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5|回复: 0

[好摄之徒] 他俩在水下干的这件事,惊艳全世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5 03: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俩在水下干的这件事,惊艳全世界

 国家地理 国家地理中文网  2021-11-04


他俩最近又下海了,

《国家地理》传奇夫妇

David Doubilet和Jennifer Hayes


IMG_7101.JPG

David Doubilet与鲨鱼

图源:underseaimagesinc.com


IMG_7102.JPG

Jennifer Hayes与鳄鱼

摄影:DAVID DOUBILET


David Doubilet和Jennifer Hayes,一直是水下摄影界的传奇人物,他与妻子Jennifer Hayes一起为《国家地理》制作过70多个图片故事以及若干书籍,探秘无数独特的海洋环境并拍摄了无数罕见海洋生物的影像——此次,他们再度联手,远洋夜潜,在无尽漆黑中照亮了深海的“精灵”。




IMG_7103.JPG

深海的鲨鱼会发光:图为灯笼乌鲨(Etmopterus lucifer),它们栖息于150-1250米下深海,体长近半米。鲁汶大学研究人员Jérôme Mallefet估计:在540种已知鲨鱼中,10%以上都能生物发光;如1.8米长的铠鲨(Dalatias licha)也会发出蓝光,且为世界已知最大发光动物之一。

摄影:JéRÔME MALLEFET


海洋占地球水资源97%,从水下200米开始,即进入弱光带和无光带,那里的海水,变成了黑得没边的“墨汁”,我们对它知之甚少。据2017年4月4日于《自然》网站发布的文章中提到,深海生物中超3/4可以生物发光,或吸引猎物、或威慑敌人,或者吸引异性。


IMG_7104.JPG

琵琶鱼又名鮟鱇,生活在2-500米水下,在深海的无光带,它们会通过生物发光吸引猎物

摄影:NORBERT WU,MINDEN PICTURES /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其实,想领略无光带海洋生物的神奇,无需下潜到人迹罕至的200米以下——等到夜幕降临,即使海下30米的地方,也成了夜幕下的万花筒。


IMG_7105.JPG

这是印度尼西亚海岸一条硬币大小的幼年角箱鲀,栖息深度为18-100米

摄影:JENNIFER HAYES


IMG_7106.JPG

印度尼亚的深海,一只游弋远洋的乌贼喷出墨汁

摄影:JENNIFER HAYES AND DAVID DOUBILET


IMG_7107.JPG

菲律宾海域一条栖幼年短吻丝鲹,栖息水深为20-100米,身后的鳍丝让它形似水母,可能具有吓退夜海捕食者作用

摄影:JENNIFER HAYES AND DAVID DOUBILET


David Doubilet说,日落后在开放海域潜水,就像——


“正坐在贵宾席,

观看着世上最稀奇的动物游行表演”。


IMG_7108.JPG

当夜幕降临在公海之上,浮游动物们从深海游向较浅水域觅食,正好成为这只幼年螳螂虾的盘中餐

摄影:JENNIFER HAYES AND DAVID DOUBILET


一条缀着灯珠的下潜绳静静沉入30米水下,夜幕降临,即使水不太深也秒变“浓墨”。David Doubilet和Jennifer Hayes装备着全套水肺、密密麻麻的灯具和扣在潜水服上的单反,落进瑰丽的“夜海王国”。


(※潜水员会将一根点缀着明亮灯光的绳索放入海中;绳索连接海面的浮标;潜水员和他们的船都朝向光线,以避免在夜海中迷失)


IMG_7109.JPG

纽鳃樽,一种凝胶状无脊椎动物,大小从指甲盖大小到30多米长不等。纽鳃樽聚集在一起,彼此连接形成发光链,利用电信号同步运动。


IMG_7110.JPG

摄影:JENNIFER HAYES AND DAVID DOUBILET


入夜后浮游动物从深海游向浅水觅食,比如上图的水母,以及下图被虾形片脚类动物环绕的幼年蓑鲉。


IMG_7111.JPG

摄影:JENNIFER HAYES AND DAVID DOUBILET


“夜海令人迷醉,但常让拍摄者碰钉子,因为许多动物既微小又灵动。有时你正忙着对焦,它四下随便一扭,你可能就拍不成了。”


