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3|回复: 0

[哲史艺丛] 八月有多令人期待?28张古画细节告诉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1 06: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月有多令人期待?28张古画细节告诉你

国家人文历史  2022-08-01 08:43 Posted on 北京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博物馆丨看展览 Author 觅渡君

IMG_2780.PNG
本 文 约  3500 字
阅 读 需 要 9 min


告别热情似火的盛夏七月,一团团一簇簇的紫薇花正挤在枝头,围观这即将入秋的人间八月。


IMG_2781.PNG

清 佚名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七月乞巧 局部。来源/故宫博物院


8月的第一天已是农历七月初四,按《康熙御制月令》来看,眼下正是吃韭花的好时候。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下午,杨凝式刚从午觉中醒来,就收到了友人送来的韭花,其味之浓郁鲜香让他忍不住大笔一挥,写就了天下第五行书——韭花帖。


IMG_2782.PNG

五代十国  杨凝式  韭花帖 局部。来源/无锡博物院


有好这口的朋友可以试试“杨凝式同款”肥嫩羔羊肉配韭花,注重养生的朋友则可以根据《淮南枕中记》采些枸杞花,体验一下西河女子的神仙吃法。


IMG_2783.PNG

元 钱选(传)花鸟草虫图 局部。来源/弗利尔美术馆


同样是在一个农历七月,张若霭奉命以乾隆的《秋花诗》为题,创作了一幅台阁花园的图景。


IMG_2784.PNG

清 张若霭 画高宗御笔秋花诗轴 局部。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池塘快雨晴,爽籁拂习习。

洒然片刻间,花事聊收拾。

云英带露瀼,烟锄翻地湿。

芬芳蝶竞随,联翩蜂远集。

桃李分应让,画图羞弗及。

纷敷不辩名,一律幽香里。

生意既可观,清赏适以给。

先秋种秋花,秋色侵寻入。

因思为学方,凡事豫则立。

——清 弘历《种秋花》


亭台楼阁前鸡冠、秋葵、雁来红、菊、红蓼、凤仙等百花竞艳,这些从八月便可陆续看到的秋花,共同营造了一片富丽繁华、缤纷灿烂之景。


IMG_2785.PNG

清 张若霭 画高宗御笔秋花诗轴 局部。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了许久,街边的阿婆早就卖起了莲蓬。剥上一粒莲实送进嘴里,清脆爽甜,十分鲜嫩。


IMG_2786.PNG

清 顾洛 蔬果图 局部。来源/弗利尔美术馆


8月4日七夕节,也就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在这个神话故事里,喜鹊要负责搭桥。


IMG_2787.PNG

南宋 林椿(传)十全报喜图 局部。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代的《奚囊橘柚》中记述了一个和喜鹊相关的故事:


袁伯文七月六日过高唐遇雨,宿于山家。夜梦女子甚都,自称神女。伯文欲留之,神女曰:“明日当为织女造桥, 违命之辱。”伯文惊觉,天已辨色,启窗视之,有群鹊东飞,有一稍小者从窗中飞去,是以名鹊为神女也。


所以每年七夕的头一天,我们几乎都看不到喜鹊的身影。


IMG_2788.PNG

清 姚文瀚 七夕图轴 局部。来源/故宫博物院


《江山县志》中还载有七夕投彩绳的习俗。"七月剪午日系臂彩绳,投之屋,谓助驾鹊桥。"是说端午时系在腕间的五彩绳,到了七夕节就要剪掉投上屋顶,好让喜鹊衔去为牛郎织女搭桥。


据村里的老人说,七夕夜里躲在葡萄架下面,还能听见牛郎织女的讲话声。感兴趣又有条件的可以听听看


IMG_2789.PNG

清 佚名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七月乞巧 局部。来源/故宫博物院藏


这个七夕,大家或许可以选择一种比较复古的过法。比如和姐妹一起拜双星:


七月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祀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光耀五色,以此为征应,见者便拜。


——《风土记》


IMG_2790.PNG

北宋 佚名 乞巧图 局部。来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一起“花式”乞巧:


根据《开天遗事》中的记载,我们可以学着唐代宫人在七夕夜里把特别小的蜘蛛放在盒子里,等到第二天一早打开来查看结网情况,“视蜘网稀密以为得巧之候"。


可以对着月亮用五色线穿九孔针,穿过了就代表乞到了巧。


IMG_2791.PNG

清 陈枚 月曼清游图之桐荫乞巧 局部。来源/故宫博物院


还可以参照明代的《帝京景物略》,复原“丢巧针”的习俗:


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则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之乞得巧;其影粗如槌、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如果要和爱人约会,则可以按《风土记》,去吃时令的黍粥汤面:


"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故以糜为珍。今北人唯设汤饼,无复有糜矣。"


IMG_2792.PNG

元 佚名 双兔图 局部,图中兔子正在啃食黍穗。来源/故宫博物院


再按《千金方》喝点苜蒲酒:


"七月七日,取苜蒲为末,酒服方寸匕,饮酒不醉,好事者服而验之,久服聪明。”


