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6|回复: 0

[哲史艺丛] 孙武之后、瓜农之后、世仕吴地,吴大帝孙权到底是什么出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1 10: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武之后、瓜农之后、世仕吴地,吴大帝孙权到底是什么出身

 瀛洲海客 历史D学堂  2022-04-11 10:17

0.jpg

作者:瀛洲海客  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2300 字
阅 读 需 要 6 分钟


魏、蜀、吴三国基业的创建者,唯江东孙氏“未能审其本末”。

曹操出身于谯县曹氏。这种小地主家庭,可称“寒门”,其门槛虽高过一般的平民之家,称雄于乡里,却又远不如累世宦途的豪门世族。刘备更惨,顶着汉室后裔的头衔,却做着织席贩履的行当。

反观孙权(或孙坚)出身,则说法不一,令人眼花缭乱。陈寿在《三国志·孙坚传》中称孙氏“盖孙武之后”,裴松之注引韦昭《吴书》曰:“(孙)坚世仕吴,家於富春。”此外还有史料称:孙权祖上,乃富春一瓜农。

那么,吴大帝孙权到底是什么出身呢?



1.jpg
上图_ 孙权题跋像


 
一、陈寿为何采纳“孙武之后”说?

孙权为“孙武之后”说,当首先排除。“盖”字有也许、大概的意思。陈寿用字向来谨慎,加上“盖”字,即表明了其态度。可“孙武之后”既然不靠谱,陈寿又为何要“画蛇添足”呢,他不能不提吗?

实际上,所谓“孙武之后”,极有可能是孙权立足江东后,为抬高自身门楣所用的托词。在一段时间内,孙氏顶着这个“身份”行事,并在江东地区造成了不小影响。这个结论,有以下几点依据:



2.jpg
上图_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1、魏晋南北朝之际的政权创建者,经常乱认祖宗,已成滥觞。曹操自称曹参后人也就罢了;匈奴人刘渊竟自称高祖之后,建立汉赵政权;还有陈霸先,自云东汉名士陈太丘之后。

2、孙策渡江后,诛戮江东豪右,引起世家不满。孙权继任后,以张昭、朱治为纽带,同江东士族展开联姻。“孙武之后”说,大概出现在此时。须知,士族之间通婚,看重门当户对,而这个身份不仅能让孙权脸上有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江东大族的面子,故而他们会默许甚至推动这种说法的传播。



3.jpg
上图_ 东吴版图



3、江东地区的学术氛围较为保守,且流行谶纬之说。在此情形之下,“孙武之后”的说法也更容易传播与“可信”。而孙权日后建国称帝所采用的“天命在吾说”,亦是得了这个方便。

4、当传播效果达到了一定程度,会出现“以假乱真”的现象。具体可参见已发表的“古代王朝为何不选皇族姓氏为国号,但陈霸先的陈朝为何是例外”一文,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孙武之后”说在江东地区拥有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以致于不少百姓或小官吏信以为真。所以,陈寿才会将这个产生了一定影响力的说法纳入《吴志》中,同时又以“盖”字表明自己的怀疑态度。



4.jpg
上图_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晋时史学家


 
二、孙氏父子身上的寒门特征

陈寿的怀疑,并非空穴来风。管中窥豹,见孙氏父子之“轻狡”,观东吴之不守礼法,便足以说明孙氏的寒门身份。

西汉武帝以来,“独尊儒术”;东汉以降,历代帝王好研修经学,以“孝廉”“明经”二科作为选官(察举征辟制)的重要评判标准。这导致东汉时期的豪族,皆习儒家经典,以《诗》《礼》传家。在东汉豪族儒学化的背景下,一个人的学识与修养,可作为评判其出身的一个重要依据。

