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1|回复: 0

[哲史艺丛] “人狠话不多”的失学青年,咋就成了“秦军噩梦制造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3 0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狠话不多”的失学青年,咋就成了“秦军噩梦制造机”?

最爱历史  2021-11-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瞭望智库 Author 库叔说


无所不用其极地追求功名,会把自己拖入什么样的处境?

此外,这个故事会告诉你两件事:

其一,人们总是明知故犯,历史总会重蹈覆辙;

其二,有用的书永远不会白读。
 
文 | 蒋亚民
编辑|李雪 瞭望智库


1
卫国,一个狠人的诞生


 
公元前440年的某一天,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吴起小朋友出生在卫国左氏(今山东菏泽)的一个“累千金”的富裕家庭。
 
请注意,这句话里有两个关键词:

富裕

“家累千金”是个什么概念?“千金”是个虚指,到底是多大一笔财富,如今很难量化。不过,这个说法曾被大学者司马迁用在了两百年后的大商人吕不韦身上,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吴起应该出身于商人而非贵族家庭,不具备倚仗血统就可身居高位的资格。

【注: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卫国

作为源于周朝宗室的老牌诸侯国,卫国国家不大、资历不浅,处于当时中原文明的核心区域,毗邻鲁国,属于最早接触儒家文化的国家之一,经济状况不错,居民受教育机会较多。

在我们的主角成名之前,这里的“超级明星”是孔老夫子的得意门生、中国儒商之祖子贡(约前520年到456年)同志。与传统的儒生形象不同,他口才了得、处事灵活机变,经商从政两手抓、两手都很硬——不但成为孔门致富第一人、留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端木遗风”,还相继执掌鲁、卫两国相印若许年。

同时,正如孔子批评卫灵公只是把“敬贤”当作欺骗国人的幌子那样,卫国的国君们并非真正地重视儒家学说、遵循仁爱孝悌——百年里,政变频繁,很有点将宫斗进行到底的架势。

在吴起15岁到26岁之间,卫国发生了两起弑君事件:

前426年,公子亹杀叔自立,成为卫怀公;

前415年,公子穨杀死亲兄弟怀公自立,成为卫慎公。

在这样的环境里,同为商人家庭出身、同样受到良好教育的吴起早早立下了建功立业的宏愿,同时,养成了务实、机变、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脾性。

然而,这条路,他走得不太顺。

当时,三晋强盛、卫国势弱,要命的是最高领导还没有知人善任的本事。野心勃勃的吴起四处托人游说,耗尽了家财,非但没能成功在卫国政坛闪亮登场,还收获了一大波嘲讽。

对此,狠人吴起用实力说话,手起刀落,接连杀掉三十多个说他坏话的同乡。出逃前,他给自己亲妈留下了一个破落的家和一句狠话:

“不为卿相,誓不复卫!”

就这样,可怜的老母亲至死都没能再看到儿子一眼。

2
杀更多的人,带更强的兵


 
卫国非著名狠人逃到了隔壁鲁国,拜在著名学者曾申门下继续深造。

期间,妈妈去世,吴起表示自己必须遵守誓言、果断拒绝回家奔丧守孝。如此大逆不道,气得老师直接将他逐出师门。

儒家学说跟自己的气质实在不合,失学青年吴起想了想,干脆学兵法吧,这门课的教授一般不大计较学生的私德和个人作风问题(如本系列第6篇所讲的鬼谷子校长);更重要的是,诸侯交战正酣,这本事应该比较容易当官。

几年后,他果然等来了一个机会。

前412年,强齐发兵欺负弱鲁。

掌权的鲁穆公很着急:我们比较擅长讲道理,打仗是短板!

这时,大概是病急乱投医,有人推荐吴起领兵,又有人站出来说不行:他媳妇可是齐国人,到时候来个里应外合,我们不是死得更快、更惨吗!

