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1|回复: 0

[哲史艺丛] 什么是随葬公印,为何两汉时期墓葬会出现许多随葬公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4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是随葬公印,为何两汉时期墓葬会出现许多随葬公印

 夏祯 历史D学堂  2022-01-04 23:28

10.jpg

作者:夏祯  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28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分钟


公印,是贵族以及官员权力的象征,是有权者与普通百姓相以区别的标志,是贵族官员合法行使权力的重要凭证。而贵族、官员生前凭公印享有荣华,死后自然也渴慕公印伴自己长眠。早在战国时期,公印就已经作为随葬品出现。到了汉朝,随葬公印的数量明显增多,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那么随葬公印是什么呢?为什么两汉时期墓葬会出现许多随葬公印呢?



26.jpg
11.jpg
上图_ 战国“春安君印”



一、什么是随葬公印?

随葬公印是否等于随葬官印呢?官印将官名铭刻于印上,又属于朝廷的公物,看起来像是囊括了所有公印的内容。实则不然。公印是一个包含很多印类的概念,侯爵的爵位印,各地的地名印,各地官署持有的官署印等也都具有公共属性,也应该纳入公印的范围之中。

随葬公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用印,为墓主生前所用。另一类是明器印,是特制的随葬品,墓主生前从未使用过。



12.jpg
上图_ 西汉广汉大将军银印




二、两汉时期公印作为随葬品的历史发展

西汉到新朝期间,公印随葬并未形成一种制度,但统治者一般会给两类人赐印绶随葬。

一类是给富有功勋的重臣赐印绶随葬,以示恩宠。如经历西汉武、昭、宣三朝的富平侯张安世有印绶随葬,高陵侯翟方进以丞相、高陵侯印绶随葬,侍奉成、哀、平三帝的博山侯孔光,以太师、博山侯印绶随葬。

另一类是皇帝、皇太后等皇室核心成员可以葬以玺绶,而与诸侯王这一类皇室成员不可以葬以玺绶。如《汉书》就曾记载, 元始五年,王莽认为先帝的傅、丁二姬实为藩妾却“玺绶以葬”,这是严重僭越。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考古人员还在西汉的帝王陵中发现了随葬的缩小版的百官公印。如汉阳陵随葬坑中,挖掘出象征阳陵军队等的人俑、车马、公印。再如北洞山楚王陵,则是集齐了王宫官印和地方官印。秦始皇墓随葬的秦兵马俑,昭示了始皇帝渴慕死后尊贵的心态,西汉的帝王与始皇帝的心态应该是相差不大的。



13.jpg
上图汉阳陵里的从葬坑



东汉时,随葬印绶已经慢慢成为了一种制度。无论是使用金印还是银印,无论是贵族高官还是普通官吏,只要符合要求都有机会得到随葬印绶的待遇。

东汉光武帝时,规定始封侯者,去世时赐本官印绶以及列侯印绶。如颍阳侯祭遵,曾任征虏将军等,以将军、侯印绶随葬。安成侯铫期,曾任卫尉等,以卫尉、安成侯印绶随葬。安成侯来歙,曾任中郎将等,以中郎将、征羌侯印绶随葬。

从西汉到东汉和帝间,帝王给功臣赐印绶,多拘于其本官,而没有追赠的情况。东汉顺帝时,开始出现追赠印绶的情况。

如浮阳侯孙程,曾任中黄门、骑都尉、奉车都尉,最后汉灵帝却赠他车骑将军印绶随葬。很显然,车骑将军并非是孙程生前担任过的官职,但灵帝器重他,所以给他追赠。除此之外,安国亭侯袁逢等人也被赠予车骑将军印绶。



14.jpg
15.jpg
上图_ “轪侯之印”铜印·西汉,1973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二号汉墓出土



由上可以看出,不是所有人都能享有公印随葬的待遇的。但也存在特殊情况。

1.政治动荡中的官员以原公印随葬

天下无永久之太平,卷入政治漩涡或者身死任期的官员,迫于实际可能是没有办法归印中央的。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官员可能以原公印随葬,也不在乎什么合不合礼制和规矩了。

如考古人员在青海地区就挖掘出东汉末年的“汉匈奴归义亲汉长”公印。东汉末无疑是乱世,这个时候印主还和匈奴扯上关系,估计也是面临重重危险。那么这位有外交任务的官员中途要是不幸死去,他的公印难以归还朝廷,又涉及汉匈关系,如果它不随官员入土,估计被有心之人利用,又能掀起一阵政治波浪。除此之外,甘肃、陕西等地出土的 “军假侯印”等应该也是属于这类随葬的公印。



