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5|回复: 0

[哲史艺丛] 脆弱的平衡:淝水之战背后的前秦困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2 07: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脆弱的平衡:淝水之战背后的前秦困局

 黑色君 国家人文历史 2022-11-08 23:06 Posted on 北京

0.jpeg
本 文 约 7000 字

阅 读 需 要 19 min


苻坚在十六国时期堪称标志性的非典型人物。在那个动辄对政敌进行灭族的时代,苻坚相对宽厚仁德的治国方式显得与众不同。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庞大功业后,他的前秦政权却因为淝水之战的失败而迅速土崩瓦解,他也因此身死族灭,让人叹息。

但是,他的覆灭真是因为过于妇人之仁、又重用了鲜卑慕容部与羌人吗?

政变上位的苻坚地位并不稳固


前秦的崛起是时运与部落领袖决策结合的产物。最初,蒲洪所在的氐人部落不过是陇右地区诸多部落之一。从地缘上说,这里属于关中政权的边缘掌控区。八王之乱让中原在无休止的内战中自我毁灭,随后西晋的首都洛阳和长安相继沦陷于屠各匈奴人建立的汉赵政权。蒲洪最初选择自守一方,在汉赵政权的大将刘曜于长安称帝后,派人向刘曜称臣,名义上成为刘曜政权的臣属。在当时的关中,无论刘曜政权的屠各匈奴人、关中的汉人豪族还是比氐人在陇右地区势力更大、活跃更久的羌人,势力远在蒲洪的部落之上。

多年之后,刘曜的前赵政权被控制了关东大部的石勒后赵政权灭亡。后赵大将石虎征服关中后,集中屠杀了前赵政权的核心成员和屠各匈奴部众,把前赵政权剩余的文武官员与关中大批豪族都迁徙到关东。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较强的羌人部落也遭到石虎所部后赵大军的打击,大批部众被俘。蒲洪因为实力较小又自守一方并没有遭到打击,随后又及时带领自己的部落主动归降,于是被石虎委以重任,与另一名及时投降的羌人领袖姚弋仲一起成为石虎的重点统战对象,在这次的关中大动乱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1.png

影像资料中的石勒。来源/百家讲坛《两晋南北朝》截图

石勒死后后赵的皇位内战中,蒲洪一度依附凉州的前凉政权,但当老上司石虎成功篡位自立时,蒲洪再度投靠,并在后赵帝国的体系内混得风生水起。最初,石虎把大批关中的汉人豪族和羌、氐部落都迁徙到关东,现在这部分人中的大部分都被交给蒲洪与姚弋仲管理。石虎病死后,后赵又一次陷入内战与大混乱。关中地区几乎是力量真空状态,蒲洪与姚弋仲都带着管理下的部落民与关中豪强往关中赶。在一次决定性会战后,失败的姚弋仲被迫投靠东晋,而获胜的蒲洪(此时顺应谶言改名“苻洪”)还没来得及顺利进入关中,就被降将麻秋毒杀。蒲洪的多位儿子之前被石虎借故害死,此时只有两个儿子还活着:苻健和苻雄。年长的苻健继位,随后苻氏家族精诚合作,击败了挂着东晋旗号的关中地方军阀与西北的前凉政权,成功控制关中,并且在此称帝建国。苻健称帝后还击败了桓温的北伐军,初步巩固了前秦政权。

2.png

十六国时期“石安韩丑”砖,“石安”是西北地区的县名。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十六国时代,北方诸政权君主的地位往往很不稳固,父死子继大多很难实现。这一现象有着深层的成因:脱胎于部落的新政权,往往保留着部落政治和军事民主制度的残余。为了能有效统驭麾下其他部落、对抗外部敌人,这些政权的领袖不得不加强近支宗室的力量,哪怕明知这是饮鸩止渴。在新生的前秦政权中,苻健一系与苻雄一系可谓分庭抗礼。苻雄在前秦政权位高权重,多次领兵负责对抗东晋北伐军,甚至领衔击败了东晋当时的头号名将桓温。

