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解答。我主要从我认为值得关注的角度回答一下吧:很多人认为年纪大了血压高点、血糖高点,都是很正常的,理所应当的。认为年纪大了诊断高血压和糖尿病标准就应该放宽,治疗也不用太积极,降的太狠了有诸多不好。甚至有人在视频公众号中大肆宣扬“糖尿病标准已经更改”的错误观点,引发了长辈亲戚群的跟风弃疗。这里引用我国最新的疾病诊疗指南,来回答一下关于年纪大了控制血糖和血压标准的问题。
1.先来说血糖控制,以成年人最高发的 2 型糖尿病为例(非胰岛素绝对缺乏,不包括青少年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首先必须明确,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统一的,不分年龄的,并不因年龄增长而放宽。以下均引用自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
糖尿病诊断标准为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11.1mmol/L;或症状加空腹血糖≥7.0mmol/L;或症状加 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小时血糖≥11.1mmol/L;或症状加上糖化血红蛋白≥6.5%。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要不同日的两次化验确认。注意,这个标准可没有说年纪大了就放宽哦。
又有人说年纪大了,血糖就可以控制不严格,这里从同一个指南引用相关证据进行解释:表 7 的综合控制目标提示,毛细血管血糖(自己扎手指测量的)空腹应控制在 4.4-7.0mmol/L,非空腹小于 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 7.0%。糖化血红蛋白综合反映了患者近 3 个月的血糖控制水平,它的降低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减少有直接关系。我特意多留了一部分表之外的截图,来说明控制血糖更严格的获益:
但血糖控制,的确应该个体化,对于老年、低血糖风险高、预期寿命短、已经有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的患者,可以适当放宽,图 2 给了演示,年龄偏小的、预期寿命长的、身体比较好的,个人也有意愿且能配合的,就应该积极控制血糖,以获取更少的并发症和疾病更缓慢的进展。而这里的老年人,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65 岁,其血糖可以放宽的水平参见表 24.
综上: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所有人都一样,但控制血糖上面,高龄的、疾病多的、预期寿命短的、容易发作低血糖的,确实可以适当放宽。这是因为,限制患者寿命的已经不是糖尿病了,而是其他的合并疾病。例如:对于一个恶性肿瘤晚期,预期寿命只有半年到一两年的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来预防十年后的并发症,显然意义就不大。对于一个衰弱的卧床的老人,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较低,控制血糖过于严格,只会增加低血糖发作的风险,弊大于利。但对于身体情况很好,较年轻,生活质量很高的人来说,严格控制血糖,能大大降低未来视网膜病变、血管病变、肾损害、神经损害等等的风险,当然是应该追求的。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2.下面再来说说血压控制。同样的,成年人原发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统一的,并不因年龄变大而放宽。近年来国际上指南,有将诊断标准修改为趋于严格的趋势,因为研究发现,血压在一定范围内越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越小。整体上来看,低于 120/80mmHg 才是比较健康的血压。以下内容来自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2020 版。表 1 是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注意,诊断标准也没有年龄区别。
但是,老年人群的启动药物治疗切点却有不同,特别是≥80 岁的高龄老人中,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多国指南有所放宽,但也有不放宽的,比如美国,就比较严格。见另一个表 1.
治疗目标上,我国指南对于≥80 岁的老人,建议若能耐受,降至 130-140/60-90mmHg 是合理的。特别衰弱的老人可以放宽;降低血压没有不适的,则稍低一些也不用特意减药调整。
最后总结一下:当前危害人类健康和寿命得主要疾病,已经不再是急性传染性疾病,而是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其共同的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就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因为控制好血糖和血压,是降低动脉血管病变最最重要的措施,对于预期寿命长、生活质量高,还想健康享受生活的人群来说,严格控制是获益更大的。而对于高龄、衰弱、合并疾病多、预期寿命短的人群来说,控制过于严格不能在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上有更多获益,反而副反应会更多,则治疗目标可以适当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