类任务中,轰炸机的持续攻击能力受到美国陆军的高度评价。此后,该战术又被引入伊拉克战场,在“伊拉克自由”行动期间,美军再次出动了自己的全部三款轰炸机,仅仅在战争爆发后的3个星期内,远道而来的重型轰炸机就摧毁了伊拉克绝大多数高价值战略、战役甚至战术目标。

同样,在今年的俄乌战争中,俄罗斯的三款轰炸机(图-160、图-95和图-22M)也对乌克兰境内的重要目标投射了大量常规巡航导弹。(未完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0 10: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宏亮瞻局|“突袭者”来了,轰炸机迎来复兴?(下)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22-12-08 07:20
来源:澎湃新闻
 ∙ 澎湃防务 >
字号

轰炸机无可取代

自诞生之日起,重型轰炸机就被定义为一种能够搭载大量弹药远程飞行的空中作战平台。以意大利人杜黑为代表的早期空权论者把轰炸机视为地面部队的替代者,因为轰炸机能够飞越前线,直接打击敌方的心脏。虽然糟糕的轰炸精确性和防空雷达的出现,很快就让“轰炸机制胜论”破灭,但后来的技术发展又重新确立了轰炸机赢得战争的潜力。现在,凭借隐身性能,B-2轰炸机能够隐蔽渗透敌方空域,而且可以在一次飞行中,搭载大量卫星制导炸弹摧毁数十个敌方纵深目标。

可能让许多观察家难以理解的是,历史证明,重型轰炸机其实比小型战术飞机的威胁适应能力更强。例如,在冷战之初,B-52作为一款高空面摧毁平台登场,旨在携带原子弹渗透苏联空中防线。随着苏联防御能力提升,B-52很快改变了战术,它可以像战术飞机那样低空渗透进入苏联国境,规避苏联防空雷达的探测。当敌方防空系统进一步完善,且新一代高速或隐身轰炸机更适合执行渗透任务时,B-52又“退居幕后”,成为专用的远程核巡航导弹发射平台,从而可以在苏联有效防空区之外发起打击。随着冷战后美国在全球参与的不对称战争越来越多,B-52再次改头换面,把核导弹换成了低成本的联合攻击弹药,在类似阿富汗这样的反恐战争环境中大显身手。如今,B-52的服役期已超过半个世纪,未来还将继续服役下去,而美国今天已经没有任何一款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战术作战飞机还在服役。

5.png

B-21将是未来美国空军穿透性打击的主力。

B-52的确是个传奇,它突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飞行平台足够大、飞得足够远,并且可携带大量有效载荷,这种特性本身就意味着极强的任务弹性和威胁适应能力。较大的机体平台意味着巨大的升级改进潜力;远程飞机能够通过非常规路线抵达目标,无需沿敌方可预测路径飞行,而大载荷则使飞机能携带从核弹、重型钻地炸弹、巡航导弹到轻型精确制导弹药在内的多种弹药组合,在一次任务中同时打击多种完全不同的目标。小型战术飞机很难具备这种适应性,它们有限的航程需要依赖附近基地支持,或者进行空中加油,而其武器载荷通常只能在单位攻击架次内打击一个或一类目标。

不仅如此,在核威慑任务中,由飞行员驾驶的轰炸机能够在任务中途被召回或重新设定目标,而弹道导弹一经发射就无法回头,同时,在大范围战场监控并“察打一体”的任务中,有人驾驶的轰炸机(或在其基础上改装的其他功能平台,如在图-95基础上研制的图-142反潜机)任务弹性也比巡航导弹和无人机更大。一些分析家就认为,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距离中国太近,很容易被摧毁,在这种情况下,前沿部署的大量战术飞机很可能无法发挥应有威力,且自身安全难以保障,而从本土或战区外起飞的重型轰炸机则随时都可以奔赴战场。

必须指出的是,在近年来的地区战争中,敌方虚弱的攻击与防御能力为美军战机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战场环境。战术飞机位于战区附近的机场不用担心被摧毁,其航程与载弹量弱点被掩盖,一定程度让重型轰炸机的特有价值被忽视。然而,未来战场环境并不会总是有利于美国,装备精良的大国能够摧毁美国设置在其盟国领土上的军事基地,甚至将美国航母阻隔在战区外。对手的现代化远程防空网会阻止美国空中加油机和侦察机进入战区,在这种高强度“反介入”环境下,轰炸机有时甚至将成为唯一的打击选择。

6.png

空射巡航导弹的出现让B-52轰炸机拥有更强的防区外打击能力。

为什么需要B-21?

轰炸机的作战效率能否保持在于其能否与时俱进,是否适应新威胁和融合新技术。当威胁与技术逐渐变化时,原有飞行平台要确保自身价值,就需要升级机载设备、武器,并提供信息化作战能力。然而,当威胁与技术发生质变时,就有必要研发全新的轰炸机来应对。例如无论如何改良,B-52都不可能拥有B-2那样的隐身突防能力。冷战期间,美国空军不断研发新型轰炸机是因为苏联及其盟国部署了十分强大的防空力量,使人们开始质疑现有轰炸机能否成功完成任务。

在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总统时期,美国共生产了744架B-52,里根时期美国又生产了100架B-1,以便提供一种超声速突破苏联防空体系的手段,并对隐身技术做初步探索。B-2轰炸机出现于冷战结束之前,它的设计目的就是通过隐身性能来渗透进入苏联空域,摧毁苏联境内的战略目标。五角大楼本来计划采购132架B-2,最终仅订购20架。美国轰炸机的发展似乎也因为强大对手的消失而终结。

上述三款轰炸机都具备远程与高载荷特点。B-52可以在没有空中加油的情况下携带31吨弹药飞行近14500千米,如果携带副油箱航程会更远。B-1B轰炸机可携带34吨弹药连续飞行12000千米。B-2轰炸机则能携带18吨弹药连续飞行约1万千米。随着军事需求的演变,每种轰炸机都针对特定任务类型做了优化。例如,B-2轰炸机主要负责在战争爆发首日压制敌方防空系统;B-1B有效载荷最大,因此非常适合用来在战场上建立一个火力封锁区;B-52则主要执行防区外打击任务。

7.png

B-2轰炸机虽然性能先进,但其维护成本也非常高。

重型轰炸机的任务演变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美军现有轰炸机所执行的任务已与最初预期大不相同。从巴尔干到阿富汗、伊拉克,再到利比亚,尽管作战环境与任务类型一变再变,但轰炸机一直表现得非常出色。那些鼓吹用大量的小成本战术飞机来取代重型洲际轰炸机的设想并不符合现实需要。

美国重型轰炸机机群目前的平均服役时间为43年,这已经是美军有史以来最陈旧的轰炸机队。按照计划,现有3种轰炸机将会一直服役到2040年,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轰炸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金属疲劳与腐蚀以及机身零件报废等问题,完好率与可出动率会逐渐降低。另外,由于其他拥有先进技术的潜在对手一直在研究这三款轰炸机,因此,即便是具备隐身能力的B-2也不敢保证能安全突破敌方防空系统。同时,维持及升级老式轰炸机的效费比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低。

正是出于这些原因考虑,美国空军最终下定决心研发一款能够利用最新技术、应对新兴威胁,且成本更低,使用更方便的新型轰炸机。它也许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也未必真的能取代谁,甚至不是一款标准的战略轰炸机,但它数量充足、研制时间更短、技术风险更低,足以满足美国空军急需大量新型轰炸机这一基本需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6 09:11 PM , Processed in 0.0295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