苻雄在击败桓温北伐军的战事中因操劳过度而死,苻健也在第二年病逝。继承了苻健皇位的是其子苻生,他在史书中被描绘得极为残酷暴烈,堪称是暴君的代名词。苻生即位前常常驰骋疆场且瞎了一只眼睛,处理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在苻健临终前,颇有军权和军功的宗室苻菁就以为苻健已死而发起叛乱,叛军看到苻健强撑病体出现便一哄而散,叛乱失败。面对遍布朝堂的辅政大臣和氐族豪强勋贵,选择了杀戮。“杀其妻梁氏及太傅毛贵,车骑、尚书令梁楞,左仆射梁安”,“又诛侍中、丞相雷弱儿及其九子、二十七孙”。他刚上台就诛杀了妻子梁皇后、丞相雷弱儿等人的家族,可谓心狠手辣。

不过也有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苻生的残暴被夸大甚至妖魔化了。早在南北朝后期,《洛阳伽蓝记》一书就借隐士赵逸之口说:“自永嘉以来二百余年,建国称王者十有六君,皆游其都邑,目见其事。国灭之后,观其史书,皆非实录;莫不推过于人,引善自向。苻生虽好勇嗜酒,亦仁而不煞。观其治典,未为凶暴;及详其史,天下之恶皆归焉。苻坚自是贤主,贼君取位,妄书生恶。凡诸史官,皆是类也。”苻生所谓的凶暴基本都是苻坚栽赃的。

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内篇·曲笔第二十五》一书中直白的评论道:“昔秦人不死,验苻生之厚诬。”很明显在为苻生叫屈。《晋书·苻坚载纪》提到苻坚之母苟太后情夫事件时曾写道:“坚收起居注及著作所录而观之,见其事,惭怒,乃焚其书,大检史官,将加其罪。”太后的八卦都要审核后还打算治罪的苻坚,对于自己政变杀死堂兄后上台这一事件的记载,想必是反复审核、不把口径修改到完全满意不罢休的。

苻生失败的真正原因在于,他的敌人太多了,宗室与氐人豪强酋长们都是强大的对手,可谓防不胜防。虽然诛杀了大批氐人豪强,但除了杀掉没得到赏赐而试图谋反的功臣苻黄眉之外,苻生并没有对皇族下手,也还没来得及削弱势力最强的苻雄一系。苻雄的庶长子苻法和嫡长子苻坚等人联合起来发动政变,将苻生推翻并处死。

苻生为何不先对苻雄系下手?后面我们就能看到,苻健一系与苻雄一系的实力本来就相近,苻生也许想的是先易后难,选择先削弱一部分勋贵豪强加强皇权,而苻坚兄弟则利用苻生整肃豪强人心惶惶的时机一举发动政变,将苻生推翻。

3.jpeg

影像资料中的氐族士兵。来源/百家讲坛《两晋南北朝》截图

苻坚继位后,苻健系与苻雄系在朝堂并立的局势又持续了十多年。苻健的六个儿子苻方、苻腾、苻柳、苻幼、苻武、苻廋,在兄长苻生被废杀后,仍然在堂兄弟苻坚治下以手握重兵亲王的身份存在着,直到他们选择联合苻坚的亲弟弟苻双起兵叛乱。刚继位的苻坚在氐人之中、在苻氏皇族中、甚至在苻雄一系中的地位都并非至高无上。苻坚主动削去了苻健、苻生在位时的皇帝称号,把自己降格为天王,便是他上台初期弱势地位的体现。

慕容鲜卑与羌人

是苻坚潜在敌人,氐人也是


联合推翻苻生后,苻雄的庶长子苻法与嫡长子苻坚互相推让了很久,苻坚才得以登基。这说明了苻法一系颇有实力,对皇权构成了直接威胁。当初,汉赵国的刘渊死后,刘聪与刘乂也是这么互相推让的,随后便是一轮轮的火并,最终大大削弱了汉赵的统治基础。果然,此后没多久,苻坚就用苻雄嫡妻、自己母亲苟太后的名义将苻法赐死了,比起汉赵的内讧来破坏小了许多,但也说明这种谦让的虚伪和苻坚权力基础之薄弱。

苻坚本人靠弑杀身为皇帝的堂兄上位,比起更注重打压勋贵豪帅而对皇族相对宽松的苻生来,他对皇族的警惕心全然不同。在赐死苻法后,苻坚任用王猛等人,一方面开始励精图治,另一方面继续延续苻生的路线:强力打压氐人勋贵豪强,而对宗室则采取优容政策,尽量不主动与他们翻脸。同样的打压勋贵豪强,苻生就成了暴君滥杀,苻坚支持王猛去做就成了不畏强权、整顿吏治。

