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一架米格-15飞机最多能配带多少发炮弹?
苏联教官给出的答案是200发。这也是标准答案。
可在志愿军飞行员看来,却有201发,多出来的这一发,是他和他的飞机。他们说,如果党和人民需要,他和他的飞机将成为射向敌人的第201发也是最后一发炮弹。
近日,一则与此有关的微博话题登上热搜榜,再次把人们的目光引向当年的那片血色长空,去见识弥漫硝烟中志愿军空军的无畏和勇毅。
来源/微博热搜截图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尝尽了没有制空权的苦头,20天时间里,近一半汽车被炸掉,后勤部队和给养运输也时刻处在美军轰炸的阴影之中。彭德怀发火,要求空军速派飞机支援,夺取制空权。彭总发火,于情可以理解,于理,有点强人所难。此时人民空军成立不足一年,手里的全部家当是2个歼击航空兵师、1个轰炸机团和1个强击机团,且多为内战时期缴获的美式、日式的老旧机型。飞行员数量也不足,技术上大多飞过活塞式飞机,像米格-15这样的喷气式飞机人均飞行时间不足20小时。而他们的对手,飞机上千架,飞行员大多参加过二战,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中国空军无论是飞机数量还是飞行员人数、飞行技术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一向很少长他人志气的毛泽东主席也无奈感慨:“真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啊。”美国人显然对这一事实也十分清楚。麦克阿瑟就轻蔑地对杜鲁门说,中国没有空军。实际上,在志愿军地面部队出动时,空军领导层也专门开会,讨论协助陆军作战的问题。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认为,一方面,严峻的战争形势,要求志愿军空军必须迅速开赴前线,边打边建,边打边练,在战斗中成长,而不是等到练好再打;另一方面,空军有限的实力决定不能零打碎敲地使用兵力,而应先着眼于部队训练,在达到一定数量时,至少可以出动100-150架飞机时,再适时集中使用,直接给敌人以最大杀伤,即“积蓄力量、选择时机、集中使用”。当他把这一想法向毛泽东汇报时,毛主席批示:同意你的意见,采取稳当的办法为好。1952年6月22日,他在同刘亚楼谈话时,依然强调,初次打仗不要设想一鸣惊人——一鸣则已,不必惊人。这句话,既体现了毛泽东一贯的在干中练的思想,同时也表明,他深知中美空军实力上的悬殊,对于空军参战的战果,并没有抱有太高期待。不过,充满战斗激情的志愿军飞行员,没有严格遵守这一方针,他们很快就在空中迎来了与美军的第一场战斗。首先被派往中朝边境的是空4旅。这支部队原驻在上海,是为配合解放沿海岛屿和台湾岛准备的,训练水平较高。1950年10月底,他们进驻辽阳基地,随后接收了苏联空军别洛夫师的装备,改旅为师,辖两个团6个飞行大队,共有米格-15飞机60架。按计划,空4师的飞行员主要是在苏联友空军的带领和掩护下,轮流进行实战练习,从小仗打起,先了解空战怎么打,然后再扩大规模。12月4日,根据空军命令,空4师以大队为单位轮番进驻安东(今丹东),进行实战锻炼。战斗出动以2架、最多4架飞机为单位,在敌情不严重的情况下,随友军参加空战。每个飞行员少则2次、多则参加4次空战即可,一个大队参战完毕换另一个大队。据时任空4师师长方子翼回忆,他在赴安东之前,刘亚楼又找他具体谈话,其中一条就是初期阶段,只给他派遣一个双机或一个4机出动的指挥权限,前4机未落地,不得出动后4机。在当时飞行员和飞机数量都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如此反复强调实在是无奈之举。然而,对于年轻的志愿军空军飞行员来说,他们都是从陆军挑选出来的优秀干部,虽然飞行技术还显稚嫩,但战斗意志、战斗激情不输于任何一名对手。跟在友军后面观摩了几次之后,他们已经无法抑制自己的战斗激情,提出要脱离友军掩护,自己单独干。刘亚楼得知这一情况后表示,在敌少我多的有利条件下,可以单独作战。1951年1月21日,机会来临。上午9时许,美20架F-84战斗轰炸机窜入宣川上空轰炸铁路。正在轮值的28大队在大队长李汉带领下,奉命出动8架飞机(其中2架因故未起飞,实际出动6架),配合苏联空军16架飞机前往迎击。升空后,李汉迂回到美机左侧,瞄准敌长机开炮,将其击伤。这是志愿军军机与美军机在空中首次交锋,虽然只击伤了1架敌机,但对于这些年轻的志愿军飞行员而言,意义非凡。