IMG_2793.PNG

清 黄钺 群蕤藻夏册之石榴菖蒲 局部。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至于礼物嘛……


《西京杂记》里说,彩绳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爱。


8月7日终于立秋了,但天气依然很热,热得人没什么食欲,荤腥油腻更是一点儿都不想沾。《诗经·豳风》提示我们,这时候可以“亨葵及菽”。葵就是苋菜,滑嫩可口,宜炒宜煮。它的美味可是陆游认证过的:


“菹有秋菰白,羹惟野苋红。”(《园蔬荐村酒戏作》)


IMG_2794.PNG

元 钱选 五蔬图 局部。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菽就是豆类的总称。八月是各种豆成熟的日子,圆溜溜的绿豆和百合最配了。立秋时节再痛快地来一碗绿豆百合汤,就要准备和夏天说拜拜了。


IMG_2795.PNG

清 顾洛 蔬果图 局部。来源/弗利尔美术馆藏


青中带紫的蛾眉豆俗名叫做“八月豆”。它是一种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要靠实力的豆。关于颜值,清代诗人曾廉曾作词赞之:


苍翠正离披。

一架秋迟。

隔帘人影漫相疑。

晓日妆台初画处,未上胭支。

日夕劲风吹。

萧索疏篱。

殢人天气晚凉时。

连日沈沈阴不雨,愁绝蛾眉。

——《浪淘沙·蛾眉豆》


IMG_2796.PNG

清 顾洛 果蔬图 局部。来源/弗利尔美术馆


关于实力,蛾眉豆不仅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摘下一把或炖或炒或做成眉豆糕,这才是属于八月的味道。


茄子也是八月份的应季蔬菜,无论是白茄、青茄还是紫茄,煎炸蒸炒,怎么做都好吃。


IMG_2797.PNG

清 顾洛 蔬果图 局部。来源/弗利尔美术馆


IMG_2798.JPG

南宋 陈居中 茄子图 局部。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阳历8月正值农历七月,古时七月又被称为“瓜月”,就是因为这时候的丝瓜、南瓜、冬瓜、甜瓜一个赛一个地甜。


IMG_2799.PNG

清 恽寿平 花果蔬菜册页之丝瓜 局部。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IMG_2800.PNG

南宋 马远 诗经豳风图卷 局部。来源/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IMG_2801.PNG

南宋 佚名 秋瓜图。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麦子黄,杏子熟”,八月份的杏子正当时。摘下几颗与晚熟的桃子、李子,两两搭配制成果茶就很好喝。


IMG_2802.JPG

清 顾洛 果蔬图 局部。来源/弗利尔美术馆


8月12日中元节,这是我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元”之名始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古书里称道经,以正月十五为“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以七月十五为“中元”,是地官赦罪日;以十月十五为“下元”,是水官解厄日)


每到中元节人们都会备好牲礼祭祀祖先。古人甚至会从农历初一开始,就举行普渡布施活动直到月底结束。


IMG_2803.PNG

明 吴彬 岁华纪胜图册之中元 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来源/微博@西狩堂主人奇光


如今很多人都会在中元节当天,尽量减少外出、早早回家。但北宋时的人们却喜欢在中元节这天到神光寺游玩。王逵《在中元燕百丈小楼》中记载了这种风气:


薛老峰南更近西,小楼高阁与云齐。

中山酒熟中元节,归去从他醉似泥。


而在940年前的那个中元节第二天夜里,苏轼就和好友泛舟赤壁、把酒言欢,留下了经典的《赤壁赋》名篇。


0.png

南宋 佚名 赤壁图。来源/故宫博物院


8月15日我们终于迎来了末伏,但夜里屋外的虫鸣声仍未停歇,这叫声并不只来自于蝉: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蟋蟀也加入了“八月小夜曲”的合奏团。蟋蟀就是蛐蛐儿,因其鸣声就像又急又快的织机声,所以又被叫做促织。


IMG_2805.JPG

南宋 牟益 茸坡促织图 局部。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8月23日是处暑,“处,去也。”这个节气是提醒人们,暑天的热气就到此为止了。


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就是说处暑过后的老鹰开始猎鸟,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小麦、高粱等农作物即将成熟,一个五谷丰登的金秋正在来临。


IMG_2806.PNG

元 王渊 鹰逐画眉图 局部。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唐 元稹《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


民间还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这是因为夏末秋初,天干物燥,人体需要用凉性的食物调节一下,加上“苦夏”过后,高低得贴点秋膘补补。


IMG_2807.JPG

南宋 佚名《乳鸭图》 局部。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中医看来,鸭子味甘性凉,这个时节的鸭子口感也最为肥美,所以烤鸭、板鸭、盐水鸭,炖汤、爆炒和卤煮不得一样来一份?


IMG_2808.PNG

明 吕纪 四季花鸟图之夏 局部。来源/东京国立博物馆


到了8月25日终于出了伏,此时立秋已经过去了半月有余,我们终于可以感受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七月流火”:


前庭一叶下,言念忽悲秋。

变节金初至,分寒火正流。

气含凉夜早,光拂夏云收。

助月微明散,沿河丽景浮。

——唐 敬括《省试七月流火》


八月是一个收获的时节,惟愿一切美好都能如期而至。评论区里许个愿吧~


IMG_2771.PNG END

作者 | 觅渡君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秋沙 李栋 张斌 古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9 10:15 PM , Processed in 0.0665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