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拨千斤!
从没想过,竟然能被20分钟的短片,搞得眼潮鼻酸…
这4个故事的主角,各个是平凡中国人,但呈现的,却是大有不凡的中国事:
《我是人民》系列短片
一口气刷完4集,深深赞同豆瓣评论所写:
短片体量,大片质感!
值得一提,这4个故事均由真人真事改编…
(前方催泪弹,建议备好纸巾)
天下无孤
山东临沂,一个下雨的冬夜。
某派出所,出现了一个浑身湿透的女人。
女人在表格上签好字,跟随警察来到2楼办公室。
可一进门,就发生了口角…
桌子底下,一个脏兮兮的男孩翘着腿,不屑地抖着双脚。
这模样,一看就是个熊孩子。
男孩指着警察,用命令般的语气说:
“你先把刘大年抓起来,别让他出来!”
刘大年是男孩的亲生父亲,一个有家暴倾向的惯偷。
甚至把老婆,也就是男孩的亲生母亲给打跑了。
儿子成了他的出气筒。
一怒之下,男孩报警,希望能把自己亲爹关起来。
最好,永远也别放出来…
这孩子,也不去学校上课,整天背个麻袋到处找娘。
这个破烂麻袋,像装着什么绝世珍宝,谁都碰不得…
“我治死你!”
即便是在警察面前,父亲也毫不收敛。
抓起一摞书,就往儿子身上砸…
男孩不示弱,父子二人剑拔弩张…
女人深夜前来的目的,就是安顿好他,送他去上学。
男孩点头同意,但前提是,女人必须带他找亲娘。
本以为这孩子会老老实实听话,没料到,他趁女人去卫生间的间隙,偷偷跑了…
而这种状况,早已是家常便饭。
女人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顾不得发高烧的女儿,寻找男孩的下落…
男孩在被丢弃的破沙发里睡了一晚,醒来却发现散落一地的栗子,正被农家鸡啄食…
原来,破麻袋里装的,根本就是普通栗子…
怎么办?“你吃我栗子,我吃你!”
男孩不顾鸡主人的追打,抓起鸡,撒腿就跑…
跑进死胡同,就撑着墙壁爬到树上。
这孩子倔得像头驴,不论如何,就是不撒手。
女人终于找到了男孩,却被男孩指着脸骂骗子…
回到家,男孩自尊心受挫,又跑了…
女人只能再次出门寻找。
她一路找到乡下男孩家里:泥土路,红砖墙,铁皮门,家徒四壁…
直到夜里,才等到想翻院墙进门的男孩…
男孩一次次不辞而别,女人一次次苦苦寻找。
酸楚涌上心头…
女人的忍耐力,到了峰值,一向平和的她崩溃了。
其实,女人也是个原生家庭受害者:
因为性别,在她幼年时,亲生母亲就将她拱手送人…
听到这,男孩柔软下来,敞开心扉讲出了栗子的故事:
有一年,他上山打栗子,想亲手送给妈妈当生日礼物。
栗子打够了,下山却发现妈妈被亲爹打跑了。
从那以后,男孩看到亲爹,就像世仇相见。
那包栗子,男孩走哪带哪,或许,哪天就重逢了呢…
天亮后,男孩又跑了,车内被翻得一片狼藉。
这次,他拿着亲生母亲的现住址,独自踏上了寻母路…
找是找着了,但…
亲娘早就重组了家庭,男孩躲在垃圾桶后面,眼前的欢笑声离自己是如此遥远。
男孩知道,一切回不去了,各自安好,也许是最好的结果。
男孩回到女人身边,但女人看见男孩,掉头就走…
她在这孩子的身上,花费了太多心力。
但男孩没有放弃,跟着女人的车子一起跑…
这次,“追”和“跑”的角色互换,横在二人中间的冰山,在那一刻消融殆尽。
女人还是不忍心,她停下车,男孩取下装着栗子的麻袋,给了女人。
一直说要找妈妈,原来妈妈一直在身边…
片中“自己演自己”的女人叫王琳琳,是临沂市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的一员。
她曾为了这些孩子,在20天的时间里,走遍90多个村子…
几年里,服务团的8000多名志愿者,走访16万余次,帮扶了5000多名孤贫儿童。
“孤贫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在社会上的关注度并不算高。
这些负重长大的孩子们,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有家可回,却“无家可归”。
原生家庭之于他们,是一道永生不会痊愈的伤疤。
在本该无所顾虑的年纪,却无数次想摆脱,想逃离…
《化雪》的故事,只是孤贫帮扶故事的千百分之一:
比如,山东兰陵县,父亲工作忙无暇照料两姐妹,又担心平日不安全,就在外出上班时,把两姐妹锁在家里。
一锁,便锁了7年之久,姐妹俩整个童年,都是在门缝里度过的…
比如,在走访筛查时,志愿者发现一个3岁的孩子,眼神空洞,体重只有10多斤,皮包骨头,像一只无助的小狗…
图片源于网络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最常被拿来激励人成长。
但早当家的孩子,何尝不是被逼着长大,提早长大的背后,暗藏着过于心酸的失去…
穷物质,但我们不穷爱。
志愿者们,就像孤贫儿童的成长解药,能除去穷疾之寒。
如同一位志愿者所说,“像我哪一世丢失的孩子一样…”
他们的奉献,不为功利,忠于内心。
润物无声,又掷地有声!
