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2|回复: 0

[转贴] 苏联研制原子弹也需要核间谍,他们是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5 09: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联研制原子弹也需要核间谍,他们是谁

 铁锤 历史D学堂  2022-03-05 07:36

45.jpg

作者:铁锤  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3300 字
阅 读 需 要 10 分钟


20世纪40年代,南加州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洛杉矶火车站人来人往。此时,几名联邦调查局的探员分布在火车站不同的地点,暗中监视着月台上的一对情侣,如果他们二人有任何可疑的举动,这两名早已列入间谍嫌疑名单的男女将马上被按倒在地,带回调查局严加审讯。转眼火车要开动了,二人做最后的道别,面对爱人的双双垂泪,女士掏出口袋里的手帕,深情地为爱人揩泪。她的爱人抓着她的手做了深深一吻,顺手将手帕装入了口袋,最后一步一回头地上了火车,随着火车的轰鸣,泪眼婆娑的二人即将相隔千里。

然而,随着火车渐行渐远的不仅是探员们的疑心,还有包在手帕里的微型情报胶卷,那是关于启动原子弹的链式反应以及提炼高纯度的金属铀等大量研制原子弹的第一手资料。这些美国的核原始资料将在他们自己人的眼皮下,完美的将这些高级机密运送到苏联。



46.jpg


 
一、完美交接

这次完美的机密运送并不是电影中的情节,而是“苏联英雄”——洛娜·科恩和参与“曼哈顿计划”(美国研制原子弹的计划)的物理学天才——霍尔在执行任务中的一次绝妙配合。事实上,二人并不是情侣,而是志同道合的共产主义同志。
 
出生于美国的杰奥多尔·艾德文·霍尔是个物理学天才,1944年,年仅18岁的霍尔已然是享誉全国的物理学家,而且被招募到了“曼哈顿计划”的核心团队中负责原子弹的研究。然而,他出于对法西斯的痛恨,早已秘密加入共产主义青年联盟,并且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最高代言人——苏联,而他的上司就是“火车站女友”洛娜·科恩的丈夫——莫里斯·科恩。

洛娜其实正是负责与霍尔传递情报的莫里斯·科恩的妻子,她和她的丈夫莫里斯·科恩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间谍夫妇之一。出生于美国纽约的莫里斯·科恩与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洛娜在一次游行中相识,当时的莫里斯已经被苏联方面吸收,在男友的影响下,洛娜也成为共产主义事业最忠诚的力量。二人在组织上同意批准结婚后,一直为苏联情报部门收集情报,尤其是1941年苏联准备研制核武器之后,重要线人霍尔成为两人为苏联研制原子弹搜集情报的关键,而为了不引人注意,与霍尔的第一次接头的任务就是由洛娜执行的。



47.jpg



 
1944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核实验室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此次实验的各种数据霍尔熟记于心,并搜集了其他重要资料,用密密麻麻的小字记录了整整两页纸以备交接。二人的第一次交接十分没有默契,霍尔大大咧咧的外向性格不仅搞错过接头日期和暗号,而且二人见面后他还在公共场合指手画脚地聊起了天,以至于场面一度陷入僵局。但此次交接的重要情报依旧顺利地传递到了苏联,很快双方第二次顺利的交接了重要情报——原子弹草图,不过此次交接后他们也被联邦调查局盯上了,霍尔甚至还被调查局的工作人员传唤问询过。

即使冒着如此巨大的风险,双方仍然开始了“纽约火车站之行”的第三次交接。经过双方的缜密安排,两人在此次交换情报中的随机应变和默契配合,使得这些重要的核资料完美的传递到了苏联,也使苏联方面在核研究方面节约了不少资金与时间,推动了苏联研究原子弹的进程,打破了美国核垄断时代的僵局。



48.jpg



 
二、苏联情报机关以及核试验

苏联情报的机关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为人熟知的著名的克格勃(КГБ),全名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个情报部门不仅是苏联最重要的谍报机关,即使放眼世界,鼎盛时期拥有50万工作人员的克格勃在情报界也无人与之匹敌。另外一个机构则是是格鲁乌(ГРУ),全名红军参谋部情报局,1942年,搜集核情报的是格乌鲁的第一管理总局第7处——军事科技处,从1944年开始,负责搜集核情报的工作主要转由克格勃的“C组”(1945年升级为“C处”)负责。

1939年,爱因斯坦致信美国,为了防止法西斯德国先发制人研究出原子弹,他建议美国尽快开始原子弹研究。1941年,随着英国“合金管”计划和美国“曼哈顿计划”的开始,苏联也意识到原子弹研究计划迫在眉睫。在计划启动之际,另一方面,苏联情报部门也在原子弹研究进展比较快的美国和英国进行核情报搜集工作。美国由于国土辽阔,苏联一共设置了4个机构作为掩护,并且招募到了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科学家与高级政界要员。