IMG_7112.JPG

图为某种生物的卵块

摄影:JENNIFER HAYES AND DAVID DOUBILET


IMG_7113.JPG

摄于菲律宾阿尼洛,灯塔水母,“返老还童、永生不灭”,一般水母会在有性繁殖之后死去;而灯塔水母却可以回到“水螅型”,且无数次循环,获得“永生”,这种永生奥秘依然是谜。

摄影:JENNIFER HAYES AND DAVID DOUBILET


IMG_7114.JPG

海蝴蝶

摄影:JENNIFER HAYES AND DAVID DOUBILET


IMG_7115.JPG

百慕大群岛海域的飞鱼,它们能把胸鳍像翅膀一样展开,能凌空滑翔200米以上

摄影:JENNIFER HAYES AND DAVID DOUBILET


“如同到了星河。”


Doubilet如此描述远洋夜潜。夫妻二人抓拍到许多生物罕见的幼体样貌,但随着洋流把他们渐推渐远,二人必须留心气泡浮起的方向,才能辨别上下;还要盯着下潜绳上的灯光,以免漂游到离船太远的地方。


IMG_7116.JPG

这条成年马鲹不但利用水母藏身,还能像坐快艇一样“开”着它走。水母使捕食者退避,而幼鱼吃掉水母身上的寄生虫。

摄影:JENNIFER HAYES AND DAVID DOUBILET


IMG_7117.JPG

为了安全度过漫漫长夜,一只鲹科幼鱼骑在了海月水母背上

摄影:JENNIFER HAYES AND DAVID DOUBILET


IMG_7118.JPG

这条幼鱼将自己藏在水母体内

摄影:JENNIFER HAYES AND DAVID DOUBILET


IMG_7119.JPG

一只片脚类生物坐在水母上搭便车

摄影:JENNIFER HAYES AND DAVID DOUBILET


David Doubilet和Jennifer Hayes夫妇二人在夜色下深海探险,着实让人心生向往;而来自日本的《国家地理》供稿人Ryo Minemizu也痴迷于此,只不过他习惯独享“深海的万花筒”——


IMG_7120.JPG

一只幼体形态的菱鳍乌贼

摄影:RYO MINEMIZU


日落时分,日本海岸潮水退去的时候,专攻科学领域的水下摄影师Ryo Minemizu,在靠近鱼群繁殖区的海底支起三脚架,然后安装30盏彩色LED灯;接下来,在长达数小时的时间内,他会静待灯光吸引美丽的浮游生物前来,然后根据其体形大小,利用微距或广角镜头进行拍摄。


这些生物幼体的平均长度为1-4厘米,有些甚至只有2毫米。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这些浮游动物图片经过了很多倍的放大。


IMG_7121.JPG

一条美丽的星虫幼虫漂浮在水中,成年星虫是细长形的

摄影:RYO MINEMIZU


IMG_7122.JPG

一只半口壮丽水母的幼体形态

摄影:RYO MINEMIZU


IMG_7123.JPG

这是一只腹足动物幼体,通过有纤毛的伸展膜运动

摄影:RYO MINEMIZU


IMG_7124.JPG

一只处于性繁殖阶段的晶九角水母

摄影:RYO MINEMIZU


IMG_7125.JPG

一只海葵幼体

摄影:RYO MINEMIZU


IMG_7126.JPG

一只锉蛤幼体

摄影:RYO MINEMIZU


IMG_7127.JPG

一条飞鱼幼体

摄影:RYO MINEMIZU


Ryo Minemizu20多年来一直在日本海岸潜水、拍摄,“我想让尽可能多的人看到美丽的海洋世界。”Minezimu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激发大家对海洋生物的兴趣,以及对保护它们的重视。


但是如今,水下1.1万米,在“永远黑夜”的马里亚纳海沟,塑料污染依然在蔓延、毒害那些“藏得足够深”的生灵,一旦塑料颗粒沉入最深海底,它们也就无处可去。


IMG_7128.JPG

这种像虾一样的片脚生物正在海底吃微塑料,即使在人类已知最深的海底也有它们的身影。一个英国研究组从世界最深的6个海沟捕获它们,发现其中大部分都吃过塑料了——比例为80%。

摄影:DAVID SHA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1 04:48 PM , Processed in 0.06679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