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1|回复: 0

[哲史艺丛] 宋朝杨家将所使用的杨家枪法有何独特之处,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8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朝杨家将所使用的杨家枪法有何独特之处,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夏祯 历史D学堂  2022-01-28 23:25

0.jpg

作者:夏祯  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27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分钟


大家都听说过北宋杨家将的故事,欧阳修《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就简要介绍了杨家将。

先说出身,杨氏籍贯麟州新秦,新秦近胡地,所以新秦人为防身,逐渐养成了重骑射之习俗。就是在这个武力值颇高的地方,杨氏还世代“以武力雄其一方”。杨业,云州观察使,一度威震契丹。雍熙三年遭监军王侁逼迫出战,与契丹军激战身死。杨延昭,杨业长子,抗辽名将。父子两人智勇无敌,“名声累世在羌夷”,其事迹甚至在里儿野竖间也是无人不晓。



1.jpg
上图_ 杨业(?—986年)



爱戴杨家将的宋人,将杨家将的故事改编为戏剧、评书等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明人熊大木《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志传》糅合宋元民间故事以及话本等,主要刻画了杨氏世抵外族侵扰的英雄故事,讴歌爱国英雄,痛斥奸佞误国,让杨家将的文化影响力更大。

经过千年演变,杨家将俨然成了集忠义和智勇于一身的爱国英雄典范。赫赫有名的杨家将使用何种方法御敌呢?答案是杨家将武术。杨家将武术是什么呢?其代表又是什么呢?



2.jpg
上图_ 杨家将



一、杨家将武术的代表:杨家枪法

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最早记录“武术”一词,“偃闭武术,阐扬文令”,武在这里与文相对,指的是军事战争之术。杨家将武术,就是杨家将作战时采用的战术。要使武术的效果得到较好发挥,武器不能掉链子。接下来可以先看看杨家将作战采用的武器。

枪这一兵器,因为用法灵活,变化莫测,令对手难以招架,所以被称为“百兵之贼”。晋朝,用枪作战开始流行。唐宋时,枪逐渐成为作战的主要武器。杨家将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就为杨家枪。历史上有许多将领都肯定杨家枪的精妙。



3.jpg
上图_ 《纪效新书》是明代军事著作,属于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



明朝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就在其军事著作《纪效新书》中认为,“长枪之法,始于杨氏”,杨氏的梨花枪是长枪的代表。明朝军事理论家何良臣就称赞杨氏梨花枪普天下无敌。那杨家梨花枪有什么特点呢?

先来看看杨家枪在形态上的独特之处吧。据吴殳《马、沙、杨三家枪式说》,在长度方面,杨家枪的长度在丈二至丈八之间;在材质方面,杨家梨花枪为木枪,长度相对短的枪材质偏硬,长枪质地则较软;在细节方面,杨家枪也独具匠心。很多枪设计宽大,但杨家枪的枪尖相对细小。这有利于提高攻击速度和准确率。

可以看出,杨家枪在形态上就与普通的枪不同。遭遇兵事,武器良好可以为打胜仗提供良好的基础,但操练武器的招式也是影响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



4.jpg
上图_ 《武经总要》枪九色图



上面简述了杨家将常用的武器——枪。再来看看其“术”。杨家枪的招式如何呢?乍看之下,杨家枪招式反复,“平平无奇”,也不算“好看”,但实际上,杨家枪的招式实用着呢。

天波杨府石碑楼就曾记载秘传杨家枪法有直刺法、枭枪法、压枪法、杀手枪法等三十六式。杨家枪招式仅有势二十种,“其余法皆重复然”。杨家枪法虽然枪数不多,但每种枪法都有自身适用的情境,所谓“一枪有一枪之用,一枪有一枪之功”,十分灵活。



