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4|回复: 0

[风味小吃] 天津最会吃的,就是那帮说相声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9 07: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津最会吃的,就是那帮说相声的

 饱弟 福桃九分饱  2022-02-09 11:43

天津这个地方,人人会说相声。


大家的曲艺天赋都是胎里带,是下楼做核酸也不忘打个快板的乐天派,连春晚都是曲艺界团拜会。

IMG_0603.GIF

天津这个地方,处处都有美食。


十年吃河东,十年吃河西,天津卫的饭馆食店,自有一种独特文化,人人着迷,不能免俗。

IMG_0604.GIF

来来来罾蹦鲤鱼浇汁儿了啊

©  珂seeker

按照这两个特点,造出一个公式,大概会吃的相声演员,就等于最天津的天津人,他们也一定知道,最天津的吃食在哪儿——


演员的肚,杂货铺,人家老艺术家,一肚子天津民俗、风味江湖,随口跟你聊聊,都是全本报菜名外带地理图。


上天津吃饭,不问这样的人,问谁啊!

IMG_0605.JPG

少马爷&赵伟洲老师&天津大果子镇楼!

说起天津相声界爱吃的,头一个要提德云社总教习(不许读错)高峰高老板

IMG_0606.JPG

因为他的微博日常始终显示出,在干饭方面,他的进取心绝不亚于艺术上的精进。


一大早上真素诚来碗嘎巴菜:

IMG_0607.JPG

失眠了宵夜变早饭,烧饼夹里脊、嘎巴菜再加张炸油饼,够硬克的:

IMG_0608.JPG

到哈尔滨四处打卡,专挑老字号吃:

IMG_0609.JPG

还点了油炸冰棍儿!

上趟洛杉矶,早点都吃得跟人不一样,反正变着花样儿吃,一点儿没亏着嘴。

IMG_0610.JPG

《美 国 早 点》

虽然吃遍四方,但在天津,高老板对一家店仿佛有着特别的执念:老大鸡肉串。

IMG_0611.JPG

其实这“老大”并不出奇,一家开了十几年的狗食馆儿,鸡肉串是烤的,有甜有咸,到今天也只两块钱一串,也有些羊肉、腰子之类。

IMG_0612.JPG

高老板,一个隐藏的美食摄影师

此外常有砂锅供应,像高老板常点的醋椒豆腐,酸辣口,也才十三块钱,嫩豆腐、蟹棒、粉丝、紫菜什么的煮一小锅,吃个热乎劲儿。至于装修风格,点评上有位网友说得好,叙利亚风。

IMG_0613.JPG

然而,这馆子对高老板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他师父过去常带他来吃,一晃多年,徒弟成了师父,又带自己的徒弟光顾,大概是他心里的一种怀念和传承吧。

IMG_0614.JPG

不过,是哪位师父带高峰来吃的,他没说过——高老板有两位师父,一位相声门的师父,是天津人尽皆知的范振钰老爷子

IMG_0615.JPG

后来,他又拜在西河门老艺人金文声先生门下,学习评书和快板。

IMG_0616.JPG

大概是师出名门,所以别看高老板光发吃的,其实字里行间的信息,能把半个天津曲艺界串起来。


去年八月,高老板又去汉阳道有名的八一三鸭子楼便饭,微博提了一句“想念我师父”,说的就是金文声先生。

IMG_0617.JPG

书迷们一般都尊称怹一声“金爷”,因为老爷子不但艺术水平高,跟观众也特别亲近,人生更是传奇,一身是梗:年轻时入过青帮,结过六次婚,好逗、嘴贫,有时爱损人,小眼睛一眯坏水儿就上来了。

IMG_0618.GIF

老头儿嘿嘿一乐,不定又拿谁砸挂了

而传说中,金爷跟八一三鸭子楼有过一次纠葛,就是怹早年因为一次小玩笑,被命运开了个大玩笑。


这八一三鸭子楼,原名叫正阳春,他家烤鸭在天津最富盛名。为什么改叫八一三了呢?因为1958年8月13日,毛主席视察天津时,想到群众当中走一走,于是跟几名卫士来到劝业场附近的正阳春,除了视察,也要宴请几位教育界人士。

IMG_0619.JPG

那天毛主席还去了天津大学

虽然事先有安排,主席一行人在楼上,按说不太容易被打扰。可巧,老人家往窗外看了一眼街景,对面楼上一位晾衣服的大姐,正好看见这张熟悉的面容,一时惊喜非常,大叫起来:“毛主席!毛主席!”


