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6|回复: 0

[哲史艺丛] 宋朝为何要设兵部、枢密院、三衙等多个军事机构,到底谁说了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9 0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朝为何要设兵部、枢密院、三衙等多个军事机构,到底谁说了算

 杨上柳下 历史D学堂  2021-12-19 23:20

5.jpg
作者:杨上柳下  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26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分钟



自古以来,军队都是封建王朝的支柱和命门,对于帝王来说,只有手握军权,才能对外开疆扩土,对内杀伐决断。倘若军权旁落他人之手,轻则成为权臣手中的提线木偶,重则直接沦为他人逆袭上位的“背景板”。因此,如何稳固有效的牢掌军权并防止他人染指,一直是帝王们所考量的首要问题,历朝历代也对此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政略和对策。

这其中,宋朝建立了一套复杂完备的体制,通过设置枢密院、三衙、兵部等多个各负其责、互不隶属的军事机构,以“军权三分”的方式对军权施行了极为有效的制衡和约束,其心思之缜密、手段之复杂、影响之深远,历朝历代无出其右,堪称达到了古代军权管控的“天花板”。



6.jpg
上图_ 宋代官制简表{元丰以前}



  • 兵部:资格最老,却沦为无存在感的“小透明”


作为老资格的朝廷军事管理机构,兵部可以追溯到三国曹魏时期的“五兵制”,历经隋唐两代发展,兵部成为王朝主要的军事管理机构,权势很大。然而,随着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以及更加混乱的五代十国,地方军阀纷纷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以致于兵部的权力大大削减。

宋朝建立后,对兵部的权力进行了进一步的弱化和虚化,据《宋史》记载,兵部掌“兵卫、仪仗、卤簿、武举、民兵、厢军、土军、蕃军,四夷官封、承袭之事,舆马、器械之政,天下地土之图”。



7.png
上图_ 北宋地图



其中不难看出,兵部对厢军、民兵这些战斗力不足的地方军队进行一些管理,加上一些后勤保障、测绘地图之类的事务,对于宋朝真正的中央军“八十万禁军”(并非是实指)是根本没法染指的,更谈不上指挥作战、调兵遣将了,可以说是存在感极低。

不仅不能和逐渐掌握主要军权的明朝兵部相提并论(明英宗“土木之变”后面对入侵京师的瓦剌大军,时任兵部尚书于谦在明代宗的支持下将主要军权集中于兵部,以便统一指挥调度,此举被明朝后世延续),就连给南书房、军机处打打下手,具体办事的清朝兵部也是远远不如。



8.jpg
上图_ 清 军机处旧照



  • 枢密院:位高权重,却和军队不打交道


仅此字面意思来看,枢密院应该只是个掌管机要文书的部门,这个起建于唐朝的机构初期也确实如此。然而从五代开始,枢密院开始逐渐执掌军权,到了北宋,枢密院已经成为了朝廷主管军事机构,与主管行政的中书门下并称“二府”,足见其地位之显赫。

其最高长官称“枢密使”,枢密院不仅执掌军机要务,还有人事权、招募权、调动权(当然要在皇帝的允许之下)等等,可谓是相当实权的部门,和兵部的虚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虽然权力如此之大,枢密院却也并非无所不能,原因很简单,因为手中没有一兵一卒归他统领管辖。



9.jpg
上图_ 北宋军队



  • 三衙:手握重兵,却无法调遣指挥


北宋沿袭五代后周军制,以禁军为中央军,为帝国的主力军队。而禁军则由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等三个部门进行管理,这三个机构统称为“三衙”。

三衙各自的最高长官都称都指挥使,并称“三帅”,彼此互不隶属、都只对皇帝负责。五代后周时期,禁军曾设置殿前都点检一职统帅整个禁军队伍,权势极大,类似于“禁军总司令”。赵匡胤正是依靠担任此职的“职务之便”,依靠军队上位成功的。也因如此,上位之后的赵匡胤将殿前都点检一职撤销,分设三衙管理禁军。



10.jpg
上图_ 赵匡胤(927年-976年)



三衙直接负责禁军的日常管理和训练等工作,直接与部队打交道。然而尽管看起来是手握重兵,但一方面是三个互不隶属的部门负责,从而并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另一方面,三衙并无调动派遣军队的权力,这一点和枢密院正好相反。

综上所述,枢密院有调兵之权,却无统兵之重,而三衙则有统兵之重,却无调兵之权,至于兵部则完全成为“背景板”,只能负责一些相对来说无关紧要的日常事务。宋朝通过这套复杂而严密的机构设置和分工,从而实现了“军权三分”。而此举也对整个宋朝的历史走向和最终结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11.jpg
上图_ 赵匡胤 黄袍加身



  • 源起:职业军人出身的北宋创立者对军队的本能的不信任感


宋朝对军权的拆分和限制达到了中国历史的空前绝后的地步,而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程度和其创立者有直接的关系。北宋初年的两位皇帝,创立者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兄弟俩都是职业军人出身,尤其是赵匡胤正是靠着乱世之中相对独立的军权,利用手中的禁军逆袭上位,将后周柴家变成的赵宋天下。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宋朝的建立颇有军人政变上台的“军政府”味道。也正是这个特殊的经历,让赵匡胤在享受军队拥戴上台的成果的同时,也对军队充满了本能的不信任感。

于是,在进行了“杯酒释兵权”等一系列具体措施解除很多将领兵权的同时(当然手段温和,并没有出现流血事件),更是从机构设置和制度建设方面对军队进行了彻底的改造。而赵光义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从而正式确定了有宋一朝对军权的极端限制分割的“重文轻武”的局面。



12.jpg
上图_ 赵光义(939年-997年),即宋太宗



  • 达到了预期效果,但负面作用更是不可估量


客观的说,宋朝的这套复杂、精巧的军权分制手段,确实达到了预期目的。有宋一朝,尽管自始至终都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和入侵(当然也是最终亡于此手),但内部再也没有出现自称体系手握重兵的军阀,更没有出现唐朝后期和五代十国地方割据的局面。

尽管宋朝也不时涌现狄青、种师道、宗泽、岳飞等统帅名将,但他们早已没有那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气度和独立性,而仅仅是作为大宋王朝军事方面的高级打工人而存在,还受到皇帝和掌握话语权的文官系统的猜忌和排斥,轻则丧失权柄,重则含冤而亡。



13.jpg
上图_ 岳鄂王像(《南陵无双谱》) 岳飞像



整个宋朝的军队地位也是空前低下,甚至对待士兵都要用脸上刺字的方式防止其逃跑。本来应该是保家卫国的军人却完全是囚犯一般的境遇,可以看出宋朝对军事的轻视乃至蔑视到了一种何等的地步,纵使再有多发达的经济、文化、城建,又有何用?至于最后酿成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和南宋末年的“崖山之变”,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资料:
〔1〕《宋史》 元 脱脱等著
〔2〕《水浒传》 明 施耐庵著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4 12:17 PM , Processed in 0.0744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