但孙坚、孙策、孙权父子三人身上,却很少看到儒学特征。

据《三国志·吴主传》注引《吴书》记载:“(魏文帝)嘲(张)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馀间,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曹丕在文学史与批评史上多有建树,文采是有的,他的确有资格嘲讽孙权“不知学”,是较为可信的;吴使张咨虽为孙权辩解,却也承认了孙权不以儒学为主业的事实。孙权举孝廉出身,读过点书,可他都尚且如此,更别提其父、兄了。



5.jpg
上图_ 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字伯符



孙策拜访江东名士高岱时,受他人挑拨,误以为高岱讽刺他“没文化”,于是怒而杀之。孙坚年轻时,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多年,后来虽屡立战功、累迁至于长沙太守,却仍不受荆州刺史王叡待见。

非但如此,孙坚还差点没讨到老婆。据《三国志·吴夫人传》记载:“孙坚闻其才貌,欲娶之。吴氏亲戚嫌坚轻狡,将拒焉,坚甚以惭恨。夫人谓亲戚曰:‘何爱一女以取祸乎?如有不遇,命也。’於是遂许为婚,生四男一女。”

这里用到了一个贬义词,叫“轻狡”。吕布背信弃义,陈寿恶之,才评价其“轻狡反覆”。吴家人以“轻狡”一词形容孙坚,虽不见得后者品行有多恶劣,却也说明他们对孙坚这个武人的轻视。好在,吴夫人是个有眼光的,此为后话。



6.jpg
上图_ 吕布(?-198),字奉先



更能体现孙氏一族出身寒微的,是孙权不修礼制的态度。

宋张敦颐在《六朝事迹编类》提到:“终吴之世,未暇礼文,宗庙社稷,不见于史。”儒家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但孙权立国后,却鲜少行此礼制。根据《三国志》《建康实录》等书记载,东吴群臣曾为此与孙权多次展开争论,但孙权要么敷衍了事,要么就直接以“俗儒意说,非典籍正义”的借口,拒绝兴修礼制。

以“天命论”走上称帝道路的孙权,竟然对祭祀上天满不在乎,这种行为不可谓不“奇葩”。再加上孙氏内部婚姻一直有“不计行辈”的传统,可知其出身寒微之说,可为定论。



7.jpg
上图_ 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155年-191年)


 
三、种瓜为业的祖上

对此,陈寿也早有暗示。他对孙坚的评价是:“勇挚刚毅,孤微发迹。”这不仅是他对孙坚这位英雄的肯定,也说明其出身微末的事实。因此,《吴书》中称“坚世仕吴”,应当是东吴史官对孙氏一族的美化。

方诗铭先生在《三国人物散论》中指出:“《三国志》中《吴志》的史源,主要来自孙吴的官修史书韦昭所撰《吴书》,对孙坚这种不光彩的早年生涯,当然要为之隐讳。”

要之,寒门出身的孙坚,亦如边地武将,虽战功卓著,却难以融入中原士族圈子中。孙坚为何要投入袁术麾下?孙策又为何与江东豪族刀兵相向?他们的身份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8.jpg
上图_ 袁术(?-199年),字公路



据《太平御览》引《幽明录》记载:“孙钟,吴郡富春人,坚之父也。少时家贫,与母居,至孝笃信,种瓜为业。”又据《宋书·符瑞志上》记载:“孙坚之祖名钟,家在吴郡富春,独与母居,性至孝。遭岁荒,以种瓜为业。”

这两则史料,虽一说孙钟为孙坚之父,一说他为孙坚之祖,但对“孙钟性格至孝,与母独居,曾种瓜为业”的描述,却基本一致。看来,孙权乃瓜农之后的说法,理当更为可信。
 
参考资料:
〔1〕陈寿撰,裴松之注 《三国志》
〔2〕李昉等撰 《太平御览》
〔3〕沈约撰 《宋书》
〔4〕田余庆 《秦汉魏晋史探微》
〔5〕方诗铭 《三国人物散论》
〔6〕王永平 《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 11:16 AM , Processed in 0.03895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