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除了山涛与嵇康、秦嘉与徐淑之外,这部纪录片中还讲述了一些普通人的书信。
他们并非名人,没有丰功伟绩,但他们同样写下了一封封让人动容的书信。
1975年冬天,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了一处墓葬。
在墓葬中,学者发现了一片写于战国晚期的木犊,这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实物家书。
这处墓葬的主人叫衷,是秦国的一个小吏。
寄信人是一个秦兵,名叫黑夫,也就是衷的弟弟。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黑夫只是万千秦军中的一名普通士兵。
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是为了获取爵位,以换得家人更好的生活。
军中生活艰苦且乏味, 黑夫最快乐的时候就是给家人写信的时候。
他在信中写道:
“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 黑夫惊毋恙也,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也。”
大意是问候母亲与兄长,并向家里报平安,让家里不要担心。
在衷的坟墓里,人们发现了这两封家书。
古时候,中国人相信灵魂不灭,将死之际人往往带着最珍贵的东西上路。
可想而知,这些信对于衷而言是何等的珍贵。
学者推测,黑夫死在了战场上,再也不能回到家乡。
但他们获得的爵位依旧有效,衷和家人可以因此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些统一天下的士兵,历史从未记下他们的名字,但是通过这两片木犊可窥见一斑。
正是千千万万个他们,缔造了大一统的中国。
中国历史上的书信不胜枚举,它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呈现:
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到汉高祖刘邦的《手敕太子文》。
从诸葛亮的《诫子书》、到欧阳修的《与十二侄》等等。
它们在不同的年代里,都殊途同归地道出了作者们的生活故事、至深亲情,道出了对国家、对社会的忧思和寄托。
而这部纪录片在呈现这些古人的书信时,也做了很多别出心裁的处理。
首先是现代化的语言与提纲挈领的总结。
在每一封书信的开头,都有一句简短的小标题。
比如秦嘉与徐淑的信是“小确幸”,而嵇康与山涛的信是“啊!朋友再见”
精炼的语言既言简意赅地总结了书信的内容,也传达出了其内涵。
在读每一封书信时,使用的是翻译后的白话文。
配音演员也代入了第一人称,甚至使用了一些现代的口头语言。
其声情并茂地表达,让观众能更加通俗直给地了解写信人当时的心情。
让这些穿越时间的书信,将他们的人生如雕塑一般凝固在人间。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还是片中的趣味动画设计。
书信以文字为载体,难免会让人觉得乏味。
为了让这部纪录片能够更加生动,主创团队在片中适时地加入了一些动画元素,来科普书信中提到的重要历史知识。
比如在黑夫写给衷的家书中,提到了秦国的军功与爵位制度。
斩杀的敌人首级越多,军功就越大,从而能获得更多的爵位、田地和俸禄。
这样的制度解说,被做成了秦兵版的超级马里奥。
生动形象的同时,也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的灿烂文明,历史上的典籍著作亦多如牛毛。
通过这些历史资料,我们能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通过前人的记述,我们能窥见古代名人将相的伟大事迹。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个难以弥补的缺憾——普通人的历史被遗忘了。
《书简阅中国》正是以此为出发点,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从书信这个题材出发来讲述古代普通人的故事。
正如主创团队在创作手记中所言:
“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讲述那些普通人的历史和故事。
让那些被宏大历史叙事淡忘,亦或是只被寥寥记上几笔的人们,重新鲜活地站在我们面前。”
虽然他们籍籍无名,但千万不要忘记,他们才是构成每一段伟大历史中的大多数。
*本文作者:阿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