狠人吴起再次手起刀落,解决了自己媳妇,随后领兵上阵,大破齐师。这次打了大胜仗、有了威望,自己总能得到当官的机会、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了吧?

他忽略了一件事:在强敌退去、安全警报解除之后,他就成了“有人”的恐惧对象。

有人对鲁穆公讲道理:

“您看这个人像话吗!来鲁国之后拜在大儒曾申门下,亲妈死了都不奔丧,因此被老师赶出门去。如今为了当您的将军连自己的发妻都能杀!如此残忍和缺德,根本不值得您信任!

况且,现在我们鲁国的实力跟齐国相比差得远呢,这一次战胜没有多大作用,您要是继续重用吴起,就相当于对诸侯宣布‘我要搞事情’,这是在给自己招大祸啊!”

吴起得到风声,等了一段时间,越发地感觉不妙——虽然领导一直没有明确表示不满,但是怀疑的种子已经种下,说不定哪天自己就得遭殃。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这次,他选择了魏国。

这实在是个不错的打算:

其一,各大势力之中,自己跟齐国有仇,秦、楚太远,晋国国君彻底沦为三家傀儡,其中魏国最强;

其二,上位的魏文侯有知人善任之贤,重用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能人,国势渐隆;

其三,前辈李悝正在魏国搞改革,以“重农”和“法治”为原则,发展经济、富国强兵,这一套务实操作很对自己胃口。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IMG_3830.jpg

3
投魏,成为秦军噩梦制造机


 
吴起兴冲冲地来到了魏国。

对于这位早有耳闻的猛将,魏文侯征求了重臣李克的意见:

“爱卿,你看这个人怎么样?”

李克的回答十分到位:

“他贪财又好色。但是,要说带兵打仗,就连齐国的大兵家田穰苴都比不上他!”

【注:关于李悝和李克是否为同一人这个问题,史家存在争议。笔者暂列为两人供读者参考,不影响故事主线。】

田穰苴,又称司马穰苴,详细内容参见本系列第7篇。

正好赶上领导下一个重要计划是打西边的邻居秦国,有志青年吴起终于得到了大展拳脚的良机。

前409年,他受命挥师征秦。

在与秦军作战期间,吴起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从来不搞特殊待遇、摆主帅架子。他与最末等级的士兵同衣食;睡觉不铺席子,跟大伙一起睡在田埂上,用树叶遮盖身体以御寒霜;不骑马乘车,亲自背着口粮,与将士一同行军,共同分担行军之劳苦。

这样的将军怎能不受爱戴?魏军上下一心,屡战屡胜。

魏军很快攻克了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今陕西大荔)、元里(今陕西澄城)两地,并在此筑城据守;次年,继续进攻,打到了郑邑,夺取了洛阴(亦在今陕西大荔)、合阳(今陕西合阳),继续筑城。

秦军只好退守洛水南岸,沿河修建防御工事进行抵抗,还修筑了重泉城(今陕西蒲城)。

加上之前(前412年)被公子击占领的繁庞(今陕西韩城),至此,魏国完全占有了秦国的河西地区,随即设西河郡。

经魏国最强猎头翟璜推荐,吴起担任首任郡守。

他不仅率部修筑了意在抵御秦军的吴城(在今山西孝义),还沿着前辈李悝的脚步,在所辖地区进行了一场以强军为目的的改革,如整顿吏治、革除陋习、鼓励生产。由于执法公平、赏罚分明,大大提高了官民的积极性,没用太久就收获了良好效果:百姓安居乐业、军士士气高涨、地区府库充盈。

更重要的是,吴起虚心向当地大儒子夏学习,将儒、法、兵三家理念运用于军事实践,最惊艳的成果就是创造了堪称当时世界最强重装步兵部队的魏武卒。

这是一支经过严格选拔和训练、待遇极高的精锐步兵:士兵每人穿戴3层重甲和铁盔、携能开12石的弩机、带50支弩箭和长矛、腰佩利剑、背着3天口粮,并且行军速度惊人!