老舍先生不止一次写过天津腔的雄壮高亢,这一嗓子把一条街都震动了。四面八方的老百姓纷纷涌来,都想见毛主席一面,人挨人人挤人,欢声喧天,在正阳春楼下挤成了散不开的一团,连维持秩序的交警都挤进去找不着了。


主席也想见见大家,于是,老人家每隔十分钟,就从临街的窗户探出来,向大家挥手致意,这顿午饭,才这么断断续续吃完——等到天津警备区一个排的精壮战士挤进人群,把主席一行人保护出来时,已经下午五点多了。

IMG_0620.JPG

毛主席与正阳春的工人们交谈

©  天津青年报

那么当时,我们的金爷在哪儿呢?


事后据统计,热情的天津人民在现场挤掉了七筐半的鞋帽、钢笔和手表,好巧不巧,里头就有金文声刚买的一只青缎子千层底布鞋——


他那天在劝业场买了新鞋刚穿上,正美呢,呼啦一下就被汹涌的人群裹走,从人海里游出来时,鞋就剩一只了。


那年头买双新鞋不容易,金爷臊眉耷拉眼一肚子火,回去人家一问,他愣骂了得有五千四百字的闲街——艺人旧习气,觉悟也有点跟不上,不知玩笑里带了什么小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字眼儿,后来愣被问了个“刺杀未遂”的罪名,给判了刑。你说怹那么干巴一人杀谁去!唯嘴欠尔。

IMG_0621.JPG

年轻时的金文声

后来呢,正阳春为了纪念这一天,改名为“八一三鸭子楼”,而金爷因为一时口嗨,后头二十多年可捱够了折腾。


其实,金爷此事至今也不见于任何一部信史,只是天津父老口耳相传。不过,先生这随口抖包袱的习惯,确实到老都不改。

传说有一年中秋,怹迈进了南市桂顺斋,进门就问:“有去年的月饼吗?要没去年的,就给我拿你们店里最硬的。”


当时的老经理马万里,知道老头儿憋着坏呢:“您要这干嘛呀?”


“我看马三立去。”


“啊?”


这事儿可能是真的,一是这太像金爷能说出的话了,二是马三立老人确实爱吃桂顺斋。

IMG_0622.JPG

九几年还拍过速食米饭广告呐,领先潮流二十年

©  岩熔黑

桂顺斋,大概是天津最著名,规格也最高的清真点心。最能证明其血统纯正的,就是一进门扑鼻而来的香油味儿。

IMG_0623.JPG

饱妹吃过他家的萨其马,很多人买槽子糕也首选他家,而马三爷在世时最喜欢的,则是他家的蜜麻花、蜜三刀和自来红。


据老人的三女儿马景雯回忆,六七十年代,她作为医生广西柳州支边,有一年不能回家,却收到了一个沉甸甸的木箱子,打开一看,里头是五斤桂顺斋点心。

IMG_0624.JPG

©  淘宝

那年头快递不像今天方便,也没有上图这样的包装,于是老人亲手钉了个小木箱子,把点心包好了搁里头寄过去。三爷有多疼闺女,又多宝贝这桂顺斋点心,可见一斑了。


爱吃的氛围,自然遗传。于是我们的“少马爷”马志明先生,也对天津美食的兴盛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IMG_0625.GIF

头一个贡献是,那个“核桃酥掉地下被马车压马路里,拿江米条撬出来”的著名段子,就出自怹和黄族民合作的相声《核桃酥》。

IMG_0626.GIF

©  《快乐驿站》

这段相声的深入人心,为天津点心的出品底线做出了严格规定,谁要敢卖差劲的点心,老百姓都拿相声里的词儿损你。


第二个贡献是,少马爷本人就是天津清真饮食的金字招牌。


但凡走进一家馆子,只要两边墙上有怹和店老板的合影,一望可知,店老、味儿正、老板人缘好。

其中一家,就是长江道鹊桥路上的兴悦餐厅

IMG_0627.JPG

©  大众点评@A_ONE

墙上的合影,除了少马爷出现了好几回,还有杨少华、杨议爷儿俩,以及表情略显正经的赵伟洲老师;还有马大姐的老伴(划掉)李建华老师:

