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2|回复: 1

[时评] 政府靠发小广告,骗他们到危险的边境当炮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8 08: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政府靠发小广告,骗他们到危险的边境当炮灰

 刘六七 Vista世界派  2021-11-17

IMG_7723.JPG


曾几何时,我最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去一些没有服务精神的地方办事儿。

 

填表、补材料……我的问题像皮球一样被各个窗口踢来踢去。

 

面对趾高气昂,连正眼都懒得看你的工作人员,自己还要压抑愤怒,平静地“好的”“是”“没问题”,生怕得罪了眼前这位,让你再白跑几公里路。

 

这个过程中,最让我难受的就是一种“没有尊严的感觉”。

 

最近几个月,在白俄罗斯与欧盟的边境上,上万名难民也在经历煎熬。

 

在看完这些难民的遭遇,我脑海中不知怎么就浮现出了自己的问题被踢来踢去的画面。

 

只不过这些难民更惨,因为被踢来踢去的不是诉求,而是他们自己本身,当然,那种没有尊严的感觉至少是我几十倍的强度。

 

这些主要来自中东的难民怎么一下子就空降到东欧,并引发了一场危机呢?一切的一切,也都源自一个十分没有尊严的原因。


在叙利亚、伊拉克等国,一些奇怪的“旅行社”正在进行活动。

这些“旅行社”的业务不是为当地居民提供旅游服务,而是招揽难民,然后再把他们运到白俄罗斯。据外媒报道,白俄罗斯政府正是在阴影中主导这一切的“幕后操作者”。

问题是,当欧洲、美国都在排斥难民时,白俄罗斯为何反其道而行之,敞开大门引进难民呢?

去年8月以来,白俄罗斯与欧盟交恶,面对西方国家的层层制裁和打击,白俄总统卢卡申科决定用欧盟最怕的事情之一牵制后者——难民。

IMG_7724.JPG
卢卡申科
图源:网络

这些抵达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难民,并不会留在那里。明斯克会有专人将他们送到白俄罗斯与波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边境(这三国皆为欧盟成员国),再协助他们进入欧盟境内。

其实这一方法并非白俄罗斯首创。此前,土耳其就多次以“开放边境放难民”要挟欧盟,还屡次在谈判中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说白了,这种策略下,难民只是被政客们当作报复对手的子弹罢了。

等到了边境,难民才发现事情并不简单:自己想去的国家不接纳他们。波兰等欧盟成员国会直接把他们退回到白俄罗斯境内;之后,他们又会被白俄官兵上赶着往边境送。

于是,这些难民就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困在了异国的边境。

这个过程中,已经有至少10人死于艰苦的条件、缺乏食物和水以及夜间接近0度的气温。

IMG_7725.JPG
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与白俄罗斯的位置关系
图源:网络

更令人感慨的是,即使最终没有偷渡成功,他们中的有些人还是对卢卡申科表示了感谢,“感谢卢卡申科,给了我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条“中东-东欧-欧盟”的路径中,难民到底经历了什么?叙利亚库尔德青年伊德里斯,用视频记录了“被当作子弹”的全过程。



伊拉克:“流浪者”中转站

20多岁的伊德里斯长脸、长下巴,留着络腮胡,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大一些。

IMG_7726.JPG
伊德里斯

他生在叙利亚的科巴尼,一个很多人都没听过的,自2014年起就深陷库尔德与伊斯兰国武装分子交战中的城市。

为了追求更加稳定的生活,成年后,伊德里斯来到了邻国伊拉克的库尔德自治区首府埃尔比勒打工。

与其说是首府,埃尔比勒更像是一个“流浪者”中转站。

这座城市的150万人口中,相当大一部分是来自叙利亚和伊拉克其他省份的难民,他们中不少人只是在这里暂时停留,等时机一来,便会想方设法到欧洲去,在“新大陆”生根发芽。

IMG_7727.JPG
从空中看埃尔比勒
图源:网络

伊德里斯也是暂时停留的一员。想到之前不少同胞都死在了横跨地中海的途中,他觉得以生命为代价换取一个并不确定的未来,有些不划算。

今年5月,他等来了一个新机会。

那时的埃尔比勒,社交媒体脸书和通讯软件WhatsApp上疯狂流传着一则广告。广告用阿拉伯语暗示,白俄罗斯当局会帮助伊拉克等地的“游客”轻松进入欧盟申根区。

更重要的是,与坐着弱不禁风的小船横跨地中海不同,这趟行程允许客户搭乘飞机体面地飞往明斯克,而且保险、酒店、交通等统统有人协助打理。

IMG_7728.jpg
通过聊天软件流通的小广告暗示可以安心地前往白俄罗斯
图源:BBC

“白俄罗斯目前正与欧盟交恶,所以卢卡申科决定开放边境。”伊德里斯对BBC解释道。

尽管知道自己可能只是被外国政客当枪使,他还是决定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赌一把。

时间回到2020年8月,白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卢卡申科第六次成功当选总统。

但选举委员会实际由卢卡申科控制的事实、投票期间大规模的断网事故以及主要竞争者季哈诺夫斯卡娅在民间的高支持率,使民众对选举结果真实性产生质疑。白俄罗斯国内随即爆发大规模抗议。