吴起还建立起精密的组织管理架构,战时灵活利用编制根据作战需要迅速变换军阵。鼎盛时,这支劲旅多达5万到7万人规模。

读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产生疑问:

一向人狠话不多、一言不合就手起刀落的吴起大将军,怎么搞起温情戏码了?

他不是弃儒学兵、学法了吗?为啥还要投在大儒子夏门下?

4
5万对阵50万,为啥能赢?


 
很简单,原因就俩字:有用!

与近代搭上工业革命便车、逐步强大起来的西方相比,早在两千多年前,吴起就把实用主义套路耍得十分熟练。

有个故事从侧面说明了他这么做的动机。

一个士兵身上长了毒疮,吴大将军亲自用嘴为其吸出脓液。士兵的妈妈听说这件事难过到流泪。有人问她:

“你儿子不过是个普通士兵,大将军亲自为他吸脓,你有啥可难过的?应该为儿子遇到这么好的长官感到高兴啊!”

这位妇人伤心地说:

“不是这么回事啊!以前吴将军也为孩子他爸吸过脓,为报答恩情,他奋勇杀敌、绝不后退,结果死在了敌人手里。现在吴公又这么操作,儿子接下来会死在哪里,我不敢想,怎能不哭?”

前396年,好领导魏文侯同志逝世,上文提到的公子击继承父位。

前389年,秦惠公发兵50万进攻魏国阴晋。吴起亲率步兵5万、战车500辆和3000骑兵,以敌人十分之一的兵力取得大胜。

经此一役,吴起和魏武卒威震天下!

其实,此次奇迹般的胜利并不偶然,它是吴起在魏国进行局部改革实验收获的直接红利。

在发展经济、创建精锐步兵和施仁德、身先士卒之外,魏武侯听从吴起的建议,早早做了战争动员:

在祖庙设大宴款待士大夫及将士,立上等功的人坐前排,享用上等酒席和珍贵餐具,猪、牛、羊三牲俱全;立二等功的人坐中排,酒席、餐具稍稍逊色;无功之人坐后排,只有一般饭菜,没有贵重餐具。

宴罢,全国最高领导在庙门外按功劳大小赏赐将士的父母妻子;随后,每年派人携礼品慰问烈士家属,表示国家永远记得他们的功勋,将善待他们的家人,解除将士们的后顾之忧。

这个办法实行了3年,效果十分明显——当秦国大军兵犯西河边境时,立功心切的魏军纷纷自动穿戴盔甲、拿好武器,要求上阵杀敌。

吴起进一步献策:

“请您派5万名没有立过功的人,他们求胜心最强、最为勇武,让我率领他们上阵,敌人很难抵挡。”

如此,经历大小数十战,吴起所部攻下函谷关,将秦国挤压到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前387年,他率军伐齐,攻至灵邱(今山东滕州),得胜班师。

“与诸侯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打成平局,不分胜负)。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透过这张优秀到令人发指的成绩单,吴起的领军和作战指挥能力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为了一个目标,采众家之长、根据时势活学活用,是他取胜的重要法宝。

5
一个重要短板,没搞好关系



若说短板,吴起也有,就是不善于(或者是不屑于)跟领导和同事搞好关系。

场景之一

诸多大胜之后,这对君臣都有点膨胀。

有一次,他们坐船沿西河而下,到中流时,面对大好江山,魏武侯不禁大发感慨:

“此地山河险要,是捍卫魏国的宝物啊!”

感到被忽视的吴大将军毫不留情地举出三苗氏、夏桀、商纣三个著名昏君案例,破坏了领导的好心情:

“魏国的稳固在德不在险,您要是不修德行,咱们这条船上的人都是您的‘敌国’”。

心里憋屈的魏武侯只说了一个字:

“善”。

场景之二

田文担任魏相之后,自认劳苦功高的吴起很不高兴,年轻时就发誓要成为“卿相”的他非要一争高下,接连抛出3个尖锐问题:

“统率三军,使士兵乐于为魏国捐躯、使敌国不敢觊觎魏国领土,你跟我谁功劳大?”

