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7|回复: 0

[影乐之声] 这片哪有什么“大尺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8 06: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片哪有什么“大尺度”?

 艾飞 局外人看电影  2021-05-08
50.jpg



在最近上映的几部电影里,有一部网友口中所谓的“大尺度”电影。


这里的“尺度”指的不是什么袒胸露乳,而是ZZ与犯罪上的曝光。


这片就是《扫黑·决战》。


它是在上面统一指导下完成的首部以“扫黑除恶”行动为题材的电影。


从介绍中各位就知道,这注定是一部很分裂的电影,就好比你要拍黑夜,但有个限制条件,你要白天拍。


因此,《扫黑·决战》就像是在“白天的故事”里加了一层“黑夜”的滤镜,情节啥的看着都挺黑,但就是没有实感。


你感受不到黑处究竟有什么。


所谓的“大尺度”不过都是一个个蜻蜓点水的符号,朝观众扑面而来的,依然是说教普法的主旋律。


整部电影看下来,无论是感官上,还是心理上,我们几乎不会感到什么冲击,从头到尾都给的很直白。


51.jpg


电影中看似角色很多,但大多都是画虎画皮不见骨的刻板印象。


比如,这部电影重点刻画的黑恶势力,一个比一个装腔作势,仿佛不表现的跟个变态似的都不配当黑社会。


有关这个群体,电影主要集中在两个人物身上。


一个是赵勇,他是村长的儿子,另一个是孙志彪,他是县长的弟弟。


实际上,电影在这两个角色上都安排了不少戏份,尤其是孙志彪,可谓是贯穿始终。


可看完你会发现,他们除了夸张的表情和“张牙舞”的动作,就没什么记忆点。


原因很简单,电影只是把他们都当作代表黑恶势力的符号而已。


至于他们的心理动机、情感起伏、自我意识等等,统统都是掏空的。


这样一来,观众对他们恶行的感知,其实是很浅显的。


就像电影一开始那场“暴力征地”的戏,明明现实是惨绝人寰,可电影里看起来却有点虚张声势。


在一个采访中,导演吕聿来说,自己一直生活在大城市,没想过这些事,看资料的时候才发现,这些坏人太嚣张了!那些受害者太惨了!


说实话,电影《扫黑·决战》透露出来的气质,就和导演这语气差不多,他也是在一种新闻宣传式的语境中去展现故事和人物的。


我相信他是有所要表达的,可表达的逻辑却是脱离现实的。


于是,故事不可避免地机械化,人物自然就单薄失真。


52.jpg


再比如,电影对受害百姓的呈现。


应该说,《扫黑·决战》对涉及到人民群众事件的刻画,尺度是有的。


我们看到,老百姓举着家伙跟黑社会干,看到群众被县长利用,去围堵调查组。


看到夜总会的姑娘受着各种残酷的压迫,看到工人为了讨薪,不惜以身试法等等。


然而可惜的是,所有这一切都是浅尝辄止的。


在每段戏中,我们都没来得及进入状态,电影就猛地来个急转弯,消解了所有的复杂和沉重。


就连电影里着墨比较多的工人讨薪,弯弯绕绕讲了不少,最后居然是靠手机直播向大众揭露官商勾结的恶行。


这可能吗,这现实吗,这难道是在反讽吗。


诚然,电影《扫黑·决战》取材于一些真实事件,但归根结底,所谓的“尺度”不过是一个个麻痹人的记号,它跟事实和真相无关。


53.jpg


在我看来,《扫黑·决战》最好看的是张颂文撑起来的那条线。


表面上,他是一团和气的县长,可背地里,他是县里黑恶势力的保护伞。


如果说这整个故事都是飘着的,那张颂文是电影里唯一一根想方设法要让电影接着地气的纽带。


在这个县长身上,我们能感受到复杂的情感。


我们会去想象他之前是怎么样的,我们甚至会试着去理解他,从而反省到底是他的问题,还是他所处的环境有问题。


遗憾的是,过于飘飘然的剧情连这条纽带也折断了。


电影以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展现了张颂文这个角色的两面性。


以至于在电影的后半段,这个角色也被套进了漏洞百出的剧情里。


54.jpg


事实上,电影对官场的呈现,除了张颂文自己演绎出来的光彩,其他官员几乎是败笔。


对于这样一个世间最错综复杂的组织,最耐人寻味的是他们互相牵扯的关系。


可电影拍的跟地方宣传片一样的干巴巴。


反正就是越往上的官员越是好人,而那些要批判的小官,恨不得让他们一出场额头上就贴上“坏人”两字。


比如电影里的警察局局长,就他那贼眉鼠眼的演绎,哪里需要查。


55.jpg


按道理,像这样一部电影,最精彩的应该是姜武带领的调查组去查案的过程。


但整个看下来,我们对查案的期待一次次都是落空的。


我们看不到几方势力的博弈。


看不到把老虎和苍蝇连根拔起有多艰难。


看不到他们面临的威胁和怀疑等等。


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他们被无聊地剧情推着跑来跑去。


在看电影时,我一直在暗自期待着姜武的表现,可是直到电影结束,这个人物都没有让我们对他产生什么认知。


电影只会用商业类型片的拍法,在末尾草草的上演了一场姜武和黑恶势力单挑的戏码,让飘渺的个人英雄主义取代扎实的现实感。


相比而言,央视推出的那个《扫黑除恶》的纪录片可看度还更高,尽管只是冰山一角,官话也不少,但纪录片还能开开眼界。


而电影《扫黑·决战》从电影层面就更糟糕了,完全是电视剧质感视听语言。


你如果把它那看似厚重的滤镜去掉,那电影大部分时候跟普法栏目无异了。


电影里,很多叙事都是靠着一个个的闪回去呈现,动作场面也是乱哄哄,剪辑就跟过个场一样,毫无想法。


当然,当电影最后,铿锵有力的主旋律音乐响起,一个个人在一排排字幕中伏法,看到一堆讲述现实中“扫黑除恶”的内容成果时,你又会突然惊醒,本来这就是一个专题宣传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3 06:54 AM , Processed in 0.0644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