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夜晚芭提雅的街头,你会感受到什么叫真正的脸红心跳——著名的红灯区美军大街上随处可见肤白貌美酥胸长腿的小姐姐们。
然而你在这里见到的美女,绝大多数并不是真正的美“女”。
在绝对性别的定义逐渐模糊的今天,我们知道在男女之外,还存在着跨性别者和变性人。但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个极小的群体:
他们无论心理上是否属于跨性别者,身体上却是真正意义上的男人和女人的混合体。
“人妖”,算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泰国标签了。她们,或者说他们,活跃在闪耀迷离的舞台之上,能歌善舞,浓妆艳抹,体态妖娆,举手投足比女人还要女人。
虽说泰国的变性术作为亚洲四大邪术之一已经被捧上神坛,但人妖们大部分却没有那个福气享受。
只有小部分“人妖”是真正意义上的变性人,大部分仍然是“男人”,只是通过长期服用雌性激素而强行扭曲了身体形态。
从称呼中就可见对这个群体难以遮掩的偏见和贬低。英语甚至为其创造了新词“ladyboy”,专门用来代指这些或被迫或自愿以另外一种性别生存的男人们。
这是一个矛盾重重的群体,灯光下的他们声名远扬,舞台外的他们却在边缘角落里生存。
作为东南亚对性文化最开放和包容的国家,
在今天的泰国,人妖群体已经占到了人口比重的百分之一。这个相当可观的数字的由来并不是没有缘由。一切,还得从泰国的宗教说起。
说出来可能难以相信,
如此开放包容的泰国,95%以上的人却是虔诚的佛教徒。有黄袍佛国之称的泰国,仅首都曼谷一地就有佛寺四百多座。
▲曼谷卧佛寺
看到这里难免有点懵逼了…好像有哪里不太对?印象中清心寡欲的佛系鼻祖难不成人设崩了??
实际是,与大乘佛教普度众生,自度度人的理念不同,
泰国人信奉南传佛教(小乘佛教),强调的是个人自我的觉悟——粗暴点来说就是在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中悠然佛系地生活。
在他们的教义中甚至有这么一条:
为了家庭生计等做公德而被迫从事性工作的人,并不是可耻的。
在这里,你会发现另外一种从未见过的卫生间标识。
▲第三性人卫生间
在此之前,每天去哪解决三急问题简直是对这个小群体的灵魂拷问:去哪儿都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泰国学校规定,第三性同学在学校里必须穿着男装,却可以保留女生的发型和妆容。纵然还没进行变性手术,这些同学却会无比自觉地走进画着粉色框框的厕所…
想想一起进出的竟不知是一个画着女生妆容的男生还是一个穿着男生衣服的女生,女生们炸了。如果去男厕只怕会更惨,毕竟女生暴力值最多只是揪头发,男生就不好说了,很可能上个厕所半条命就没了。
2003年,清迈的工商学校为学校里14位第三性别同学建造了泰国第一个“人妖洗手间”。还将其命名为“粉红莲花卫生间”,名字也是很少女心了。
▲粉红莲花卫生间
解决了内急问题,接下来就是出行问题了。未完全变性的ladyboy,出行是很麻烦的。因为他们身份证上的性别是男性,但却因过量激素而呈现女性样貌。
2001年,泰国外交部宣布,为变性人和人妖签发特别的护照,护照里的内容也比普通人多一点点——有两张照片,
分别是持有人在男性时和女性时的样子,目的是帮助可能脸盲的海关人员辨别他(她)们的身份。
▲不仅换了性别,这肤色怕是人种都变了
关于“人妖文化”从何而来,为何出现,众说纷纭。
1988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克里斯•拜尔偶然发现泰国北部的民族起源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永远都是一男一女一人妖。
亦男亦女的形象活跃在诸多泰国佛教的神话里:例如谣言贪婪的香蕉树精就是一个。
▲泰国壁画里的神话
在信仰天主教的教授看来,这太奇怪了,
人妖在他们的信仰里可是有罪的。
无疑,泰国是最包容人妖的国家之一,但是追溯源头我们不得不承认,
这种包容却也是以先污化她们为前提。
“人妖是一种因果报应,他们应该接纳这样的命运,社会也有责任助他们完成这一生命里的救赎”——是这般偏见性的信仰微薄地支撑着泰国人所谓的包容。
值得同情,但不会被保护,才是她们最真实的处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泰国政府对待人妖表演的态度。除了所谓宗教因素外,更重要的无非是尝到了旅游业和性产业的甜头。
▲臭名昭著的性产业在泰国属于非法,但来自全世界的游客为泰国创造了就业和收入
距离曼谷2个小时车程的小镇芭提雅,原先只是一个小小的渔村。
▲一些地方还能看到曾经小渔村的影子