IMG_0628.JPG

©  大众点评@大胡子羊肉串

至于“吃嘛嘛香”的墨宝,是李嘉存老师题的——

IMG_0629.JPG

©  大众点评@ly_0412 

一面墙能凑出一台天津春晚来,大概因为老板王跃,就是一位相声演员。

IMG_0630.JPG

最左边就是王跃老师——台上说相声台下开饭馆,也就你们天津卫了

©  谦祥益

大家常点的是锅塌里脊,是京津清真菜的锅塌做法,芡汁浓厚,里脊滑嫩。

IMG_0631.GIF

©  盗月社食遇记

奶爆两样,天津之外少见,过去听过水爆肚、油爆肚仁、芫爆散丹,奶爆很少,其实是油爆之后加奶粉翻炒。


“两样“是虾仁、牛里脊,爆的时候锅里加奶粉,脆的脆嫩的嫩,有奶香味儿。

IMG_0632.GIF

©  盗月社食遇记

还有一家少马爷和高老板都去过的,就是利德顺小老饭庄


前一阵好些人写它,外号德云社食堂、社会人饭庄,以及挨(nái)呲登主题餐厅。

IMG_0633.JPG

©  大众点评@薄荷森

这不仅因为墙上满是老板跟德云社的合影,也因为职工很多是刑满释放人员,用天津话说,从前都叫大耍儿,包括小名”小老“的老板王平在内——


为这些回头浪子找一条自新出路,有点《英雄本色》里坚叔的英雄气概。

IMG_0634.PNG

“小老”王平

©  《生活圈》

为嘛叫挨呲登餐厅呢?可能也因为,员工们被刀光剑影、监狱风云熏陶了小半辈子,那服务态度好极有限,据说有上菜使大了劲,愣把盘子墩碎了的先例。大概成了常客,跟人混熟了,也就不挨呲登了。


何况他家的头号招牌菜红烧牛窝骨,哪怕挨顿呲登,也值得一尝。

IMG_0635.JPG

©  大众点评@胖丁特别胖

话说当年小老王平要开饭馆儿,可菜色太平庸。可巧,他楼下住着一位薛大爷,以前是鸿宾楼的厨师,尝过之后,给了孩子指点:老啊,你这菜得有自己的特色哇。


嘛特色呢?小老是回民,可天津卫遍地清真美食,牛羊肉的传统菜,大家都差不多。


此时,他想起了小时候老娘给炖的牛窝骨——就是课文里陈赓大将遇到的小红军,包里满是牙印那骨头。当年家里穷,吃不起好牛肉,老太太就买便宜的牛窝骨炖了,一家人解解馋。这东西,当时天津馆子里还很少见。


他炖了一锅,倒不难吃,可也就是个家常味儿。谁下馆子吃它呢?小老眼珠一转,有了一个大概也就他能想出的主意。


没过两天,附近一家中医诊所,老大夫看着她的邻居小老进来了,刚要开口问“哪儿不舒服啦”,小老坐下了,往桌上放了一沉甸甸的塑料袋。


“大夫,我没病。”他一指塑料袋里的生牛窝骨,“您帮我给它看看。”


“啊?”


世上哪有给牛骨头看病的!老大夫满心的不乐意,小老不慌不忙,跟大夫说了老半天,逗了会儿,老大夫给开了一个让牛骨头更香的药方儿:白芷、丁香、香叶,又加了点别的。


总之,炖牛窝骨变成了先蒸后炖,最后翻炒勾芡的红烧牛窝骨,今天的利德顺,几乎每桌必点。

IMG_0636.GIF

筋肉软烂,老奶奶也能咬得动

©  《生活圈》

不过,高老板他们大概是常客,也会点:醋溜木须、老爆三、扒牛肉条、软熘鱼扇、锅塌里脊、虾仁独面筋——还是他会吃!

IMG_0637.JPG  
IMG_0638.JPG  
IMG_0639.JPG  
IMG_0640.JPG

自上往下:醋溜木须、扒牛肉条、软熘鱼扇、虾仁独面筋——全是高老板拍的

发现没有,天津这些位相声艺人爱吃的东西,都有些差不多的特点:


都没什么高档的山珍海味,海螃蟹皮皮虾就不错,下的馆子哪怕赫赫有名,也不过是自家楼下的家常菜点。


但这些馆子里,菜,各有各的特色,人,各有各的脾气,各有一帮相投多年的拥趸,个个独一无二,没有一家连锁店能够复制,鲜明的性格,好比唱戏说书亮相开脸一般,生龙活虎。


寻常巷陌里,这一条条生龙,一群群活虎,店与客好比台上的卖力、台下的入迷。大概,这就是天津饮食的本色——


帅卖怪坏,各有所爱。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参考资料:

[1]吴志菲.万岁口号背后的毛泽东[J].文史博览,2012(12):5-10.

[2]毛主席在正阳春[OL].北方网,2003.12.23.

[3]生活达人:“天津小老”王平[Y].生活圈,CCTV-1,2016.3.14.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

🖥

 作者 - VJ 

 设计 - 饱主任 

 编辑 - VJ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8 08:00 AM , Processed in 0.1293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