正如空军在贺电中所说的那样:这次战斗证明,年轻的志愿军空军是能够作战的,是有战斗力的。破除了空战之谜的志愿军飞行员再接再厉,1月29日下午,28大队8架飞机再次起飞迎敌。在接敌前,大队长李汉考虑到,敌人的技术和战斗经验强于我方,两军相逢勇者胜,他打算先摆个与敌对头相撞的架势,迫敌先躲,这样就能创造击敌先机。在地面指挥下,他们很快发现敌机。李汉果断下达攻击命令:“投副油箱,1中队攻击,2中队掩护。”随后带领机群直冲敌机。情况果然如他所料,敌机企图左转弯摆脱,李汉顺势左转机头切敌半径跟踪咬尾,先瞄准敌长机,但因角度太大,前置量没拉出来,于是改打敌3号机,在300米外开炮。眼见敌机拖着浓浓的黑烟,机头冲下,直向地面坠去。“打掉一架!打掉一架!”耳机里传来战友的喝彩声。这次战斗,志愿军空军再次取得击落击伤敌机各1架的战绩,而自身未受损失。对于志愿军空军如此早的投入战斗,周恩来后来曾借此打趣刘亚楼,你们空军没有完全执行主席的命令哟,主席要求“一鸣则已,不必惊人”,结果被你们改成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1951年7月,美空军为配合陆军行动,发动以切断朝鲜北部交通线为目标的“绞杀战”,并为此投入1400余架作战飞机。此时空军也改变了原来以大队为单位实战锻炼的方式,开始以单个航空兵师整编制投入战斗,一次性出动战机的数量较之前有了几何级增长。1951年9月25日下午,美军112架战斗机和轰炸机编成的混合机群,向朝鲜新安州地区进犯。其主要轰炸目标是该区的清川江上的新安州大桥。该桥是连接前后方的咽喉要道,几条铁路和公路在此汇合,大批军用物资、粮食、药品通过这里运往前线。发现敌情后,空4师奉命起飞32架米格-15,配合苏联空军迎战美军机。其中,12团副团长李文模率领的16架军机在新安州上空与20余架敌机突然相遇。由于是遭遇战,中方军机来不及区分兵力,便一齐投入战斗。1大队大队长李永泰率先带领本队军机冲向左下方的8架F-84。敌机另外8架F-86见状,从左、右后方赶来帮忙。李永泰驾机迅速左转上升,不料被敌机击中。僚机权太万赶忙冲过来将美机驱散。5号机陈恒、6号机刘涌新也赶过来掩护。刘涌新一人与6架美机缠斗,击落其中1架,自己遭围攻,壮烈牺牲。而李永泰的飞机在中弹30余发、负伤56处、军械系统被打坏不能开炮的情况下,安全返回基地。之后,空3师接替空4师参加轮战。此时,大机群作战已渐成常态。11月18日14时左右,美机9批184架兵分两路,一路攻永柔地区,一路攻清川江一带的铁路。空3师派出22架战机,与苏联空军88架飞机编成大机群起飞迎战。一大队大队长王海发挥米格-15垂直机动性能优于美军的特点,忽而急速爬高、忽而急冲直下,将美军机队形冲散,他们抓住战机,一举击落5架敌机。考虑到敌众我寡,王海利用敌人被打懵的时机,果断下达返航的命令,退出战场。此战,他们取得了5:0的战果。他们大队荣立一等功,被誉为“王海大队”。每次战斗过后,志愿军空军都会总结经验,研究敌军战法变化。第一个打下美军机的李汉,被同事们批评说动作太猛,只顾自己打;对于一打就散的长僚机关系,经过总结,后来形成了蜂王战术,长机像蜂王,僚机像工蜂,工蜂围着蜂王转,怎么也打不散。对美军的多变战术,如常以4机小队作为基本编队,利用我机的观察死角,从背后咬尾偷袭;或依托海面,利用阳光、云影隐蔽潜伏,乘我机出动或返航时,从侧后截击或偷袭等,但怕打对头、勇气不足的特点,研究出集中兵力,打敌一路;放过先头,打其尾后;抢占高度优势,利用米格飞机垂直机动打破敌阵,捕捉目标以及奇袭法、隐蔽突然发起攻击等打法,都是在实战中总结出来并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战术。在志愿军空军及友军的阻击下,美军的“绞杀战”频频碰壁。他们感叹:“共军对封锁铁路线战役所采取的反击活动开始对联合国军的行动产生了不利影响。共军的战斗机和高射炮已经大大地减弱了远东空军空中封锁交通线的能力。”随着后期中国空军实施两个航空兵师以“以一带一”的方式同时投入战斗,志愿军空军已经成为美军无法忽视的存在。他们发现“共军飞行员每次遇到F-86时总是积极进攻,斗志旺盛”。美国远东空军轰炸机部队指挥官费希尔准将写道:“我方空军的战斗活动越来越困难了……我们费尽心机地利用了战术上的一切机智和变化,企图在活动中不受损失,但我们感到越来越棘手了。”此时的朝鲜战场上空,美空军虽然在总体上仍处优势,但在局部则已丧失了制空权。他们把朝鲜南至新安州、西至熙川、北至拉古哨水电站及鸭绿江一线、东至东海岸范围的朝鲜西北部地区称为“米格走廊”,承认“共军的飞行员在清川江与鸭绿江之间地区内占了几乎是绝对的统治地位”,远东空军便完全主动地尽量避免使其部队进入被称为米格走廊的地区。