但对苻坚威胁最大的正是宗室们。除了苻健一系的苻方、苻腾、苻柳、苻幼、苻武、苻廋六位王公(苻坚去帝位称天王,亲王都随之降封为公)手握重兵外,苻坚一系的同母弟苻双同样是野心勃勃的实力派。在苻坚继位七年之后,苻腾首先起兵叛乱,遭到镇压失败。随后,苻柳、苻幼、苻武、苻廋四位苻健的儿子与苻坚的同母弟苻双联合反叛,还一度联系关东的前燕政权,这就是前秦建国后经历的最大考验:五公之乱。

但当时前燕内部的政治斗争同样激化到极点,前燕的中央政权、宗室和豪强士族之间争权夺利,尤其是最高决策层内讧不已,无法干预前秦的内讧。最终,经历了艰苦战事后,苻坚、王猛君臣成功击败叛乱的五位王公。苻健一系除了与苻坚关系良好的苻方外,都在这两次叛乱中死去。苻坚的胜利一方面确立了苻雄一系在前秦王族中的绝对优势,一方面也使前秦宗室成员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4.png
连环画中的苻坚。作者/王井,来源/王井《中国古代经典战役连环画之四:淝水之战》

就在“五公之乱”平定的第二年,前燕以慕容垂为代表的内斗失败方都选择投奔敌国前秦,帮助苻坚一起对付自己的母国。高层内斗到这个程度,加上前燕清理隐户的尝试削弱了其对河北大族的控制,前燕的基层统治秩序在前秦入侵时已经基本崩溃。前秦军在边境上的试探性攻击,很快顺势发展成了灭国之战。伴随着潞川之战中前燕中央政权的主力军队遭到惨败,整个关东地区几乎都被前秦传檄而定。前秦军队甚至不需要花费太多力气来征服前燕各地,连慕容家族赖以起家的东北地区都很快被前秦军偏师占领。

在“五公之乱”后,苻健一系对苻坚已经缺乏威胁,苻坚则开始提拔父亲早死那几个哥哥的儿子,也就是缺乏王位宣称权的堂兄弟,如灭亡了拓跋氏代国(后来北魏前身)的苻洛,苻洛的兄长苻重等。然而这几个因为父亲早死而对王位没有宣称权的王族,在手握重兵之后同样也选择了叛乱,苻洛甚至拒绝了苻坚让他一系世袭幽州的建议,一心就要打内战夺取王位,最终遭到平定。苻法之子苻阳因为父亲无罪被杀同样选择了谋叛。“五公之乱”后,前秦的宗室已经相当凋零,苻坚选择了流放苻洛、苻阳这些谋叛失败的亲属。

纵观苻坚政变上台到淝水之战这二十六年间的前秦政局,内部真正对苻坚统治构成过威胁的,不是先后被征服的慕容鲜卑或羌人,而是苻氏王族。慕容鲜卑与羌人是苻坚潜在敌人,氐人宗室豪强同样也是,其中的王家成员们更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苻坚而言是比鲜卑人和羌人更大更直接的威胁。既然如此,苻坚对氐人勋贵们多有提防,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而慕容鲜卑和羌人这些投降过来的势力,正好可以用来制衡这些勋贵。


苻坚派遣氐人分镇各地,最终导致了关中空虚和王朝倾覆,但用结果倒过来否定最初决策显然是不恰当的。苻坚的分镇政策是在苻洛、苻重叛乱失败之后,整个关东地区此时已经没有强力的苻氏成员镇守,因此他选择迁徙一部分氐人到关东各战略要地作为武装移民,并让自己的儿子苻丕、苻睿、苻晖分别出镇邺城、洛阳、蒲坂三大战略要地。一千多年后,清朝征服中原的初期,也推行了与苻坚相似的分镇政策,在各要地设置满城,对征服初期维持高压、镇压反抗起了极大作用,巩固了在各地的统治。所以这个政策本身并没有很大的问题。

因此,与其说苻坚过分重用慕容鲜卑与羌人,不如说前秦扩张太快了,苻坚不得不在前秦王族、氐人勋贵、被征服的鲜卑、羌等各族各部落之间玩着权力平衡的游戏。作为最高君主,他必须在危险的氐人勋贵与同样危险的被征服者们之间建立一个能稳固运行的权力平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他并不会真正信任任何人:无论是氐人、鲜卑人还是羌人。