使用道具 举报
绝望之地
这里,奇石险峰,山涧潺潺…
是不是绝佳的游玩胜地?
错。
这里可不是什么张家界平替。
这里最富足的东西只有三样:
石头蛋蛋,荆棘丛,扎堆的光棍儿。
故事发生在80年代,九间棚村…
跟恶劣环境锁死的贫穷,让这里看不到希望。
村民们食不果腹衣不挡寒,连吃口水都要排队,有时候甚至要靠抢…
这天,刘嘉坤一行人下山看电影。
并排坐的别村人,闻到了阵阵脚臭味…
并不富裕的别村人,在九间棚村人跟前却是一副土豪架势。
直接骂他们是“穷猴子”,“臭屎”,“山猫野兽”…
结果可想而知,两拨人在银幕前大打出手。
因为穷,连看电影的资格都没有。
多羞辱人!
回去的路上,他们甚至埋怨起了祖宗:
“是老祖宗瞎了眼!找这么一个破地方做窝!”
说来讽刺。
在中华文化里,住得越高,地位越高,看得就越远。
但在这里,恰恰相反。
正所谓,有困境的地方,就有人反击。
于是,刘嘉坤瞒着家里,拿卖猪钱买了自行车。
在九间棚,这种舶来品,简直就是奢侈品。
他靠下山做买卖挣来的钱,在荒山上种果树。
很遗憾,并没有什么成果。
直到30岁,刘嘉坤才意识到,想刨起贫穷的根,必须要解决交通问题:
那年,刘父病危…
送医途中,因为山路崎岖,结果命丧半路…
穷得没尊严,穷得没未来,甚至连命都保不住。
“生在这个地方就是命,人还能都过天?”
经年累月的苦日子,让刘母早已向命运妥协。
九间棚有太多“认命”的人了。
但倔强的刘嘉坤,坚持要修路。
他要从自己这一代,做出改变!
可类似九间棚这样的贫困村还有很多,必须要排队等。
而且,至少还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轮到…
等等等…
“等待”已经毁掉了他们几辈人的生活。
不做出改变,就只能原地踏步,臣服于命运的玩笑。
于是,刘家坤召集乡亲父老,众筹修路。
修路就要钱,快揭不开锅的乡亲们,哪还能拿出钱来。
刘家坤碰了一鼻子灰。
不过,也有几个信念强的村民,愿意留下来同刘嘉坤一起开干。
苍天烈日下,锤声叮当,口号嘹亮,他们汗流浃背…
其他乡亲们看在眼里,这次不再只是说说,而是理想照进现实。
所以,乡亲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纷纷加入。
甚至,有老大娘“赌”上了自己的棺材钱…
开路…引水…架电…
终于…
第一盏路灯在黑夜里亮起…
至此,九间棚不再是十里黑窟。
从一个绝望之地,到涉及农业、旅游、电商、科技等多领域的产业集团。
全村人的接力开垦,在30年间,让荒野变沃土…
《愚公》这个片名很妙。
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上古神话体系里,这些镀金的故事俯拾皆是。
神性,无不是人性的投射。
故事的主角刘嘉坤说过这样一句话:
“生就倔强不服输,生命不息不算完。”
人,可以信命,但绝不能认命!