考虑到地缘安全,欧盟决定对“引发暴力和选举舞弊”的白俄罗斯高官实施制裁,还决定将本来计划拨给白俄政府的5300万欧元转交给民间组织。

但无论如何,卢卡申科还是成功当选,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对反对者进行打击。今年5月,白俄罗斯甚至以发现炸弹为由,让一架载着反对派人士、本应飞往立陶宛的飞机迫降明斯克。

“迫降”事件发生后,欧盟再次对白俄罗斯加紧制裁,就连大洋彼岸的美国也跟进插了一脚。

作为报复,被逼到绝境的卢卡申科决定放出终极大招——开门放难民。

IMG_7729.JPG
就是这位普罗塔塞维奇,使白俄罗斯官方紧急拦下一架飞机
图源:网络

众所周知,欧盟苦难民久矣。不少国家及政客都曾严厉批评难民政策导致极端思想渗入,促进了本土民粹主义的崛起。还有观点认为,由于公共开支增加,难民的涌入还给东道国的经济和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外加没有实体国境,一旦进入欧盟申根区,难民就可以畅行欧洲,去任何想去的国家。因此,欧盟才会对难民问题如此重视。

被十分具有诱惑性的广告鼓动,伊德里斯决定先将妻子和双胞胎女儿留在老家,独自走一遭。行前,他向家人保证,等自己成功进入欧洲,就把他们一并接来。

9月25日,背上靴子和厚衣物,伊德里斯的旅程正式开始。

在前往欧洲的飞机舷梯下,伊德里斯和几名同行好友对着镜头记录下这个可能会改变一生的重要瞬间。屏幕里,他们看起来精神十足,对眼前的一切充满期待。

IMG_7730.JPG



白俄罗斯:三次尝试

夜色中,飞机开始下降,舷窗外,明斯克的轮廓渐渐清晰。

虽然明斯克常住人口不到200万,与北京、伦敦、纽约等国际大都市无法相提并论,但和叙利亚的科巴尼或伊拉克的埃尔比勒比,用“金碧辉煌”来形容也不为过。

IMG_7731.JPG

一进到机场航站楼,伊德里斯就发现走廊和入境大厅的地面上坐满了人。这些人大多讲着和他一样的语言,来自差不多的地方,还有着相同的目的地——欧盟。

过了海关,接头人驱车将伊德里斯一行人接到位于市中心的斯普尼克酒店。

在这座带有一丝苏联风格、外墙被漆成米黄和橙色的三星级酒店内,伊德里斯慢慢搞清了自己的处境:越境至波兰是违法的,而且并非阿拉伯语广告中描述的“只需要走四五小时路”那样轻松。

IMG_7732.JPG
斯普尼克酒店
图源:网络

事已至此,况且签证、机票和酒店已经花费了伊德里斯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3.2万元),对他来说,放弃根本不是一种选择。

到达白俄罗斯的第二晚,第一次尝试正式开始。

只是,由于离开明斯克的时间太迟,伊德里斯一行人错过了在波兰边境等待的“蛇头”。他们只好在边境附近的小旅馆暂住一夜。

考虑到第一次尝试失败后产生的费用都要自行承担,伊德里斯变得焦虑起来。“不管你为此砸了多少钱,结果都可能是毁灭性的”,这个念头让他感到不安。

又过了一晚,第二次尝试开始。

这一次,他们还没有抵达边境,就被白俄罗斯警察拦截下来,护照也被没收。这些警察要求司机把他们送回明斯克。在伊德里斯记录当时场景的视频里,俄语、阿拉伯语和英语此起彼伏,十分混乱。

接下来的几天内,回到斯普尼克酒店的伊德里斯发现,从叙利亚、伊拉克和也门来的难民越来越多,每天都有100至150人办理入住手续。

一张围绕着难民,涉及“蛇头”、住宿和交通物流的网络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越织越大。

IMG_7733.JPG
一名男性难民边抱着孩子边擦拭眼泪,他们一家已经被波兰官兵返回8次,在树林里困了20多天
图源:GettyImages

斯普尼克酒店的情况与现实完全相符,根据波兰边防部队的数据,自8月份以来,该机构已经记录下3万起从白俄罗斯非法入境的案例。在这3万起案例中,1.73万起都发生在10月份。

到达白俄罗斯11天后,第三次尝试终于到来。

这一次,伊德里斯一行人被带到了距离明斯克更远的西南小城布雷斯特。

午夜12点刚过,在靠近边境的位置上,几名白俄罗斯士兵忽然出现在浓稠的夜色中,正当大家以为这次又要无功而返时,一位士兵示意“等一下”。

几分钟后,一辆装甲车出现在伊德里斯面前,将他们带到另一辆军用卡车旁。凭借车灯,伊德里斯发现卡车上居然还坐着50余名难民。

东欧十月初的午夜,气温已经接近0度,50多人又在卡车上哆哆嗦嗦地前进了一会儿。车忽然停下,一名士兵再次示意大家等一下,说要看看去往波兰的路是否畅通无阻。

IMG_7734.JPG
被困在边境上的难民
图源:Shutterstock

最终,这名白俄罗斯士兵带领整支队伍走了最后200米。

边境线上,铁丝围栏已经被人为剪断。事后,伊德里斯向BBC分析,剪断围栏的应该就是白俄罗斯士兵,因为跨越边境时,这名士兵显得十分乐于助人,甚至还搀扶着大家进行偷渡。