5.png

苻坚统一北方。来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战争史地图集》

但是,淝水之战彻底打破了苻坚苦心构造的权力平衡。

淝水之战打破了苻坚构建的权力平衡


蒲洪投靠石虎后苦心经营,用一代人的时间把一个地区性的氐人部落变成了足以称霸关中的力量,苻健、苻雄兄弟在此基础上用几年时间就奠定了前秦在关中的基础,苻坚随后又用一代人的时间统一了整个北方。这个过程中的两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前秦王族:基本盘过于薄弱,蒲洪所拥有的部落本部最初规模极小,即使是更广义的所有氐人部落比起鲜卑人甚至羌人数量都毫无优势,比起统治区内占绝对多数的汉人来说更显得稀薄,这一切使得前秦王室不得不统战更多外族豪强,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苻氏宗室成员人数本来就不多,军政能力较强的宗室又在一系列内讧中纷纷死去,到淝水之战前,实权较大的主要宗室基本只剩苻坚的幼弟苻融和他的儿子们,这又进一步削弱了苻坚的统治基础。

一个从部落时代初步立国就快速扩张的政权,下面是一群刚从部落贵族转变而来的大臣,以及在扩张过程中被征服的部族和民众们,这样的脆弱结构在中外历史上都很常见。要想把这样的结构改造成长期稳定的政权并非一件易事。对君主而言,如果能持续对外扩张,一方面能在军事行动中对内加强集权,另一方面也是转移和消化内部结构性矛盾的一个途径。因此,苻坚统治下的前秦在统一北方后又相继攻灭了河西走廊的前凉、拓跋氏的代国等游牧政权,甚至派大军远征西域。但是,真正被苻坚视为心头之患的东晋却是最难对付的。

当前秦完全统一北方、走向全盛时,东晋政权也进入了空前团结的时代。桓温死后,桓冲掌舵的桓氏家族放弃了对中央政权的争夺,安心经营荆州大本营。东晋中央在名相谢安的经营下政通人和,谢安的侄子谢玄也把南下流民组成的北府兵经营成了一支让人望而生畏的精锐。在征服前凉和代国后,苻坚重新开始了对东晋的战争。

早在桓温病死时,苻坚就派兵占领了成都平原,东晋灭亡成汉政权重占四川不过一代人,在此缺乏经营基础,不得不退守巴东。但对于长江中游与淮河流域的东晋防线,前秦军队就显得一筹莫展了。在长江中游,前秦军不惜代价围攻襄阳城近一年才破城,但也无力深入威胁更关键的江陵。长江下游的江淮战场直接关系到东晋首都建康城安危,是最重要的一个战区。彭超、俱难带领六万精锐野战军在攻占彭城后继续南下,但他们在这个方向遇到了北府军主力。在一系列高水平的攻防之后,前秦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两位主帅仅以身免。加上其他战区的巨大损耗,前秦对东晋的第一次全面进攻可谓得不偿失,损失了近十万宝贵的精锐野战部队。正因如此,苻坚才选择在多年的精心准备之后,用总动员的方式向东晋发起全线进攻。

6.png

淝水之战前态势图。来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战争史地图集》

《晋书·苻坚载记》还记载了淝水之战八年前王猛临终时的遗言:“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经常有人认为王猛以东晋为正朔,临终还在劝苻坚不要攻晋,这显然是一种误读。王猛在前秦攻占成都平原的战事中的身份是“前秦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特进、常侍、持节、将军、侯如故,复加都督中外诸军事。成官总己于下,军国内外之事,无不由之。”前秦攻占四川的战事中,王猛是最高领导层之一,而河西走廊的前凉是东晋的臣属和战略盟友,王猛也曾直接带兵攻打,并写信说服其君主张天锡称臣。前凉虽是在王猛死后第二年灭亡的,但王猛依然居功至伟。王猛临终的遗言,更多是劝苻坚对灭晋不可操之过急,在南下伐晋之前要先巩固内部,而不是不希望苻坚伐晋。