“整顿吏治,让百姓齐心爱国,使府库充实,你跟我比如何?”

“驻守西河郡,让秦军不敢东进、让韩赵两国顺从,你跟我谁功高?”

田文连续3次认输:

“我不如您。”

大将军道出不满:

“既然这3个方面你都不如我,凭啥你的官位在我之上!”

田文实在是个老实人,他给对方提了个醒:

“如今主少国疑、臣民人心未附。在这种情况下,您看谁适合当这个相国?”

吴起沉默了许久,不得不承认:

“还是你合适。”

场景之三

前387年,田文去世,一个小人继任魏相。

吴起领兵施政都很厉害,娶了魏国公主的相国公叔痤很怕他取代自己、夺得大权。正好,他的仆人是一个坏人,针对对手为人强硬、好大喜功的特点,定下了一个总共分两步的毒计:

公叔痤先跑到年轻的国君跟前献策:

“吴起可是个人才,魏国庙小,我怕容不下他这尊大神,您何不以将女儿许配给他为理由,试试他对您的忠心?他如果有异心,一定会拒绝。”

接着,他让公主媳妇当着吴起的面欺辱自己。看到堂堂相国被欺压到没了尊严,吴起觉得娶公主这事简直太糟糕了,直截了当地拒绝了这桩婚事,自动跳进陷阱。

事后,大将军猛然想起老实人说过的“主少国疑”,联系到之前自己的嚣张作为,越想越怕惹来杀身之祸。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对了,自己跟秦国有仇,韩、赵听魏国的话,要逃得远点。

这次,他离开生活了近30年的魏国,去了楚国。
 
6
一场意外死亡,引发严重血案



对楚悼王而言,吴起是天上掉下来的大宝贝,怎能不重用?

一年后,昔日的魏国大将终于如愿以偿,成为楚国之相(令尹)。有了新领导的大力支持,急于立功以在这个陌生国家站稳脚跟的他也顾不上太多,照搬老东家模式,迅速掀起一轮改革,主要内容如下:

*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

*叫停对血脉疏远的贵族的按例供给;

*将长久处于国家政权中心的贵族迁移到地广人稀的偏远地区;

*淘汰冗员,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下来的财富用于强兵;

*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托关系走后门的不良风气,使群臣不计荣辱地为国效力;

*将落后的“两版垣”筑城法改为更加坚固的“四版筑城法”,依照此法建设国都郢(今湖北江陵)。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在短期内就收获了累累硕果——楚军战力猛增,南下攻打百越,将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今湖南永州)一带。

前381年,魏国攻赵,楚国出兵援赵,与魏军大战于州西(今河南武陟)。接下来,楚军穿越梁门(位于大梁西北的关塞),驻军林中(在梁门以北),兵锋直抵黄河,切断了魏国河内郡与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的联系。

借助楚军攻势,赵军火攻棘蒲(今河北魏县),攻克黄城(今山东冠县)。

此役,曾威震天下的魏军大败。

诸侯开始畏惧楚国。

如果进展顺利,吴起也许能够在楚国复刻成功。

可惜,刚尝到改革甜头的楚悼王意外身亡,吴令尹的“如果”和“也许”成了陪葬品。

改革日浅,大多成果只停留在表面,并未“伤筋动骨”的贵戚权臣们趁机发功兵变。吴起中箭后逃到楚悼王停尸处躲了起来。要知道,按楚律,伤害国君尸体可是诛灭三族的大罪。

危急时刻,他再次展现出狠人本色,拔出箭插在楚悼王尸体上,高声喊道:

“群臣叛乱,谋害我王。”