5.jpg
上图_ 杨家将



如拖枪法,适用于攻人枪法后,先收枪,左足置右腿前,右手不动,左手腕肩紧压枪杆,“反掌向外,身向前”,紧盯枪尖,后以箭步或绞花步向右退却,以此撤退和诱敌。

又如格枪法,适用于转身时遭遇敌人进攻又一时难以想到他法抵御的状况,其左脚向前急进一步,左手放杆,右握钻际,令枪尖触地,枪杆于背后柱形护全身体。

使用格枪法得以防身后,可挥枪尖成花,用点枪法虚攻;亦可直立盘枪,趁势急蹲,用扫枪法攻敌下盘。



6.jpg
上图_ 杨家将之杨七郞打擂 文学作品



杨家枪中最著名的枪法为杀手枪法。杀手枪法用于危急之时,即特意疏乱枪法诱敌入枪门内,后横枪格其械,小臂伏枪杆靠近敌人,再快速屈肘横击敌脑。杀手枪法的最后一击十分重要。从角度来看,最后一击的角度,应是“略转身向右斜下方”,以求击中敌人“制俞之处”。如果没有击中敌人,则左手上抬,右手下捺,改用挑枪法攻击敌人。

由上可以看出,杨家枪法招式不多,但其十分精炼,每种枪法有自己适用的情境,且在有需要时,使用者可以组合使用不同的枪法。灵活机变,实事求是的杨家枪法,难怪被称之为“无敌”之枪法了。


7.jpg
上图_ 辽 北宋 西夏形势图



那么,是哪些因素推动杨家将武术发展呢?

  • 因素一:宋朝科技的因素


在战争史上,宋朝是兼用冷兵器和火器的时代,冷兵器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北宋期间,辽朝是宋的劲敌,杨家将为抵御辽人、守卫边界做出了贡献,所以其使用的杨家枪也随之闻名。杨家枪属于冷兵器,灵活多变,极具技击性。对于火器尚未十分发达的宋朝来说,发展杨家枪是提升作战水平的较好选择。

  • 因素二:将门世家观念的影响


北宋,世袭将领不在少数,杨家将也是世袭将领。如杨延昭从小跟随父亲行军,作战经验丰富。父亲杨业去世后,杨延昭子承父业,戍边卫敌。世袭的传统,不断的实战,使得杨家将武术能够在杨家较好地保存下来。



8.jpg
上图_ 杨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 因素三:统治者的推崇


一国之君,遭遇外患,幸运地遇到了爱国忠义,世代称臣的英勇将领,那君主对将领多是赞赏的。对于统治者来说,宣扬杨家将的英勇事迹,能够聚拢人心,突出自己统治的正当性,这无疑是符合自身的利益的。所以在官方记载里,不难看出统治者对杨家将忠义的褒扬。

《杨业传》该篇记载,杨业本为北汉将领,拼命杀敌,人称“杨无敌”。后北汉投降,杨业得太宗重用,任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于是对宋忠心耿耿。杨业善于打仗,一度威慑契丹,使得“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后因奸臣陷害,宋军败绩,杨业被俘虏,于是叹息,皇上对他这么好,希望能够“讨贼捍边以报”,现在却被奸臣所迫,致使宋军打了败仗,自己“何面目求活耶!”,于是绝食而死。

统治者并未回避他侍奉二主的事实,而是在选材上设法突出他一朝天子一朝臣、绝无贰心的忠义,以期给后世臣子树立榜样。杨家将武术作为杨家将忠义精神的物质载体,也受到统治者的肯定和推崇。在这种情况下,杨家枪也更容易得到继承和发展。



9.jpg  
10.jpg
上图_ 戏曲唱词:《杨家将》



  • 因素四:戏曲等文学形式发展的影响


杨家将的事迹衍生出很多文学作品。特别是戏曲作品。

如《孤鸾阵》为例。六郎攻孤鸾阵,连胜,后联络五郎,五郎说让杨宗勉往李云处求取杨业金刀。杨宗勉见李云后,李云令女儿李洁梅与杨宗勉比武订婚。杨宗勉取得金刀回到军营,在孤鸾阵中被耶律休哥夫妇打败而死。李洁梅闻此噩耗,破孤鸾阵,抢回杨宗勉尸首。

由上可见,《孤鸾阵》武戏颇多,而其动作设计也多少受杨家枪招式影响。


参考资料:韩玉梅 《杨家将武术的挖掘整理与发展对策研究》 [C]  陕西师范大学 20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5-20 09:19 AM , Processed in 0.04619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