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头发可以一直像毛豆腐一样,“密密麻麻”。 图/蒋光明
-风物君语-
头发越掉越多......
快吃点“毛豆腐”补一补
东北的卤水豆腐、济南的泉水豆腐,朴素的外表下掩藏着浓郁的豆香味儿;客家的酿豆腐、云南的包浆豆腐,在豆腐的软嫩中包裹着属于自己地域的独特风味;曲阜的熏豆腐、广西的油豆腐果,在豆腐的嫩与韧中找到了最佳平衡......
而湖南的臭豆腐和安徽的毛豆腐,则是在豆腐的“臭味”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如果说,“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能把你征服,那“闻着臭、吃着臭”的毛豆腐,可能会让你绝望,但绝望过后,你还是会深陷在这“奇香的臭”或者“奇臭的香”中,无法自拔。
长了“毛”的豆腐,真的能吃吗?其实,绒毛只是毛豆腐的“保护色”,只有在入锅后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无论是香煎,还是蒸炒,“褪去毛发”后的毛豆腐看起来和普通豆腐一样乖巧,入口那丝滑软糯的口感,会让你不自觉忽略它自身怪怪(臭臭)的味道。
▲ 油煎后的毛豆腐,可以纵享奶酪般的丝滑。 图/蒋光明
长毛的豆腐不仅能吃,还是徽州地区的“抢手货”。当地人为何如此偏爱这块长了“毛”的豆腐?
毛豆腐的“前世今生“
要说毛豆腐,就不得不提到“盐重好色、轻度腐败”的徽州菜。徽州菜不仅注重色香味,还拥有超高颜值。人气超高的臭鳜鱼、色彩艳丽的一品锅、“浑身长毛”的毛豆腐......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温润的气候条件,让徽州孕育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皖南风味。
▲ 徽菜人气招牌菜——臭鳜鱼。 摄影/幕艺/幕艺,图/视觉中国
毛豆腐是徽菜成功出圈的特色美食之一,发源于徽州地区的休宁、歙县、屯溪一带。在明万历进士李日华的《蓬栊夜话》中,已有徽州人制作和食用毛豆腐的记载。
古徽州“一府六县”,现分隔为黄山市、绩溪县(宣城市)与婺源县(上饶市)。这其中,长相最特殊的,当属徽州毛豆腐,当地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徽州第一怪,豆腐长毛上等菜”。
▲ “徽州第一怪,豆腐长毛上等菜”。 图/蒋光明
为什么说,只有在安徽做出来的毛豆腐最正宗、最地道?
好豆腐源自好豆子,好豆子要有好水泡。制作毛豆腐,其实和制作普通豆腐的流程大体相似,需要经过选豆、泡豆、研磨豆子、煮浆、脱脂、点豆腐、上板压榨成形等步骤做成豆腐。但要想做出正宗的毛豆腐,这几点尤为关键:
1.选豆,选用皖南地区特有的六月黄大豆。2.泡豆,选用当地的泉水泡制豆子。3.脱脂,去掉豆浆表面形成的油豆皮。4.点豆腐,选用自制高纯度特殊菌种的酸水来点豆腐,菌种像种子一样被埋植进豆腐中,经过发酵才会“长毛”。
▲ 上图:将豆浆表面凝结的油豆皮进行晾晒,风干后可做成毛豆腐副产品。下图:用含有高纯度特殊菌种的酸水点豆腐,是豆腐“长毛”的关键。 图/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豆腐的诞生,改变了大豆的命运。从自然长毛,再到通过工艺让豆腐长毛,毛豆腐“毛”的诞生,同样改变了豆腐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