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为汕头食物拍一部纪录片,想象中第一个镜头应当这样开始:
米皮蒸得透薄匀净,馅料一裹,酱油一淋,肠粉就在一团雾气中光辉亮相。
大铁锅里猪油烧得滚烫,水嫩嫩小生蚝和着番薯粉浆淋入,溅起漫天噼啪爆响。
菜场门口,各色粿品正在进行盛大展览:灰绿的是鼠曲粿,粉嫩的是红桃粿,无米粿碧莹莹透出韭叶,甜粿亮闪闪挂着糖汁……
外人眼里的潮汕美食,常以牛肉火锅和卤鹅作为代名词。但——来汕头吃一趟,你会发现,这里的食物自成一种奇幻的体系。
“鱼饭”不是饭,“糖葱”不是葱,“茶米”也不是米;野菜被揉入祭神的粿品,鲜肉被捶打为驯服的胶泥……
潮汕人对饮食具有古典的审美,以世代相传的智慧和耐心,把草根食材料理得精细又大气。
不信?那我们先从最平凡的食材——米——说起。
1 | 米的100种做法
潮汕可能是全国祭祀文化最盛的地区,对于什么节日祭拜什么神灵,有着错综复杂的规矩。
祭祀越隆重,供品越需要丰盛而精美。岭南盛产稻米,各种用米做成的“粿”(guǒ)于是应运而生。
图片来自包包
不过,民间有句俗语:“拜老爷,先问过牙头爷。”粿品是人神共赏的食物,“好吃”当然也是重要标准!
春天,最常见的是鼠曲粿/鼠壳粿。传统做法是用田间采来的鼠麴草,剁碎了与糯米粉一起制成皮,包入馅,吃得出野生生的草香。
逢年过节,还得有红桃粿/红壳桃。“红英米”染料的娇艳色调增添喜庆,粿印压出绵延的古朴回纹。
馅料咸甜都有,我最喜欢咸口的花生香菇糯米饭,塞得满满当当!
粿也不一定要有馅。过年吃的甜粿,近似年糕,加了足量糖浆,蒸到糯软绵实。
要是切片煎至表面镀上焦糖脆皮,口感堪称华丽!
还可以试试裹蛋液来煎,更香。
清明节常吃的朴籽粿,要用朴籽树嫩叶捣烂成汁,加入粘米粉、糖、水和酵母调成浆,上锅蒸得蓬松嫩绿,咬下去是春天的香气。
朴籽粿发酵到位,蒸起来才会绽出裂纹,潮汕人谓之“笑”。会“笑”的朴籽粿,才能拿去祭神。
还有无数种你想象不到的形态:秀气的石榴花粿、素雅的白饭粿、糯糯的芋头粿、胖乎乎的酵粿……逢年过节,它们就会在供桌上整齐列队,穿花戴柳,打扮得格外端庄:
游客在汕头吃粿品,都去飘香小食店或福合沟粿品店打卡。但当地人认可的粿品,若不是自家现做,大多也来自菜市场熟悉的摊头。
龙北菜场门口@老潮兴是知名老店。店里卖的粿大多可以帮忙加热,游客也可以买来尝鲜。
也不是所有粿都用来拜神,还有些承担了日常小吃的功用。
譬如无米粿,因为用番薯粉制成,不含米而得名。半透明粿皮里包入油绿韭菜,色调非常动人。
@姚氏无米粿,多年老店现点现煎,缺点是容易煎得过分硬脆。
猛火重油煎一煎,裹上酥脆外壳,再蘸点咸辣酱,勾出热腾腾的韭菜香!
来自潮阳的鲎(hòu)粿,传统上据说是用鲎血与米浆混合做成,如今鲎成了保护动物,鲎粿的原料也就换成了肉末、香菇、虾、鹌鹑蛋等馅料。
整个浸到油里小火慢炸,剪几刀端上桌,慷慨淋一圈沙茶酱,口感像果冻般细滑软弹,肉末虾仁咸香滚烫!
@李记潮阳鲎粿;还有一家得味老牌鲎粿,会把外皮炸得焦脆,又是不同风味。
水粿是一样神奇小吃:米浆蒸成小碗状,撒一把爆香过的菜脯粒(萝卜干)。汕头人还喜欢浇上一层柔润糖浆,衬出菜脯的咸香爽脆,很有创意。
@东海酒家的出品,卖相精细,咸甜把握得好;想吃平民版,可以去共和老洪。
米在潮汕实在太过重要,只做成粿品哪里够吃?潮汕人于是推而广之,把米浆蒸成片、铲成卷、切成条、划成块……蒸煮煎炒,又是一个粿的王国!
粿条跟河粉不一样——这是潮汕人的坚持。
河粉在大米之外,一般要加其它淀粉,做得匀薄微透有弹性。粿条的米浆比例高,韧性就没那么强,质地厚实又莹润。
卧进清汤里,再配几片烫到刚刚好的牛肉/猪肉,一把爽脆生菜,就是一碗滚热清鲜的粿条汤。
@英华粿条面店,汤底肉质都不错,很多本地人爱吃。
炒粿条,经典搭配则是牛肉、芥兰和沙茶酱。干炒焦香有鑊气,湿炒则勾上浓稠芡汁,每一丝缝隙都被温柔填满。
湿炒粿条@阿强肠粉牛肉粿
粿汁不是果汁,是一碗密集的碳水+蛋白质炸弹:米汤打底,浸入粿角/粿条,贪心点一堆卤蛋卤肉卤肠,最后淋下一勺老卤,整碗粿汁都在发光。
@镇平粿汁店,用了口感软绵的粿条;长平路老姿娘粿汁也用粿条,卤水口味更重。
传统潮州粿汁,会用烙过的粿角,咬起来很有质感;但汕头当地常用粿条,和米汤缠绵交融,也有别样韵味。
@老牌传统粿汁,粿角爽滑有嚼劲,好吃!
米浆凝成细润香糯的菱形小块,油煎出焦脆边缘,再加鸡蛋、芥兰、番茄等热烈拌炒,就是炒糕粿。
点睛之笔在于伴碟的白糖,一定要试试蘸着吃,甜咸交战,会激发出有趣的鲜!
@池姨炒粿
肠粉到了汕头,分化出两大派系。一派以网红店小吴肠粉为代表,皮薄到透光:
但很多汕头人更喜欢金华、金韩这样怀旧的纯米浆肠粉,皮比较厚糯,米香却纯粹。
@金华肠粉
菜脯粒和酱油提供咸香,肉末豆芽生菜塞得满满。高光时刻是从中翻出几粒鲜甜水生(小生蚝),哎呀还会爆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