16.jpg
17.jpg
上图_ 汉匈奴归义亲汉长铜印



2.随葬的特殊的王侯公印

官员有特殊情况,王侯也有特殊情况。这里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河南长葛曾经出土 “红阳侯国徒丞”,据推测出土的墓葬应该处于新朝统治区间。但新朝时,红阳侯国被取消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大概是一块废印,印主没来得及把印归还朝廷,就去世了。

在咸阳,考古人员曾挖掘出隗嚣母的赐印 “朔宁王太后玺”。隗嚣何人是也?隗嚣是新朝末年的割据军阀,出身陇右大族,人称“西北王”,这让东汉光武帝头痛了许久。建武八年,东汉光武帝准备充足,要西征隗嚣了,于是隗嚣“将妻子奔西城”,准备跑到四川地区去。据推测,隗嚣这次西行也带上了自己的老母亲,而他的母亲中途就去世了,于是以朔宁王太后玺殉葬。



18.jpg
19.jpg
上图_ 南越王赵眛墓出土的“帝印”玉印印台长



上述举的例子是王侯的公印,下面举一个“帝王印”的例子。南越王赵眜墓中挖掘出了武帝、文帝玺,可问题是这种玺印一般是帝后才能用的,南越王只是“王”,北边还有汉帝呢,他的墓中怎么会有帝玺呢?原来赵眛自己占据一方,一度没把北边的汉帝放在眼里,曾经自立为帝,自制帝玺。可他的儿子赵婴齐还是畏惧汉朝威势,想要依附汉朝的。那这些帝玺怎么处理?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和父王一样进入墓葬入土为安了。



20.jpg
21.jpg
上图_ 南越王赵眛墓出土的“文帝行玺”金印印台长



3.私制明器的情况

这里还有一种私制明器的情况。有些官员地位不够尊贵,也不是功臣,按理说是得不到特赐的随葬公印的。但这些人自认自己生前在一方为政也有贡献,不愿意 “干干净净”地“不带走一片云彩”,所以他们私制明器。

拿明器打造尺寸来说。两汉统治者规定,二百石及以上的官员,用方寸之印。汉制一寸约为2.3厘米,那么两百石以及以上的官员的公印的规格应该为2.3x2.3。但私制明器尺寸一般都偏大。比如说 “长沙仆印”“洮阳长印” “临湘令印”等印的边长都差不多为 2.8 厘米,比起公印制度规定的2.3厘米足足超过了0.5厘米,很明显不符合规制。



22.jpg
23.jpg
上图_ “长沙仆”石印·西汉,1955年长沙侯家塘18号墓出土



三、为什么两汉时期会出现这么多随葬公印?

由上,我们可以得出,两汉时期的随葬公印主要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皇帝特赐功臣随葬公印,第二类是皇室核心成员天然具有公印随葬的特权,第三类特殊情况下王侯官员未交公印而死故公印随葬,第四类是官员私制明器随葬。为什么两汉时期会出现这么多随葬公印呢?应该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 政治原因

两汉中央集权制得到发展,皇帝是天下至尊,地方的王侯官员对中央都有义务。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的皇室核心成员天然地享有公印随葬的权力。对于下一级的贵族朝臣,皇帝采取对功臣特赐印绶或者按等级划分公印随葬指标的方式,体现了墓葬制度的等级性。皇帝心中理想的王朝,自然是国家安定,人人顺服的,但实际上大汉并非日日太平。有的王侯官员心怀私心,私制超出规格的明器以示“尊贵”。一旦遇上政治动荡和烽火狼烟,官员归还公印便十分困难,只能就地埋葬。



24.jpg
上图_ 海昏侯 刘贺之印



2 经济原因

两汉手工业的发展也是随葬公印大量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私制明器为例。印文方面,“沅南丞印” “丹徒右尉” “徐闻令印”等印章的印文用的手刻的隶书,而私制明器的印文往往用锥画刻成,这也是需要一定手艺的。

再说说私制明器的材质。如 铜印“夫租长印”,被工匠用银打造成了银印。铜印“巴郡守丞”,被巧手的工匠加入了鎏金。铜印“萧令之印”,被工匠用高级玉石打造成了玉印。当然,大部分私制明器制作都不甚精美,甚至还肉眼可见的粗糙。但这至少证明,两汉有很多人已经掌握了制印的手艺。

参考资料:孙玮琪 《两汉随葬公印整理研究》[C] 南京大学 2020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4 01:18 AM , Processed in 0.07273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