49.jpg


 
美国是当时世界上科技实力最雄厚的国家,而且资金充沛,一共拥有3个原子弹秘密研究中心。一个是位于田纳西州的奥克里季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主要负责生产和分离铀和钚;另是一个在华盛顿州的汉福特的建造核反应堆;最后一个是在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研究所,主要负责原子弹的设计和制造,上文中的霍尔就是在这个研究所工作。

针对这三个机构,苏联展开了大量的原子弹情报工作,其中扮演了重要作用的不仅有霍尔、科恩夫妇,还有亚当斯、亚当·坎普、乔治·科瓦尔等人。



50.jpg


 
三、神秘人登场

亚当斯1885年出生于瑞典,在瑞典的海军技术学校学习之时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忠诚的信仰者。他毕业后到了美国参加工作并于1920年加入美国共产党,此后成为格鲁乌的间谍,此后他在美国开了一家无线电公司。

而当时的无线电设备大多为军方所使用,因此这种便利也给了他在军方发展庞大的间谍网提供了契机。他的间谍网不仅有军方工作人员,甚至还有二十多名高级国防专家,最重要的是一位在原子弹领域的重磅人物——化名为亚当·坎普的核科学家。



51.jpg


 
1944年1月,亚当斯将此位核科学家纳入自己的间谍网中,2月,这位化名亚当·坎普的科学家就提交了包括主要核科学家名单、洛斯·阿拉莫研究所中仪器图纸、以及最为重要的提炼高纯度金属铀的方法及样品,这些情报长达1000多页,对于原子弹研究极为关键。紧接着第二次会面,这位核科学家又提供了长达2000余页的重要情报。

在此后的3个月里,亚当·坎普一共提交了大约5000页的重要情报,其中包括了美国奥克里季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情况,以及金属浓缩铀的提炼工艺等等。1946年,亚当斯身份暴露,当联邦调查局准备逮捕他之时,发现他早已逃往苏联。还有这位化名为亚当·坎普神秘科学家也随之消失,联邦调查局也没有查出此人的消息。但是据亚当斯的回忆,在一次两人的会面中,这位神秘的科学家声称,自己并不是苏联的拥护者,也不是美国的叛徒,他只是为了世界的和平才为之。



52.jpg


 
四、美国间谍?俄罗斯英雄?

另一位在苏联核研制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格鲁乌间谍名为乔治·科瓦尔。他于1913年出生于美国衣阿华州,经济危机期间,全家移居苏联,此后进入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学习化学,也是在这段时间乔治被招募为格鲁乌间谍。1939年,他专程回到美国并进入军队搜集情报,1944年,有着化工背景的乔治进入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工作。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主要是研究原子弹的重要原材料——铀和钚的提纯与分离工作,共有三个部门,而乔治就在其中的一个——生产钚的X-10部门。在此期间,乔治向苏联提供了大大推进苏联原子弹研究进程的重要情报,比如用气体扩散法提纯金属铀和钚,还有大量的过程与数据记录等等。



53.jpg



1945年,乔治又进入了田纳西州的“K实验室”,在这里他接触到了更为机密的原子弹装填法——金属钋做为装弹材料,这是苏联核科学界在原子弹研制过程中从未探索到的新技术,无疑使苏联研究核技术少走了不少弯路。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一名谨慎的间谍,乔治功成身退。1949年,经过苏联高层的安排与策划,他回到了苏联,在大学任职教授近40年。2006年,93岁的乔治逝世,他度过了安详的晚年时光,也见证了为之奋斗一生的苏联的崩溃。2006年,乔治·科瓦尔被追授“俄罗斯英雄”称号。



54.jpg


 
结语

1942至1945年,一大批的核间谍提交了共5100页情报、985张照片、17件样品以及20张核反应堆图纸。这些情报使得苏联及时了解到英美两国原子弹研究进程以及研究方向,也缩短了苏联原子弹爆炸的时间,比如对于原子弹类型的把控、合适的原材料以及对人体的伤害等等。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核间谍大多都是出身富足家庭以及受过良好教育背景的精英人才,他们为苏联提供情报也并不是都为了钱财,很多都是出于共产主义信仰和世界和平的目的。

不过,核间谍也只是在二战结束后、美苏全面冷战前的这段特殊国际背景下的特定衍生产物。苏联的原子弹制造进程的突飞猛进,最重要的还是苏联能够快速调集国家资源的集中体制的结果。而随着美苏局势的全面对立,以及国际局势的收紧,这些在异国他乡的“双面人”身份纷纷暴露,间谍时代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
〔1〕《核间谍与苏联原子弹研制——基于苏联解密档案的研究》 张泽宇
〔2〕《苏联间谍夫妻巧获原子弹秘密》 杨静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3 08:53 AM , Processed in 0.0517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