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机飞行阶段,“进近”和“着陆”是发生事故最频繁的两个阶段,两者加起来占比超过50%。一般情况下,这两个阶段是高度复杂的飞行阶段,机组人员需要面对飞机配置变化、空中交通管制通信、拥挤的空域、恶劣的天气环境等。
2022年3月24日,广西藤县,各方救援力量在东航客机坠毁事故现场开展搜救工作。(人民视觉 图)
此次东航MU5735事故发生在八千米高空的巡航阶段。很多专家都认为,没有求救信号,以近乎垂直俯冲形态坠毁,这是很罕见的。
3月21日,MU5735从昆明机场起飞后,一直在约8869米高度进行巡航。到14时19分,飞机突然从巡航高度下降,同时飞行速度从约每小时845公里开始下降。14时21分,MU5735航班丢失ADS-B雷达信号,同地面失联。
民航事故调查中心主任毛延峰曾在发布会上表示,飞机失事时,“航路上天气适航,无危险天气”,天气因素首先被排除。
《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从姿态上看,飞机头朝下快速降落,给人的感觉就是飞行员已经完全失去了对飞机的控制能力,机械故障的概率是最高的。
他还表示,有的故障极其严重,一旦发生,飞行员就没法再控制飞机,还有的情况则是,故障开始时不是很严重,但飞行员处置没有产生效果,最终飞行状态恶化到了完全失去控制的地步。
1997年,一架胜安航空的飞机在印度尼西亚坠毁,俯冲的情况与此次空难相似。从纪录片《空中浩劫》中可以看到,当时,驾驶舱语音记录器接收到副机师离开驾驶舱的声音,然后有一个喀哒声,表明舱门从里面锁上了,之后驾驶舱语音记录器被手动关闭。几分钟后,那架波音737-300飞机向地面俯冲,直至坠毁。
在此过程中,飞机没有发出求救信号。美国调查人员得出结论说,他们不能断然确定坠机的原因,但有证据表明这是一名飞行员的蓄意行为。
3月24日,东航MU5735事故调查新闻发布会透露,搜救人员在坠机核心现场10公里外发现了一个疑似飞机残骸的碎片,长约1.3米,最宽约10厘米,重一两斤。有人以此为依据,认为飞机在坠毁之前已经在空中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