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言九林
编辑丨吴酉仁
一般的看法认为,该酷刑实施于朱元璋统治晚期。证据是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曾下旨出具榜文,严禁军官和士兵唱曲下棋踢球。该榜文写道:“奉圣旨。……在京但有军官军人学唱的割了舌头,下棋打双陆的断手,蹴圆的卸脚,做买卖的发边远充军。府军卫千户虞让男虞端故违,吹箫唱曲,将上唇连鼻尖割了。今后军官舍人,但犯一件,与虞端一般治他。……又龙江卫指挥伏颙与本卫小旗姚晏保蹴圆,卸了右脚,全家发赴云南。”①就这道榜文而言,主要的管制对象是军队。军人唱曲要被割舌,下棋要被砍手,踢球要被剁脚,其目的显然是为了强迫军人将精力用在训练和耕作上(明代卫所相当于军屯,士兵既是军人也是农夫)。对于这一点,朱元璋在榜文里其实说得很明白:“如今在外卫所军官,不肯操练军人,又不肯教他儿子演习弓马。为这般有来告替的,将他孩儿比试,马也不会骑,弓也不会射,在家只是吃酒,学唱,下棋,打双陆,蹴圆。”当时的卫所军官职务,实行的是世袭制度。所以朱元璋会关注卫所军官的儿子有没有好好练习弓马。他不但对普通士兵唱曲、下棋、踢球很反感,也对军官后代唱曲、下棋、踢球极为反感。榜文中提到的府军卫与龙江卫,一支是驻扎在南京城的皇帝亲军,另一支负责守卫进出南京城的军事要道。朱元璋拿这两支部队里的高级军官开刀,割他们的鼻子剁他们的脚,显然是因为这些部队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朱元璋的身家性命。此外,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亲笔撰写颁布的《大诰武臣》里,也有一段针对军人下棋的痛斥。朱元璋说,“辽东都指挥”(相当于该区域的最高军事长官)梅义是个混蛋,他到了辽东之后,“全不思量做好勾当,却容纵为事发充军的人在家,并各官家教学下棋、打双陆……”,正经事是半点不干,只喜欢下棋打双陆。朱元璋说,最高军事长官带头下棋,“必致坏事”,军队的战斗力一定要糟。②显而易见,朱元璋在次年出具榜文严禁军人唱曲下棋踢球,与他在《大诰武臣》里对梅义的斥责,是一脉相承的。但是,洪武时代对唱曲、下棋、踢球的管制,并不是从洪武二十二年才开始的。这种管制,至少可以追溯到洪武元年。
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元末群雄争霸,朱元璋击败张士信(张士诚之弟)的军队后,曾总结教训称:“(张士信)军中常载妇人乐器自随,日以樗蒲蹴踘酣宴为事,诸将往往效之,故至于败。”③妇人乐器指的是歌舞唱曲,蹴鞠指的是踢球,“樗蒲”指的便是棋类游戏。基于这种教训,朱元璋一直很厌恶官吏与军士以唱曲、踢球与下棋为娱乐。洪武元年,朱元璋北巡,命御史中丞刘基等人留守南京。刘基在南京城内按朱元璋的旨意“督察奸恶”,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便是打击官吏中的下棋者:“宿卫舍人弈棋于直舍,基按治之,人皆侧足畏基。”④只不过,当时的打击政策还没有像洪武二十二年那般残酷,没有极端到割舌头砍手跺脚的程度。所以这条记载很容易被忽略,使人误以为打击唱曲、下棋和踢球的政策,是洪武二十二年才有的新事物。就残存的官方史料而言(如《明太祖实录》便经过多次删削),似乎确实如此。但明代百姓的民间记忆,却是另一种说法。比如,明代万历年间的刊行的《金陵琐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太祖造逍遥楼,见人博弈者、养禽鸟者、游手游食者,拘于楼上,使之逍遥,尽皆饿死。楼在淮清楼东北临河,对洞神之后,今关王庙是其地基。”⑤该书的作者周晖,正是一位南京人。他生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卒于天启七年(1627),活了八十多岁。朱元璋在南京城内造逍遥楼,然后将下棋、养鸟的百姓当成“游民”抓到楼里饿死,便是周晖在南京生活时获得的民间记忆。另一位与周晖大体同时代的南京人顾启元(1565-1628),在其著作《客座赘语》中,也留下了“朱元璋造逍遥楼饿死下棋者”的记载:“俗传淮清桥北有逍遥楼,太祖所建,以处游惰子弟者。按:陈太史《维桢录》纪,太祖恶游手博塞之民,凡有不务本,逐末、博弈、局戏者,皆捕之,禁锢于其所,名‘逍遥牢’。”⑥顾启元说,他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源自家中往来的客人与朋友。换言之,他在南京城听到了与周晖所闻完全相同的民间记忆。而且,顾启元提到的那位留下“逍遥牢”记载的“陈太史”,全名陈沂(1469-1538),也是一位南京人。陈沂出生时,距朱元璋去世约七十年。三位明代南京人留下了相同的民间记忆,不应视为偶然。笔者的理解是:虽然官修史料不载,但朱元璋打击唱曲、下棋与踢球的运动,必然曾从官场与军队扩大到了民间——“唱曲割舌、下棋断手”的酷刑在军中实施之时,朱元璋也正通过颁布《大诰》,发起了针对民间“游民”的严厉打击;而唱曲与下棋,恰是当时用来界定“游民”的常规特征。这种扩大,必然一度在民间造成过人心惶惶的效果,才会造就“以逍遥楼饿死下棋者”这种民间历史记忆。这种人心惶惶必定颇为严重,才会经过七十余年之后,仍未自百姓的历史记忆里消散。⑦一项有助于佐证笔者这段理解的材料,来自朱元璋的御制《大明律》,内中说:“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主家,容令妆扮者与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⑦这段禁令针对的,正是民间的唱曲活动。朱元璋不许民众在唱戏时装扮成帝王与后妃的模样,也不许民众将“忠臣烈士”和“先圣先贤”搬上舞台。允许搬上舞台的,只有虚无缥缈的“神仙道”与传统的义士节妇孝子故事。
这项针对百姓唱曲的禁令颁布于洪武三十年,也就是朱元璋颁布榜文宣布实行“唱曲割舌、下棋断手”酷刑的八年之后。(来源:腾讯新闻)①(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十“国初榜文”。
②(明)朱元璋:《大诰武臣·梅义交结安置人第四》。
③《明太祖实录》卷十一,壬寅三月癸丑条。
④《明太祖实录》卷三十四 洪武元年八月丁丑条。
⑤(明)周晖:《金陵琐事》卷三“逍遥楼”。
⑥(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十“逍遥牢”。
⑦清代人李光地在其《榕村语录》第22卷中,提供了一个版本细节略有不同的民间记忆:“元时人多恒舞酣歌,不事生产。明太祖于中街立高楼,令卒侦望其上。闻其弦管饮博者,即缚至,倒悬楼下,饮水三日而死。”
⑧(明)朱元璋:《御制大明律》卷二十六“刑律杂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