手持GPS导航仪,进入波兰境内的难民们分成小组迅速散开,仿佛搁浅的鱼儿被放回大海,迅速隐没在漆黑无边的森林里。

只是,更大的挑战还在前面等着他们。



波兰:艰难的跋涉

整个偷渡过程中最难的部分,其实是进入欧盟以后。

毕竟,从伊拉克到白俄罗斯,难民们坐的是安全平稳的飞机,从明斯克到边境,则一路有“蛇头”甚至是白俄官兵的协助。等到真正进入波兰,能帮助难民的就只剩他们自己了。

越境成功后的首要任务就是不要被波兰官兵发现,如果在抵达接头地点前被逮捕,难民们不是被遣送回白俄罗斯,就是被关进如同监狱一般的收容所。

此外,边境地区多树林和沼泽,容易受伤,外加年底时分夜间温度已经接近0度,有失温风险。

据在白俄罗斯-波兰接壤处提供帮助的公益组织和新闻媒体估计,截至目前,至少有10人死在了这条狭长地带。

对于伊德里斯来说,这条道路同样艰辛。虽然按照导航走才不到20公里,但由于地形复杂、温度极低且缺少水和食物,一行人竟然花了两三天时间。

进入波兰的第一个傍晚,低斜的阳光照进树林,松树围在四周形同天然监狱。

伊德里斯拍了一段视频,画面中,他的朋友杰米尔已经累得抬不起头,杰米尔的妻子则因为失温瘫坐在一旁。其他几名同行者干脆直接仰面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形同死尸。

IMG_7735.JPG

他们从早上四点就开始走了,虽然冷到绝望,但怕篝火引来警察,所以只能咬牙强忍低温。更悲催的是,由于不慎跌入一个壕沟,摔坏了腿,对于伊德里斯来说,旅途变得愈加艰难。

最终,10月9日凌晨,离开伊拉克14天后,伊德里斯一行人终于抵达位于波兰米莱伊奇采的最终接头点,天蒙蒙亮时,就被另一位“蛇头”拉到了德国。

在德国,一行人互相道别——杰米尔和妻子打算去法兰克福,另一位朋友佐瓒则要北上丹麦去找她的未婚夫。

伊德里斯打算一直向西去荷兰。他早在老家时就研究好了,如果荷兰政府授予其难民身份,那么根据当地“家庭团聚规则”,伊德里斯就可以兑现承诺,把妻子和双胞胎女儿从叙利亚接过来。

伊德里斯是幸运的,因为在他们成功偷渡后,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波兰官方陆续在边境立起铁丝网围墙。

IMG_7736.JPG
波兰官兵正在搭起一面铁丝围墙
图源:路透社

一度,波兰警方还在非法越境最严重的区段,划出一块长达3公里的“国家紧急状态区”,禁止记者、非政府组织和平民进入。

想通过白俄罗斯进入欧盟变得更难了,以至于11月8日,上百名走投无路的难民在白波边境掀起一场暴乱,试图强行通过。

此后,波兰政府又在该区域部署了1.2万名官兵,并威胁白俄罗斯将完全关闭两国之间的边境交通。

至此,这条偷渡线路累积的难民到达顶峰,每日都在上演着数不尽的人间悲剧:

在志愿者发布的视频中,一名老者因为连续数天游走在阴冷的树林,从未将靴子脱下,导致双脚已经浮肿的像一块发酵的面包,皱皱巴巴;

IMG_7737.JPG
图源:Vice

一名女孩绝望地恳求边境上的波兰士兵给她一点水,但并未得到回应,女孩身边是还在襁褓里的婴儿......

对于11月8日的暴乱,波兰外交部副部长彼得·沃兹克指责白俄罗斯在边境人为“编排”了一出灾难。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呼吁欧盟成员国对白俄罗斯施加新一轮制裁,以惩罚其将无数难民生命置于危险境地的恶行。

与此同时,美国也向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喊话,让他立即停止将非法难民向欧盟境内输送的行为。

对于国际社会的种种指控,白俄罗斯均予以否认。

只可怜了大多数难民,因为看似可靠的承诺,背井离乡飞往白俄罗斯,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只是政治游戏中的一个小砝码。

想去的国家不接纳自己,将自己置于此地的当局又翻脸不认人,像一个谁也不待见的皮球那样被踢来踢去。

在这个屈辱又危险的过程中,有人落下了不可逆转的残疾,有人花光了一生的积蓄,还有人甚至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IMG_7738.JPG
死于边境上的人的墓碑
图源:GettyImages

更令人寒心的是,即使最终没有偷渡成功,他们中的有些人还是对卢卡申科表示了感谢。一位难民就曾对媒体说道,“感谢卢卡申科,给了我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8 08:13 AM , Processed in 0.03692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