凛冬之下
1993年,河北张家口。
凛冬,寒潮将至,所有人都尽量早归…
只有这个男人,好像还在状况外,自顾自地赶路…
傍晚,北风呼啸,大雪封山。
男人的车陷进了雪坑,因为打滑,怎么也开不出来。
祸不单行。
他掏出手机求救,却没有信号,汽油也被耗尽。
这下彻底身处绝境…
男人的情绪崩溃了,但无奈,他只能将自己关进车厢自救。
不知过了多久,男人被冻醒,才发现外面已风停雪住…
他用手抹掉玻璃上的雾气,隐约看到远处的灯火。
于是,男人在雪地里踉跄着,艰难前行。
很快,他就体力不支,倒在那户人家的门口…
男人此行,肩负着厂里上下几千口子人的希望。
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波破产潮正席卷大江南北,连国有企业也没能幸免…
男人领导的药厂在价格战中落败,银行拒绝放贷,外债追不回来,账面余额只够支撑半年,建新厂房的计划也遭搁浅…
摆在面前的,都是违心选择:
降低药品的有效成分,保住销量?
裁员一半,多撑半年?
品质打折扣的话,人命关天的事,掺不得假。
裁员等转机的话,对工薪家庭来说,将是一场生活大变故。
左右均不可取。
他挨个打电话,登门拜访…
但,在经济凛冬之下,多年积攒的人脉也不好使了。
男人四处碰壁。
名册上最后一个名字,也是最后一个可能性:
身在呼和浩特的老市长…
他怀着五味杂陈的心情,拨通了老市长的电话。
天无绝人之路。在得到老市长的积极回应后,男人动身前往…
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一路上,像历险,也像修行。
在张家口,一个老大爷把他救下来。
这个满头银丝的老大爷,身穿粗布麻衣,家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贫穷,甚至让他看起来,不怎么像那个时代的人。
大爷有冠心病,要常年服药。
但这笔钱,对大爷来讲好比天价。
那怎么办?大爷的日常操作让我的心揪成一团:
豆粒大的药片,被切成8瓣,一次只吃1/8…
男人对大爷说,这样吃救命药,是没用的。
大爷说,“总比不吃强,能活一天算一天。”
高昂的进口药面前,有太多人“活不起”了…
男人的心被刺痛,同时也大受启发。
带着老市长的救命钱,他召集全场员工,提出研发专利保护到期的新药,众筹“越冬”。
挽起袖子,开工!
这款国产新药不仅做到了疗效一致,还把价格降到了进口药的四分之一…
对万千病患来说,这粒药的背后,没有一位不是救命恩人。
故事中的男人叫赵志全,鲁南制药厂长。
27年间,他和敢拼敢闯的员工一起,将一家净资产不足20万的小厂,变成资产60亿+的医药集团。
万丈高楼平地起…
艰苦卓绝的日子,因这些人的温良,而无比柔软。
中国人民,再苦再难都经历过。
只要是打不死的,都只会让我们更强大。
囿于篇幅,同样精彩的《去宣讲》就不展开聊了。
在读《激荡三十年》这本书时,有段话令我印象深刻:
“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每个当下的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
而每个时代,都有最卓越的人民:
《化雪》里,用体温融化心之冰川的王丽…
《越冬》里,坚持本心做良心药的赵志全…
《愚公》里,大力出奇迹的拓荒者刘嘉坤…
《去宣讲》里,十年如一日的最美演讲者于爱梅…
正如这位网友的评论:
“他们是平凡的人民,却又为人民做着不平凡的事情。”
这14亿分之4的温暖,已足够驱散生活的凛冬时刻。
写到这里,突然有点沉默。
我实在找不到一个词,能形容中国人民。
因为这个14亿的庞大群体,创造了太多太多奇迹。
中国人民的字典里,向来没有“不可能”。
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有爱有善,不骄不躁。
仅用8年,就消除了绝对贫穷…
这意味着:
从此地球上,1/5的人口已从绝对贫穷的泥沼脱身。
这是14亿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非常喜欢《我是人民》的宣传文案:
“中国总是被她最勇敢的人民保护得很好。”
人民,是之于国家的英雄主义。
“劳动人民最光荣”,这话过时了吗?
或许,口号早就不再时髦。
但不管过多少年,它都依然最动听,最受用。
“提到过去,每个时代都承认它是事实,提到当前,每个时代都否认它是事实。”
因为,我们才是“正发生”。
我们,才是“中国底气”。
人民,让生活热气腾腾,让时代光芒万丈!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1 06:34 PM , Processed in 0.0773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