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呆板的进阶——视觉美感上的切入角度(对喜欢用手机拍照的朋友很好上手) 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些实际可行的操作思路,并把构图的内容停留在了视觉美感层面,暂时不去深入探讨叙事和内容表达。 优秀的构图作品有很多,但是每个创作者为了达到构图美感所使用的“构图思维出发点”却不尽相同,所以窃以为,没有绝对的构图理论标准,就构图美感而言,在教学指导上只能提供不同的观察、思考和创作角度。 为什么说是呆板的进阶呢?因为构图作为一种视觉美感,其呈现是一种复杂的组成,任何一种单一的视角去切入解读都会陷入局限,但是教学中,提供一种单一视角有利于大家的上手和理解,所以我在编写这一部分的时候十分纠结,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先给大家提供一些可行的套路; 在这些套路中,你会发现,我所举的例子中的视觉美感并不完全由我给出的那一种套路构成,它之所以好看,很可能是在多种构图套路所组成的视觉美感,甚至没有套路,所以这里建议各位千万别学死了,可以参考这些套路,但千万别把这些套路奉为圭臬,去死板地套用。 以下作品包括但不局限于绘画: 1.分割美感和布置美感——基础图形直接用于构图或间接指导构图 即利用线条和形状来构成画面构图的主要元素(分割美感),或利用线条和形状来指导构图(布置美感)。 重点来了!请一定要注意, 一定要注意本文中 线条、图形直接用于构图 和 线条、图形用于指导构图 的区别, 网上 95%的构图教学都混淆了这一点 前者是直接用于构图(线条和图形直接出现在画面中):
画面中直接出现了三角形,叫做“三角形构图”后者是用来指导构图(线条和图形为“辅助线”,并不直接出现在画面中),
画面中没有直接出现三角形,而是利用三角形来布置画面元素的摆放,叫做“三角形指导构图”搞清楚了这两点的区别,后面才能看下去, (1)对角线 构图(切割画面美感)
杀死比尔剧照
不一定非要是直线,可以是微微曲线,也可以是一个跨越对角的光影块面:
(2)对角线 指导构图(引导视觉、产生画面秩序)
对角线指导构图在美食摄影的领域中相当好用,我一般拍菜就喜欢拉对角线;
进阶: 这条对角线并没有直接出现在画面中, 而是画家通过将画面的元素组织排列暗示出的一条对角线, 或者说画家利用这条看不见的对角线去编排画面和人物动作,
画面重要元素有意无意地交织或平行或围绕于这条看不见的对角线(3)曲线 构图(分割美感、柔和感)
S 形曲线S 形曲线两端最好也是对角形式,这样视觉效果会更好,如果做不到,最好尽量要让曲线两端指向画面四个角的方向。
c 形曲线
c 形曲线
(4)曲线 指导构图(编排画面节奏感)
这张其实也算是对角线指导构图进阶:S 曲线 指导构图
C 曲线(U 形曲线) 指导构图
梵高利用 C 形来布置画面视觉中心的人群
倒 C,你说这是三角形指导构图也没问题(5)十字线 构图(交叉线 构图) 最经典的就是下面这张照片,很多构图教程都会使用:
利用交叉线来构图,体现分割美感
(6)十字线(交叉线) 指导构图
(7)水平线 构图
进阶:多条水平线 构图
(8)水平线 指导构图
(9)垂直线 构图
多条垂直线
(10)垂直线 指导构图
(11)三角形 构图
图中直接出现了三角形
进阶:倒三角(V 形) 用于构图
这种构图的“倒三角”一般会出现在画面上方,目的是将观看者的视线引导至画面视觉中心
(12)三角形 指导构图
进阶:多重三角 指导构图 这种手法其本质和三角形无关,本质是编排画面的时候让物体之间存在丰富的节奏感,经过一些实践后发现,用这个角度去编排画面真的很容易编排好画面的节奏感;
发展成的:二次使用三角形指导构图,俗称三角套三角(13)圆形 构图
《布达佩斯大饭店》剧照
半圆
半圆
(14)圆形 指导构图
(15)方形线(矩形) 构图
(16)方形线(矩形) 指导构图
4.比例美感——根据比例来布置的画面三分法(朴素的黄金比例构图) 三分线的使用是我比较推荐的一个日常绘画摄影构图的小技巧,很好掌握且容易出效果,这个思路主要是用于解决人物或物体在画面中摆放的视觉舒适度的问题, 把你想表达的主体物(焦点物体)放在水平线和垂直线的交叉点上,如除了人物外,景物也可以和三分线有呼应,且不一定非要死板的压准交叉点,灵活一点, 图例中只要是三分线和画面元素产生交互的地方我都会用黄线依层次加深:
四分法构图
二分法、二分之一(对半分构图)
二分之一又二分之一构图
稍稍偏离的二分法 很多时候,为了视觉具备形式感的同时又不显得僵化呆板,在依照这些比例布局画面时,创作者会刻意地依照原尺度偏离一点,这样看起来会更自然一些:
这样的效果很明显,如果去掉辅助线后,会有形式感且显得自然:
这里我强行把柱子移到画面中间,会显得有一种刻意的形式感:
并不是说这样就不好了,其实这样在视觉上很多人会觉得更好看了,但是构图除了好看外,创作者的表达以及视觉上的自然感也非常重要,算是各有取舍。 不仅仅是二分法,其实三分法、四分法也可以在作画的时候刻意偏移一点,这样会显得自然一些; 进阶:组合多重分割构图 其实,到这个阶段就可以不用死板硬套那些比例法则,而是在这些法则基础之上去发展和摸索出自己喜欢的视觉美感,试着自己一点点地去推敲每一块画面元素的比例:
蒙德里安
5.视觉重复——散点式构图 一种视觉上的重复,可以构筑一种秩序感,也可以构置出活泼的节奏感,也可以营造出视觉上的饱满感; 棋盘式散点
密集式散点
6.视觉引导——利用透视来引导构图 视觉引导是画面常用的一种手法,随着某些线索,某些细节,将人眼引导至作者想要着重呈现的区域,这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构图手法,且内容庞杂,这里仅探讨通过透视的营造去引导视觉:
一点透视 画面中的透视线只有一个消失点
(1)一点透视:仰视
(2)一点透视:平视
(3)一点透视:俯视
一点透视:L 形构图 在一点透视之上,加了一个前景,做了一个视觉上的转折,本质仍属于一点透视,L 型构图能让画面有张力,使画面有视力延伸,因为 L 形构图属于我们城市中人眼常见的空间感,所以其相较一点透视会显得更加自然,使主体突出,主题明确,使画面活泼多变。
进阶:两点透视 画面中有两个消失点
7.视觉强调——框架式构图 用某些物体将拍摄对象框住,产生画作的裱框效果。这种构图很自然地收缩了空间,将注意力集中到主体景物上。框景构图具有很强的视觉引导效果,利用这一点可以将所要重点表现的景物突出呈现在画面之中。
进阶:不规则框架、概念框架 不规则形状的框架,采用不同形状的前景框架,使画面具有一种别样的形式美。
不一定非要有个框
William Eugene Smith 这张最为经典8.平衡感和失衡感——利用画面平衡构图 把握各类元素的主次、重点为目的的构图 对称式构图(对称美感) 对称的画面给予人平衡感
中央构图(平衡、稳定、聚焦表达) 中央构图往往将被人主体放在画面的最中央,这样能加突出主体。中央构图往往用在特写被摄对象时,可以将观者的视线引向画面的中心,多用于人物 窍门:人眼的位置在画面的二分之一处
也可以直接放在正中央,需要一些辅助物来破除呆板感觉
留白式构图(失衡、对立) 留白天地宽,这类构图往往布置对象时会避开画面中心,留下大面空白,目的是使画面更有氛围,且容易将人眼聚焦在画面对象上,引发思考。
远近对比式构置画面元素(对立、突出、相互呼应) 这种构图往往既形成了关系上的对立,又突出了主要人物,还在视觉上相互呼应,这个与其说是构图,不如说是一种画面布置的思维角度,
既形成了关系上的对立,又突出了主要人物,还在视觉上相互呼应
进阶:远、中、近 三景布置构图
画面中有了近、中、远景三者对比,丰富了视觉层次8.构成美感——点线面、黑白灰元素的编排 即点线面和黑白灰的合理编排而达到的构图美感(构成美感),这种构成美感是基于画面元素中最基础的点、线、面加上现实光影中的素描观察方式的黑、白、灰进行交杂汇合的图像组合效果;
通过线、面元素的交织,黑白灰的布置来达到的构图美感
线面元素的交织
点线面元素交织
点线面元素的交织2.构成美感——几何体块之间的节奏编排 几何体快的错落节奏编排来达到构图美感(构成美感),更侧重于块面与块面之间的构成感;
进阶:复杂的、多样的几何体块组合成的构成美感
画面中粗线条、细线条、长线条、短线条之间的节奏穿插和中间白色体块的大小节奏形成的构成美
几何体块的构成美感
第二阶段结束
三、生动的玄学——叙事和表达的工具(画师甚至是大型壁画创作的一些思路)
前方施工中.......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