这说明,至少在这片空域,志愿军空军和友军占有明显优势。不过,美军并不死心,他们继续增加作战飞机的投入量,企图夺回“米格走廊”。而志愿军空军则在保护现有空域优势的基础上,逐渐把战线向南推进,空中斗争更加激烈。1952年夏,美国空军的绞杀战彻底失败,他们把轰炸重点从交通转向朝鲜北方的主要城镇和重要工业设施。志愿军空军适时变化战术,以攻代守,多次前出道清川江及平壤地区迎击美军大机群中的F-86飞机,以阻止其掩护B-29轰炸机接近清川江以北地区。B-29被称作“空中堡垒”,是四发轰炸机,不仅价格昂贵,且一旦被击落,机上10-12名机组人员也基本殒命。这样的伤亡往往给美国人以更深的痛苦和刺激。缺少了护航的B-29自然不敢轻易到“米格走廊”去撒野了。也正因为此,志愿军空军有时还采取小编队远程奔袭的方式,深入到平壤以南镇南浦、沙里院地区,打击单独活动的美军轰炸机小机群,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952年12月3日,美军先是派出24架F-86窜至鸭绿江口活动,王海率领12架米格-15起飞出战。美军在被击落1架敌机后,即向南逃去。返航的王海和战友们刚到食堂端起饭碗,战斗警报再次拉响,美空军又出动了一个包含72架F-86和56架轰炸机在内的更大的机群,向平壤、永柔和清川江地区攻击。王海等人放下饭碗,驾驶12架战机,与友军一起截击敌机。为出其不意,我军机改变以往由凤城爬高出航的规律,采取直线出航沿航线爬高,保持无线电静默的方式,直奔战区。如此,缩短了航程,争取了时间,等敌机飞过来时,他们已经占据了有利的攻击位置。战斗中,王海和战友们采用蜂王战术,12架战机始终保持在一片空域,互相掩护,互相支援。王海的僚机焦景文,在机身中弹20余发,座舱盖被打破的情况下,奋不顾身掩护长机,直到炮弹耗尽时才摆脱敌人,安全返航。中队长孙生禄在飞机被击中起火的危急关头,驾驶战鹰,径直向着敌机群猛撞过去,壮烈牺牲。与孙生禄相似,1953年4月7日,韩德彩在油量警告灯已经亮起,准备着陆的情况下,突然遭敌攻击。他看到长机被攻击后,驾机拉升,紧盯着敌机开火,一气打了80多发炮弹将敌机击落,并活捉了美军飞行员。后来才知道,此人是美军“双料王牌”飞行员。当他听到击落自己的韩德彩年仅20岁,飞行时长只有几十小时,既不服气,也不理解。韩德彩回忆此事时讲:“我的任务是掩护长机,你打长机,我就拼了命也要打掉你……总之,我是下决心拼命的。”对志愿军空军这种搏命式的打法,美军极不适应。一名被俘虏的美军飞行员曾对中方管理人员说:你们的飞行员一看见我们就头对着头冲过来,实在厉害!他们不理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到朝鲜半岛来打这一仗。我们的飞行员能这么做,则是因为他们心中知道,自己是在为祖国和人民而战。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空军共击落各型敌机330架,其中包括当时最先进的F-86飞机211架。从最开始不会打仗,到学会打仗;从打小仗到打大仗;从单一机种作战到多机种联合作战;从白天简单气象条件下作战,到能够在复杂气象和夜间条件下作战,年轻的志愿军空军在美军这样强大对手陪练下快速成长,虽然技术还不熟练、战术水平也不够高,但凭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他们还是让世界第一的美空军吃尽了苦头。30多年后,已是空军司令员的王海访问美国。时任美国空军副参谋长麦克皮特专门来给王海打伞,还亲自为他开车门。当周围人不理解这位平时自负且傲慢的将军何以做出这等行为,他讲道:第一,他是一个大国的空军司令;第二,他是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第三,他这个人性格非常豪爽。说到底,还是中国军人所展示的精神与实力,赢得了他们的尊重。1.齐德学:《雏鹰雄风——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作战史略》,《军事历史》1995年第1期;2.严可复:《以稳为主,因敌而变: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空军》,澎湃:私家历史;3.王海:《长空较量——记抗美援朝作战中的一次难忘的战斗》,《中国档案》1997年8月;4.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当代中国空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