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中国人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特别热衷吃松茸,稀缺、运输不便是最重要的原因。南宋陈仁玉的《菌谱》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均对松茸有过记载,也仅此而已。
在香格里拉还被叫作“中甸”的漫长时间里,松茸一直被当地人认作杂菌,不屑入口,连稍微正式的名称都没有,见到了就称呼一句“臭鸡枞”,然后丢进锅里与其他杂菌一起炖着吃。
▲ 松茸加到汤里,汤鲜味浓。图/视觉中国
最喜欢松茸的国度是日本,松茸自古就视为山珍,并作为百姓向皇室进献的贡品之一。在秋天出游采摘松茸,相当于春天的赏樱大会。松茸也是诗歌咏诵的热门题材:
“高松岭狭茸伞立,林间满盛秋之香”——《万叶集》
由于日本国内生态环境改变,松茸产量很低,从八十年代开始,中国成了日本进口松茸的最大进口国。欧美掀起的“寻找香格里拉”风吹到日本,日本人更是惊喜地发现,“香格里拉松茸”比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和日本本土松茸具备更多的植物清香,由此,香格里拉松茸的名声一炮打响。
▲ 松茸采摘下山后,要迅速清洁加工、分拣包装。 摄影/敢于胡乱
1999年,迪庆中甸机场,即后来的迪庆香格里拉机场正式通航,由于运输变得便捷,再加上消费水平的提升,松茸也逐渐为国人熟知,对松茸的需求逐年增加。如今,中国国内已成为香格里拉松茸的最大消费区。
每一支松茸的诞生都是造物的奇迹,每一支松茸从采摘到运往千家万户的餐桌,也是现代社会市场运作的奇迹。
▲ 松茸,是可以用味觉感受的”香格里拉“。图/视觉中国
每年7-10月,是松茸出土的时节。采摘松茸,当地人称“捡菌”,期间村民们都住在山里,即使这样,每天也要凌晨4、5点起身,走2、3个小时到深山里采摘。躲在松针下的松茸从不轻易示人,只有经验丰富的藏族人民,才知道以往的菌坑菌塘的位置。
▲ 松茸很娇贵,所以采摘时要非常小心。图/多福 采摘松茸不能使用金属器物,因为金属碰触松茸会改变松茸的香味,要用小木棍,轻轻翘起松茸的根部。使用木棍可以保持松茸的完整,且不会伤害到菌根。
采摘的松茸,要第一时间用树叶小心包裹住,以保持水分和鲜度。采完后,还要把菌坑掩埋填好,这样菌丝才不会被破坏,等待来年雨季再摘。
▲ 用于出口的松茸冻片。摄影/敢于胡乱
刚采摘的松茸如果不能第一时间预冷打包,极易造成腐烂。香格里拉当地已形成完善的松茸交易、运输体系——验收分拣、真空预冷,温度降到2摄氏度,然后保持恒温在保鲜库隔层包装,再放上冰袋。整个运输过程在冷链体系下完成,以尽可能保鲜。一箱箱包装好的松茸乘坐“专机”,去往各地餐桌。
得益于快递物流、电商平台的发展,松茸国内市场已成规模,电商已成为助推松茸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拼多多农货节“百亿补贴”,一斤从产地直发的松茸只需200元左右,以往看起来价格高高在上的松茸,也能轻松“飞”进寻常百姓家的餐桌。
▲ 香格里拉松茸“搬”上线,更多人能品尝到这一时节山野的味道。图/梅金 香格里拉不是“消失的地平线”,哪里有醉人的风光、安逸的生活,哪里就是香格里拉。
而数字时代的来临,让边陲那些美好的食物也能与相隔万里的普通人相遇。香格里拉不仅在眼前、在镜头里,它也在餐桌上,是可以用味觉感受的那片至纯之地。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