敌人乱箭齐发,射死了吴起。当然,前任楚王也成了“刺猬”。新王继位,一代狠人死后被处车裂之刑,七十多个参与兵变的权贵受牵连而惨遭灭族。

这一年,在吴起的老家卫国,15岁的少年公孙鞅,正站在狠人们的肩膀上思考人生。

这一年,距后来的改革型君主赵武灵王出世,还有大约26年。

7
将星陨落,《吴子》不朽


 
能够灵活运用兵、法、儒三家学说的吴起,其思想体系包含战略、战术、训练、后勤、动员甚至军事伦理和经济等诸多方面,对后世影响极大:唐肃宗时位列“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被追尊为“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现在的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和吴起镇,均因他曾屯兵于此而得名。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起》全书48篇,重在战略谋局、战场谋势,现存《吴子兵法》6篇,仅占原著体量的八分之一。

【注:北宋时,《吴子兵法》被纳入《武经七书》。】

*“图国”

国家和军队内部不和睦,不可出兵;上了战场,发现军内不和睦,不可作战;作战时不和睦,就不能取得胜利;强调决战制胜,反对频繁出兵,“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

*“料敌”

用兵必须查明敌人虚实、击其弱点:

敌人远来新到,部署未定,可击;刚吃完饭,还未戒备,可击;慌乱奔走的、疲敝不堪的、未占据天时地利的、队形混乱的、涉水半渡的、通过险道隘路的、将帅脱离部队的、阵势频繁移动的、军心动摇的,均可击。

凡是遇着上述情况,应先派精锐部队发起冲锋,并继续派遣兵力接应,必须要迅速进击,不可迟疑。

*“治兵”

如果法令不严、赏罚无信,鸣金不止、擂鼓不前,虽有百万之众,又有何用?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平时要守法、战时要有威势,前进时锐不可挡、后退时速不可追;前进后退有节制、左右移动听指挥,虽被隔断仍能保持各自阵形,虽被冲散仍能恢复行列;上下之间同安乐、共患难。

这样的军队,能团结一致,不会离散;能连续作战,不会疲惫,无论兵锋指向哪里,谁也不能阻挡。

*“论将”

文武兼备、刚柔并用之人,才能统军作战。对于将领来说,勇敢只是必要素质之一。只有一腔孤勇,会忽略利害因素、轻率应战。

将领应注重5件事:

理,无论麾下兵员多寡,均要做到有条有理;

备,部队出动,要像面对敌人那样,时时戒备;

果,临阵对敌不考虑个人生死;

戒,打了胜仗之后,要如同初战一样慎重;

约,军令须简明、不繁琐。

*“应变”

一般作战,白天用旌旗幡麾、夜间用金鼓笳笛来指挥。擂鼓前进,鸣金停止;第一次吹笳笛出动,第二次吹笳笛会合,不听号令者杀。三军从令就没有打不败的强敌、攻不破的坚阵。

以一击十,最好利用狭窄隘路;以十击百,最好利用险要地形;以千击万,最好利用阻绝地带。

投入大量兵力,务必选择平坦地形;使用少数兵力,务必选择险要地形;用少数兵力突然出击,在狭隘道路上击鼓鸣金,敌人虽多,也会引发骚动。

我众敌寡,可分兵包围敌人;敌众我寡,可以集中兵力袭击敌人;不断地发起攻势,敌人虽多于我方也可制服。

* “励士”

赏罚严明很重要,但不能完全依靠它。国君要倚重三点:发号施令,老百姓乐于听从;出兵打仗,民众愿意参战;冲锋陷阵,将士们甘心效死。
 
IMG_3831.jpg
明代绘制的吴起画像。
 
关于这个狠人的故事,我们讲完了。作为主角的一代名将,他早已化为异乡之尘埃;争议之外,作为具有大格局的兵家经典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留给我们的宝树将万古长青。

参考资料:
1.﹝战国﹞韩非著《韩非子》
2.﹝战国﹞荀卿著《荀子》
3.﹝西汉﹞司马迁著《史记》
4.﹝东汉﹞班固著《汉书》
5.﹝北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11 03:46 PM , Processed in 0.0369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