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广阔,从西北的黄土大漠,再到东北的雪原草甸,四处游荡着咩咩叫的羊群。北方人善吃羊肉,这杂碎界的头牌,自然是羊杂。
爆炒羊杂,天气越冷,越有滋味。 图 / 汇图网
你不信,就看他们寒冬时节的一日三餐。在西北,羊杂几乎可以全天候出现,从清晨雾气蒸腾的羊杂汤,再到午间锅气十足的爆炒羊杂,入夜后更有炭火弥漫的羊杂烧烤,羊身上的一切,都在厨人的掌控下改头换面,成了冬日最暖人的滋味。 据说,天气越冷,刚出锅的羊杂汤就越是勾人。一碗好的羊杂汤,需要有“三主三辅”,所谓三主料,就是羊的心肝肺,切片下锅;三辅料,通常是羊肠、羊肚、羊头肉,切成细丝或长条;肯花心思的店家,还要下一些羊血,但不能过多,否则要抢了味道。 谁能在天寒地冻之际,拒绝一碗羊杂汤呢? 图 / 汇图网 一锅羊杂汤,还要走过汤生的三个阶段。第一种叫“原汤”,由清水加调料直接熬煮,熬得羊杂脆嫩、汤头鲜香,但得起早贪黑抢头锅;第二种叫“清汤”,羊杂入锅前先汆水,缩短熬煮时间,只留羊杂的嚼劲;第三种便是“老汤”,酱锅老卤让羊杂完全入味、软烂,吃着下饭。
宁夏特色,米肠与面肺 图 / 汇图网 一碗羊杂,走南闯北,各地皆有自己的风味。陕西人喜欢在汤里加入粉条,除了葱姜蒜调味,还得来一勺油泼辣子;宁夏人热爱“面肺”,就是将面筋灌入羊肺中切丝下锅,吃起来筋道十足;到了河南,熬汤要加入羊骨,肉和杂满满当当,胡椒面更是必不可少。
烤羊腰,冬日烧烤摊的重口味主角。 图 / 视觉中国
所以,千万别说北方人不懂喝汤。这碗香喷喷的羊杂汤,讲究着呢。 北国寒冷,是羊杂的天下。到了温暖潮湿的南方,个性更内敛的牛杂,在广东遍地开花。
阿婆牛杂,没有姓名,脸就是招牌;
通常是笑容含量越低,牛杂越好吃。 图 / 视觉中国 老广州的舌尖乡愁,如果画成一幅画,多半是夜色下街灯泛黄,照着一摊蒸汽腾腾的小推车,后面是不苟言笑的阿婆,左手调羹右手剪刀,“咔嚓咔嚓”地剪着牛杂;上至白发阿伯,下至红领巾小学生,坐在破旧的塑料小凳上,端着碗呼噜呼噜地吃,味正哦。 是的,好吃的广式牛杂,就像江湖游侠一般,浪迹于市井小巷之中;别说店面了,有些甚至连招牌都没有,就靠食客的口口相传,成为真正的美味传说。
牛杂界的高手,锅一定是发黑的, 最好台面也是乱糟糟,一定好吃。 图 / 网络 一锅广式牛杂,必然是酱油与卤料打底,先煲切成大块的萝卜;等萝卜染色透汁,再加入牛杂全家福——爽脆的牛肺,弹牙的牛心,软糯的牛筋,坚实的牛肠,以及能爆汁的面筋,起锅前被剪刀一顿咔嚓;那美味的音符啊,能勾走你的食欲,还能扣动你的心弦。 懂行的食客,一定要挑夜深、阿婆即将收摊之际,去捡锅底的萝卜吃。那萝卜,卤了不知道多久,捞起来就像海中凝脂,透着亮黑亮黑的光;一口下去,已是软烂如糜,集全锅美味于一身,什么大酒楼,什么夜排档,哪能比得了这块历经淬炼的萝卜?
别小看杂碎,如今的牛百叶和金钱肚, 早已“咸鱼翻身”,身价比肉还珍贵。 图 / 视觉中国 别着急,萝卜虽美,但毕竟不是牛杂碎。真正的牛杂之王,是绝对的人间暗黑;就连食物链顶端的广东人,也多半不敢下口;它就是——掌声响起来——牛欢喜! 那个,牛欢喜是什么东西,你应该知道吧?(小声问)你知道的,对不对?
牛欢喜,就是母牛的生殖器官。 图 / 汇图网
嗯,它是绝对不可多得的美食。根据吃过的人(不是我)所描述,牛欢喜的口感“极度爽脆、滑而不腻、超级无敌弹牙”,据说能让人欲罢不能、流连忘返。 据说,还有人开发出了牛欢喜刺身,感觉一口下去就能瞬间超越人类的极限。别看我,我也没吃过,有得吃请立刻叫上我(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