前面已经说过,鲜卑、羌等降人虽然危险,但属于苻坚构建的权力平衡中的重要元素。毕竟,鲜卑与羌人危险,氐人王族就不危险了?从王猛病死到淝水之战这八年,对苻坚统治构成实质性挑战的苻洛、苻重兄弟叛乱,此外王猛的儿子王皮倒是与王族苻阳一起谋叛过。所以,苻坚不会去主动打破这种内部的权力平衡,优先对付鲜卑与羌人。但对于王猛劝自己灭晋应该慎重的遗言,苻坚并没有忽视。在王猛筹划下攻占了汉中与成都平原后,前秦并没有急于深入伐晋,而是选择先彻底消灭前凉、代国等不安定因素,而对东晋先采取守势。在彻底统一北方后,苻坚第一次全面攻晋遭遇不利,尤其是东线的彭超、俱难部几乎全军覆没,但他也没有选择继续进攻,而是在平定苻洛、苻重等人叛乱后,又准备了好几年,最后动员了理论上能动员的最大力量来南下攻晋。所谓苻坚因为胜利而骄傲自大、无视王猛遗言的说法,更多是一种寓言故事化的评论了。

苻坚覆灭的真正原因还是在军事上。淝水之战中前秦军的败退看似荒诞:占数量优势的前秦军准备放东晋军队渡河过来决战,结果在执行后退的战术机动时陷入大混乱,被过河的东晋军队杀得惨败,连苻坚此时最倚重的亲弟弟苻融都被杀。但我们仔细看这件事情的过程,劣势兵力的北府兵选择主动渡河决战时可没有预料到前秦军会陷入混乱,而是实打实在数量劣势的时候主动过河求战,可见其士气与战力之高。相比之下,前秦军面对北府军先有彭超、俱难所部多年老兵的全军覆灭,淝水之战前在洛涧战役中又以绝对优势遭到惨败,从灭燕之战起就战功赫赫的主将梁成都被阵斩。因此,前秦军队数量虽然有优势,心理上反而是处于劣势,还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大败也就难免了。

7.png

工笔画《淝水之战》。作者/刘凌沧,来源/刘凌沧《荣宝斋画谱52 : 刘凌沧绘工笔人物部分》

前秦虽然强盛,氐族的人口基数少,嫡系军事力量本来就有限。苻坚扩张过快,新占领区过大,又不得不让大批族人分镇要地,摊薄了可以机动作战的兵力。苻坚第一次全面攻晋时损失了近十万人,苻洛、苻重兄弟叛乱时叛军野战主力就有十万人,双方损失必然很庞大,加上淝水之战中的巨大损失,苻坚在五年内至少丧失了约三十万用于机动作战的野战部队,而且其中许多都是精锐的老兵。相比之下,前秦那支号称“投鞭断流”的八十三万大军,在政治可靠性和战斗力上都能匹敌这几年来被损失掉的机动部队者,恐怕远不到三十万。

这也是为什么,当淝水之战战败的消息传开,强盛的前秦很快就土崩瓦解。广大的占领区使得前秦必须消耗大量人员进行驻军,政治与军事都可靠的机动部队在与东晋的一系列战事和王室内战中迅速丧失,这就导致苻坚构建的内部平衡体系丧失了根基。归根到底,苻氏王族乃至整个氐人本来根基就薄弱,容错率自然很低,经不起接连的军事失败。

而以弑杀堂兄苻生起家,在位期间至少处死了八位亲兄弟或堂兄弟的苻坚,虽然执政风格确实宽厚,但绝非“妇人之仁”。在他执政期间,前秦宗室的力量被严重削弱,而自己的子侄辈到淝水之战后很多还没能成才,这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前秦覆灭的主要原因,还是氐族的基本盘相对薄弱,在嫡系军事力量遭到接连的严重损失后无法维持内部各系力量的平衡。对苻坚而言,统战慕容鲜卑、羌人姚氏为代表的被征服政权上层,既有效助力他在横扫关东、统一北方(如慕容垂一系在灭前燕时发挥的巨大统战作用,使得前秦对前燕大半领土都是传檄而定),又有效制衡了部落军事贵族制度残余下的宗室与氐人豪强。

淝水之战的惨败最终打破了苻坚构建的脆弱平衡,使他身死国灭。但以慕容鲜卑和羌人为代表的被征服民族再度反叛、前秦迅速走向分崩瓦解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苻坚的宽容政策,而是前秦在军事上的失败。某种程度上,苻坚执政前中期依靠宽容政策对内制衡宗室与勋贵豪强,后期力量削弱后被征服的异族又纷纷反叛,颇有一些经济学中“盈亏同源”的意味。

参考书目
《晋书》《资治通鉴》《洛阳伽蓝记》《史通》

a.png
END
作者 | 黑色君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李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7 12:56 AM , Processed in 0.06259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